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实现统一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制度创新 创立科举制
重大工程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2)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3)都留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和工程。如秦朝创立
的中央集权制度,修筑的万里长城;隋朝创立的科举
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开通的大运河。
(4)都因暴政引发的农民起义而灭亡。
统治者 统治措施 影响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统治者 统治措施 影响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统治者 统治措施 影响
唐玄宗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类别 代表
物质生活 农业 曲辕犁、筒车和水利工程
手工业 蜀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商业 唐都长安
类别 代表
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风貌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文学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绘画 阎立本、吴道子
类别 代表人物 史实 影响
民族交往 唐太宗 民族政策开明,被尊奉为“天可汗” 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类别 代表人物 史实 影响
对外交流 遣唐使 唐朝时期,由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 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 唐太宗时期,前往天竺取经;口述并由其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程 代表人物 事件(局面)
建立 唐高祖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兴盛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前期) “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历程 代表人物 事件(局面)
由盛转衰 唐玄宗(后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黄巢 发动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灭亡 朱温 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盛世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皇帝 汉文帝、汉景帝 汉光武帝 唐太宗 唐玄宗
共同举措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倡导节俭;加强吏治;重视人才选拔;等等
启示 治理国家要勤政廉政,励精图治,选用良才,以民为本,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平日衣食简朴,后妃也不许穿华丽衣服。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答案】生活作风:勤俭节约。意义:隋朝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大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生活作风
以及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意义。
材料二 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答案】标准:才能。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2)根据材料二中隋朝“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
拔新进官员”,指出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以及这
一选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材料三 隋炀帝此举(指修大运河),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3)根据材料三,说说隋炀帝修大运河的作用以及大运河
的中心。
【答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洛阳。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时至今日,中国梦从历史深处走来,照耀着十几亿中国人,让中国人在梦想的世界舞台上自信且自豪地昂首阔步……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解读政治清明】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以及唐太宗为实现上述理念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治国理念:以民为本。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史料实证——体会盛世经济】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景象,以
及这一盛世景象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盛世:开元盛世。皇帝:唐玄宗。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业工具有哪些创新
?(至少举出两例)
【答案】创新:曲辕犁、筒车。
【时空观念——学习开明开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摘编自《旧唐书·吐蕃传》
(4)根据材料三,回答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
好关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交
往的两个事例。
【答案】民族:吐蕃(藏族)。事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材料四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5)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
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答案】例子: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等等。(答出两例即可)
【家国情怀——归纳总结主题】
(6)重温大唐盛世,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什
么启示?
【答案】启示: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共24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1. 唐朝建立:618年,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
2.“贞观之治”
(1)开始:626年,_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______”,他就是唐太宗。
李渊
李世民
长安
贞观
(2)“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①以史为鉴:唐太宗吸取_________的历史教训,勤
于政事,_________,从善如流。
②善于用人:唐太宗广纳贤才,_________,当时朝
中人才济济,如_______、杜如晦。
③勇于革新。
隋朝速亡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房玄龄
政治 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法律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经济 减轻人民的_______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进士科
三省六部制
劳役负担
(3)表现:_______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
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___________”。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
唐太宗
贞观之治
1. 历史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打击敌对的_________。
(2)文化: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制度,扩大
了统治基础。
(3)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
措施,重视_________。
官僚贵族
殿试
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
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
定了基础。
1. 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
2.改革:整顿 ,裁减冗员;发展_____,改革税制;
注重______,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吏治
经济
文教
3.表现:______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
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
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____时期,史称
“__________”。
唐玄宗
鼎盛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而不是整个唐玄宗统治时期。
1.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可从历史、政治、经济、统治者的个人
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生产关系的
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2)统治者任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
策。
(4)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
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客观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认识杰出人物对
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主要政
绩进行评价。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
造者的前提下,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
巨大作用。
【答案】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在治国思想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治国措施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文化教育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的主要政绩: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同学们还要查阅更多的资料,依据唯物史观对上述人物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做到有理有据)
(2021·广东中考)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 )
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材料,高士廉编《氏族志》时按照唐太宗的旨意将“皇族”列为第一等,将原为第一等的山东“士族”列为第三等,由此可见,唐初贵族等第观念犹存,A项正确;唐太宗利用编写《氏族志》的手段来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唐朝初年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的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D项。
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 )
A.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
