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有解析)--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拔高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有解析)--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拔高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20 11: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力学单位制
1.(2023辽宁,2)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ΔL1和ΔL2、电流大小分别为I1和I2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ΔF=k。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  )
A.kg·m/(s2·A)    B.kg·m/(s2·A2)
C.kg·m2/(s3·A)    D.kg·m2/(s3·A3)
考点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多选)(2023全国甲,19)用水平拉力使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和μ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m甲m乙 C.μ甲<μ乙 D.μ甲>μ乙
3.(2022全国乙,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
A.
4.(2021全国甲,1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2022浙江1月选考,19)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1所示,长12 m的水平直道AB与长20 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 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匀加速下滑(图2所示),到C点共用时5.0 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 kg,sin 15°=0.26,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雪车(包括运动员):
图1          图2
(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
(2)过C点的速度大小;
(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考点3 连接体问题
6.(2023北京,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 kg,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 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 (  )
A.1 N  B.2 N  C.4 N  D.5 N
7.(多选)(2022全国甲,19)如图,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B.Q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C.P的位移大小一定大于Q的位移大小
D.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
8.(多选)(2021全国乙,21)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为t1、t2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
图(a)
图(b)
图(c)
A.F1=μ1m1g
B.F2=(μ2-μ1)g
C.μ2>μ1
D.在0~t2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
9.(多选)(2023湖南,10)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的小车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加速运动。车厢内有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两球用轻杆相连,A球靠在光滑左壁上,B球处在车厢水平底面上,且与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杆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则F=2mg tan θ
B.若推力F向左,且tan θ≤μ,则F的最大值为2mg tan θ
C.若推力F向左,且μD.若推力F向右,且tan θ>2μ,则F的范围为4mg(tan θ-2μ)≤F≤4mg(tan θ+2μ)
考点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0.(2022山东,13)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
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
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
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与a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Ⅰ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
(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Ⅱ,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15)如图,在平直路面上进行汽车刹车性能测试。当汽车速度为v0时开始刹车,先后经过路面和冰面(结冰路面),最终停在冰面上。刹车过程中,汽车在路面与冰面上所受阻力之比为7∶1,位移之比为8∶7。则汽车进入冰面瞬间的速度为(  )
A.v0
2.(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模拟)10米跳台跳水可以简化为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以运动员离开跳台时作为计时起点,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0~1.8 s、2.1~2.7 s内图线为直线,1.8~2.1 s内图线为曲线。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8 s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8 m/s
B.在1.9~2.1 s内,速度和加速度均减小
C.2.1~2.7 s内水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重力的2倍
D.2.1~2.7 s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
