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一、(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垠(yín) 隽(juàn)永 屏气凝神(píng) 心无旁骛(wù)
B.胸脯(pú) 狡黠(xiá) 气喘吁吁(xū) 两肋插刀(lèi)
C.纸鸢(yuān) 炽痛(zhì) 如法炮制(páo) 间不容发(jiān)
D.诘难(jí) 睥(pì)睨 觥筹交错(gōng) 摩肩接踵(zhǒng)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箴默 提纲 老骥伏枥 矫揉造作
B.蒙眬 缥渺 络绎不绝 苛捐杂税
C.劳碌 鄙薄 相濡以沫 惊慌失措
D.蓬勃 弹劾 迥然不同 藏污纳诟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败落的叙利亚聚集着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战场上战士的浴血交锋,不过是为背后巨头争取更大的筹码。
B.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C.今年绵阳公园的新年灯会格外有看头,灯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新颖,灯影交错的氛围让人有不可名状的美妙感受。
D.经过彩灯师傅的一番雕梁画栋,一组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吉祥物彩灯悬挂在会场上空。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对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担当。
B.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C.由于有了智慧加持,不仅能保证现代农业高产高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D.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上季度上升将近0.2点以上。
5.(3分)填入下列序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艺术世界里,物我之间最原始的关系①模仿,②起兴。“兴”③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亦于跋山涉水中收获无数“兴会”。这种“兴会”,⑤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感物方式。
① ② ③ ④ ⑤
A 既是 也是 如果 也 才
B 不是 而是 不仅 也 就
C 并非 而是 虽然 还 必然
D 不是 还是 不但 而且 一定
A.A B.B C.C D.D
二、(19分)
6.(19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荏,荀羡引兵击之,坚所将才七百馀人将出战,诸将皆曰:“众少,不如固守。”坚曰:“固守亦不能免,身先士卒,杀羡兵千馀人,复还入城。羡进攻之,坚叹曰:“吾自结发,志立功名,而每值穷厄!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而死。”乃谓将士曰:“今危困,计无所设,吾将止死。”将士皆泣曰:“府君不出,众亦俱死耳。”乃扶坚上马。坚曰:“我如欲逃,若势不能支,卿等可趣去羡兵四集,坚立马桥上,左右射之。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荏羡谓坚曰:“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安可改节!吾束脩自立,涉赵历燕,君何匆匆相谓降乎!”羡复责之,坚怒曰:“竖子,执置雨中,数日
燕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泰山,羡兵大败,燕复取山茌。燕主俊以贾坚子活为任城太守。
(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 晋纪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在 屯:停驻
B.坚将出战 将:将要
C.复还入城 复:恢复(又)
D.卿等可趣去 去:离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B.羡兵众多/从堑/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C.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D.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在之战中,荀羡的兵力是贾坚兵力的十倍,虽然兵力不足,身先士卒。
B.面对荀羡大军的围攻,贾坚毫不畏惧,尽管最终失利,宁死不屈,是后世的楷模。
C.贾坚的父亲、祖父世代都是晋朝的臣子,但在被俘后,面对荀羡的责难,决不投降。
D.前燕国主慕容俊对贾坚的忠诚与气节感到佩服,由于大战后他的儿子还活着,就嘉奖他为太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自结发,志立功名,而每值穷厄
②羡兵四集,坚立马桥上,左右射之
三、(26分)
7.(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闻鹊喜 吴山①观涛
周密
天水碧②,染就一江秋色。鳌③戴④雪山龙起蛰⑤,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
【注】①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是观看钱搪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是
一种浅青的染色。③鳌:神龟。④戴;背负。⑤蛰:潜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观感。
B.“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如临其境。
C.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D.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2)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
8.(8分)名篇名句默写。
(1)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 , 。
