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B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16: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宜荆荆随恩高一6月联考
高一历史B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原本靠着狩猎和采集过着舒适生活的人类,在农业产生后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据此可知,农业的产生( )
A. 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B. 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
C.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 促进了社会阶级分化
2. 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 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 B. 道路系统是其建筑最主要特征
C. 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 D. 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交通发展
3. 10世纪以前,基辅罗斯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10世纪末,由希腊和罗斯的建筑师共同建造了石砌教堂,之后陆续建造了多个同名的圣索菲娅大教堂,它们的基本结构与东欧传统教堂类似,都由三个侧廊、四道间墙和一个穹顶组成。这说明基辅罗斯( )
A. 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强化 B. 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
C. 是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 D.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4. 在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时期,田赋征税对象为拥有土地的农民。农民进城出售农产品,换取货币,以现金缴纳赋税。苏丹沙姆斯丁·伊勒图特米什发行标准货币银坦卡,结果整个次大陆卷入货币交换关系之中。这说明德里苏丹国的赋税体制( )
A. 发挥了调节物价的功能 B. 减轻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C. 促进了区域市场的发展 D. 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期稳定
5. 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知( )
A. 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 B. 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
C. 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 D. 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6.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西壁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 ①对揭示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动机极具价值,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 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 ③与教材观点冲突,需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辨析,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D. 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7. 下图是1457年—1600年西班牙、英格兰和德意志的商品价格,这三个国家的商品价格年度指数根据共 同基数(1521-1530年=100)进行换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表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源于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
8. 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
A. 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 B. 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 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 D. 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9.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 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 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 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10. 18世纪中期后,英国逐渐出现一些新疾病,例如矽肺病(尘肺)、褐肺病(棉尘肺)、白肺病(石棉肺)、硅肺病、铅中毒、磷毒性颌疽等。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 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C 民主政治尚未完善 D.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11. 一学者认为: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最初是道德伦理的批判与否定,以消灭财富不均、要求公平分配为特色,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由来;进而是理性的批判与否定,最后是武力的批判与否定,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近代工人革命运动的崛起。该学者旨在论证( )
A. 资本主义制度重大的弊端 B. 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C. 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空想性 D. 工人阶级崛起的可能性
12. 1876年9月,比利时国王主持召开了一个“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方法的地理学会议”,会上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除英国以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暴露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意图 B. 公开承认列强侵略非洲的合法性
C. 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 D. 加速了非洲融入近代社会的步伐
13. 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 亚洲、拉美、非洲 B. 非洲、亚洲、拉美
C. 拉美、非洲、亚洲 D. 拉美、亚洲、非洲
14. 如图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欧美各国间形成的金融“三角关系”《道威斯计划: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议:由英、法、美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其中美国占据大半,以帮助德国重建经济并支付战争赔款)。该图可用来说明( )
A. 欧美合作已成为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B. 美国是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幕后推手
C. 一战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 美国已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霸权
15. 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9日,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
A. 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 B. 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C. 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D. 工农联盟有待巩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整体世界与全球联系】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大量人口移入拉美,其进程持续几个世纪。英国则紧随其后,重点向北美移民。19世纪,西班牙、英国对外移民趋缓,爱尔兰和德意志成为重要移民输出地。19世纪末,相对落后的东欧和南欧又成为欧洲主要的移民输出地。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材料二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三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种创造发明。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对外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17. 独立战争与美国崛起】
材料一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美国用了100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其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西进运动开疆拓土,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产地以及销售市场;门罗咨文的颁布为美国赢得了近百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较为稳定的“后院”;美西战争的发动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是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对老牌的欧洲殖民国家的“叫板”,以谋取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雄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已经在美洲崛起。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9月,列宁发文指出,俄国商业性报刊和各党派报刊各有近300家,像《俄罗斯言论报》等“虚伪透顶的报纸”,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则“显得十分软弱无力”。1917年11月,列宁以人民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关于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的法令》,规定:收费广告收归国有;只有工农政府的刊物、地方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刊物、其他获得授权的出版物(少量个人出版物)可以刊登广告。至1918年底,几乎全部非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在社会上消失。
材料二 1922年,《消息报》(苏联机关报之一)出现了广告专版,包括普通商品广告、多种工业生产资料或工程设备广告以及社会服务类广告,如房屋租售广告、餐厅转让广告等。一些新出现的私人报刊也被允许刊登广告。“广告创作社”等商业机构也相继出现,诙谐有趣且不乏智慧的广告文案和极富想象力的美工创作,让人们在了解商品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得艺术上的享受。面对苏维埃内部认为应禁止在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刊登广告的决议,列宁则指出不让党报党刊刊登广告无异于是自断重要的收入来源从而削弱实力。《真理报》最终也解除了禁止刊登广告的限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在波《列宁:国家垄断广告业务是天真的、错误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关于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的法令》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2年苏俄报刊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民族主义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其建构过程主要受以下三大维度的力量影响。
第一维度:宗教共同体、王权王朝共同体不断衰弱。
第二维度:工业革命;印刷与书面媒体;单一标准语言对人们连接感与归属感的强化。
第三维度:殖民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激发深刻的自我牺牲与族群之爱。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整理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以上材料的部分或整体内容,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年宜荆荆随恩高一6月联考
高一历史B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特点:人口迁出地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不同阶段的主要迁出地不同;主要迁往新大陆(美洲)。(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任答三点即可)
(3)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任答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17题答案】
【答案】(1)背景: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英国殖民剥削政策变本加厉。
(2)特点:先实现民族独立,后实现国家富强;崛起时间晚,速度快;崛起过程中使用战争、外交、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解决内部问题与对外扩张并举;多次使用战争(暴力)手段。(任答三点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历史背景: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报刊势力较为弱小;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革命形势;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2)变化:报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增加;党报解除了禁止刊登广告的限制。历史意义:有利于宣传新经济政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要求;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宗教改革推动西欧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强化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随之出现,传统罗马教廷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宗教改革冲击了传统天主教会,适时地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德语、英语等民族语言的兴起,民族语言加强了人们的连接感与归属感,强化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改革过程中的宗教战争,严重冲击了传统宗教和封建社会秩序,使各国的独立性和民族性增强,促使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发展强化。
综上所述,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近代欧洲西欧意识不断凝聚,民族共同体加速建构。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