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考 证 号 姓 名
机密★启用前
江西省 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说明:1. 本试题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6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2 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chéng) 现出突出的连续性、
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要问这些突出的特性是怎么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读书重学的传统。 泱泱中华,一直以一个读书大国( )学习强国的姿态挺立于世界文明
最前列。
1. (2 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chéng) (2)姿
2. (1 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 ~ 4 题。
在 当 今 信 息 时 代 ,使 知 识 的 更 新 频 率 越 来 越 快。 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
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
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 自我的必由之路。
3. (2 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 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 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4. (2 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完善 B. 完美 C. 改善 D. 改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 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
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 唐代苦吟派诗
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
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5. (2 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 B. 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C.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D. 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
6. (2 分)某班开展《三顾茅庐》课本剧表演活动。 下列有关人物的台词及舞台说明节选自同
学改写的剧本,其中背离原作内容的一项是
A. 关 羽 ( 有些不满地)兄长已两次登门拜访,礼数太过。 我想他是有名无实,不敢相见。
B. 张 飞 (小声)不用哥哥去,我去请诸葛先生来。
C. 诸葛亮 (指着地图)将军想成就霸业,可先取荆州,后取西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D. 刘 备 (离席站立,拱手)听先生一席话,茅塞顿开,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共 6 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 6 小题,2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7 ~ 8 题。 (4 分)
新笋 朱松 咏新荷 蔡楠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 tuò)龙:竹笋的别名。 ②戢戢( jí):象声词。 风吹竹笋声。 ③苍头:仆人。 ④水平池:水与池
面相平。 ⑤水仙:水中女神。 ⑥吟意:吟诗的兴趣。 ⑦罗:丝织品。 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7. (2 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 中 迅 速成长的景象。
B. 《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 《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 《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8. (2 分)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 11 题。 (10 分)
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①之画梅焉,斯②可矣。 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
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 曾画一株在倪中丞③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
蕊皆尽。 若是其神也!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④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
……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⑤暮矣。 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⑥,清
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 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⑦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
愈失⑧,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王雪湖:明末清初画家。 ②斯:连词,乃。 ③中丞:官名。 ④游湖涉越:游
历湖州,跋涉到越州。 ⑤云:语助词,无义。 ⑥幽特构崛: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指梅的形态。 ⑦贸贸:轻率貌。
⑧愈远愈失: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
9. (3 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尽( ) (2)岁( ) (3)尝( )
10. (4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墨气尚浮。
(2)若是其神也!
11. (3 分)本文借龙仲房学画梅花的故事论学,启示后人。 请你把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一句话,
赠送给求学道路上的同学以共勉。
(三)默写(6 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的诗句是“ , ”。
(3)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开篇就提出了“ , ”的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 15 题。 (9 分)
谈交友(节选) 朱光潜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 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
就需要同情心。 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
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 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
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共 6 页)
