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低温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2学情分析
《水珠从哪里来》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内容。在前面的课中,学生探究了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及状态变化。本课将主要研究盛有冰块的杯子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引导启发学生大胆的做出假设,鼓励他们对每种假设从多个角度进行质疑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杯子外壁上的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为下一课《水和水蒸气》的研究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低温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
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学时难点
难点: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水珠从哪里来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装有碎冰杯子。
谈话:老师在各组的桌上放了一只装有碎冰的杯子,不过杯子外壁好像有一层小水珠,请把它檫干净并放好,好吗?
2.我们来认真观察一分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
师: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这就说明杯子外壁上有什么?
学生回答。
师:原来这只烧杯的外壁上就像人出汗一样冒出了很多小水珠。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回生活中,让他们感觉到科学就在身边,不过要想发现它就必须要有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
(二)课堂探究。
学习猜测。
1.小组讨论:请你们猜测一下,这些小水珠可能是怎么来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很多种解释,这里只是学生的一个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能做出的解释只要符合逻辑越多越好。
(教师板书学生的预设)
2.这些假设合理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猜测或解释。
预设:①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杯子是不渗水的;②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③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而且刚刚我们已经擦过杯子外壁了。
3.小结:通过分析和讨论,合理的推测是,塑料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根据经验分析,排除不合理的解释,再通过讨论和分析,要让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实验观察。
1.谈话: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杯子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我们的猜测是什么?怎样进行实验?确定需要用到哪些材料?下面我们就先制定一个实验计划吧!
2.学生制定计划。
汇报计划并进行评价。
达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
三只同样的杯子,其中一只杯里加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里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三个烧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师:这里要不要用到餐巾纸?用在哪里?
【设计意图】因为这个涉及到实验的细节问题,向学生渗透细节会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思想。
师:请你们再来整理一下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时间整理实验计划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实验,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先思考再动手的好习惯。
3.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4.交流:有什么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提示:1、可以用三张餐巾纸分别擦拭一下三个杯子外壁。)
结论:装冰块的杯子外壁上有小水珠,另两只杯子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自来水的杯子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杯子壁不渗水;而装冰的杯子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杯子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作出新的猜测。
杯子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你对水珠的形成有没有新的猜测?
(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大家各抒己见,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下课后收集资料,看看能否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四)本课小结
我们的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愿意跟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5.水珠从哪里来
假设: 1.水珠是冰融化成的水(不成立!)
2.水珠与冰有关系吗?(有!)
新的猜想: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