C.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 D.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D
1.(2023·江苏苏州一模)唐朝宰相薛元超当初凭借祖辈
的功劳入仕为官,曾经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章孝标得中进士
后咏诗述怀道:“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
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由此可知,唐朝科举 ( )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B.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
C.进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
D.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
C
2.(2023·江苏徐州一模)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
的年谱(部分)。以下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中,正
确的是 ( )
C
公元626年 即帝位
公元630年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公元649年 崩,葬昭陵
A. 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3.(2023·江苏徐州一模)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
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上述史料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 )
A.“上留心理道”的“上”指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唐玄宗完善法律
B
4.(2023·福建一模)据下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
益于 ( )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C
人物 措施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改革税制
5.(2021·广东预测卷)《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629
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敕,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
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
设三省的目的是 (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C(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政治: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经济:犁耕技术和水利技术进步,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诞生;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流芳百世。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样,具体有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唐朝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实行直接管辖;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民族间的友好联系。
对外关系:隋唐尤其是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唐朝对外交往领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中国外传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艺术;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民间往来、宗教往来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建立:_____年,外戚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_____,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
(1)概况: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_____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1
杨坚
大兴
589
长期分裂
3.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加强__________,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_________的迅速恢
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581年建立的时候并没有统一全国。
户籍
中央集权
社会经济
目的 加强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从605年起,_______在位时期开通
概况 以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南至_____,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影响 加强了_________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南北交通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南北地区
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
断,选官看重_____。
2.创立
(1)萌芽:_______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
度。
(2)确立: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
进士科
门第
3.影响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
__________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________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
展。
(2)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
直维持了约______年。
选官制度
官员选拔
社会阶层
1 300
1.背景:______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
次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 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____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618
江都
科举制创立前的选官方式是世袭和推荐;科举制的选官方式是考试。
1.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认为:“隋炀帝
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
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
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
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
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你是否认同蒙曼教授的观
点?请用史料加以说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
(1)把隋炀帝放在当时(隋朝)进行思考。
(2)列出隋炀帝的主要活动。
(3)分析评价隋炀帝的主要活动。
(4)运用唯物史观对隋炀帝进行总体评价:①依据尊重历
史客观实际的原则,把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范围
之内,实事求是地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评价;②正确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要以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原则进
行判断。
【答案】隋炀帝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在统一全国、经济、政治和中外关系等方面均有贡献。如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但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要客观、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史料,论从史出;要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中去评价)
2.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朝代?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
【思考提示】综合运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来分析
问题。
【答案】原因:
(1)虽然隋朝只在历史上存在了不到40年,但隋朝统一全
国,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对中国历史有
着重要的贡献。
(2)隋朝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创新,尤其是创立的科举取
士制度成为以后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影响中国历史
1 000多年。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交流。
(4)隋炀帝统治残暴,滥用民力,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盛极一时的隋朝覆灭,启示后人“得民心者得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B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B 根据材料“《隋堤柳》”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B项正确;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均发生于唐朝,隋朝的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期发生的,A、C、D项不符合题意。
《隋书·地理志》记述,大运河开通后,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 )
A.巩固国家统一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加强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经济发展
D
1.(2023·安徽一模)《百家讲坛》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
贡献时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
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2.(2023·广东深圳一模)隋朝一位余杭书生,要到洛阳
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
必经过 (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A
3.(2023·安徽一模)隋唐时期位于洛阳的含嘉仓有粮窖
287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其粮食来源地既
有江南的镇江、苏州等,也有华北一带的邢州、德
州等。含嘉仓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当时 ( )
A.大运河的开通
B.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
C.都江堰的兴修
D.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A
4.(2023·江西模拟)“从政治上看,此举是出于巩固封
建政权的需要,通过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从
而达到控制江南的目的;从经济上看,此举也是为了
