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学程单元+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学程单元+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19: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全册备课) 学科:语文 六 年级 下 册 第 一 单元 主备人 : 复备人: 项目具体内容学情分析本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班级学习的氛围较浓厚,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课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能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但也有几名学生课上虽端坐于教室内,但思想很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差。班中大部分学生酷爱课外阅读,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是也有几个同学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很不稳定。虽然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要“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采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方法。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教学总目标解读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3、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4、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5、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7、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策略设计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8、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每堂课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0、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11、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2、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课时 安排 次起讫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第 1 周2.269-3.03第一单元报名注册 寒假作业、社会实践小结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2 2 22.9星期天报名注册第 2 周3.04-3.10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2 1 2 2第 3 周3.11-3.17第二单元第一单元测试及讲评 5、鲁滨逊漂流记 6*、骑鹅旅行记 7*、汤姆索亚历险记2 2 1 1第 4 周318-3.24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1 2 2 1第 5 周3.25-3.31第三单元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 8、匆匆 9、那个星期天2 2 2第 6 周4.01-4.07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第三单元测试及讲评2 2 2第 7 周4.08-4.14 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2 2 2第 8 周4.15-4.21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1 1 2 2第 9 周4.22-4.28第五单元第四单元测试及讲评 14、文言文二则2 2清明节放假第 10 周4.29-5.05第五单元15、表里的生物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2 2 1 1第 11 周5.06-5.12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测试及讲评2 2 2第 12 周5.13-5.19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5劳动节放假第 13 周5.20-526第七单元古诗词诵读6第 14 周5.27-6.02小升初复习单元复习6第 15 周5.18-——小升初复习分类复习6
备注 单元测试题(整套)作为附件,附于整个文档之后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班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写“蒜、醋”等 15个生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个词语。 2.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梳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表达与交流:写一写家乡的春节,写出家乡春节的习俗特点和热闹气氛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梳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表达与交流:写一写家乡的春节,写出家乡春节的习俗特点和热闹气氛。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资料,了解老舍和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其中的疑难之处并尝试解决。 3.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二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1.读课文: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2)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读词语: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玩意儿 闲在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贴对联 放鞭炮 做年菜 逛庙会 挂灯笼 3.读准多音字:间断 掺和 铺户 分外 正月 白云观 万象更新 4.理解词语: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灯火通宵(都是形容春节热闹喜庆。分类梳理文中有年味的词语。) 5.重点书写易错字:“醋”是左右结构,注意“醋”的左边“酉”不要少一横;“栗”的下面是“木”而不是“米”;“熬”上方的一竖不能与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同时书写要注意笔画和间架结构。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圈画出来,并按照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2.北京人过春节,不同的时间段都有哪些风俗习惯?默读课文,画出北京春节不同时间段的风俗习惯,以腊八为例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完整地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任务四: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描写北京的春节,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一些?为什么? 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 略写:初九到二十二、过了二十三、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其中一个详写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聚焦“腊八节”。 默读课文第1、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预设: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感受腊八粥食材多的特点。 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感受腊八蒜的色味俱全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相关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提示一:边读边想在“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部分描写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习俗,画出相关语句。 提示二: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作简单批注。 ①聚焦“腊月二十三”部分。 