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逢、卒”两个生字。
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把学习与铁杵磨针的难度作比较,体会李白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能使用多种方法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创情入境,明确目标
根据线索猜人物:他生于盛唐时期。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李白头像与简介。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相关的课文,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3)看一看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3.出示目标,明确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逢、卒”两个生字。
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古文的意思。
(3)通过把学习与铁杵磨针的难度作比较,体会李白的品格。学习任务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正音。3.强调“逢、媪、卒”的读音。4.听课文范读,标出停顿。5.借助停顿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回顾曾经学过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相机板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联系生活实际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字或词语。3.小组合作:(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2)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的意思。(3)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汇报展示 点拨提升
出示汇报提示:1.请四号组员汇报使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请问其他小组对字词有什么不同的意见?2.请三号组员说说第一二三句的意思。请二号组员说说第四五句的意思。请问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吗?3.请听我们的朗读(可以邀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小组进行汇报:预设:使用扩词法可以理解的词语有:溪:小溪世:世间传:流传弃:放弃过:走过感:感动业:学业借助注释可以理解的词语有: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是:这。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方:正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可以理解的词语有:未:没有欲:想要逢:遇到课文的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师点拨:1.在翻译文章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点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你也来看一看。出示句子: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条小溪,叫磨针溪。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你发现了什么?(象耳山和磨针溪在翻译的时候颠倒了,读书和山中也是这样。像这种句式叫倒装句,作用是使句子更简洁,这也是小古文的魅力所在。)2.出示:问之:补充填空:问:“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但是我们却能从中读懂他的意思,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多种形式训练朗读
1. 变成诗歌的形式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竖着读,用竹简的形式读3.还可以怎么读?打节拍读,以说书的形式读等等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课文。学习任务三:思考人物品格。
五、总结内容,体会感情
1.你还记得怎么总结主要内容吗?回顾六要素法。时间:在山中读书时。地点:象耳山下的磨针溪。人物:李白、老妇人。起因:学业未成,弃去。经过: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太白被什么意志感动呢?(要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李白把磨针的过程和自己学习做比较,所以——还卒业)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拓展阅读
1.出示: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2.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学一学这篇小古文。(像这种小古文还有很多,像祖逖闻鸡起舞,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偷光,回家查找资料,用这种方法也来学一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