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19: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1.(12分)看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经过雨水的洗礼,这处被青草fù gài的山坡绿得愈发nóng chóu。鲜艳的花儿yī wēi在一起,纤细的腰肢轻摆。坡下小河里的水fèn wài
chéng bì,在阳光映照下,河面上wēi bō lín lín。微风吹来,水波一层层dàng yàng开去,又被点水的蜻蜓zhòu rán搅乱。漫步在yōu jìng
的山间小道上,两边如画的景致令人liú lián wàng fǎn。
2.(6分)丁丁梳理了一些常见的同音字,看看你是否都能写对。
(1)bàn 搅     陪     装        脚石
(2)bō    打    璃    浪    音员
(3)jiǎo    子    洁    诈    刑
3.(10分)请用积累的知识填一填。
(1)六一班开展诗词主题班会,这是主持人写的主持词,请将其补充完整: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她是滋养万物的情操,“   ,润物细无声”。她是勇担使命的理想,“何当金络脑,   ”。她是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明月何时照我还”。她也告诫我们,时间虽如流水般匆匆走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悲叹,正如“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当下少年将时间多用于了玩手机,而忽略了学习。我们应该有所警醒: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感叹: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提醒我们要    ;关于学习,《学弈》中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告诉我们    。
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媚 偏僻 通霄达旦 重见天日
B.迁移 徘徊 信手拈来 威风凛凛
C.援助 袭击 千锤万凿 有版有眼
D.恢复 喧闹 万像更新 心平气和
5.(2分)下列依次形容伯牙的琴声、王羲之的书法、戴嵩的画作、纪伯伦的《花之歌》的用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画龙点睛 余音绕梁
B.余音绕梁 画龙点睛 栩栩如生 引人入胜
C.惟妙惟肖 妙笔生花 笔走龙蛇 高山流水
D.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栩栩如生 妙笔生花
6.(2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一些标语、广告词会运用修辞手法。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白发三千丈,健康新开始。
②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
③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
④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A.①对偶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比喻
B.①夸张 ②拟人 ③对偶 ④比喻
C.①夸张 ②拟人 ③反问 ④对偶
D.①拟人 ②排比 ③对偶 ④夸张
7.(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
B.少年儿童佩戴的绿色胸卡,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C.多积累背诵古诗词,是能否在飞花令比赛活动中获胜的关键。
D.通过制作《成长册》,使我们回忆起了小学六年美好的时光。
8.(2分)下列选项中,不是书法家的是哪一位?(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吴道子 D.王羲之
9.(6分)判断。
(1)我国古代对男女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豆蔻年华,男子四十岁被称为不惑,“弱冠”指的是男子十五岁左右的年纪。  
(2)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光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   
(3)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10.(5分)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微胶卷”是一种奇妙的新型图书。
B.东汉时期的东方朔用3000片竹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C.古往今来,人类通过书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
D.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2)简牍出现在     时期。
A.商周时期
B.两晋南北朝
C.宋代
D.清代
(3)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很大冲击。你认为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吗?请结合材料和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观点。
   
11.(14分)阅读理解。
别字秀才
一秀才嗜书,而别字良多。一日,读《水浒》,适友人造访,见而问之曰:“君读何书?”答曰:“《水许》。”友人怪之,曰:“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又曰:“书中所载,均为何人?”秀才曰:“有一李达,绰号‘及时雨’,手持大斧二柄,有万夫不当之勇。”友人曰:“更有何人?”“有和尚鲁智沉。”友人愕然,既而哑然失笑。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字间。
①秀才嗜书    ②别字良多    ③友人愕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怪之,曰:“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
   
(3)秀才说了很多别字,还犯了常识错误,例如(水许)(水浒)。他还弄错作品中人物名字。“李达”应为   ,他的绰号是   ,“及时雨”是   的绰号;“鲁智沉”应为   。
(4)针对秀才出现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呢?请简明扼要地告诉秀才。
   
12.(22分)课外阅读。
少年书架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我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捧着书,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学期末,新书变旧书,我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到纸箱里。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看到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师自己用木板、木条做成的。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我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家的书架的样子。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在哪里?”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连声喊道:“这下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感到很惊奇,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料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原来,爸爸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的废料中挑选能做书架的木料。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仿佛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等工具后,开始用砂纸打磨起那些木料……放了学的我一溜烟儿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 ⑧天静静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给小书架刷上了黄色的漆,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那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家里也早已拥有了大大的书架,那是从大商场选购的。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可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1)①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少年书架 第一个书架    
第二个书架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第三个书架    
第四个书架 家里拥有了从商场买来的书架
②通过梳理,我发现:作者详写了第    个书架。这样写的好处是    。
(2)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的“天静静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衬托出    ,这样写的目的是    。
(3)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这是    描写,“难以名状”在句中的意思是    。从这处语句中你可以读出爸爸    的心理。
(4)文中的爸爸把小书架涂成了    色,这是    的颜色。如果是你,你想把小书架涂成    色,这是    的颜色。
(5)文章第 自然段中写道:“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小学阶段你最想要什么物品陪伴你?为什么?
