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20:27:12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2022版 课标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0年2考,难度较低
全国中考 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内容以炎帝和黄帝的地位为主
学习建议 通过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内容,知道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理解口述历史在传递历史信息中的作用;通过了解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知道禅让制的内容,理解传说虽然无法与考古证据相契合,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知道神话传说中关于早期人类生活和华夏族形成的历史信息,认识炎帝和黄帝的地位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6、10(1)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2.了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贡献,知道神话传说和历史史实的区别,理解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3、4、7、8、10(2)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3.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知道禅让制的内容和特点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9、10(3)题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___________时期。相传在______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_______部落。
部落联盟
阪泉
炎黄联盟
蚩尤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与传说反映了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但神话和传说不等于史实,其内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史学考证。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________,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海内外华人也以“___________”自称。
华夏族
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的 传说 教民___________,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________,发明_______,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的 传说 (1)黄帝,名_______。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2)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_______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开垦耕种
陶器
纺织
轩辕
仓颉
嫘祖
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1.禅让制
(1)含义: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_______之人。(尧:
开垦农田,简朴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大公无私,勇于创新)
(2)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 __________:传说禹与群众同甘共苦,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尧舜禹的禅让
贤德
大禹治水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位通过禅让制继承,体现了我国远古时代的原始民主。
1.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研读”栏目,说说你对栏目中材料的理解,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思考提示】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其次才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
【答案】理解:华夏民族,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演化而来。自远古时代,各民族杂居融合,相互往来,去除了各自差异,留存了共同之处,逐渐演化形成一个民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华夏族。
特点:华夏族是由多个民族求同存异,逐渐融合而成的。(言之有理即可)
2.传说中炎帝时能够制作陶器,观察教材第16页展示的实物史料,指出能够佐证这一传说的实物史料有哪些。思考“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思考提示】按资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区分,历史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在没有文字记载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实物史料: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这一观点不正确。理由:传说与神话作为口述史料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具有虚构的成分和人为加工的痕迹,因此传说与神话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但是神话与传说仍能够传递一定的历史信息。(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教材第17页“问题思考”栏目,谈谈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思考大禹治水的传说透露的历史信息。
【思考提示】可结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进行思考。
【答案】精神:体现了大禹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历史信息: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言之有理即可)
4.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式”“红山模式”和“良渚模式”等。阅读教材第18页“知识拓展”栏目,查阅陶寺遗址的相关资料,思考陶寺遗址的考古学意义。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的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是考古探索、推动“尧舜禹传说时代”成为信史的关键遗址,因此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历来受到海内外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陶寺遗址发掘与研究在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中,薪火相传,孜孜以求,才有了今天的重大收获,用系列考古证据链,证明陶寺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核心形成的开始,是中国文明核心延绵至今主干形成的起点,是“中国”概念形成的初始,陶寺遗址是文献记载中的尧舜之都。 陶寺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正将“尧舜禹传说时代”变为信史。
——摘编自何驽、高江涛《薪火相传探尧都——陶寺遗址发掘与研究四十年历史述略》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黄帝教人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
A.农耕文明
B. 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人养蚕缫丝”也是原始农业的内容,所以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秩序,而且本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神话传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采集狩猎和游牧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劳作方式之一,而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
曹植《神农赞》云:“少典之胤,火德承木。造为耒耜,导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这首诗称赞的是 ( )
A.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B
1.(2022·江苏扬州二模)“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流域”是 (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A
2. (2021·广东海珠一模)“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 ( )
A.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B.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
C.居住分散,交通发达
D.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
B
3.(2022·黑龙江牡丹江)“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A
4. (2021·广东阳江阳西一模)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C
5. (2022·山东潍坊期末)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
A.征战功绩
B.部落势力
C.治水功绩
D.德能兼备
D(共19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总结
1.史料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史料类型 定义 例子
实物史料 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文献史料 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史书、档案、个人日记、报刊、信件、书籍等
史料类型 定义 例子
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回忆录、采访记、史诗、遗训等
史料类型 定义
一手史料 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发生的时代留下的资料,特别是当事人和亲历者直接记录或者留下来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二手史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
(2)按史料价值可以分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现代考古学家通过什么
方法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我国境内最具代
表性的早期人类是谁?对这一早期人类的研究有何重
要意义?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通过对已发掘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等进行研究。
(3)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北京人。
(4)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
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
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
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
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不 同 点 生活时代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生活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流域
种植作物 水稻 粟
建筑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懂得使用天然漆 会制作彩陶
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相同点 均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均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均会种植农作物,出现原始农业
