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4 故都的秋
基础过关练
(2023江苏无锡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草地的危险,是在意料之中的。在野花的下面隐藏着沼泽,一分钟之内就能把人吞掉。因此必须设法在这片沼泽地带找到一条道路,以便整个红军得以安全通过。摆在面前的敌人是大自然,而不是人。当务之急是通过草地,摆脱草地。草地的天气比爱生气的美女的情绪还要变化无常。一忽儿烈日,一忽儿冰雹,时而下雨,时而大雾,时而雨雪交加,狂风怒吼,就像魔鬼的恶作剧。
五十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六月,草地依然如故。夜间,大地结满了银霜,气温在零下六七摄氏度;黎明时,天气还是好好的,红艳艳的太阳钻出地平线照耀着草地;可是,早上八时,天色突然变暗,乌云聚积起来,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切都在雾气中变得朦胧灰暗。接着大雨和着狂风倾盆而下,瞬间又是雨雪交加。没过多久,纷飞的鹅毛大雪遮盖了道路、草地和山峦,到处白茫茫一片,赶路的马帮躲避在背风的地方,一群群的牦牛和绵羊变成了缓缓移动的雪堆。大雪下了两个小时之后减弱了下来。旷野上又刮起了大风,风中的太阳变得苍白、黯淡,颤颤发抖。到了后半晌,天空露出了湛蓝,阳光普照,白雪融化了,使人感到一丝春意;但当太阳的光辉沉落在黄河彼岸的时候,春意便在冰霜中消逝了。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两个“一忽儿”和三个“时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忽儿”在这里可理解为忽然、突然,强调天气变化的突然性。
B.“一忽儿”也可表示一会儿,立刻、马上。两个“一忽儿”体现了天气变化之快。
C.三个“时而”连用,可理解为几种天气情况反复出现,转换频率很高。
D.“时而”表现了天气变化之快,连用三个“时而”强调了天气变化时间短。
2.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顿号和逗号,请分析这样用的原因。
(2024四川绵阳期末,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枫树牵着枫树,几乎毫无间隙地染满了整个山岭,绿的、黄的、橙的、橘的、红的,我仿佛走入一个梦境,完全被温暖的红色系所包围。静静的枫树已经够美了,风来的时候,就像远方寄来的许多信件,飘洒在空中,旋转、飞舞、回荡,轻轻地落在脚边。
林中的地上,枫叶已堆高到半尺,人只好踩着繁美的枫叶前行,每一步,碎去的枫叶都用沙哑的声音唱着秋天的歌。就让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梦里吧!我漫步枫树林,有一颗童话的心。
突然,从枫树林边飘来一阵浓郁的香气,把我从梦境与童话中唤醒,寻着香气与飞烟的所在,原来是路边小店在油炸着什么食物。上前相认,炸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片一片枫叶,有绿、有黄、有红。
枫叶被裹上鸡蛋白与面粉调匀的作料,放入油锅中炸,称作“甜不辣”。一下子,丢入的枫叶就浮出锅面,每一片都是整整齐齐的,面粉中还隐隐透出色彩。
我万万没想到,油炸过的枫叶还这么美;我更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可以吃,还可以在路边贩售。我买了一盘枫叶炸成的饼,走到枫树下的石椅旁坐下,静静地品尝,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如此美味!
其实,枫叶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坐在千株万株枫树间,看着枫红层层,枫叶飘飘,枫叶饼就好像饱含了秋天的味道,盈满了童话与梦、歌声与诗。
原来是用眼睛去看的,此刻却用鼻子嗅闻,用舌尖品尝,用所有的细胞与意识去亲近秋天。我在秋天里,秋天也在我的腹中;我在枫叶里,枫叶也在我的胸中。
苏东坡有一句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我想,生命需要减法,要有觉察地放下许多东西,要让生活更从容、更有空间。轻轻地走路,用心地过活,温和地呼吸,柔软地关怀,如此,我们便可寻得内心的宁静。
3.下列句子中的“什么”和文中加点的“什么”,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儿啊,他都干得了。
B.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C.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
D.你说呀!装什么哑巴。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增强内容的画面感的 请简要分析。
5.其实生命不仅需要减法,也需要加法、乘法和除法,请仿照文中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从“加法”“乘法”“除法”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仿写。
三年模拟练
(2024山东滕州一中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文本一: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在北方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地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
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乡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
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熏蒸。
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一遍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写于1936年
(节选自郁达夫《北平的四季》,有删改)
文本二: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选取了温暖的北方住屋、最有劲儿的雪天屋外活动、弟兄畅谈的难忘冬宵三个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北平冬季的深深怀念。
B.“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中,“最有劲儿”的意思是最有兴致、最富有情趣,写出了作者对雪天屋外活动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C.作者对北平的冬季情有独钟,无比眷恋,认为只有《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才能写尽北平冬季里的好处和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
D.作者认为北平的春天最感到可爱的是它与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来也无信,去也无踪,如飞马般溜过。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景多采用白描手法,如写北平郊外的雪景,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不少白峰头、几阵西北风,寥寥数笔就营造出肃穆、苍莽的意境。
B.“同洪水似的新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洪水”比喻绿的范围之大、气势之足,写出了北平初春新绿布满城乡内外的情景,从中也可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之深。
