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19 16: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溶液的形成》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化学组全体成员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等。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缺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设计理念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以下改进实验: 改进前:让学生凭感觉尝, 改进后:用甜度仪准确测出甜度,得出一杯糖水中各得出一杯糖水中各部分甜 部分甜度是否相同,准确 度是否相同,有误差,不 准确改进前:课本实验装置敞口,汽油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改进后:装置密封,避免了汽油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且节约药品 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进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师演示实验在希沃助手投屏中进行,教师不需要考虑实验位置,让全体同学清楚的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很好,助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的学习对象溶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生对溶解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进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习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溶解现象,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养成善于观察、记录、分析的习惯。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体会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导入:由可乐视频导入,再请同学们喝可乐,再分析可乐是碳酸饮料,其实碳酸饮料就属于一种溶液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导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形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友好的师生关系,再分析其实碳酸饮料就属于一种溶液,这就跟我们这节课要学到的内容有关,进入本节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做蔗糖(能溶)、食盐(能溶)、细沙(不能溶)、植物油(不能溶)加水是否溶解的系列实验: 实验1.探究蔗糖(能溶)、食盐(能溶)、细沙(不能溶)、植物油(不能溶)加水是否溶解
设计意图 由系列实验看到溶液的形成过程,得出溶液特征之一:混合物。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实验2.由同学们尝糖水,有的同学说相同,有的说不同。改进实验:用甜度仪准确测出一杯糖水中各部分甜度
设计意图 测出一杯糖水中各部分甜度是相同的,得出溶液的特征之一:均一性 结合酒精的有效期有两年,得出溶液的特征之一:稳定性 教学过程中用微观动画展示溶解过程。更加显而易见,由溶解的系列实验看到溶液的形成过程,得出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结合前面得出溶液的三个特征,得出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由课本敞口进行实验分析用汽油会污染空气后,利用改进实验:利用汽油的实验整个过程在密闭装置内进行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改进实验,让同学们很好的认识到:实验避免了汽油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且节约药品,得出溶剂除了水,也可以是汽油,且得出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通过碘溶于酒精形成碘酒的实验,得出溶剂也可以是酒精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由溶解的系列实验(蔗糖(能溶)、食盐(能溶)、乙醇溶于水形成了溶液)看到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分析表格,灵活应用遮罩功能,结合碳酸饮料和稀盐酸形成过程判断溶质,得出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的结论.最后,结合前几个实验各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和名称,得出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和溶液的命名规律,再通过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体现,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定义 特征 组成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命名
教学反思 通过借助视频和微观动画,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用,如果希沃投屏技术和希沃遮罩功能得到灵活应用,例如教师实验过程投屏实时展示,学生实验效果实验结果,教学效果更能得到了优化、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符合预期,得到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和方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