将六朝以来富庶一方的江南物资调到北方,补充关中
河洛地区的不足;从军事上看,由于发动了对高句丽
的战争,此举也是出于运输军队物资的需要。”
这段文字分析的是
A.灵渠开通的意义 ( )
B.都江堰工程的作用
C.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D.隋朝统一的历史贡献
C
5.(2023·福建一模)梁启超认为:“自此法(科举考试)
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这表明科举制( )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共23张PPT)
第3课 盛唐气象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耕作
工具)和_______(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
(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_______(四川地区)冠于全国。
曲辕犁
蜀锦
筒车
(2)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其中
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____
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也是唐
朝手工业制品中最为著名的。
(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唐三
彩
3.商业: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
整齐,商业繁荣,城内____分开(东市、西市为商业
区,坊为居民区)。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为筒车,不是翻车。
市坊
1.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
“________”。
2. 方式
(1)战争:唐朝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
统治。
(2)册封:______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
领为_________,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开明
天可汗
唐玄宗
怀仁可汗
(3)设置机构:先后设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管辖
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和亲
①概况:吐蕃赞普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
落,定都逻些。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
同意将_________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1.特征: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充满活力,人
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开放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了金城公主。
2.表现:妇女喜好骑马、射箭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
包,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
影响,_____风气盛行一时。
1.唐诗
(1)地位: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诗人
尚武
唐朝
诗人 诗风特点 称号
李白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_____情怀 “____”
杜甫 诗风_________,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有“ ”之称 “____”
白居易 直面社会现实,诗歌_________,通俗易懂 —
浪漫
诗仙
淳朴厚重
诗圣
平易近人
2.书法与绘画
诗史
人物 特点 代表作品
______ 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 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
______ 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步辇图》
吴道子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____________》
颜真卿
阎立本
送子天王图
3.音乐与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1.阅读教材第11页“相关史事”栏目与第12页“材料研
读”栏目,观察第12页“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
图》”和第13页的图片,指出这些史料的类型及其研
究价值。(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知道史料的类型,知道中国古代遗留至
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古代中国的重要证据。
【答案】类型:图片史料和文献史料。研究价值:可以
用来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2.观察教材第7页《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669年),结合教材第14页“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相
关内容,阐述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具体表现。(时
空观念、史料实证)
【思考提示】可以将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放在具体的
地理空间加以观察。
【答案】唐朝采取了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具体表现为:(1)军事打击。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3)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4)唐蕃和亲。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
A.对边疆统治的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材料体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折射出唐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只是唐朝与吐蕃和亲,不能体现唐朝对整个边疆统治的加强,排除A项;民族交融并没有成主流,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开元盛世”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带去了第一批入藏的汉人,其中不少是手工业工匠,还将大批书籍、种子和各种手工业技术传到了吐蕃。此后,松赞干布又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唐人陈陶《陇西行》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诗句。材料反映唐朝
( )
A.民族关系和睦 B.对外交往频繁
C. 商品经济繁荣 D.文学艺术昌盛
A
1. (2023·安徽四模)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
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
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
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
B.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繁荣
B
2.(2022·江苏南通中考)图中描绘的是唐朝前期十分流
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
君心”等诗句透露出这种舞蹈在当时风靡一时。材料
可以反映唐朝 ( )
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C.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D.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C
莫高窟唐朝壁画中的胡旋舞
3.(2022·重庆中考)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
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
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
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监学习诗书。这表
明 ( )
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之举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C
4.(2023·安徽合肥一模)《旧唐书·舆服志》载:“开
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
俄又露髻驰骋。”这反映出 ( )
A.棋类运动流行 B.社会风气开放
C.城市商业兴盛 D.中外交流密切
B
5. (2022·江苏南通中考)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749年),官
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
于繁盛时期。上述材料表明,历史研究 ( )
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D(共22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1.背景
(1)开元末年以后,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
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势力膨胀。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的
局面。
节度使
外重内轻
2. 过程:755年,_______和______发动叛乱→攻占洛阳、
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继位→763
年,叛军被平定。
3. 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
浩劫。
安禄山
史思明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
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的局面。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开元盛世是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____;
人民_____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2)过程:起义军在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
安,建立政权。
藩镇
赋役
黄巢
(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
(4)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朱温
形成 五代 北方__________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和北方的_____
黄河流域
北汉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
影响 _____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____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特点 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
北方
南方
统一
“五代”都在北方地区,是前后相继的;“十国”中九个在南方,只有北汉在北方地区,是同时并存的。
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
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列出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
同措施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享乐,怠于政事,
任人唯亲。
(2)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
强边防,导致后来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3)社会矛盾。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增多,社会矛盾不断