(6)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9.(6分)某中学开展“文物回归”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日前,由中国一位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中国文物“小玉壶”在大英博物馆苏醒后,以此呼吁国人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短剧巧妙地将故事立足涉及家国情怀的社会议题上,加深了大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与文化价值的思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23000多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而中国的流失文物入藏大英博物馆的时间,英国从我国劫掠或通过不正当贸易所得。
材料二:
对承载灿烂文明的文物来说,回到它们的诞生之地是最好的归宿,也是守住文化之根的具体体现。守住文化之根,文物留在国外损害了民族自尊,文物回收后在国内会受到更好保护……呼吁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涉及民族尊严。此外,历史的真相往往也会随之消失。比如我国的西北边陲曾是千里佛国,假设敦煌的佛像皆消失或流失海外
材料三:
(1)文物回归有什么积极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流失文物回归途径的特点及主要发展变化。
10.(3分)灿烂文明需要我辈接续传承,阅读经典才能守住和弘扬。下列对《西游记》的表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时,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
B.话说取得真经后,佛祖论功封职,其中八戒登山牵马有功,封为“净坛使者”,沙僧挑担有功,为“金身罗汉”。
C.取经路遇一众妖魔中,不乏各路神仙坐骑:文殊的“青毛狮子精”,太上老君的“青牛精”,观音的“金毛犼”。
D.妖魔虽难缠但小妖颇有趣,如赛太岁的“有来有去”,黄狮精的“刁专古怪”,九头虫的“奔波儿灞”“霸波尔奔”。
四、(30分)
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孤岛
何君华
①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巡回演出一个多月,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更主要的是,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
⑥原来,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人来哨所慰问。现在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⑦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⑧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⑨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左右”,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但也不能断炊呀。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⑩“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这里的鸡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群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因此上级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牛羊好似珍珠撒……”
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天色已晚,我们的汽车在美丽的草原公路上疾驰,回身望去,最后完全看不到了,只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抹红色,一个人守在了那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9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孤岛》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指代孤身一人在边防哨所坚守的呼日勒哨长。
B.文章第③段用两个反问句,体现出了呼日勒哨长工作场所的简陋和我们看到哨所情况时的惊讶。
C.哨所长大的鸡们,面对在头顶盘旋的老鹰时,非但不选择躲避,展翅迎击。
D.演唱最后一个节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呼日勒哨长流泪”是因为娜仁花的演唱水平太高了。
(2)本文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A.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B.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
C.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如何理解B、C两句加点词“挥手”和“摆手”的深刻内涵?)
(4)文章第 段为什么补充“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这一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房奇葩——文刀
周隼
①提起文房清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文房器物远不止这四种。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版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房用具达到了鼎盛,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文房清玩已达到49种之多。其中文刀就是其中之一。
②说起文刀,大家可能有些陌生,文刀,也被誉为“文房第五宝”,是古代文人用来裁宣纸的刀子。宋代陶毂《清异录》记载:“裁刀,治书参差之不齐者,在笔墨砚纸间,却似有大功于书。”不过本着“文房不藏刀刃”的宗旨,文刀一般是骨质的。相传“坐怀(槐)不乱”典故中的主人公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师爷。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其父为鲁国司空,管理宫殿与城建。柳下惠看到建筑所用的诸多边角木料,给乡人用。刀类主凶,柳下惠为防止别人用其做出伤人之事,文与刀结缘,渐行于世。至汉,人们便将文刀作为文房必备之具,正式走进了艺术的大雅之堂。但是裁纸刀究竟何时进入文人书房,已不可考。《南史》载:“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南北朝时期,或用绢布作画,尚无专门的裁刀,并无过多讲究。
