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哪里来 配套教学设计(13)

文档属性

名称 水珠从哪里来 配套教学设计(1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6 12:21:3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2、基本技能:观察装有冰块、清水的玻璃杯外壁发生的变化,发展学生的合作技能。
3、基本思想: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4、基本活动经验: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第4课中,学生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他们不仅发现了冰从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同时还发现了盛冰的玻璃杯外壁、塑料袋外壁上也有许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一开始往往会有多种解释。生活中孩子们也见过很多类似的现象,但他们对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这节课正好培养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目标
二次备课
1.谈话引入,观察现象
(1)在上一节课中,仔细观察装有冰块的玻璃杯,有同学发现在玻璃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装有冰块的杯子外壁,有什么现象?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
(1)小组观察杯子外壁,讨论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完成表格猜想一栏1、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学会实验探究的第一步骤,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小组汇报猜想,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1)指导汇报。
(2)问:根据你的经验,有没有觉得哪些猜想是不合理的
(出示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1)根据刚才的观察,小组汇报猜想,然后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去掉不合理猜想
1、通过汇报、分析排除不合理猜想,为做探究实验铺垫。
3.实验探究:对比实验
(1)通过你们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水珠不是从杯子里边出来的,那和冰块有没有关系呢?
(2)做一个对比实验探究一下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提问:三个相同的杯子,只有装冰块的杯子外壁出现了水珠,说明什么呢?

(1)学生动手操作,再拿两个同样的杯子,其中一只杯子里装自来水,一只杯子里什么也不加,静静的放在桌子上,隔几分钟后观察杯子外壁是否有水珠出现
(2)进行汇报、交流。
(3)小结:杯子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的冰块是有关系
1、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学会对比实验的一般要求,控制单一变量
4.新猜想
(1)那是什么遇到装冰块的杯子形成了小水珠?
(2)通过刚才的讨论,关于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同学们觉得可能性最大的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这个假设,那么是不是真的是这个原因?水蒸气在哪里?它又是从哪里来、怎么变成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去研究,你也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或询问别人,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学生回答。(2)学生课后思考
1、通过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体会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5.小结
解释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1、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
2、大胆猜想
3、观察分析
4、实验探究
5、修正结论
1、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
6.生活中的小水珠
1、启发学生回忆类似情景
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现象
1、与生活实际联系,促进学生平时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水珠从哪里来
大胆猜想
观察分析
实验探究
修正结论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