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15: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地图、填充图册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课选自统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的主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先进,但由于暴政,导致速亡。而汉朝建立后,改变国家治理政策,经几代人的治理和发展,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内容上承下启,共设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在统一国家的巩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地位突出。
设计理念 以治国之道:江山就是人民为主线,汉初期的守江山之道将本课分为:楚汉之争、汉并天下——鉴秦之衰、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盛景初现——文景之治盛景初现四个篇章,培养学生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已经学习了秦朝兴亡的史实,对于秦朝速亡原因有一定认识。不同程度接触过有关汉高祖的史实,但对文景之治缺少了解,且容易混淆文学作品与正史。古文功底较弱,欠缺独立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古代史距今久远,缺少情感体验,难以形成共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时空观念: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所在位置,梳理汉初统治者治国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3.历史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和认知,培养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无为而治思想、以及民本思想等专业名词的历史解释能力,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运用。 4.史料实证:通过对汉朝初年相关材料的分析,得出汉初面临的困境,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汉初民本思想到今之民生的发展演变,帮助学生树立民生为立国之本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认识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 师生活动 师:(由节日祝福语引出汉代祝福语“长乐未央”) 指出长乐未央,表示快乐永无止境,没有灾难。汉代人把它用作人名,或刻写在用于房檐遮雨的瓦当上,甚至用它为宫殿命名。)(删除) 播放视频: 同学们,视频中的建筑你们看完有什么感受? 师:这辉煌的建筑是西汉宫城长乐宫未央宫,它们见证了西汉建立初期的百废待兴,见证了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出现......下面让我们走近长乐宫和未央宫,走进那个时代,一起来看看西汉的故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二)楚汉之争 汉并天下 师生活动 课件展示汉初地图 师:指导学生阅读54页第一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出示朝代知识小卡片。 师:那一年,西汉长乐宫刚刚开始兴建,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入住长乐宫。展现在长乐宫面前的是这样的场景: 阅读课本54页“西汉的建立”子目,展示史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 《史记》 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 《汉书·食货志》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社会状况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并根据情况总结
设计意图 1.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习得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熟悉朝代建立几要素。 2.让学生初步掌握做材料题的方法。同时对汉初衰败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
教学环节 (三)鉴秦之衰休养生息 师生活动 师: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公元前200年的长乐宫里,刘邦夙夜忧叹,辗转反侧。 这时他的大臣陆贾给出了他的建议 陆贾:道莫大于无为。秦朝因暴政而亡,继起的汉朝要立稳根基,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以下观点与陆贾上述治国理念一致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师:如今寝居在长乐宫的刘邦出身社会下层,他深知民间疾苦,几经思量后他接受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在学生得出答案:陆贾的治国理念——道家的无为而治基础上做出解释引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定义和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原因。 师:长乐宫内一道道诏令发出,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始实施:展示材料,归纳出汉高祖针对“士兵”、“奴婢”、“农民”采取的措施。 1.“兵皆罢归家。”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3.“农,天下之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师过渡: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总结效果)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去世,此后,汉代的皇帝开始居住在未央宫,长乐宫成为太后的居所。惠帝、吕后、特别是文帝、景帝一直延续着这一政策。)长乐宫、未央宫的檐角静默着,它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所虽变,但汉高祖的修养生息政策却在延续)展示文帝景帝图片
设计意图 1.使学生理解汉初治国策略是吸取秦亡教训,了解实际情况,集思广益的情况下确定的。 2.学生把习得的阅读材料的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尝试。并使学生初步了解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3.让学生理解汉初的统治政策制定是基于对当时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上,并且具有延续性。
教学环节 (四)文景之治 盛景初现 师生活动 师:设计场景,分组讨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文景之治”子目的内容,并结合史料,假如你是当时丰收交租的农民、服徭役的男子、含冤受刑的囚徒、年事已高的老者,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展示史料: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三:文帝二年、文帝十二年,文帝两次下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十三年六月,又“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五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文景时期又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 材料四:材料三:文帝废除肉刑……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百;规定竹片长五尺、宽一寸,削平竹节;行刑时只准打臀部,中间不准换人。 ——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五: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师:对小组的展示及时进行鼓励点评。总结出文景二帝的措施,指出满足感、轻松感、安全感、幸福感,共同促成了民众对西汉王朝的认同感。 总结:这个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甚至汉阳陵出土的陶俑(展示陶俑图片)都面带微笑。国家是经,人民是纬,经纬交织,共同织就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师:播放《文景之治》视频: 过渡:“文景之治”是几代人的努力,是政策一贯性的结果。现在,让我们通过表格去探寻治世局面出现的密码。 朝代赋税徭役刑罚结果秦朝西汉
(课件表格的内容精简一下,字数不要这么多) 师:对学生完成表格进行点评,指出休养生息政策得民心,得天下,治世密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表格归纳让学生对“文景之治”有直观的印象,体会这一成就取得的来之不易,是汉初几代统治者根据国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得民心的结果
教学环节 (五)治国之道 本固邦宁 师生活动 师:视频展示现在中国的建筑,体现中国现在百姓的富裕和国家的强盛。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曾经辉煌无比的汉长安城如今也只剩下几个土堆,长乐宫和未央宫的名字后面也加上了“遗址”二字,宫城有幸观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遗址”万幸见证了今天的盛世欢歌!人民是我们的根,党是我们的引路人。每一位同学都肩负祖国的未来,明天无论你在哪里,请牢记我们的根!请记住跟党走!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让明天的我们更有力量!
设计意图 1.升华本课主题——坚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昌,逆民心则亡。 2.了解我党的惠民政策。催生学生爱国、爱党情怀和责任意识担当。
板书设计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楚汉之争 汉并天下 鉴秦之衰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盛景初现 治国之道 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