预设:抓住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特点,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写出小年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②聚焦“除夕”部分。 预设1:抓住“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体会除夕的热闹。 预设2:抓住“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感受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③聚焦“初一”部分。 预设1:抓住“截然不同”,感受人们享受着初一这一天的休闲时光。画出描写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感受人们在这这一天的充实和快乐。 ④聚焦“元宵节”部分。 预设: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点和热闹的节日气氛。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相关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批注下来。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 (2)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感受“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活动三 任务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迁移运用。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使用详略得到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家乡的春节”。 3.评价标准(见下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腊八粥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班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阅读与鉴赏: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能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3.表达与交流:能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能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学习难点 能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搜集整理腊八节的习俗,了解作者沈从文。 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美食。 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2.自主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阅读课文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朗读句子 (1)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还早。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3)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4)“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朗读指导1:这几句话抓住关键词“叹气、有声无力的叹气、叹气嘟囔、叹了声气”写出煮粥冒泡的情景。 朗读指导2: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3:对比读,用词语替换叹气,感受作者拟人修辞的生动。 朗读指导4:朗读演示,感受作者写煮粥的变化过程。 2.读好生词:合拢 唾沫 塞灌 搅和 嘟囔 肿胀 熬粥 深褐 3.重点理解:合拢 塞灌 搅和 嘟囔 4.出示文章具有湘西方言特色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碗盏 上灯 松劲 孥孥 5.指导书写,生字归类识记。 “腊、腻、肿、脏”四个字具有相同的偏旁,书写时左窄右宽。“粥”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中间“米”写窄些,右下角捺变为反点。
活动二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哪部分写的详细?哪部分写的简单?你有时候什么疑问? 2.预设:“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分为四部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部分写得简单。 疑问:为什么详写等粥,略写喝粥?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3.师:让我们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寻找答案。 任务四:品读馋粥,体会详略 1.提到腊八粥,大家都会觉得馋。正如课文中所说,引读——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2.读后你觉得哪儿说得有趣? 交流:称呼老爷爷为老孩子,可见对腊八粥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 朗读表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3.课文中的八儿更是“馋”,细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的“馋”,圈画文字,写上批注。 (1)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交流:馋在动作,八儿“进进出出、预备整齐、好久”可见八儿盼着吃粥迫不及待。 师引导:如果是你,馋了会有什么动作?学生换位思考,设计动作。 (2)喜的快要发疯了。眼睛可急红了。要哭的样子。 交流:馋在神态,八儿为了腊八粥发疯、红眼、要哭,既可爱,又让人真切感受喜爱之情。 师引导:如果是你,馋了会有什么神态变化?学生换位思考,设计神态。 (3)“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半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交流:馋在语言,八儿分粥不“公正”,为了吃粥得寸进尺,和妈妈讨价还价。 师引导:同“孔融让梨”相比较,你觉得八儿自私吗?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八儿的天真狡黠。 (4)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交流:馋在心理,八儿急切之间喝不到粥,只能猜想煮粥情形,就像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师引导:猜粥,看粥,看似内容重复,其实既写出腊八粥的变化,又表现八儿希望喝粥的急切心情。 4.回顾疑问:为什么详写等粥,略写喝粥?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通过学习,现在你有了自己的答案吗? 小结:详写等粥,略写喝粥,通过写八儿等粥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表现八儿的嘴馋与天真可爱。
活动三 五:品味粥香,学习表达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文字,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 2.交流:食材丰富、沸腾样子、浓郁香气、味道口感。 3.朗读感受腊八粥丰富的色彩,感受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你肯定也会有喜爱的美味食品吧?如果让你写一写,你有什么经验? 5.小结写法,6.练习仿写,巡视指导。 7.交流朗读,强调写法
作业设计 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明确要求。作者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美食和人情相映衬,写材料,写外形,写香气,写口感,再加上排比、拟人等修辞,写出了腊八粥的美,表现了温暖的亲情。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习作:家乡风俗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能围绕“家乡的风俗”这一主题,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表达自己对于风俗习惯的看法或感受,升华作文深度。 3.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学习重点 表达自己对于风俗习惯的看法或感受,升华作文深度。
学习难点 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讨论风俗,明确主题 1.这是哪个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 2.“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小组讨论交流。 3.明确作文主题和写作范围:
