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 理想信念
执教教师
项目 具体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在前面册次的教材中都已经安排过,这次复现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查阅资米关系本单元内容,理解课文关键语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引导学生从神态和言行描写中体会董存瑞的可贵品质;梳理与探究第二题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课程标准分析 【内容要求】仿宋 小四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其中《古诗三首》是咏物诗,三首诗借助马、石灰和竹子表达诗人的志向;《十六年前回忆》属于回忆性散文,从女儿的视角还原李大钊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记叙了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开辟我军前进的道路,舍身炸毁敌人暗堡的事迹,这三篇课文属于“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为人民服务》是议论式演讲稿,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学业要求】仿宋 小四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展开。这个活动和单元主题密切关联,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提示】仿宋 小四 本单元课文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查阅资米关系本单元内容,理解课文关键语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引导学生从神态和言行描写中体会董存瑞的可贵品质;梳理与探究第二题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其中《古诗三首》是咏物诗,三首诗借助马、石灰和竹子表达诗人的志向;《十六年前回忆》属于回忆性散文,从女儿的视角还原李大钊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记叙了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开辟我军前进的道路,舍身炸毁敌人暗堡的事迹。
学情分析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心愿;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大 概 念 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本质) 品鉴
课程大概念:(指向育人)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单元目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络、锤”等28个字;结合语境读准“劲、埋”等多音字;会写“死得其所、哀思”等37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感受它的作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表达与交流: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文章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心愿;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朗读并背诵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梳理与探究: 联系学过的古诗,梳理能表达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及事物。
单元教学策略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志向。领悟诗人通过具体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先理清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围绕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最后了解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为人民服务》则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借助相关资料进一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根据前几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聚焦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单元评价 学生自主阅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聚焦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会写“络、锤”等4个汉字,读准多音字“燕、劲”。 2.阅读与鉴赏:通过把握诗歌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注释理解“燕山、金络脑、清白”等字词的意思;借助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3.表达与交流:尝试迁移写作,借助古诗中的意象,写一写自己的理想志向。
学习重点 通过把握诗歌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注释理解“燕山、金络脑、清白”等字词的意思;借助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学习难点 尝试迁移写作,借助古诗中的意象,写一写自己的理想志向。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借助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注释理解文中生词。 3.搜索查阅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完成表格。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1.读出诗歌的韵律。 ⑴读三首诗的题目,说一说从题目可知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马,石灰,竹) ⑵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燕yān山、坚劲jìng) ⑶《马诗》的二四两句均押韵,《石灰吟》、《竹石》的一二四句押韵,读的时候韵脚要拖长,自由练读。 ⑷朗读古诗时要注意“平声长,仄声短”。(朗读指导:“沙如”“似钩”是平声,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快走”短促有力,读出释然的急切与向往;“万凿”“烈火”都是仄声,读得要稍有力度;“等闲”可读得舒缓、从容;“咬定”“不放松”适当读出力度,表现出竹子的品性。) 2.读好古诗的节奏 ⑴读三首古诗,划出每首诗的停顿,你发现了什么?(《马诗》23/《石灰吟》223/ 《竹石》223) ⑵把《石灰吟》、《竹石》每句的前两个字去掉,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去掉每句的前两个字,两首诗变成了五绝,仍然读得通,富有诗意) ⑶只保留每句诗的后三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发现:律诗和绝句,它的结构主要看每一行最后三个字,这就是格律诗三字结构 ,它是古诗词结构的基本特点。 ⑷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3.重点理解: ⑴诗有“诗眼”,说说三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走、清白、坚劲) ⑵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交流易写错的字: “锤”字的金字旁起笔略低,右侧的“垂”字笔顺较难,横画要做到平行且等距;“凿”字的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方框中的字不要多加一横。 《说文》:“凿,穿木也。从金,古文字里作偏旁的辛字,往往演变为丵字,凿字所从的臼是后加的会意符。臼同凵,表示凿物成坎。)
活动二 任务三:感知形象,理解诗意 1.默读《石灰吟》《竹石》,借助注释,说说诗歌的大意。 2.石灰和竹子面临着不一样的环境和困难,但它们的内心有着同样的坚定,用诗中的语言完成表格。 3.借助表格说一说诗人在吟诵石灰和竹子的什么精神?(石灰:为人正直、坚贞不屈、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竹子: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4.说说《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匹马?(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 任务四:知人论世,体悟志向 1.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三位诗人的高尚情操充塞于天地之间,让我们来读三段文字资料。 3.读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就是他们所描绘的事物,作者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寄托在了所描写的事物上。) 4.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位诗人?为什么? 5.同桌讨论《马诗》与其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不同1:《马诗》是五绝,其它两首是七绝。 不同2:《马诗》表达自己的理想的方式委婉含蓄,其它两首则直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不同3:《马诗》借奔驰疆场的骏马来表达诗人为国效力的理想,其它两首诗则是表达诗人的人生信条及追求。 6.说一说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同1:都是绝句。 相同2: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活动三 任务五:背诵古诗,迁移表达 1.尝试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 2.“少年当养志”,你还知道哪些和志向有关的古诗词?