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而习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 一个人
应该谨慎择友,道理就在此。 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
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 “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实
是经验之谈。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 玉石有
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
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
圆的境界。 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
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逐渐鞭辟入
里。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
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直谅多闻。 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
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 人类心灵尝交感回流。 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
也就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有损缺。 你不必责人,先须反求诸己。 不但在情感方面如
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 友必同心,所谓“心”是指性灵[ 注 ] 同在一个水准上。 如果你我在
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 朋
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 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
个好朋友。 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注]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
13. (3 分)下列对本文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谈到“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 事 ”时 ,举了“共读共看”和“同喜同悲”两个
正面事例。
B. 作者在谈到“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时,引用古人的话和西谚作为道理论据。
C. 作者在谈到“朋友会交互影响”时,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个譬喻形象阐释。
D. 作者在谈到“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时,从情感和性格两个方面阐释。
14. (3 分)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 1936 年到 1937 年 ,稼 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
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杨振宁《邓稼先》)
B. 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 (培根《谈
友谊》)
C.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利哈乔
夫《论教养》)
D.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5. (3 分)读了本文,你对交友的原则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针对某同学“只要有共同的喜
好就可以成为朋友”的片面观点,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段文字予以反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7 题。 (6 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
意见》相继印发,健康科普等行业科普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
等品牌活动定期开展,形成了科普工作创新升级的生动局面。
9 月 17 日至 23 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 2023 年全国科
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共 6 页)
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为社会公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如近距离观看月壤、嫦
娥五号返回器实物,体验火箭发射、月地驾驶和空间站生活,了解数字技术如何为兵马俑做
“体检”等。
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主场设在北京首钢园。 为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主场活动
还专门打造了“科学教育做加法”板块,为青少年、科技教师搭建科学教育实践交流的平台。
(摘编自 2023 年 5 月 29 日《人民日报》、2023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据新华社北京 5 月 22 日电 (记者温竞华)记者 22 日从中国科技馆获悉:至 2023 年 5
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 12 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 23 年,两个流动科普
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过 5 亿人次,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
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为解决基层科普设施短缺问题、推动实现全国科普
公共服务公平普惠而启动的流动科普项目。
据介绍,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于 2011 年启动,主要为尚未建设实体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
不充足的县级地区公众提供免费科学教育服务,用流动的科普设施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馆送到
公众的“家门口”。 截至今年 4 月,流动科技馆已服务公众 1. 71 亿人次,配发流动科技展览资
源 658 套,在全国 1888 个县级行政区巡回展出 5686 个站点。
科普大篷车项目于 2000 年启动,主要面向基层尤其是乡村地区开展科普公共服务,打通
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截至今年 4 月,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活动 39. 1 万次,行驶里程
5373. 2 万公里,服务公众 3. 38 亿人次。 (摘编自 2023 年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
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 年,中国公民
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4. 14%,比 2022 年的 12. 93%提高了 1. 21%。
要知道,我国人口规模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础弱、底子薄,2010 年这个数字仅为
3. 27%。 经过十年努力,2020 年达到 10. 56%,而超过 10%是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
