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 原因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是“国
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推行_____政策。
垦荒
农业生产
2.表现
类型 发展
耕地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水利 对_____、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黄河
类型 发展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__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种植 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_____、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玉米
甘薯
棉花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对_______和城镇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
用。
手工业
商品经济
清中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传统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
、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_______,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有些颇具规模。
品种繁多
手工业工场
2.商业的发展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
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__。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___
_______、湖北的_______。
(3)在_____、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
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江南徽州
府的_______。
商业网
盛
泽镇
汉口镇
北京
晋商
徽商
1.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________的
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因此人口
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____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____末年,全
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社会经济
康熙
乾隆
3.影响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_________逐渐突
出。
(2)进一步_________,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
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
_____。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地矛盾
开荒垦田
持续发
展
1.结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说说经济发展与
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良好的自
然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环
境,因此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答案】关系: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被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但另一方面大量土地开垦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环境,因此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2.观察教材第98~99页的《盛世滋生图》(局部),解读
图中包含了哪些历史信息。
【思考提示】仔细观察这幅绘画作品,解读相关信息。
【答案】 历史信息: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2021·广东中考)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以及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B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B 材料中“合理施肥”“翻耕土地”“适当季节播种”“间作”体现了精耕细作,所以皮埃尔认为中国能够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的“诀窍”是农业的精耕细作,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开明、政府扶持农业和中国人民勇敢,排除A、C、D项。
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A
1.(2022·福建一模)根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廷
提出将田分为新荒、积荒、极荒三等,并规定:新荒
者,三年起科(征收钱粮);积荒者,五年起科;极荒
者,永不起科。清廷这一规定意在 ( )
A. 强化民众的“农本”意识
B.激励垦荒和稳定社会秩序
C. 缓解农业领域的满汉矛盾
D.强调垦荒程序应循序渐进
B
2.(2021·四川眉山中考)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
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
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 ( )
A.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C
3.(2022·山西晋中中考)明清时期,晋商成为勇于创新
的山西人的代表。以下图文信息反映了晋商 ( )
A. 艰苦奋斗的精神 B.安土重迁的观念
C.汇通天下的辉煌 D.诚信为本的理念
C
日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票号。其鼎盛时期以平遥为总号,分号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至今悬挂在日升昌中厅廊柱上的对联称:“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
4.(2022·湖南长沙中考)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
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
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
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
5.(2022·江苏盐城中考)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
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
民外,也有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
要原因是 (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C(共20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议政王
大臣会议
1.背景
(1)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
_________讨论决定。
(2)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
主专制,设立了______。
南书房
2.设立:____年间设立军机处,由 选派亲信大臣组
成。
3.职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________照皇帝的旨意拟
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
构去执行。
4.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使________进一步强化。
军机大臣
君主专制
雍正
皇帝
1.文字狱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___________。
(2)时期:______、雍正和乾隆三朝。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分子
康熙
2.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维护_________。
(2)做法:大力提倡_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
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把认为是对清朝统
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集权统治
尊孔读经
文化专制政策不等于文字狱,主要是政府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1. 政治腐败: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贿赂上级,结
党营私。____以后,贪风更盛,________从整体结构
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纪败坏:______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
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
乾隆
八旗兵
官僚体制
3.财政危机:乾隆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___以后,
朝廷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
国力越来越虚弱。
4.贫富分化: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社会的________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嘉庆
贫富分化
1. 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
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_________受到侵犯,又惧怕
_________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_________对外贸易。
领土主权
沿海人民
严格限制
3.表现
(1)顺治时期,颁布“_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片
帆出海”。
(2)清朝在_____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
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
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1757年,只开放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
“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禁海令
台湾
广州
广州十三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
的_________。
(2)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
自卫作用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与对外贸易,并非完全关闭国门。
1.阅读教材第102页“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栏目,
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答案】 特点:精干、效率高、严格保密、跪受笔录。
2.阅读教材第103、104页“相关史事”栏目,观察《清
代地契》和《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说说当时的社