作业设计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结合诗中描写的事物,写一写你的志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借助课后注音,会认“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会写“阀、避”等12个汉字。 2.阅读与鉴赏: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四件事并理清文章主要结构;能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军阀”“僻静”“残暴”等词语的意思;聚焦外貌、神态、言行,感悟李大钊对工作极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3.表达与交流:学习用细节描写人物,通过抓住关键语段,体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四件事并理清文章主要结构;能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军阀”“僻静”“残暴”等词语的意思;聚焦外貌、神态、言行,感悟李大钊对工作极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用细节描写人物,通过抓住关键语段,体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生词。3.搜索作者李星华和伟人李大钊的相关资料。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1.朗读展示(1)这些句子能够读好吗?谁来挑战?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听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2)朗读交流:这几个时间节点上的片段,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情节?2.读准词语: 埋头 整理 书籍 含糊 军阀 避免 警察 局势 严重 抽屉 僻静 剧烈 粗暴 便衣 魔鬼 严峻 残暴 匪徒3.重点理解:军阀 僻静 残暴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一派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僻静:形容离中心地区远而安静。(联系“僻”的偏旁理解词语,人烟稀少……) 残暴:残忍凶恶。4.交流易写错的字:魔,字源识字(1)交流: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形声字。魔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按照从外到内的书写规则来写。先写外面的广字旁,再写里面的字,按从上到下的书写规则,先写林字,再写鬼字。) (2)书写与评价:做到正确、规范和美观。(3)你都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片……)
活动二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1.文章当中出现了哪些时间节点?对应的是什么事件?请找出来,完成表格。 预设:(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守(2)4月6日——李大钊被捕(3)十几天过去了——李大钊被审(4)28日黄昏——李大钊被害2.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根据梳理的表格,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比一比:谁说得更加简洁明了?)任务四:品读人物,体会品格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外貌、神态、言行的部分,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2.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文字展开想象。4.根据交流成果,再次聚焦人物形象,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活动三 任务五:阅读链接,升华主题1.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囚歌》,聚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体会革命题材文本的主题。2.比较阅读,回到课文主题。(感悟李大钊对工作极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任务六:首尾呼应,迁移写作1.再读课文,圈画处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2.思考:这些前后照应的段落,有什么好处?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4.思考:我们如何将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呢?6.评价标准(见下表)
作业设计 “传承文脉,致敬英雄”,两弹元勋邓稼先,抗疫英雄钟南山……将你喜欢的民族英雄写出来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课文朗读,会认会读会写“狡猾、暗堡、迸射、战壕、匍匐、交织、凹地、昂首挺胸、坚毅、隐蔽、惊天动地、地动山摇”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迸射、匍匐、昂首挺胸”等词语。 2.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通过朗读和查阅资料,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关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体会董存瑞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3.表达与交流:讲一讲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通过朗读和查阅资料,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关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体会董存瑞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学习难点 讲一讲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资料,了解董存瑞及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隆化解放)。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有困难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4.依据课题尝试提出问题:董存瑞为何要炸暗堡?如何炸的?。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1.读句子: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2)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3)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 2.读词语: 狡猾、暗堡、迸射、战壕、匍匐、交织、凹地、昂首挺胸 坚毅、隐蔽、惊天动地、地动山摇、扫射、封锁、震撼 3.理解词语:暗堡(隐蔽不露的地堡;文中: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匍匐(爬着向前进)战壕(作战时用作掩体的壕沟) 4.辨析词语:迸射、放射(感受强度不同)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董存瑞炸暗堡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并简要概括。 起因(第1段): 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敌军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经过(第2-7段):董存瑞炸暗堡 结果(第8段):董存瑞炸毁暗堡,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2.默读思考:根据董存瑞炸暗堡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3.根据小标题,完整地说说事情的主要内容,说说董存瑞初步留给自己的印象。