③后来更为柔软且富于韧性的宣纸流行,人们发现,用利刃裁宣纸,造成纸张浪费,反而是刃口略钝的刀更好用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象牙、玳瑁、红木、玉石、牛角、竹子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造型也更多样化,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用文具。
④明代文人于世俗物趣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对文房器物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裁纸刀属于实用性文具,不仅是文房的常设之物,故明代的裁纸刀颇多精心之作,用以寄托使用者的情致志趣。
⑤清代则是文房用具的另一个制作高峰,这一时期的文人趣味,对于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风格更为欣赏。以紫檀、黄花梨、乌木等名贵红木,光泽柔和,不浮不嚣,有一种沉静优雅的魅力,因而格外受到青睐。
⑥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形状,或者是哪一种材料,裁纸刀都是一个工具,做工精美的裁纸刀不但能够用来裁纸,还可以陶冶情操
(2022年3月29日《中国文物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了条理清晰地为我们介绍说明对象——文刀,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了时间顺序。
B.文刀,别称“治书奴”,也被誉为“文房第五宝”,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师爷。
C.明、清是文房用具的制作高峰期,明代文刀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的要求,清代更欣赏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风格。
D.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刀的地位以及对书的重要作用。
(2)本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请具体分析。
(3)本文用语准确。请从下面的句子中“唯一”“不再是”“质地坚硬”三个词中选出二个能体现用语准确的词加以赏析。
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象牙、玳瑁、红木、玉石、牛角、竹子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
五、(60分)
13.(60分)作文。
生活是一个面对的过程,面对挫折、诱惑,面对喜悦、成功,就好比孟子的“鱼和熊掌”,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在无数次的矛盾与考验中,我们终有应对和思考。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体特征鲜明,如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垠(yín) 隽(juàn)永 屏气凝神(píng) 心无旁骛(wù)
B.胸脯(pú) 狡黠(xiá) 气喘吁吁(xū) 两肋插刀(lèi)
C.纸鸢(yuān) 炽痛(zhì) 如法炮制(páo) 间不容发(jiān)
D.诘难(jí) 睥(pì)睨 觥筹交错(gōng) 摩肩接踵(zhǒng)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屏息凝神”的“屏”应读作“bǐng”;
B.正确;
C.有误,“炽痛”的“炽”应读作“chì”;
D.有误,“诘难”的“诘”应读作“jié”。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箴默 提纲 老骥伏枥 矫揉造作
B.蒙眬 缥渺 络绎不绝 苛捐杂税
C.劳碌 鄙薄 相濡以沫 惊慌失措
D.蓬勃 弹劾 迥然不同 藏污纳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箴默”应写作“缄默”;
B.有误,“缥渺”应写作“缥缈”;
C.正确;
D.有误,“藏污纳诟”应写作“藏污纳垢”。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败落的叙利亚聚集着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战场上战士的浴血交锋,不过是为背后巨头争取更大的筹码。
B.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C.今年绵阳公园的新年灯会格外有看头,灯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新颖,灯影交错的氛围让人有不可名状的美妙感受。
D.经过彩灯师傅的一番雕梁画栋,一组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吉祥物彩灯悬挂在会场上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后来也指豪华的建筑。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对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担当。
B.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C.由于有了智慧加持,不仅能保证现代农业高产高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D.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上季度上升将近0.2点以上。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
D.有误,前后矛盾。
故选:B。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5.(3分)填入下列序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艺术世界里,物我之间最原始的关系①模仿,②起兴。“兴”③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亦于跋山涉水中收获无数“兴会”。这种“兴会”,⑤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感物方式。