会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思考提示】学会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历史解释。
【答案】 现象: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成为流民,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大行其道,形成了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思想专制加强,A项正确;B、C、D项均不符合题意。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起居注》的编纂。这说明 ( )
A.历代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清朝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B
1.(2022·湖北宜昌中考)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
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
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上述材料表
明,清朝 ( )
A.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 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A
2.(2022·黑龙江鸡西中考)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
“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
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
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
A. 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
A
3.(2022·江苏常州中考)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清朝
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下列可作为该论
断依据的是 ( )
A. 清政府始设军机处 B.全国人口达到3亿
C. 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D.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C
4.(2022·山东青岛中考)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
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
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
醉”的表现有 ( )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创立科举制度
C.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发展海外贸易
C
5.“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原设的沿海各关……作为粤海关
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
合法的外贸特区。”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 亚非海上交通线的开创
B.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C. 边疆地区管辖的加强
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D(共17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1.政治日益腐败
(1)时间:明代______。
(2)表现:皇帝沉迷享乐,疏于____;皇室内部钩心斗
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3)后果: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______不断
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
盘剥。
朝政
中后期
控制力
2.土地兼并严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
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 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
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
常尖锐。
(2)直接原因: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
收,官府催征如故。
兼并土地
政治腐败
陕西
2.口号:“_________”。
3.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结果: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
自缢。统治长达276年(1368—1644年)的明王朝,最
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均田免赋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张楚是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建立的政权名称。
1.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族不断发展
壮大。
(2)建国:1616年,________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发展:1635年,______改族名为满洲;____年,改
国号为清。
女真
努尔哈赤
皇太极
1636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清兵入关
(1)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
(2)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导致李自
成最终失败。
吴三桂
1.阅读教材第84页“相关史事”栏目,观察第84页《明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第85页明代《流民图》
(局部),说说明朝当时的社会现象。(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
【答案】 社会现象: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思考提示】从相关史事和图片中提取相关信息,思考:什么是流民?为什么会出现流民?
【答案】 作用:农民起义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2.观察教材第86页《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用唯物史
观分析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
【思考提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阶级斗争推
动了历史的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有学者指出:“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明朝君臣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即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这种状况 ( )
A.不利于君主集权 B.促使了相权转移
C.造成了外戚专权 D.导致了倭寇犯边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材料“皇帝疏于政务……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怎么管政务,皇权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不利于君主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排除B项;明朝没有外戚专权,排除C项;材料是说中央,不是说边患,排除D项。
“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这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两;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两,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 ( )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B
1.(2022·山西太原期末)康熙在《过金陵论》中说:
“万历(明神宗年号)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
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据此判断,
他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朝廷征收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
C.宦官专权扰乱朝纲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北京被占
B
2. (2023·广东中山一模)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
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
增加了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C
3.(2023·湖北宜昌二模)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
载言“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
安而不扰为本”,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
的名言。在李自成起义中符合这一精神的措施是( )
A.均田免赋 B.八股取士
C.均田制 D.井田制
A
4.(2022·山西太原期末)纪录片《努尔哈赤》中讲述了
努尔哈赤从出生、成长到起兵,最后兵败宁远,含恨
离世的传奇一生。在这部纪录片中,可以了解到的努
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 )
A.统一女真各部 B.改女真为满洲
C.改国号为清 D.推翻明朝的统治
A
5.满族入关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孔子后人
“仍袭封衍圣公”。1654年,加孔子“大成至圣文宣
先师”头衔,多尔衮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这
些措施 ( )
A.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别
B.增强了统一国家的凝聚力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共18张PPT)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1. 作者:________、高鹗。
2.内容:以贵族青年______与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
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
刻地反映了________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
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和丑陋,从而揭示了 走
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3.价值: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________解放、敢于抗
争的精神,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
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地位:艺术水平极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
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追求个性