活动二 任务四:品读细节,体会品质。 1.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董存瑞的初步印象,找到描写董存瑞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做批注,体会其品质。 2.聚焦“请求炸堡” 董存瑞( )敌人的暗堡,两眼( )出仇恨的火花。他( )到连长身边,坚决地( ):“( )!” (1)完成填空,体会人物(瞪着、迸射:神态描写;跑、说:动作描写;“连长,我去炸掉它!”:语言描写) (2)抓关键词,尝试提问:为何瞪着敌人的暗堡?为何请求炸堡?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总结:英勇无畏) 3.聚焦“逼近暗堡”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1)圈画描写言行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董存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1:动作描写:抱起 跃出 冲 跃进几步 再跃进几步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动作敏捷) 预设2:动作描写:夹紧、忽左忽右、匍匐、向前滚 (英勇无畏、沉着冷静) 预设3:动作描写:身子一震、他用手一摸、猛冲 (董存瑞即使受伤,也没有退缩。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总结:英勇果敢 4.聚焦“舍身炸堡”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 “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 “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1)从这几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时的形势如何?(无法放炸药包,形势迫在眉睫,如果还不炸毁暗堡会有更多的人受伤牺牲。)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2)董存瑞是如何做的?交流,汇报圈画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3)朗读语句,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 (4)学生模仿表演。(总结:视死如归)
活动三 任务五:拓展延伸,致敬英雄 1.通过我们本单元的学习,历史的战争胜利离不开他们的革命壮举,请回顾我们学习过的课文,完成填空。
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像董存瑞一样的革命英雄?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说说感受。(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梳理与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梳理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2.阅读与鉴赏:联系学过的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朗读并背诵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3.表达与交流: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 联系学过的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朗读并背诵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学习难点 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任务一:梳理词语,夯实基础1.观察本单元“络、锤”等28个生字,完成任务单。络 锤 凿 焚 稚 避 峻 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绑 啃 袍 押 执 彻 迁 泰 迫 批 标 牺 炊 葬 按结构分类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易混淆字多音字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2.词语梳理。 埋头 幼稚维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批评 兴旺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1)多种形式朗读词语。(2)观察词语,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方法。(4)尝试选择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任务二:回顾课文,评价开头和结尾1.自由朗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 73 页“交流平台”的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这几段话,概括出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文章的开头可以照应文题,点明中心,确定感情基调。文章的结尾可以与开头相呼应,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令人回味无穷。
活动二 任务三:总结规律,迁移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学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请你再举出一两句这样的诗句,说一说诗中的事物被赋予了怎样的品格。(1)写一写:学生自主默写所学过的咏物诗诗句。 (2)评一评:将所写的诗句与同学分享,说说诗人赋予了事物怎样的品格。 3.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 任务四:品读语句,交流讨论 1.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 !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 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读一读,找规律。 (2)自由读:学生自由读句子。 (3)讨论交流:通过这三个语段,思考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删去这些句子后会有什么影响。 (4)小组代表发言。 2.补全下列句子,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妹妹有一头漂亮的长发 , 。他笑起来的样子也很可爱, 脸庞就像 。 孩子扑哧一声笑了,露出了两排 牙齿 (1)自主交流:所写的部分应当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2)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鉴赏例句 3.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活动三 任务五:日积月累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明确这些格言警句都有劝勉意思。 2.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格言警句的含义,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3.根据情境,运用格言警句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从小懂得孝敬父母,不要等到“ ”的时候才感到后悔。 我们都知道“ ”的道理,可现实是我们谁都不愿意听“逆耳忠言”, 都喜欢听“甜言蜜语”。 4.背诵这几句民间谚语。
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与劝勉有关的名言警句? 比如:业精于勤,荒于嬉。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