13.(5分)[持鲜明观点,展辩驳风采]
小林写字不好看,妈妈催促他每天跟着字帖练练字。小林说:“哎呀,都电脑时代了,还练什么字?”你同意小林的说法吗?写明理由。
   
14.(30分)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一幕吧!这一幕或许是温馨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欣喜激动的,或许是感人的……请你以“记忆中,那 的一幕”为题,写下生活中难忘的场景。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细节描写要生动,语言流畅;(3)450字左右。
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覆盖 浓稠 依偎 分外 澄碧 微波粼粼 荡漾 骤然 幽静 流连忘返
【解答】故答案为:
覆盖 浓稠 依偎 分外 澄碧 微波粼粼 荡漾 骤然 幽静 流连忘返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1)搅拌:用棍子等转动、搅拌和(huò)。
陪伴:跟着做伴。
装扮:打扮;化装。
绊脚石: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2)拨打:用手拨号码,打电话。
玻璃:用白砂、石灰石、碳酸钾等混合起来,冷却后制成的坚硬物质,可以制成镜子。
波浪:江、河、湖、海等水面受外力作用后,有比喻用法。
播音员:电视或广播播电台中播播送节目的人。
(3)饺子: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半圆形的有馅儿的面食。
皎洁:明亮而洁白。
狡诈:狡猾而奸诈。
绞刑:一种死刑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
故答案为:
(1)拌 伴 扮 绊;
(2)拨 玻 波;
(3)饺 皎 狡 绞。
3.【答案】(1)随风潜入夜 快走踏清秋 春风又绿江南岸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轻烟 薄雾 珍惜时间 惟弈秋之为听 思援弓缴而射之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解答】(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门前流水尚能西。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
(1)随风潜入夜 快走踏清秋 门前流水尚能西 ;
(2)轻烟 薄雾 惟弈秋之为听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答案】B
【解答】A.有误,通宵达旦:一整夜到天亮。
B.正确。
C.有误,有板有眼:形容人说话。故“有版有眼”的“版”错误。
D.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故“万像更新”的“像”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答】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
画龙点睛: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引人入胜:多形容自然风光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妙笔生花:形容所写的文章非常美妙。
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根据以上成语的意思可知,应选 D。
故选:D。
6.【答案】B
【解答】①“白发三千丈”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小草对你微微笑”赋予了小草人的特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读书”对“拼搏”,“放飞”对“成就”。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④“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把牛奶的质地比喻为丝绸。
故选:B。
7.【答案】A
【解答】A.正确;
B.有误,语序不当;
C.有误,前后矛盾;
D.有误,成分残缺。
故选:A。
8.【答案】C
【解答】A、B、D都是书法家。
C.“吴道子”是画家。
故选:C。
9.【答案】×,√,√
【解答】(1)“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的年纪。故说法错误。
(2)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光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他的死重于泰山。
(3)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故答案为:
(1)×;
(2)√;
(3)√。
10.【答案】(1)B;
(2)A;
(3)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解答】(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C、D正确,根据材料二“西汉时,用了3000片竹简”可知,故选B。
(2)考查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商周时期,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简牍出现在商周时期。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故答案为:
(1)B;
(2)A;
(3)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11.【答案】(1)①喜欢读书。 ②很。 ③惊讶的样子。
(2)朋友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听说过的书很多,但《水许》这本书确实没有见过。“
(3)李逵 黑旋风 宋江 鲁智深;
(4)在读书的时候应该认真、仔细,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只会闹出笑话。另外一定要学好知识。
【解答】(1)考查对古汉语字词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的理解。“良”在句子中指“很”。
(2)考查古文翻译。结合上下文可知,说:“我听说过的书很多。“
(3)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回答,还犯了常识错误。他还弄错作品中人物名字,他的绰号是“黑旋风”;“鲁智沉”应为“鲁智深”。
(4)考查发散思维。针对秀才出现的问题、仔细,这样只会闹出笑话。
故答案为:
(1)①喜欢读书。 ②很。 。
(2)朋友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听说过的书很多。“
(3)李逵 黑旋风 鲁智深;
(4)在读书的时候应该认真、仔细,这样只会闹出笑话。