《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专制家长
1. 特点
(1)清代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戏剧
创作紧密联系_________,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
大众的喜爱。
(2)剧种不断增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
奇斗艳。
社会现实
2.昆曲
(1)兴起: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发展: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
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___》。
(3)顶峰: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洪昇的《______》、
孔尚任的《_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衰落:清朝中期以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成为_________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统治阶级
3.京剧
(1)背景: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
__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2)形成: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
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
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______”,后被称为“京
戏”或“京剧”。
四大徽班
皮黄戏
道光
(3)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
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
的剧种,流传四方。
乾隆年间北京城戏班荟萃,道光年间形成京剧。
1.以《红楼梦》为例,谈谈你对“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
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的理解。
【思考提示】《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的作品,是一
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
经济状况。
【答案】略。
2.阅读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之一。
【思考提示】从历史、艺术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原因: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有学者指出,明清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该观点意在说明,明清小说 ( )
A.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的趋向 B.题材内容广泛
C.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D.关注社会现实
D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D 材料体现的是明清小说具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说明明清小说注重关注社会现实,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北文化交融,明清小说题材内容广泛以及是否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排除A、B、C项。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化妆艺术。它运用颜色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如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据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能正确评判历史人物
C.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1. (2022·四川内江中考)清代王希廉在《护花主人总评》
中说:“《石头记》说梦,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
绛芸轩梦语含糊,贾宝玉一梦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
情痴愈痼。”其评论的作品是 (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B
2.(2023·广东江门一模)《红楼梦》因思想性强、艺术
性高而享誉世界。小说中贾宝玉“毁僧谤道”,痛恨
“八股”,偏爱“杂书”。据此可判断该小说的思想
性体现在 ( )
A.禁锢独立思考 B.维护封建礼教
C.追求个性解放 D.吸取众家之长
C
3.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
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B
4.(2022·江苏扬州中考)被称为京剧奠基人的高朗亭,
曾作为“三庆班”的领衔主演进京献艺,为乾隆皇帝
祝寿。该史实发生于 (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D
5.(2022·山西中考)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
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
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
”,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
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B(共21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1. 背景
(1)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
国。
(2)______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
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成祖
3.概况
1405
瓷器
时间 ____ — 1433年 次数 7次
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_____、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大量的金银货币
范围 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红海沿岸
活动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30
非洲东海岸
4.意义
(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____
_____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
来。
(3)开创了__________与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航海
史
亚非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第一次下西洋从江苏刘家港出发。
西太平洋
印度洋
1. 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和抢劫的_____武士和奸商。
2.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
_____、_____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
益猖獗。
日本
奸商
海盗
3.经过
(1)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
格训练。
(2)1561年,戚继光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平民与倭寇
激战,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
东南沿海的倭患。
台州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
1. 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
地区。
2.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
的居住权。
反侵略
民族英雄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但主权还是属于明朝政府。
1.北京大学前副校长何芳川说:“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
文明之间就有交流、交汇。在整个文明的交流与交汇
史上,唯有以郑和远航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对外交往
最文明。因为,它最和平。”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
用史实加以说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思考提示】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七次下西洋的
概况、影响等角度说明。
【答案】观点:我认同这一观点。
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交流,有战争、有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
2.阅读教材第73页“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栏目以
及第75页“课后活动”第2题的诗句,分析戚继光抗
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
【思考提示】以诗证史,从军歌中表达的战斗意志,
戚继光诗句中抒发的爱国情怀和抱负,以及军纪角度
分析。
【答案】
主要原因:戚继光立志灭倭,带兵有方;改革军制,战术正确。
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
A.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促进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材料体现了郑和推行平等贸易、诚信交易,这有利于中国与南洋、印度洋、东非的经贸往来,从而促进了中外的经济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宣扬明朝政府的国威,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初,排除B项;郑和讲求诚信贸易,不会冲击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D项。
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医学、生产工具和技术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朝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 )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加深了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了解
C.打破了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D.增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谊
D
1.(2023·广州天河区一模)2010年以来,由中国与肯尼
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发现了一
枚永乐(明成祖的年号)通宝、数件明永乐官窑瓷器,
这几件遗物均出自考古地层。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
A.郑和船队到过非洲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明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D.“三角贸易”进行
A
2.(2022·福建福州二模)郑和船队把丝织技术传到了西