① ② ③ ④ ⑤
A 既是 也是 如果 也 才
B 不是 而是 不仅 也 就
C 并非 而是 虽然 还 必然
D 不是 还是 不但 而且 一定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内容理解整体意思,然后对关联词语做正确选择。
【解答】根据①前面的“最”字,可知这句话得出的结论具有唯一性,①处应该填“不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和“艺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替代的东西”是递进关系,⑤句承接上面内容。
故选:B。
【点评】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主要是看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前后内容然后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这样句子的意思就会完整、准确。
二、(19分)
6.(19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荏,荀羡引兵击之,坚所将才七百馀人将出战,诸将皆曰:“众少,不如固守。”坚曰:“固守亦不能免,身先士卒,杀羡兵千馀人,复还入城。羡进攻之,坚叹曰:“吾自结发,志立功名,而每值穷厄!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而死。”乃谓将士曰:“今危困,计无所设,吾将止死。”将士皆泣曰:“府君不出,众亦俱死耳。”乃扶坚上马。坚曰:“我如欲逃,若势不能支,卿等可趣去羡兵四集,坚立马桥上,左右射之。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荏羡谓坚曰:“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安可改节!吾束脩自立,涉赵历燕,君何匆匆相谓降乎!”羡复责之,坚怒曰:“竖子,执置雨中,数日
燕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泰山,羡兵大败,燕复取山茌。燕主俊以贾坚子活为任城太守。
(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 晋纪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在 屯:停驻
B.坚将出战 将:将要
C.复还入城 复:恢复(又)
D.卿等可趣去 去:离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B.羡兵众多/从堑/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C.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D.羡兵众多/从堑下斫桥/坚人马俱陷/生擒之/遂拔山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在山在之战中,荀羡的兵力是贾坚兵力的十倍,虽然兵力不足,身先士卒。
B.面对荀羡大军的围攻,贾坚毫不畏惧,尽管最终失利,宁死不屈,是后世的楷模。
C.贾坚的父亲、祖父世代都是晋朝的臣子,但在被俘后,面对荀羡的责难,决不投降。
D.前燕国主慕容俊对贾坚的忠诚与气节感到佩服,由于大战后他的儿子还活着,就嘉奖他为太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自结发,志立功名,而每值穷厄
②羡兵四集,坚立马桥上,左右射之
【分析】参考译文:
前燕泰山郡大守贾坚停驻在山茬,(东晋)荀羡带领兵众攻击他,贾坚统领的兵士才七百多人,荀羡的兵力十倍于贾坚。贾坚将要出城迎战,众将领都说:“士兵数量少,不如巩固防守。”贾坚说:“巩固防守也不能幸免,不如迎战。”于是出城迎战(贾坚)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斩杀了苟荀羡的士兵一千多人,又返回了城中。荀羡向他发起进攻,贾坚叹息说道:“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建立功名,却屡次陷于穷途险境,(这)难道不是命中压定吗!与其遭受屈辱(、)苟且偷生,不如保持气节(、)慨然赴死。”于是对将士们说:“如今处于危险的困境,无计可施,你们可以离去,我将只有一死。“将士们哭着说:”(您)不出(城),大家也一起死。”于是(他们)就扶贾坚上马。贾坚说:“我如果想要逃走,一定不会丢开你们。现在要为你们去决死一战,如果力量不支,你们可以赶快离去,不要再顾及我了!”(说完)便打开城门径直出去。荀羡的军队四面集合,贾坚把马停在护城河的桥上,用弓向荀羡的士兵左右射箭,(苟羡的士兵)都应着弓弦声倒下。(然而)苟羡的兵力众多,(一部分士兵)从河下砍断桥梁,贾坚连人带马都陷落下去,被店捉,于是山茌被攻克。荀羡对贾坚说:“你的父亲、祖父世代都是晋朝的臣子,你为什么要背叛先祖而不肯投降?“贾坚说:”是晋王朝自己抛弃了中华大地,不是我背叛了它。百姓既然以及没有了君主,只有把命运托什付给力量强大的人。我既然已经事奉了别人,怎么可以改变气节!我从师就学自立于世以来,历经赵、燕,未曾改变志向,你怎么能一下子就劝我投降呢!“荀羡又一次责备贾坚,贾坚愤怒地说:“小子!做儿女的竟想管教父亲!“荀羡大怒,把他押到院子里淋雨,过了几天,贾怀(满怀)忿恨郁结而死。
前燕青州刺史慕容尘派司马悦明去救援泰山郡,荀羡的军队被打败,前燕又夺取了山茌。前燕国主慕容俊任命贾坚的儿子贾活为任城太守。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复:再。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然而)苟羡的兵力众多,贾坚连人带马都陷落下去,于是山茌被攻克。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结合“燕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泰山,燕复取山茌,荀羡的军队被打败。前燕国主慕容俊任命贾坚的儿子贾活为任城太守”。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中重点词语有:自,从;志,立志,就立志要建立功名,这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吗!
②中重点词语有:集,集合;皆,都,贾坚把马停在护城河的桥上,荀羡的士兵都应着弓弦声倒下。
答案:
(1)C
(2)D
(3)D
(4)①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建立功名,这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吗!
