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 配套教学设计(364)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图形 配套教学设计(36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6 12:24:0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性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  识  图  形
认 识 图 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性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摸一摸、猜一猜”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整节课都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摸、看、描,辩,说”,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学习卡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从箱子中摸出物体,让学生根据特点猜出物体名称
2、请同学上来摸,学生猜(方法同上)
二、操作探究
1、质疑: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2、描一描: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把其中的一个面描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作品展示 ,汇报: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描下这个图形的?(出示课件)
4、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5、随便出示一个图形,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说出它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37页“练一练”第3题,在点字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注意:把点和点连起来。
2、完成课本37页“练一练”第2题,涂一涂
四、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五、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教《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我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注意游戏与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采用多媒体和实物辅助教学:体现直观形象的特点。
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我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如摸一摸、猜一猜、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等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探索、感悟,亲历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过程,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建构有关平面图形的概念。
2、教学语言要有童趣
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等,使其儿童化语言,通俗、生动,富有童趣。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鼓励性评价。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时,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没进行适当提醒。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