洋国家,从西洋学会了采集燕窝,带回了佛教美术
画和烧制玻璃的工人等。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民族交往交流
B.生活观念的变化
C.文明交流互鉴
D.西洋技术的落后
C
3.(2021·广东佛山模拟)明朝戚继光赋诗明志:“水落
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来自 ( )
A.西北地区 B.长城边境
C.东南沿海 D.北方要塞
C
4.(2023·安徽阜阳二模)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
术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西欧的远洋航行,但其目的并
非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宣扬国威。这一现象出现的根
源是 ( )
A.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
C.国内保守势力反对阻挠
D.航行活动缺乏资金
A
5.(2022·江西赣州期末)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
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
朝对外交流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对外政策的变化 B.文学艺术的衰落
C.军事实力的落后 D.综合国力的衰弱
D(共29张PPT)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1. 建立统治:清朝统治者以____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
全国的统治。
2.巩固统治
(1)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_________,维护政治
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
统。
中央集权
北京
儒家学说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期,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经过:1661年,郑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
湾海峡,后包围赤崁城和台湾城,荷兰守军投降。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
史上的________。
荷兰
民族英雄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
隶属_____省。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
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
福建
1885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管理;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2)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巩固了祖国的____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
了新的历史时期。
东南
1.措施
达赖喇嘛
册封首领 顺治帝 1653年,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_________”的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______ 1713年,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康熙帝
驻藏大臣
设立机构 1727年,设置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制定制度 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________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在西藏确立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等,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意义: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1)背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______在俄国的唆使下
,发动叛乱。
(2)结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____皇帝三次率军亲
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噶尔丹
康熙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背景: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
叛乱,形成割据势力。
(2)平定:乾隆帝调兵讨伐,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
乱。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__________在内的整个新疆
地区;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
的管辖。
巴勒喀什池
4.土尔扈特部回归
(1)概况: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
________的领导下,返回新疆。
(2)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渥巴锡
1. 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在雅克萨和_______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过程:1685年和1686年,______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
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尼布楚
康熙帝
3.结果:中俄双方签订《___________》。
(1)时间:______年。
(2)性质:中俄两国第一个边界条约。
(3)意义: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和乌苏里江流
域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
黑龙江
库页岛
尼布楚条约
1.范围:西跨____,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
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___。
葱岭
西伯利亚
库页岛
南海诸岛
2.地位: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
的 国家。
3.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
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得到进一步巩固。
清朝的疆域十分辽阔,注意和元朝的版图作区分。
统一多民族
1.简要编写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大事年表。(时空观念)
【思考提示】按时间顺序编写,写清楚时间和相关事
件。
【答案】略。
2.观察教材第94页《清朝疆域图》(1820年),说出清朝
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
情怀)
【思考提示】读取地图信息,结合教材的叙述,说出
清朝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知道清朝时的中国是一个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地区 措施
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答案】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
地区 措施
西藏 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地区 措施
西北 康熙皇帝时期,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乾隆皇帝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地区 措施
东北 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军两次进军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022·广东中考)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 )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根据材料“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可知,乾隆帝要求对沿海口岸加强防守,让英国不能施伎俩,从中体现了乾隆帝具有一定防范意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排除A项;乾隆帝时期并没有改变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我国才建立第一支近代海军,排除D项。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C
1.(2022·四川雅安中考)某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
(1661年)二月初三日……亲率战船400余艘、将士
25 000余名……初十日,荷兰人四顾无援,遂降。……
致信荷兰长官,指出如将其交还中国,可允许荷兰
人携带财物离开。”该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中俄雅克萨之战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噶尔丹叛乱
A
2.(2022·北京中考)乾隆时期,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
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
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
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
。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C.清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A
3.(2021·江苏南通中考)1771年,乾隆皇帝派大臣专程
至新疆伊犁迎接并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使他们很快安下心来重建家园。这反映出清朝政府
A. 加强东南海防 ( )
B.反抗外来侵略
C. 巩固西北边疆
D.促进中外交往
C
4.(2022·浙江绍兴中考)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
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
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
的最后结果是 ( )
A. 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 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D
5. “清朝的天下,超越了族群之间的融合,跨越了文化
之间的差异,这个政权比……文明融合的程度更深。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朝 ( )
A.消除了文化差异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实行了文化专制
D.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B(共18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本草纲目
作者 著 作 内 容 地 位
李时珍 《________》 共记载了药物 1 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 000多个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药物学
作者 著 作 内 容 地 位
宋应星 《_____ ______》 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 ______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