C.文章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准确细腻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本文用字遣词生动贴切,语言华美绚丽。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将北平四季之美、生活之乐,以及作者的爱国之情、丧国之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语段。(4分)
4.文本一中关于北平的秋天的描写,与文本二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强调了天气变化时间短”错,连用三个“时而”强调了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
2.答案 ①“苍白”和“黯淡”两个词都写太阳的色彩,作动词“变”的补语,所以中间用顿号。②“颤颤发抖”写太阳的动作,和“变”一样作“太阳”的谓语,不能与前两个词并列,故用逗号。(意思对即可)
解析 “风中的太阳变得苍白、黯淡,颤颤发抖”写风中的太阳。“苍白”“黯淡”两个词都写太阳在风中的色彩,共同作动词“变”的补语,两个并列的补语之间应该用顿号停顿。“变得苍白、黯淡”和“颤颤发抖”分别写太阳在风中的色彩和动作,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停顿。
3.C 文中加点的“什么”是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A.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B.任指。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C.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D.表示责难。故选C。
4.答案 ①运用色彩词:如以绿、黄、橙、橘、红等,写出了秋天山岭的多姿多彩,使画面具有层次感。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枫树牵着枫树”,把“枫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枫树的密集,使画面更具生动性。③善用动词:如以飘洒、旋转、飞舞、回荡的信件来写起风时枫叶的姿态,使画面更具动态美。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诸多色彩词来形容枫树的颜色,“绿的、黄的、橙的、橘的、红的”充分说明,虽然都是红色系的枫树,色彩却很有层次。色彩的多层次也造就了画面的层次感。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枫树的密集状态,“枫树牵着枫树”,用一个人格化的“牵”字,使画面更具生动性。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一系列动词来表现枫叶随风飘动的情景,如“飘洒”“旋转”“飞舞”等,使画面更具动态美。
5.答案 (示例)①生命需要加法,要有意识地增加许多养料,要让生活更充实、更有内涵。
②生命需要乘法,要有计划地放大已有资源,要让生活更多彩、更有收获。
解析 画线句中,作者采用“生命需要……,要有……,要让……”的句式,阐述了我们生活中要学会精简,放下过多的执念、欲念的观点。因此,仿写句子时,要采用“生命需要……,要有……,要让……”的句式,表达自己对生命中的“加法”“乘法”“除法”的思考。注意所仿写的句子的逻辑要合理。
三年模拟练
1.D “最感到可爱”错误。由“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可知,原文只是说北平的春天比较短,但并没有说这一特点可爱;再联系“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乡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可知,作者认为北平的春天最感到可爱的是那一层新绿。
2.C “语言华美绚丽”错误。本文的语言特点应是清雅隽永,如“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语言清新雅致;又如“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颇有文言的含蓄隽永。
3.答案 ①用词精妙,运用“一生”“一点”“一挂上”等词,干净利落,充分彰显了北方房屋防寒装置特殊的特点。②运用白描,对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北方冬天温暖热闹的气氛的喜爱。
解析 画横线的语段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中的“一生”“一点”“一挂上”这一连串词语,用“一”字加以修饰,充分展现了动作的干净利落。而就在这冰天雪地的北方,即使房屋简陋,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个短短的动作感受到“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充分彰显了北方房屋防寒装置特殊的特点。由此可见作者用词精妙。
接着,作者以假设起笔,详细描写了北方冬天喝酒、烧羊肉锅御寒,使屋内终日水汽充足的生活特点。其中,不管是“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还是“白蒙蒙的水蒸温气”,都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场景感十足。
4.答案 同:都写到秋味浓和秋的悲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
异:①文本一侧重描写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景象,文本二侧重描写清、静、悲凉的冷色调景象;②文本一主要写郊外的景,文本二主要写城里的景。
解析 先看文本一。结合“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可知,北平的秋天秋高气爽,风日晴和,作者选取郊外如“西山八大处”“玉泉山碧云寺”等地的景为主要对象;结合“山上的红柿”“郊野里的芦苇黍稷”可知,北平的秋味浓,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结合“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可知,本文主要写郊外的景。
再看文本二。结合“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可知,本文主要写城里的景。而选段中,作者写小院秋景,那小屋是“一椽破屋”,墙是“破壁”,大环境是冷落的。再看天色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而人的活动是“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还有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这一切不仅显得秋味十足,而且于清闲中流露着落寞与孤独的伤感。作者也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种以声写静的方法更突出了小院的寂寞。这些景物,从声音到色彩到外形,都显示着全文感情的主旋律——清、静、悲凉,也表达出作者对北平的秋的喜爱。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文本一和文本二中关于北平的秋天的描写的相同点是都写到秋味浓和秋的悲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不同点是,文本一侧重描写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景象,文本二侧重描写清、静、悲凉的冷色调景象;文本一主要写郊外的景,文本二主要写城里的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