活动二 任务二:赏析语段,学习方法 1.回顾课文,品析提炼 (1)《北京的春节》是怎样具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2)仿照课文,围绕不同种类、样子,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花灯这一风俗。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 。 那桃灯, 。还有那 。 (3)《北京的春节》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是怎样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这一中心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2.故事资料,巧妙引用 (1)关于家乡的风俗,你了解到它的哪些资料?交流讨论。 (2)怎样把故事写进我们的习作中呢? 回顾课文:“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 交流总结: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 据说…… 3.关于习作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从结构上、修辞上、表达顺序上……)
活动三 任务三:明确要求,列出提纲 1.明确要求: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 2.交流总结: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什么? 出示: 介绍一种风俗时,重点介绍风俗的某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出示: 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时,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任务四:研读范文,精炼写法 1.研读范文,说说下面两篇范文有什么异同? 明确:《话端午》主要是介绍端午这一习俗,重点写相关传说、名字含义,写出了端午节浓厚的文化内涵,给“我”带来的熏陶和温馨回忆;《赛龙舟》主要写一段关于龙舟比赛的经历,重点将比赛前、比赛时的壮观、热闹场面描绘出来了。 2.朗读范文,对照板书,深化写法。 任务六:书写风俗,修改完善 1.完成文章主体部分,大声朗读文稿后自己修改。 2.读给同学听,教师进行点评诊断或其他学生进行赏评。 3.对照评价表自评或者互相评价。 评价标准(见下表)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整洁☆☆☆☆☆ 围绕习作主题,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表达自己对于风俗习惯的看法或感受,升华作文深度。 ☆☆☆☆☆ 总评标准 优秀:14-15☆;良好:12-13☆;合格:10☆ 总评
作业设计 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梳理本单元的生字,梳理和手有关的部首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把握行楷书写方法,提高写字速度。 2.阅读与鉴赏:积累并背诵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背诵汉乐府《长歌行》,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梳理不同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品味语言;梳理本单元文章的表达顺序及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 3.表达与交流:根据自己喜欢的汉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安排好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写一段自己放鞭炮的经历。
学习重点 :积累并背诵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背诵汉乐府《长歌行》,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梳理不同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品味语言;梳理本单元文章的表达顺序及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
学习难点 根据自己喜欢的汉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安排好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写一段自己放鞭炮的经历。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汉字积累 在于归纳 1.默读本单元写字表中的生字。 2.给这些生字分类,你有什么方法?(结构、词性、造字方式、偏旁) 3.同桌讨论,完成表格 和手有关的字有?除了提手旁,还有哪些部首与手有关? 5.以下偏旁都和手有关,说一说他们的含义,并选择至少两个与偏旁相关的字完成表格。 6.用上至少三个和“手”有关的汉字写一段话。 任务二:品味语言 丰富独特 1.学习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 ⑴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⑵说说加点词句的含义,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⑶想一想,在句子中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巧妙之处?(词语有变化,避免表达单一重复,是文章更有文采、趣味。) ⑷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 2.体会老舍的“京味儿”语言 ⑴读下面句子,关注加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⑵除了《北京的春节》,老舍的其他作品也有这样的句子,读: 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骆驼祥子》 过年的那点费事使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劳动最有滋味》 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儿事呢。——《龙须沟》 ⑶把这些带有“京味儿”的词语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来表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失去原有的语言特色,语言很平淡) 3.沈从文的《腊八粥》语言也很有特色,文中运用了许多湘西方言,圈画出来读一读。(灶房、碗盏、上灯、松劲、孥孥)换上普通话中的词语带到文中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读一读下面这位作家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幽默、风趣)
活动二 任务三:学习行楷 提速书写 1.听写一段话,节选自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 2.有的同学没有写完,说一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行楷) 3.观察书写提示里的文字,说一说行楷书写的注意事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 4.照样子,写一写,注意连笔和收放,提高书写速度。 5.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任务四:回顾课文 梳理详略 1说说本单元学了哪几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完成表格,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3.这样安排文章的好处。(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4.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北京的春节》抓住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如写“腊八”作者选择了“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腊八粥》的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5.过春节的时候,你一定放鞭炮了吧 如果请你把放鞭炮的经历写出来,你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部分你会怎么写? 6.把你放鞭炮的经历写出来,并读给同桌听听。 7.评价标准 任务五:传统节日 习俗寓意。
活动三 任务五:传统节日 习俗寓意 1.古诗三首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2.查资料梳理古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完成表格。 3.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传统节日?哪一个习俗令你印象深刻? 4.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淡化,除了放几天假再无其他,有人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能够找回传统节日的原样,也有人认为应与时俱进,和世界一起过圣诞节未尝不可,对此你怎么看? 任务六:积累背诵 品悟哲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分类学词: (1)读准易错的字词: 园中葵 待日晞 焜黄 华叶衰 (2)理解词语含义:葵 晞 阳春 焜黄 3.自由朗读乐府诗,读出节奏,读准停顿。 4.反复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试着说出诗句意思,尝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说说这首诗写到了哪些自然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6.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古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