3.(2024天津武清杨村第一中学月考)如图(a)所示,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题中所给数据可以得出 (  )
 
A.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B.2~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木板的质量为10 kg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4.(2023湖北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上固定一轻质支架,支架末端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木板沿斜面稳定下滑时,小球与木板相对静止共同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稳定下滑时,细线竖直向下,如①所示,此时木板和斜面间无摩擦力作用
B.若稳定下滑时,细线垂直斜面,如②所示,此时木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C.若稳定下滑时,细线垂直斜面,如②所示,此时木板的加速度为g tan θ
D.若在外力作用下稳定下滑时,细线是水平的,如③所示,此时木板的加速度为
5.(2024河北衡水月考)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在电机的作用下,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顺时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量为m=0.3 kg的物块(视为质点)在t=0时刻,以速度v0=5 m/s从左轮的正上方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物块在位移为x0=2.1 m时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为0.4v0,物块和传送带的v2-x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在位移x0之后的v2-x图线与传送带的v2-x图线平行,物块从右轮正上方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0.8v0,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以及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6.(2024浙江丽水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为苹果自动分拣装置的示意图,轨道由传送带、托盘秤、分拣板和高度不同的上下平行通道①和②组成,每隔Δt=0.6 s将一个苹果无初速度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侧,传送带以v0=2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通过自动控制电路控制,当大小不同的苹果滑上光滑的托盘秤上时,若小于设定值时,电磁铁吸引分拣板与水平通道①连接,若压力大小大于、等于设定值时,电磁铁吸引分拣板与水平通道②连接,分拣板厚度不计。已知传送带足够长,所有苹果均可视为质点且不会发生滚动,苹果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与分拣板和通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5,小苹果在通道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L1=0.2 m,大苹果在通道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L2=1.1 m,分拣板的转轴O位于两个水平通道的中线上,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苹果经过传送带、托盘秤、分拣板和上下通道的衔接点前后速率不变。已知可能用到的三角函数值:sin 15°=,sin 30°=0.5,sin 37°=0.6。
(1)求每一个苹果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
(2)求传送带上相邻两个苹果间的最小距离ΔL1和最大距离ΔL2;
(3)若分拣板与通道相连接时的倾角为θ,求分拣板的长度L0和θ的大小。
迁移创新
7.(2024四川成都期末)货车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非常容易导致货物由于惯性而向前滑动,其破坏力足以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在运输大型货物时务必采取防滑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所示,一辆载有货物的卡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t=0时刻卡车以6 m/s2的加速度启动,2 s末发生紧急情况,卡车立即以大小为15 m/s2的加速度制动直到静止。货物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货物视为小滑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整个过程中货物未与车厢发生碰撞:
Ⅰ.求2 s末货物和卡车的速度大小;
Ⅱ.卡车制动全程中,求货物的加速度。
(2)若车厢的长度L=11 m,货物的长度s=1 m,0时刻货物与车厢前壁的距离为d=6 m,通过计算判断上述过程中,货物是否与车厢发生碰撞,如果未发生碰撞,最终货物与车厢前壁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B 2.BC 3.A 4.D 6.C 7.AD 8.BCD 9.CD
1.B 由相互作用力的表达式可知k=,则k的单位为,即,由F=ma可知,1=1 kg·m/(s2·A2),即k的单位为kg·m/(s2·A2),故选B。
2.BC 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解得F=ma+μmg,则F-a图线的斜率为m,纵轴截距为μmg;比较甲、乙对应的图线可知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则μ甲<μ乙,故选B、C。
3.A 如图,可知sin θ=,则cos θ=,对轻绳中点受力分析可知F=2T cos θ,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联立解得a=,故选项A正确。
4.D 设P点与竖直杆的距离为l,则PQ=,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得a=g sin θ,由x=g sin θ·t2,即t=,当2θ=,即θ=时,t最小,由题知θ从30°增大到60°,故下滑时间先减小后增大,D选项正确。
5.答案 (1) m/s2 (2)12 m/s (3)66 N
解析 (1)AB段,根据=2a1x1
可得a1= m/s2
(2)AB段,到达B点的速度v1=a1t1=8 m/s
则t1=3 s
故BC段用时t2=5 s-t1=2 s
BC段,根据x2=v1t2+
代入数据解得a2=2 m/s2
则vC=v1+a2t2=12 m/s
(3)在BC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15°-Ff=ma2
解得Ff=66 N