激化,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认识:政治清明才能使王朝兴盛。
2.观察教材第25页《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阅读“相关史事”栏目,
概括五代十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观察地图了解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通
过当时的写实绘画作品和相关史事了解当时出现的政
治和民生问题。
【答案】特征: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
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3)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
得到进一步发展。
下表户数与人口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安史之乱 B.外族入侵
C.黄巢起义 D.军阀割据纷争
A
纪年 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 914 909 52 919 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 933 174 16 990 386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战乱导致家庭离散、人口锐减。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A项正确;天宝十四年到乾元三年间并未出现外族入侵、军阀割据,排除B、D项;黄巢起义发生于87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
“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北、中原和关中地区,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期。”这表明安史之乱
( )
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 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 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
D
1.根据下面表格分析,这一历史时期 ( )
C
朝代 开国君主 建国前身份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A. 开国君主多为文臣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C.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南方先后出现十个政权
2.(2022·甘肃金昌中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
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
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
述的是 (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D
3.(2023·湖北宜昌中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
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后被朝廷平定;
黄巢深受民众拥护,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综合两
则史事能推论出 ( )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黄巢起义的背景
C.唐朝灭亡的原因 D.五代十国的更迭
C
4.(2023·山东临沂一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
况,故有“诗史”之称。《无家别》云:“寂寞天
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
怒我啼。”上述材料反映出 ( )
A.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B.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B
5.(2023·江苏苏州一模)以下各图所示为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的演变。此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治重心南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共22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___。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________、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制度
先进文化
书法艺术
1. 概况:鉴真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主持修建________;传播中
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影响:为_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佛经
唐招提寺
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1. 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
国文化。
2.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
唐朝进口首位。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而成的。
时间 ______初年
概况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______,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学大师
贡献 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中国_____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佛法
贞观
大唐西域记
佛教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玄奘(602— 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
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
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练
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
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 763年),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阅读材料并搜集相关资料,说说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表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思考提示】通过文物遗存、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资料,说明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表现。
【答案】(1)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派遣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唐朝与新罗的关系:①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
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政治制度。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③文化交流。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中国文化;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
就。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
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由玄奘弟子根据其口述整理
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分析隋唐时期中外交流频繁与国力强盛
之间的关系。
【答案】原因:
(1)隋唐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封建经济的空前发
展,为对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化的高度
发达吸引了周边邻国。
(2)对外交通发达。
(3)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中国贸
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与中国人通婚,在中
国担任官职。
(2022·北京中考)唐朝时期,中国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句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 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材料“唐朝时期,中国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句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时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B、D项;民族关系是指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
……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反映了 ( )
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
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
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C
1.(2023·江苏模拟)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23年
自唐回国的留学僧上奏朝廷云:“其大唐国者,法式
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据此推断,日本派出遣唐
使的原因是 ( )
A.唐朝典章制度先进 B.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C.唐朝对外贸易兴盛 D.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A
2. (2023·湖南一模)1965年,考古学家在中亚的丝路古
城撒马尔罕“大使厅”发掘出大量壁画。据学者考证,
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图》和《武则天泛龙舟图》
(见以下两图),这与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
“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以上材料说明
( )
A
①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③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
④端午节划龙舟是撒马尔罕特有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天津二模)下图所示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
腊的茛苕纹样、波斯的连珠纹、印度的舞人,还有佛
教的象征莲花、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等。多样的装
饰折射出唐朝 ( )
A.边疆巩固 B.兼容并包
C.民族和睦 D.经济繁荣
B
4.(2022·湖南湘潭中考)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
唐使、崔致远等的资料。由此可推断,他研究学习的
主题是 ( )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C
5.(2022·云南中考)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
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各种外来文化。能体现这一时代
特征的现象是 (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