4.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1)区别:①传说是文字出现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
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很可能有
许多虚构的内容);②史实是完全真实并存在的客
观事实。
(2)联系:远古传说中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比较可
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考古发现的远古时代
存留的先民活动遗址与遗物,可以印证一些传说的真
实性。例如,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社
会晚期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水平。
总之,远古传说在某些方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但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
1.(2021·安徽期末)再现史前人类活动。(12分)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根据图一~图五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
(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一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1)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3)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图一、图二
图四、图五
图三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
陶器。
(4)“骨耜”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得出结论】
(6)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是___________。(2分)
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考古发现
2.(2021·沈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化石、 10万余
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迹的骨片等。石器的打片方法以
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以石片石器为
主,以中、小型石器居多,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
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砧等。在各类石器中,刮
削器最多,占75%;尖状器次之,占14%;砍砸器仅占
5.4%。
材料二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中大量石器化石的出土说明的
问题以及这些考古发现对早期人类研究的意义。(4分)
【答案】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了。(2分)
意义:为研究早期人类的起源和演进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农业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
来的影响。(4分)
【答案】粮食作物:水稻。(2分)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共35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022版 课标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0年4考,难度适中
全国中考 高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内容以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透露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为主
学习建议 通过地图等材料,归纳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良渚等遗址的特点,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情况;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概括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特点,了解原始农业发展的概况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6、10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2.知道河姆渡人的生活情况,归纳长江流域早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7、10题
3.知道半坡人的生活情况,归纳黄河流域早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4、8、10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4.以良渚遗址为例,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完成【思维点拨】第4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9题
1.概况
(1)距今_________左右,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原始农业的发展
10 000年

(2)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______的饲养开始出现。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_____、磨制石器的发展。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______基础。
耒耜
家畜
聚落
物质
我国原始农耕遗址从北方辽河流域一直到南方珠江流域广泛分布,但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遗址数量最多。
河姆渡人的生活 
7 000
干栏式
水稻
骨耜
天然漆
河姆渡和良渚是南方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半坡和陶寺是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的生活
6 000
半地穴式

磨制石器
彩陶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作物种植、定居生活和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第9页《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指出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的特点,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华文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思考提示】注意历史地图上出现的图示类型,观察图示的分布特点。
【答案】特点:我国原始农耕遗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从北方辽河流域一直到南方珠江流域均有分布,但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遗址数量最多。(或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
影响: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遗存广泛分布在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观察教材第10页《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与教材第11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图片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图片,指出以上史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在这些史料中哪些是研究河姆渡遗址的一手史料。
【思考提示】一手史料指原始史料,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来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答案】历史信息: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会制作和使用陶器,河姆渡人饲养猪,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雨水充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一手史料: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
3.观察教材第10页《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和第11页《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分析其不同的原因,说说这体现了两处遗址的先民们拥有怎样的生活智慧。
【思考提示】从地理环境等方面思考两个建筑复原图不同的原因。
【答案】不同之处:河姆渡人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屋顶坡度大。半坡人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多用木头作为柱子,屋内有灶坑。
原因: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河姆渡的房屋建筑能够通风防潮、排水,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潮湿、炎热的气候特点;而半坡的房屋建筑则能够适应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智慧:先民们的生产生活虽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他们拥有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生活智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
4.阅读教材第13页“知识拓展”栏目,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距今约5 000年左右,我国已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依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围绕距今5 500年到3 500年,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研究遍布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下游、辽西地区、河套地区,最后归纳出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
首先,农业和手工业出现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这也是文明发生的基础;其次,社会出现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的手工业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再次,出现了这些权贵阶层生前居住的大型建筑,就是后来所谓的宫殿,以及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来兴建的公共设施,都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后,出现了王权管辖的区域性的政体和其具有的公共权力——国家。
——摘编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5 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迹象》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观察图一至图四,回答问题。
【建筑话文明】
材料一
【食物见变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图一、图二分
别是哪两类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2)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
始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造成两种房屋结构不同
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
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在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
答案:(1)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2)生活方式:定居生活。因素: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所处
