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夏县实验中学单元备课教案专用纸
年级 班 科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单元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课标要求】
●知道“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探讨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学习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
19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14年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随后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后,列宁领导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苏联成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主持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建立起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颇具特色,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有哪些国家组成的。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及大的战役。
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4、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时间、领导人、结果。
5、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的重大意义。
6、知道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
7、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8、知道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0、知道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1、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2、了解印度和埃及、墨西哥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点。
【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时间、领导人、结果。
难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重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难点:民族独立斗争的特点。
【主干问题及突破策略】
主干问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突破策略: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一般会有以下疑问:欧洲国家为什么要结成军事集团 为什么德、奥、意组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协约
教师可以指出: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例如,德国经济快速发展,而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第二,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例如,德国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第三,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与政治资源的不平衡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根据自身利益组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上述分析,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能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主干问题2: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突破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事件与第-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史事》中的内容,先分析巴尔干地区的局势,让学生了解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接着,教师要简要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指明这一事件涉及的国家及其参加的军事同盟。最后,教师要指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和课件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主干问题3: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突破策略:教师可以课件罗列数据,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俄国和以英、德、美等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面的差距。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或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了解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军队在战场上的糟糕表现和俄国民众的反战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反战运动高涨。)
归纳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在讲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时,教师要强调两个“第一”---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在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或者引用《材
料研读》中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主干问题4:《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突破策略:教师在介绍《凡尔赛条约》签订的背景时,要先介绍巴黎和会,让学生了解英、法、美等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凡尔赛条约》的内容,逐条解读,表格总结如下: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性质)
山东权益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让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德国失去了部分领土。最后,教师可以补充材料,或者从《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人手,引导学生分析《凡尔赛条约》的影响。
《凡尔赛条约》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德国的影响;二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凡尔赛条约》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凡尔赛条约》和其他条约共同构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教师在介绍《九国公约》签订的背景时,要先介绍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让学生了解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扩张,与日本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压制日本,攫取利益,美国主持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接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介绍《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研读》中的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约》虽然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但它其实是一个掠夺性条约。它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比图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 1921-1922
主宰国家 英、法、美 英、美、日
核心文件 《凡尔赛体系》 《九国条约》
主要内容 惩罚战败国,协调战胜国之间的问题 调整东亚、太平洋地区日本和美国的矛盾
损害中国利益 无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作用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主干问题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突破策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影响来认识实质。
主干问题6:新经济政策。
突破策略:教师在介绍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可以展示苏维埃俄国当时面临的各种困难,如水兵叛乱、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等。列宁审时度势,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教师在介绍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时,可以以列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在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展示材料,如实施新经济政策后,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生产情况,让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项目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征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影响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主干问题7: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突破策略: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工业化:过分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农业集体化: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归纳总结:
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项目 列宁 斯大林
政策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影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
特点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主干问题8: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其民族独立斗争的特点。
突破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一战带来的灾难;(2)民族矛盾深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1920—1922年、1930—1934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况,评价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评价运动】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每课1课时
【单元知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