②荀羡的军队从四面集合,贾坚把马停在护城河的桥上,荀羡的士兵都应着弓弦声倒下。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26分)
7.(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闻鹊喜 吴山①观涛
周密
天水碧②,染就一江秋色。鳌③戴④雪山龙起蛰⑤,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
【注】①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是观看钱搪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是
一种浅青的染色。③鳌:神龟。④戴;背负。⑤蛰:潜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观感。
B.“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如临其境。
C.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D.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2)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
【分析】《闻鹊喜 吴山观涛》是宋代诗人周密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所作。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如临其境。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找出与内容不一致之处。
ABC.正确;
D.有误,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没有写到“黎明”。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鳌戴雪山龙起蛰”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写得有声有色、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
(1)D
(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汹涌而来的海潮比作神龟背负的雪山,生动形象地写出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译文:
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
【点评】赏析诗句,要先确定赏析的角度,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8.(8分)名篇名句默写。
(1)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诸葛亮《出师表》)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6)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荡胸生曾云(重点字:曾)
(2)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自)
(3)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燕)
(4)恢弘志士之气(重点字:恢弘)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鳞)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6分)某中学开展“文物回归”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日前,由中国一位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中国文物“小玉壶”在大英博物馆苏醒后,以此呼吁国人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短剧巧妙地将故事立足涉及家国情怀的社会议题上,加深了大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与文化价值的思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23000多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而中国的流失文物入藏大英博物馆的时间,英国从我国劫掠或通过不正当贸易所得。
材料二:
对承载灿烂文明的文物来说,回到它们的诞生之地是最好的归宿,也是守住文化之根的具体体现。守住文化之根,文物留在国外损害了民族自尊,文物回收后在国内会受到更好保护……呼吁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涉及民族尊严。此外,历史的真相往往也会随之消失。比如我国的西北边陲曾是千里佛国,假设敦煌的佛像皆消失或流失海外
材料三:
(1)文物回归有什么积极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流失文物回归途径的特点及主要发展变化。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二“对承载灿烂文明的文物来说,回到它们的诞生之地是最好的归宿,也是守住文化之根的具体体现”“流失文物见证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文物留在国外损害了民族自尊,文物回收后在国内会受到更好保护……呼吁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涉及民族尊严”“此外,文物离开母体后,历史的真相往往也会随之消失”可知,文物回归的积极意义有:守住文化之根,见证历史真相,保护民族自尊,推动文物保护。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
根据四种遗失文物回归途径的占比可知,文物回归途径的特点是:回赠和回购是流失文物回归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国际执法合作。
根据四种海外文物回归途径的发展变化图示可知:流失文物回归途径的特主要发展变化是:协商与谈判呈波动上升趋势;国际执法合作从1986年开始不断增长,后来居上。
【解答】答案:
(1)守住文化之根,见证历史真相,推动文物保护
(2)特点:回赠和回购是流失文物回归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国际执法合作。
发展变化:协商与谈判呈波动上升趋势;国际执法合作从1986年开始不断增长。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0.(3分)灿烂文明需要我辈接续传承,阅读经典才能守住和弘扬。下列对《西游记》的表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时,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
B.话说取得真经后,佛祖论功封职,其中八戒登山牵马有功,封为“净坛使者”,沙僧挑担有功,为“金身罗汉”。
C.取经路遇一众妖魔中,不乏各路神仙坐骑:文殊的“青毛狮子精”,太上老君的“青牛精”,观音的“金毛犼”。
D.妖魔虽难缠但小妖颇有趣,如赛太岁的“有来有去”,黄狮精的“刁专古怪”,九头虫的“奔波儿灞”“霸波尔奔”。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情节。
【解答】ACD.准确。
B.有误,取得真经后,这个职位可以让他尽情享用供品;沙僧封为“金身罗汉”是因为他一路上挑担有功。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30分)
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孤岛
何君华
①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巡回演出一个多月,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更主要的是,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
⑥原来,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人来哨所慰问。现在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⑦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⑧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⑨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左右”,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但也不能断炊呀。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⑩“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这里的鸡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群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因此上级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牛羊好似珍珠撒……”
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天色已晚,我们的汽车在美丽的草原公路上疾驰,回身望去,最后完全看不到了,只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抹红色,一个人守在了那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9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的标题《孤岛》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指代孤身一人在边防哨所坚守的呼日勒哨长。
B.文章第③段用两个反问句,体现出了呼日勒哨长工作场所的简陋和我们看到哨所情况时的惊讶。
C.哨所长大的鸡们,面对在头顶盘旋的老鹰时,非但不选择躲避,展翅迎击。
D.演唱最后一个节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呼日勒哨长流泪”是因为娜仁花的演唱水平太高了。
(2)本文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A.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B.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
C.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如何理解B、C两句加点词“挥手”和“摆手”的深刻内涵?)