12.【答案】(1)①“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家的书架;
爸爸用废木料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②三 重点描写了爸爸给“我”做书架,突出了这个书架的重要性,体现出爸爸对“我”的爱;
(2)“我”对新书架的期待 突出书架在“我”心中的重要性;
(3)神态 激动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 觉得孩子长大了很懂事,十分欣慰;
(4)黄 秋天稻子成熟 示例:绿 万物复苏;
(5)示例:我最想要台灯陪伴我。因为台灯在我每天晚上学习的时候都会陪伴着我,我休息它才会休息,我们就像并肩奋斗的战友,互相陪伴。
【解答】(1)①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及概括。阅读文章可知,分别是:①“我”来到老师家,感到十分震撼。②“我”回来后在书桌上用字典搭了一个“小书架”。③父亲到包装厂捡来木材。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件事进行概括即可。
②文章第⑥~⑨自然段都在写爸爸给“我”做书架,因此可知作者详写了第三个书架,体现了爸爸对“我”浓浓的爱。
(2)考查环境描写。根据题干中的语句可定位到文章第⑧自然段,且这个书架给“我”今后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考查描写。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难以名状”在句中的意思是 激动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十分欣慰的心理。
(4)考查内容理解。“爸爸给小书架刷上了黄色的漆,文中的爸爸把小书架涂成了 黄色。如果是你,这是 万物复苏的颜色。
(5)考查发散思维。选择一个物品。
故答案为:
(1)①“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家的书架;
爸爸用废木料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②三 重点描写了爸爸给“我”做书架,体现出爸爸对“我”的爱;
(2)“我”对新书架的期待 突出书架在“我”心中的重要性;
(3)神态 激动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 ,十分欣慰;
(4)黄 秋天稻子成熟 万物复苏;
(5)示例:我最想要台灯陪伴我。因为台灯在我每天晚上学习的时候都会陪伴着我,我们就像并肩奋斗的战友。
13.【答案】不同意。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载体,要永远传承下去,所以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
【解答】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理由充分。
故答案为:
不同意。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载体,所以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
14.【答案】
记忆中,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生活中有无数件琐碎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串起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小事已经渐渐消失在记忆的星空中。然而,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可是现在想起来,依旧是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和妈妈出去骑车兜风。
正当我春风得意哼着小曲一路畅通的时候,“咔嚓”一声﹣﹣自行车“罢工”了。我下车一看,原来是车链子掉了。“哎呀,这可怎么办才好啊!”我和妈妈试图把链子安上去,可它就是不听使唤,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没有将它“降服”。后来,我彻底地对这辆“破”自行车失去了耐心,又急又气,真恨不得把它揍扁,然后再踹上几脚以发泄我心中的烦躁。
“怎么了?小姑娘,车坏了?”我抬头一看,只见路边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头和我们搭讪。我心想:看老头穿的衣服真破,他会不会跟我要钱?“修车啊?我以前干过,肯定能修好!”我和妈妈将信将疑地把自行车交给了老爷爷。他把自行车推到路旁,修整好掉下来的铁链,再一节一节挂上去。但铁链像个顽皮的孩子,挂了这头,又掉了那头。十分钟过去了车一样没有修好。
此时,老爷爷一边擦着汗,一边嘟囔,“咦?奇怪了,今天是咋了?铁链咋不听使唤了?这种新式自行车就是不好使。”说着,老爷爷一用力,却不小心把手夹在齿轮和铁链中间。这时,殷红的鲜血不断地从他的手指上渗出来。我吓得不知所措地大叫:“老爷爷,您的手!”他不慌不忙地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去了鲜血,用大拇指摁着伤口,说:“不怕,孩子,咱农村人,这种事多了,不算啥!”我忐忑不安地看着老爷爷说:“算了,别修了,我把他推到修车摊上去好了!”“没事!”老爷爷头也不抬,仍旧与自行车努力“奋战”。终于,自行车修好了!老爷爷长吁了一口气,想站起来,却一个踉跄坐在地上。我赶忙过去扶他,他摆摆手,说:“没事!”不知怎么的,我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修好了自行车而开心?是因为老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动容?还是因为刚才丑陋的想法让我羞愧?我心里顿时五味混杂……
至今,我还是忘不了那佝偻的身影和那双粗糙的渗着鲜血的双手!
【解答】范文:
记忆中,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生活中有无数件琐碎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可是现在想起来。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正当我春风得意哼着小曲一路畅通的时候。我下车一看。“哎呀!”我和妈妈试图把链子安上去,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后来,又急又气,然后再踹上几脚以发泄我心中的烦躁。
“怎么了?小姑娘?”我抬头一看。我心想:看老头穿的衣服真破?“修车啊,肯定能修好。他把自行车推到路旁,再一节一节挂上去,挂了这头。十分钟过去了车一样没有修好。
此时,一边嘟囔?奇怪了?铁链咋不听使唤了。”说着,却不小心把手夹在齿轮和铁链中间,殷红的鲜血不断地从他的手指上渗出来,您的手,用大拇指摁着伤口,孩子,这种事多了!”我忐忑不安地看着老爷爷说:“算了,我把他推到修车摊上去好了!”老爷爷头也不抬。终于!老爷爷长吁了一口气,却一个踉跄坐在地上,他摆摆手!”不知怎么的。是因为修好了自行车而开心?还是因为刚才丑陋的想法让我羞愧
至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