的重要特征。
如今,网民热议“中国天眼”“爱达·魔都号”等大国重器的新进展;偏远村小里,山里娃也
飞上了无人机、学起了编程……
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 “按照国际通行的测评标准,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公
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 20%。 2023 年我国达到 14. 14%,实现了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
跨越,为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夯实了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调查牵头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
王挺如是介绍。 (摘编自 2024 年 4 月 2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6. (3 分)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述材料展现了 2000 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 大 以来,我国发展科普事业的举措及取
得的成就。
B. 2023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鲜明,为社会公众送上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C. 材料二报道了我国流动科普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 5 亿人次的事实。
D.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高,已位于创新型国家前列。
17. (3 分)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建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 21 题。 (15 分)
梅岭之恋 肖复兴
想念梅岭已久。
最早的想念,起于 50 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
青春期的一种向往的意象。 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上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
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共 6 页)
美好而壮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没有见过的远方风景,更是会让青春的心鼓胀如同一面
风帆而充满无限的想象。 更何况,还有《梅岭三章》这样的诗,还有陈毅这样的英雄。 那时候
的我,对梅岭充满向往。
5 年前的秋天,和梅岭擦肩而过。 那天黄昏,从它的山脚下穿隧道到江西。 过隧道前,趴
在车窗前眺望梅岭,苍绿的山峰突然阴云密布,瞬间狂风袭来,雷雨大作,斜飞的雨点扑打在车
窗上,仿佛是梅岭特意派来的使者,凛冽而苍茫,怪罪我路过它而没有拜访。 奇怪的是,车子穿
过隧道,那一边阳光灿烂,回望梅岭,仿佛一切并没有发生,恍然如梦,而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
若,依旧山色苍苍。 不禁想起一句清诗:八面风来山镇定。
这是梅岭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去年年底,在广州几位朋友的陪伴下,从广州出发,一路北行,过南雄,终于登上梅岭,心里
竟隐隐有些激动。 想起 5 年前在山脚下和它擦肩而过的情景,不禁觉得有些神示般的感应,虽
没有那般的雷雨,却依旧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深沉,不似江南烟雨中
的草木那样水嫩轻浮。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即使是有名的黄山和庐
山,也不尽相同。 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参拜历史和英雄的。 到此一游拍照之后刷朋
友圈的轻浮,首先要摒弃。
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古道,先让我一步跌入前朝。 位于大庾岭的梅岭海拔不高,却地势险
峻,古道建得便格外不容易。 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
古风。 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和如今很多经过翻修一新整容过的景点相
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那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印迹。 就是梅岭上什么都没有,只有这样
一条古道,也是值得来的。
在古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的腿有些残疾,丈夫搀扶着她,踩着有些湿滑的鹅卵石
艰难地攀登,让我心生敬意。 望着他们和他们面前这条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
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 这条古道,如一条巨蟒蜿蜒,千年不老,它头吐出的火焰般的芯
子,应该就是梅岭的关楼。 那是梅岭的华彩乐章。
我坐在古道旁湿滑的山石上画梅岭的速写。 山道两旁遍植各种梅树,只是季节未到,除了
很少急性子的梅花绽开稀疏的花苞之外,没有梅花如海的盛景。 一边画,一边忍不住想,梅岭
成名,对于一般人而言,就在于自古以来满山的梅花开放。 历史中所说的梅岭起名,源于战国
时期南迁的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人们是不会在意的。 或许,这里有中原文化和南粤文化的融
合之要义,但人们更在乎梅花盛开之美意。 或者说,一含有历史,一含有美学,两种合一,才是
梅岭文化之含义吧。
一路向上攀登,一路想,一路画,画画比拍照更让梅岭入味入心。 忽然觉得,仿佛恋爱,画梅
岭,才像是和它有不断的交流。 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心理体验,是在登别处名山未曾有过的。
一直觉得梅岭对于我,不在于风光和风情,而在于梅岭的英雄。 梅岭的英雄,最早要数唐
代的张九龄。 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如今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历史邂
逅。 唐开元四年(公元 716 年),距今已经 1300 多年,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险峻的山道,
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
苏东坡也应该算作梅岭的一位英雄。 当年一路被贬,就是过梅岭到惠州的。 再贬至海南,
十几年后,好不容易逢大赦,又是要过梅岭回到中原的。 尽管来时明明知道“问翁大庾岭头
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却依然为梅岭留下明艳照人的诗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
梅。 苏东坡算是一位悲剧式苍凉的英雄。
对于我,梅岭英雄的象征,或者说梅岭英雄的代言,是陈毅元帅。 他为梅岭留下的《梅岭
三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 中学时代,就是这三首绝句,让我对梅岭一往情
深地神往。 那时,我读得热血沸腾,觉得只有这样的诗才配得上这样的山,觉得这样的山才配
得上这样的诗。 这样的山真的是英雄的山。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面巨石上书写着《梅岭三章》,用的是陈毅的手书,心里很是激动,仿
佛一下看到了当年的陈毅。 当年的陈毅在这里打游击,被围 20 余天,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
当年的陈毅,只有 36 岁,本命之年,那么年轻。
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共 6 页)
面对这幅巨大的诗碑,我站立良久,也仿佛看到青春时的自己。
终于爬到山顶,梅岭关楼就在眼前。 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那么亲切,又那么肃然。