(4)文章第 段为什么补充“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这一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分析】文章记叙了边防哨所只有一个人的现状,突出了呼日勒艰苦付出的勇气和孤独坚守的意志,更加体现了他恪尽职守、甘于寂寞、敢于担当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此处“呼日勒哨长流泪”并是因为娜仁花的演唱水平太高了。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依据①段“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这哪是什么哨所呀,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一个人”可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我们”到只有一个人的哨所。而这只有一个人的哨所并不能称之为哨所,而这个带有感彩的“骗”字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忍不住去思考怎么“骗”的。
(3)A.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通过连忙,展现了我们对他的尊重和敬意。
BC本题考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突出哨长的激动兴奋之情。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此处的“摆手”表现出哨长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依据③④段可知,这个所谓的边防站只有呼日勒一个人,就是这个哨所的“光杆司令”。后文呼日勒哨长讲述了他年复一年独自寂寞坚守边防的现实生活和养鸡的原因,再结合文末“回身望去,最后完全看不到了,一抹高高飘扬的红——呼日勒哨长正是为了守护它,之后、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给感动了,而是满满的尊重。
答案:
(1)D
(2)到了地方”引出下文“我们到只有一个人的哨所为呼日勒哨长演出的内容;“骗”字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为后文对描写呼日勒哨长的孤独坚守作铺垫。
(3)A.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了我们对他的尊重和敬意。
B.挥手表现了哨长对远方来的客人的欢迎,突出哨长的激动兴奋之情。
C.摆手表现出哨长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因为他又要孤身一人了。
(4)起初的“调侃”源于大家了解到呼日勒哨长管理下的哨所只有他一个人,与大家印象中的“边防连队哨长”相差甚远,大家的态度发生转变、坚韧和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呼日勒哨长对大家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感谢。呼日勒哨长的坚守不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高尚的情操让大家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房奇葩——文刀
周隼
①提起文房清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文房器物远不止这四种。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版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房用具达到了鼎盛,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文房清玩已达到49种之多。其中文刀就是其中之一。
②说起文刀,大家可能有些陌生,文刀,也被誉为“文房第五宝”,是古代文人用来裁宣纸的刀子。宋代陶毂《清异录》记载:“裁刀,治书参差之不齐者,在笔墨砚纸间,却似有大功于书。”不过本着“文房不藏刀刃”的宗旨,文刀一般是骨质的。相传“坐怀(槐)不乱”典故中的主人公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师爷。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其父为鲁国司空,管理宫殿与城建。柳下惠看到建筑所用的诸多边角木料,给乡人用。刀类主凶,柳下惠为防止别人用其做出伤人之事,文与刀结缘,渐行于世。至汉,人们便将文刀作为文房必备之具,正式走进了艺术的大雅之堂。但是裁纸刀究竟何时进入文人书房,已不可考。《南史》载:“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南北朝时期,或用绢布作画,尚无专门的裁刀,并无过多讲究。
③后来更为柔软且富于韧性的宣纸流行,人们发现,用利刃裁宣纸,造成纸张浪费,反而是刃口略钝的刀更好用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象牙、玳瑁、红木、玉石、牛角、竹子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造型也更多样化,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用文具。
④明代文人于世俗物趣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对文房器物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裁纸刀属于实用性文具,不仅是文房的常设之物,故明代的裁纸刀颇多精心之作,用以寄托使用者的情致志趣。
⑤清代则是文房用具的另一个制作高峰,这一时期的文人趣味,对于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风格更为欣赏。以紫檀、黄花梨、乌木等名贵红木,光泽柔和,不浮不嚣,有一种沉静优雅的魅力,因而格外受到青睐。
⑥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形状,或者是哪一种材料,裁纸刀都是一个工具,做工精美的裁纸刀不但能够用来裁纸,还可以陶冶情操
(2022年3月29日《中国文物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了条理清晰地为我们介绍说明对象——文刀,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了时间顺序。