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不同。
(3)变化: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原始农耕生活)。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距今5 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
A.贫富等级分化的出现
B.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 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A
1.(2023·四川宜宾)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下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B
2.(2022·青海中考)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 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A
3.(2022·湖南娄底)下图是某远古人类遗址地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地最有可能是 ( )
A.半坡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B
4.(2022·江苏南通二模)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作粟,北方人把粟米叫作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D
5.(2021·江苏苏州)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 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
A.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得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A(共32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的元谋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约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开始兴起和发展,代表性的遗址有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做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022版 课标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0年4考,难度较低
全国中考 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一般为中考卷的第一题;考查内容以北京人为主
学习建议 了解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知道元谋人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根据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现,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状况;知道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文明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知道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6、7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2.根据考古发现,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状况,分析其发现的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4、8、10题
3.了解山顶洞人的基本史事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3题 完成【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9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___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______、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2.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_______。
(2)生活年代:距今约_______年。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最多
元谋人
元谋县
170万
(3)生活情况:他们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_____。
(4)历史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____的古人类。
(5)考古依据:遗址中发现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但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最早
北京人
周口店
70万—20万
打制

最重要
最丰富
最齐全
化石
以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表明人类已可以制作工具,完成由猿到人的转变。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依据。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_____年
发现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体貌特征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 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掌握_____和_____技术;会_____取火;有爱美意识;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山顶洞人
复原头像
山顶洞人
使用的骨针 和装饰品
3万
磨光
钻孔
人工
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所以不需要保存火种。
1. 观察教材第3页《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在教材上标出元谋人遗址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该地图按由北到南的顺序,说出我国境内其他主要的古人类遗址的名称。
【思考提示】观察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历史地图需要注意阅读地图名称、具体图例等,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地理位置:(标示略)。
其他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丁村人遗址(山西)、蓝田人遗址(陕西)、和县人遗址(安徽)、长阳人遗址(湖北)、马坝人遗址(位于广东韶关)。
2.观察教材第3页《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教材第4页《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的图片,谈谈以上考古资料的发现有何作用。
【思考提示】考古资料的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考古学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生物化石进行年代测定、样貌复原等,并通过生活生产工具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生产状况。
【答案】作用: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牙齿化石等人类骨骼化石可以帮助测定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复原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3.阅读教材第6页“相关史事”栏目并观察《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片,说出骨针和装饰品的发现反映了山顶洞人怎样的生活、生产状况。
【思考提示】史前社会缺乏口头传说、文字记载等历史资料,但考古发现的文物能生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物资料了解史前社会的历史。
【答案】生活、生产状况:骨针反映了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的磨光和钻孔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和爱美意识。
4.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虽在外貌特征上仍具有一些猿的特征,但已属于考古学中的“直立人”范畴。请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人与猿或其他动物在主要特征上的区别。
蓝田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公王岭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头盖骨和三枚牙齿化石,还有石器和许多动物化石。在陈家窝则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下颌骨化石。公王岭的头骨是属于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其特征是头骨壁极厚,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没有额窦,眶上圆孔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眉嵴;圆枕两侧向外延展,向后明显缩窄;头骨高度小,脑容量为778毫升;比北京人和印尼的爪哇人都要原始。
——摘编自白寿彝、苏秉琦《中国通史》(第2卷)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示的蓝田人复原像
山东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跋山遗址”现已清理出土石制品及动物骨、角化石近10 000件。石制品中包括了丰富的以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如石锤、刮削器等。跋山遗址的研究,对于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由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该遗址属于 ( )
A.农耕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B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石锤、刮削器”可知,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B项正确;中国农耕开始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青铜时代指石器时代后、铁器时代前的一个时代,这时人类已经能用青铜制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位于山东临沂,跋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是目前山东省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对于建立中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以及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大考古学价值。
材料说明 ( )
A.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B. 临沂文明源远流长
C.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1.(2021·海南海口一模)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炭屑和烧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元谋人 ( )
①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②属于现代人
③能够制作工具
④知道使用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2.(2022·山东东营)考古学者得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考古学者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A
3.(2021·江苏常州)下图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北 京人制作这些石器的主要用途是 ( )
A.狩猎采集 B.人工取火
C.从事农耕 D.建筑房屋
A
4.(2023·湖北宜昌)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A
5.(2023·湖南怀化)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