关楼是用一块块巨大岩石垒成,经过漫长时光的剥蚀和打磨,显现出沉稳的苍黑色,有了
岁月的包浆,无语而沧桑,是历史流传下来的无字书。 关楼北面门额上的“南粤雄关”,特别是
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二字,涂以鲜红的颜色,那样光彩照人。 这一切,都是中学时代我在画片
上见到过的,如今真的展现在眼前,一下子像是活了一样,跳跃到我的面前,有了生气,有了血
脉流畅,有了气韵贯通。
是的,这才是我青春时恋人的模样。 有了这千年不变的关楼,有了这几百年不变的“梅
岭”二字,便让这千年古道一下子复活,让我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复活,让遥远的历史和今天一
下子连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对话和相互的交流。 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样,
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有删改)
18. (6 分)本文记述了作者两次“游览”梅岭的经历。 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览情况 景物特点 游览感受
山脚下擦肩而过 山色 ① ②
草木 浓郁深沉
③ 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登梅岭全程游览 古道
样,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关楼 沉稳、沧桑
19. (4 分)作者的“梅岭之恋”能跨越 50 多年,有两个重要原因,请根据本文内容予以概括。
20. (3 分)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追忆青春、描绘风光、溯源历史,写出了一个充满 魅 力 的梅岭。
B. 文中两次写关楼巨石上鲜红的“梅岭”二字,意在强调梅岭的红色精神鲜活永在。
C. 文中写古道上一对夫妇艰难攀登的细节,意在突出梅岭之高、古道之深远。
D. 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形象鲜明,情感饱满。
21. (2 分)从遣词造句或修辞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做一个批注。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9 分)
22. (3 分)学校开展“推荐名著 制作海报”活动,下列拟用于海报的宣传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 跟随师徒西游的脚步,走进科幻的世界,感受坚韧品质
B. 《昆虫记》 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体会科学精神,感受敬畏生命的情怀
C. 《经典常谈》 聆听朱自清谈中华经典,找到经典阅读门径,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D. 《艾青诗选》 透过丰富的意象,感受时代的旋律,探寻情感背后的理性之美
23. (3 分)《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长妈妈、寿镜吾、藤野先生、
范爱农等。 你觉得哪个人物对鲁迅影响最深 为什么 请简要陈述。 80 字以内。
24. (3 分)《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别塑造了祥子、简·爱和保尔·柯察
金三个人物形象。 三个人物虽命运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拥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请
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就他(她)的理想与奋斗过程发表评论。 80 字以内。
五、写作(5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体育可以强身
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以培养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
身心健康。
请你以参加过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素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述活动经历,或讲述活动
故事,或议论活动意义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语文试题卷 第 6 页(共 6 页)江西省 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6 小题,11 分)
1. (1)呈 (2)zī
2. 、
3. B
4. A
5. C
6. B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 6 小题,20 分)
(一)
7. B
8.
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二)
9.
(1)完,没有了 (2)年 (3)曾,曾经
10.
(1)满一年之后,墨的味道还在。
(2)像这样太神奇了!
11.
示例一:实践出真知。
示例二:观察、反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示例三:求人不如求己。
(三)
12.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30 分)
(一)
13. A
14. D
15.
示例:你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因为朋友是会互相影响的,喜好有好与不好、高雅与低俗
之分,交友应谨慎;同时交友不能以喜好为唯一标准,交友要交益友,择善而从,这才有助于在
道德学问上取得成就。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二)
16. D
17.
示例: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多了解科学知识;要积极
参加科普活动,增强科学体验;要运用科学思想去理解和判断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
18.
①苍绿或苍苍
②“八面风来山镇定”或“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③斑驳、逶迤向上
19.
示例:①中学时代读《梅岭三章》,作者对梅岭一往情深。
②梅岭是英雄的象征,作者对梅岭无限崇敬和爱恋。
20. C
21.
示例一:“整容”一词运用拟人手法点出很多景点都有人工痕迹。
示例二:把古道与翻修过的景点对比,突出古道的古迹古风。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9 分)
22. A
23.
示例一:我觉得长妈妈对鲁迅影响最深。 长妈妈照顾幼年鲁迅的生活,教给他基本的做人
道理;为鲁迅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使他获得人生中最心爱的宝书,感受到人世间的
温暖。
示例二:我觉得寿镜吾对鲁迅影响最深。 寿镜吾先生知识渊博,表面严厉实则和蔼,他的
关爱使少年鲁迅产生了学习兴趣,且对鲁迅日后的读书、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
示例一: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他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但以惨败告终。 我认
为祥子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是可取的;祥子的失败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值得深思。
示例二:简·爱的理想是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 为了理想,她挣扎奋斗,坚持自我,
最终获得幸福。 我认为简·爱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简·爱的反抗精神是值得
学习的。
示例三: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 他为了理想英勇斗争,最后成为钢铁战士。
我认为他的理想是伟大的,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是值得学
习的。
五、写作(50 分)
25. 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