________”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 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
______巨著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
工艺百科全书
农业科学
农业生产
1.明长城
(1)目的:防御北方________南扰。
(2)地点: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
(3)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________
,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
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4)作用:既是一个完整的____________,又是各民族
交往的纽带。
蒙古贵族
鸭绿江边
嘉峪关
规模最大
军事防御体系
2.北京城
(1)修建: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构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核心
是_____,即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
煌的皇家建筑群。
朱棣
宫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1.小说
罗贯中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施耐庵
吴承恩
续表
浪漫主义
内容 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地位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优秀的长篇小说 富于________色彩的神话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2. 书画艺术: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和绘画名家____等。
3.戏剧: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
表作《 》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准。
徐渭
汤显祖
牡丹亭
1.阅读教材第76~78页“科技名著”栏目,概括明朝时
期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思考提示】读懂教材,概括归纳相关信息,理解史
事之间的联系。
【答案】时代特色:运用实证方法,注重亲身观察和详实记录,体现了科学探究、严谨的精神;所记载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详实、全面、先进;具有实用性、总结性的特点。
2.观察教材第80页、81页的图片,说说明朝北京城的特
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思考提示】观察时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四周到中
心,注意把城市布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立起联系。
【答案】 特点:北京城整体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分四重,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居北京城中心,体现了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2022·广东中考)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B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B 根据材料“明代一位医药学家”“药方”“《本草纲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医药学家是李时珍,B项正确;徐光启是明代的农学家,其著作是《农政全书》,排除A项;宋应星是明末科学家,其最杰出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其代表作是《徐霞客游记》,排除D项。
(2021·广东中考)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越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D
1.(2022·山东青岛中考)下图框线中所示读书摘要反映
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A. 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 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
B
2.(2023·北京房山一模)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
错漏很多。李时珍搜寻书籍800余种,兼收博采,删
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27年完成的著作 ( )
A.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B.创编的“五禽戏”帮助人民强身健体
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D
3. (2023·广东肇庆一模)中国古代某典籍记载:“甘薯,
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
侵损,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
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 ( )
A.《齐民要术》 B.《四民月令》
C.《农书》 D.《农政全书》
D
4.(2022·四川自贡中考)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宏伟工
程有如下描述: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蜿蜒于高山
、深谷、平原、戈壁中,总长万余里,把奇伟的自然
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据此
推断该工程为 ( )
A. 大运河 B.赵州桥
C. 北京城 D.明长城
D
5.(2023·河南新乡二模)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
口的小说,它们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
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
理想。这类小说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B.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
C.没落衰败的科举制度 D.显著提高的商人地位
B(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建立内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明清文化异彩纷呈,小说创作繁荣。面对世界向近代化迅速发展转型的大好时机,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中断了与世界发展潮流的联系,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政治: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八股取士制度钳制了思想。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利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也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人口增长。江南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区域性商帮兴起发展;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文化: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和在吸收融合了多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等文学艺术往平民化、世俗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统一全国后,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通过反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叛乱,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1.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建立: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
他就是明太祖。
应天府
1368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即现在的南京作为都城。
1. 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
的权力过大。
2.措施及影响
措施
地方 将原来________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行中书省
三司
丞相
措施 影响
中央 行政权 废除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____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军事权 把________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监察权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六部
大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1. 背景:明朝提倡________。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
(2)答题:以朱熹的《_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
随意发挥。
(3)文体:__________。
尊孔崇儒
五经
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文
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
,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
者。
1. 农业:引进了原产于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
生和向日葵等。
美洲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是明代丝织
业中心。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____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
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苏州
景德镇
北京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是从明代开始引进至中国的。
1.阅读教材第68页“材料研读”栏目。宰相制度始于秦
朝,废除于明太祖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
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思考提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答案】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2.对比隋唐、宋朝的科举考试,说说明朝科举考试发生
了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明清社会有何影响。
【思考提示】了解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并从君