6.C 设细线拉力为F1,细线被拉断前,两物块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共同加速度为a,现将两物块看作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ma,以左侧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ma,可知,当细线达到最大拉力时,共同加速度最大且为2 m/s2,所以最大拉力为4 N,选项C正确。
7.AD 撤去力F后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弹簧弹力kx减小,对P有μmg+kx=maP,对Q有μmg-kx=maQ,且撤去外力瞬间μmg=kx,故P做加速度从2μg减小到μg的减速运动,Q做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μg的减速运动,即P的加速度始终大于Q的加速度,故除开始时刻外,任意时刻P的速度大小小于Q的速度大小,故P的平均速度大小必小于Q的平均速度大小,由x=t可知Q的位移大小大于P的位移大小,可知B、C错误,A、D正确。
8.BCD 根据题意,在水平方向,物块和木板的大致受力情况如下:
在0~t1这段时间内,外力F比较小,物块和木板间没有相对滑动,木板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t1时刻,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有F1=μ1(m1+m2)g,选项A错误;t1~t2时间内,木板有加速度且随时间均匀变化,说明木板相对地面滑动,但木板与物块间没有相对滑动,所以木板与物块的加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在t2之后,木板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说明木板与物块间出现相对滑动,有μ2m2g-μ1(m1+m2)g=m1a1①,故μ2>μ1,C正确;t2时刻,木板与物块刚出现相对滑动,有F2-μ2m2g=m2a1②,由①②两式得F2=(μ2-μ1)g,B正确。
9.CD 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N1,对A球,在竖直方向有N1 cos θ=mg,对B球,在水平方向有N1 sin θ=ma,对整体有F=4ma,联立解得F=4mg tan θ,A错误。若推力F向左,当A球与车厢左壁的弹力刚好为零时,对A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θ=ma1,解得a1=g tan θ;当B与车厢底面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N1 cos θ=mg,N2=2mg,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N1 sin θ=ma2,又fm=μN2,联立解得a2=(2μ-tan θ)g,若a1≤a2,即tan θ≤μ时,对整体由F=4ma1求得F的最大值为4mg tan θ,B错误。若a1>a2≥0,即μ0,即tan θ>2μ,对整体由F=4ma3求得F的最小值为4mg(tan θ-2μ);当B相对车厢底部即将左滑时,最大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N1 cos θ=mg,N2=2mg,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1 sin θ+fm=ma4,又fm=μN2,联立解得a4=(tan θ+2μ)g,对整体由F=4ma4求得F的最大值为4mg(tan θ+2μ),故F的范围为4mg(tan θ-2μ)≤F≤4mg(tan θ+2μ),D正确。
高考风向 连接体问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如2023年北京卷T6、2023年湖南卷T10、2022年全国甲卷T19、2021年全国乙卷T21、2020年海南卷T12等都考查了连接体问题。解答连接体问题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即对于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组成的复杂系统,求解内力时对系统内的物体隔离进行分析,求解外力时常将整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有时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替使用。
10.答案 (1)12 (2)0.20 (3)0.13
解析 (1)由F-t图像可知,弹簧伸长5.00 cm时弹力F=0.610 N,则k= N/m≈12 N/m。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a-F图线的斜率k=,由丙图中图线Ⅰ的斜率可求得m≈0.20 kg。
(3)由丙图中图线Ⅱ的斜率可求得m'≈0.33 kg,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m'-m=0.13 kg。
三年模拟练
1.B 2.C 3.B 4.D
1.B 设汽车在路面与冰面所受的阻力大小分别为f1、f2,汽车进入冰面瞬间的速度为v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则汽车在路面与冰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汽车在路面上有=2a1x1,在冰面上有=2a2x2,其中,解得汽车进入冰面瞬间的速度为v1=,故选B。
2.C 由于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1.8 s内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g,t=1.8 s时,瞬时速度的大小v1.8=-4 m/s+10×1.8 m/s=14 m/s,A错误。在1.9~2.1 s内,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B错误。由题图可知,t=2.1 s和t=1.8 s时的速度大小近似相等,约为v=14 m/s,2.1~2.7 s内运动员在水中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水-mg=ma,可得F水>3mg,C正确。2.1~2.7 s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
3.B 物块相对地面一直静止不动,细绳拉力跟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始终相等(破题关键)。0~2 s内,木板静止不动,对物块和木板整体分析,由于细绳的拉力f逐渐增大,则力F在逐渐增大,A错误。由于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4~5 s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0.2 m/s2,此段时间内F已被撤去,木板只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小f1=0.2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ma,可得木板质量m= kg=1 kg,C错误。2~4 s内,木板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1= m/s2=0.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1=ma',解得F=f1+ma'=0.2 N+1 kg×0.2 m/s2=0.4 N,B正确;由于物块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计算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错误。