B.文刀,别称“治书奴”,也被誉为“文房第五宝”,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师爷。
C.明、清是文房用具的制作高峰期,明代文刀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的要求,清代更欣赏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风格。
D.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刀的地位以及对书的重要作用。
(2)本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请具体分析。
(3)本文用语准确。请从下面的句子中“唯一”“不再是”“质地坚硬”三个词中选出二个能体现用语准确的词加以赏析。
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象牙、玳瑁、红木、玉石、牛角、竹子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
【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了条理清晰地为我们介绍说明对象——文刀,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了时间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相传‘坐怀(槐)不乱’典故中的主人公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师爷”分析。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提起文房清玩,其实文房器物远不止这四种”分析。结合“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版的是南宋的赵希鹄,然后指出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版的赵希鹄在其《洞天清禄集》中列入十项文房用器内容,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房用具达到了鼎盛。其中文刀就是其中之一”分析,由此引出说明对象——文刀。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是指“不继续是”的意思,金属就是裁刀的唯一材质。示例二:“质地坚硬”,概括说明了不管是以前的金属、玳瑁”等所有制作裁刀的材料性质都很“坚硬”这一特点,都必须是材质坚硬的材料。
答案:
(1)B
(2)首先提出文房清玩中人们常见的“文房四宝”,然后指出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版的赵希鹄在其《洞天清禄集》中列入十项文房用器内容,由此引出说明对象——文刀。
(3)示例:“唯一”,是只有一个;这里表明裁刀的材质不仅仅有金属材质。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五、(60分)
13.(60分)作文。
生活是一个面对的过程,面对挫折、诱惑,面对喜悦、成功,就好比孟子的“鱼和熊掌”,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在无数次的矛盾与考验中,我们终有应对和思考。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体特征鲜明,如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生活中充满了选择,也可以说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升学和择业的选择,生与死的选择,是与非的选择,义与利的选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选择,个人既得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发展利益的选择,创新与守旧的选择,奉献与索取的选择,安逸与进取的选择等等。要选择,须先做出判断,肯定会有扬弃,随之带来的可能还有阵痛。所以,选择者除了要有长远的眼光,头脑须清醒外,还必须要有勇气,有魄力。最终如何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由于不限文体,长于记叙、抒情的同学可以就平日学习生活中某一件面临选择的事情展开来写,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记叙时,一定要把选择者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心理状态渲染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另外要挖掘出选择背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善于通过设置矛盾、悬念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同学,也可以写小小说。而关心时事、长于议论的同学,可以就生活中某一关于选择的事例,挖掘其涵义,选择最佳的立意和观点。立论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也要看到,某些选择表面上是对某些事物或做法的选择,其实质却是是与非、义和利、个人既得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的选择。大家要认识到,一个人面对的选择,首选的应是真、善、美,是正义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做高素质的人。
【解答】
正确的选择
外婆家的屋檐下常有燕子来筑巢,一只燕子飞来筑巢,忙提议:“等巢筑好了!”
母亲温柔地笑了,我不解。
很快。等我再想起它时。
一个乌云密布的午后。突然,从我的眼前闪过,不过不是先前那只母燕,羽翼未丰、不幸坠落下来的雏燕。
我正想出门帮助它,立刻止步了,注视着那幼小的生命。
它拼命地扇动翅膀!风更加张狂,像是对雏燕的蔑视:你何等弱小?尝试了一番后,翅膀也不动了,不再动弹,不顾母亲的叮嘱冲出门去!
匆匆赶到屋檐下,腾空而起,忽上忽下。风丝毫没有心软
不知过了多久,它气喘吁吁。而雏燕猛拍翅膀。它扇动着翅膀,似在夸耀着自己的胜利。
母亲说得不错。没有人能代替我们承受苦难。所以,也许放手让它们自己去飞。
黑影自下而上。
【点评】小作者目睹了雏燕学会飞翔的过程,内心受到触动。在对雏燕的描写中,小作者穿插自己内心的活动,体现了“选择”这一主题。当看到雏燕成功学会飞行,小作者联想到母亲说的话,不禁生发出深刻的感慨:生命需要拼搏,要靠自己的力量在风雨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