主专制加强的角度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案】变化:考试题目改为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文体格式改为“八股文”;答卷内容变得空疏、脱离实际。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太祖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宣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宣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明朝初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A项正确;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儒家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排除D项。
明朝君主使用自谦词的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的语境发生明显变化。它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A
1.(2022·甘肃金昌中考)《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
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
”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D
2.(2022·山东东营模拟)《明史·宋濂传》记载:大学
士宋濂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有没有在家请客,客
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
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
究 ( )
A.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 B.明初大大强化皇权
C.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 D.明初朝臣权力过大
B
3.(2023·广东龙川一模)《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载:
“有人争辩说,明代的科举考试导致中国人的知识探
索力和创造性不断衰退……通过这种限制人们表达
思想的窒息人的考试,‘八股文’的发展把近代以
前几个世纪的中国领导人禁锢在知识的囚衣中。
在这些论点中,关于‘八股文’有严重负面的观念似乎最容易被夸大。”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 ( )A.“八股文”拥有严重的弊端
B.“八股文”导致了明朝衰落
C.不应夸大“八股文”的弊端
D.“八股文”钳制了人的思想
C
4.(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
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
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
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
A.促进了科技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C
5.(2023·江苏苏州一模)1488年版的《吴江县志》记载:
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如果有人离家100里以外经商,
让家人居家从事耕作,且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没有
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的改版县志编成时,这段文
字则被删除。
这种变化能够反映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C.长途贩运得到官府保护
D.经商谋生已成为社会共识
B(共31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
项目 时期 措施 影响
政治 明朝 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 设立军机处
项目 时期 措施 影响
思想文化 明朝 实行八股取士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清朝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地区 措施
西南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乾隆时期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地区 措施
西北 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乾隆时期平定大和卓、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东南 1684年,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国家机构情
况?图二与图一相比,在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设置
上有何不同?
【答案】时期:图一是元朝时期,图二是明朝时期。不同:在中央机构中,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地方机构中,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
材料二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能。思
考材料一中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与军机处的设立在
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职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命令。共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治权
力的发展趋势。
【答案】发展趋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
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门第,不太注重才能。隋文帝继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确立。唐朝时,进士科成为主要的科目,宋朝大幅度提高科举取士的名额。这种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阶层的流动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材料四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将文体分为八个部分,读书人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材料四中提取信息,自拟
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
【答案】论题:科举制度不断发展与变化,影响社会的发展。
论证:①隋文帝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门第选拔官员的做法,开始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完善科举制度,使之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可以由此参政。
②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考中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对于人才的选拔有进步意义,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到明清八股取士时,科举制度成为思想、学术发展的障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伟大壮举】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摘编自《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根据材料一,说说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以及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答案】特点:公平贸易。影响:郑和下西洋航海之远,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一事件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史料实证——盛世危机】
材料二
图一
明军抗倭图
图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
图三
雅克萨反击战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
什么时期,以及这些事件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时期: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16—17世纪)。问题:明清交替时期国力衰弱,面临外来侵略威胁。
【历史解释——紧闭国门】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材料四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
策?
【答案】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4)马克思为什么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
首要条件”?这种“保存”真的有效吗?它导致了什
么后果?
【答案】
原因:闭关锁国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判
断:这种“保存”无效。
后果:它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家国情怀——感悟历史】
(5)通过上述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变化问题的探究,你得
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启发:应吸取历史教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某班同学围绕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领略辽阔版图】
(1)清朝前期,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
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上面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
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
【答案】
地名:①西伯利亚;②葱岭;③太平洋;④南海诸岛。
【史料实证——感受盛世经济】
(2)下面是该班级分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组,请
你根据提示完成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合作
探究,并概述其发展的主要表现。
组别 主要表现
第一组农业组 大力推行________,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___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垦荒政策
玉米
甘薯
组别 主要表现
第二组 手工业组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等
手工业工场
组别 主要表现
第三组商业组 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__;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江南徽州府的_______
商业网
晋商
徽商
【历史解释——阐释统治危机】
(3)根据上面的图片,分别阐述清朝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危
机。
【答案】图一: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图二: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图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唯物史观——分析衰败原因】
(4)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回顾封建社
会的历史,总结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答案】原因:政治腐败,战乱不休,封建割据,暴政昏政,农民起义,思想专制,民族纷争,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