4.D 若稳定下滑时,细线竖直向下,则FT1=mg,故小球匀速运动,由题可知,小球和木板相对静止,则木板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若稳定下滑时,细线垂直斜面,小球此时的受力如图甲所示,则FT2与mg的合力必定沿加速度方向,即斜面方向,可得F合=mg sin θ,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 sin θ,此时小球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为a=g sin θ,则木板所受的合力为Ma=Mg sin θ,木板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为Mg sin θ,则木板不受摩擦力,故B、C错误;若在外力作用下稳定下滑时,细线是水平的,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乙所示,小球所受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此时F合=,则此时小球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为a=,故D正确。
   
5.答案 (1)0.5  m/s2 (2)3.25 m/s
图形剖析 根据题意画出物块与传送带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
解析 (1)在位移大小小于x0时,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1,有-2a1x0=v2-
其中v=0.4v0
解得a1=5 m/s2
此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
解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物块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到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为t1==0.6 s
设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a= m/s2
(2)设共速后物块随传送带一起运动的时间为t2,一起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ax'=v'2-v2
t2=
其中v'=0.8v0
联立解得t2=0.6 s,x'=1.8 m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平均速度定义有=3.25 m/s
6.答案 (1)0.5 m (2)0.7 m 1.2 m (3) m 37°
解析 (1)苹果从放上传送带到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的过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v0=at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
可得加速时间t1==0.5 s
则苹果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Δx=v0t1-v0t1=0.5 m
(2)当第二个苹果刚放上传送带时,与前一个苹果间的距离最小,相邻两个苹果间的最小距离ΔL1=v0t1+v0(Δt-t1)=0.7 m
当第二个苹果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与前一个苹果间的距离最大,相邻两个苹果间的最大距离ΔL2=v0Δt=1.2 m
(3)小苹果在分拣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2a1L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1g cos θ+m1g sin θ=m1a1
小苹果在通道①上运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2μ2gL1=02-
解得v1=1 m/s
同理,大苹果在分拣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2a2L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2g sin θ-μ2m2g cos θ=m2a2
大苹果在通道②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2μ2gL2=02-
解得v2= m/s
联立解得L0= m,θ=37°
7.答案 (1)Ⅰ.10 m/s 12 m/s Ⅱ.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设卡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1)Ⅰ.0~2 s内,设卡车的加速度为a1,货物的质量为m,
假设货物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则对货物有f=ma1
货物与车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g
代入数据可知f>fmax,假设不成立,货物与车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设货物的加速度为a2,卡车和货物在2 s末的速度分别为v1、v2,
对货物,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2,解得a2=5 m/s2
货物2 s末的速度v2=a2t1=10 m/s
卡车2 s末的速度v1=a1t1=12 m/s
Ⅱ.2 s末发生紧急情况,卡车立即以大小为15 m/s2 的加速度制动直到静止,可知制动加速度为a'1=-15 m/s2,设t2时刻货物与卡车的速度相同,则v1+a'1(t2-t1)=v2+a2(t2-t1)
解得t2=2.1 s
两者共速后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继续保持相对滑动,
设t2后货物的加速度为a'2,对货物有-μmg=ma'2,解得a'2=-5 m/s2,
综上可知,在2~2.1 s内,货物的加速度a2=5 m/s2,方向向前;在2.1 s之后,货物的加速度a'2=-5 m/s2,方向向后。
(2)设t2时刻两者共速时的速度大小为v3,则有v3=v2+a2(t2-t1)=10.5 m/s
设卡车和货物静止时的时刻分别为t3、t4,
对卡车,有0=v1+a'1(t3-t1),解得t3=2.8 s
对货物,有0=v3+a'2(t4-t2),解得t4=4.2 s
整个过程两者的v-t图像如图所示,
设共速前卡车比货物多运动的距离为x1,共速后货物比卡车多运动的距离为x2,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x1=,x2=
解得x1=2.1 m,x2=7.35 m
整个过程,货物相对车厢的位移Δx=x2-x1=5.25 m(向前)
代入数据可知:x1Δx货物最终静止时离车厢前壁的距离为d',则有d'=d-Δx=0.75 m
知识迁移 本题中货物先是相对车厢向后运动,然后相对车厢向前运动,过程较为复杂,利用v-t图像能够直观看出货物、卡车的运动情况,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货物、卡车的运动过程,并且利用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这个知识,更能准确快速计算出货物在车厢中向前、向后运动的距离,从而确定最终货物在车厢中的具体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