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件(10份打包)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件(10份打包)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9 20:30:0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在教材中虽没有明确给出这种方法名称,但它却是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常用解法,也是配方法的基础.
一般地,对于方程 x 2= p ,
(1)当 p >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该方程有两个不
相等的实数根 x 1=- , x 2= ;
(2)当 p =0时,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 x 2
=0;
(3)当 p <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x 2≥0,所以
该方程无实数根.
2. 常见的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形式
(1)若 x 2= p ( p ≥0),则 x =± ;
(2)若( x + n )2= p ( p ≥0),则 x =- n ± ;
(3)若( mx + n )2= p ( m ≠0, p ≥0),则 x =
.
3. 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依据
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平方根的意义,利用平方
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
,然后分别 求出方程
的解.
注意:“降次”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一 解形如 x 2= p 或( x + n )2= p 的一元二次
方程
例1  解下列方程:
(1)( x -1)2=27;
解:直接开平方,得 x -1=±3 .
解得 x 1=3 +1, x 2=-3 +1.
(2)9(3 x -2)2=64;
解:方程两边都除以9,得(3 x -2)2= .
直接开平方,得3 x -2=± .
解得 x 1= , x 2=- .
(3)( x -4)2=(5-2 x )2;
解:∵( x -4)2=(5-2 x )2,
直接开平方,得 x -4=±(5-2 x ).
∴ x -4=5-2 x 或 x -4=-(5-2 x ).
解得 x 1=3, x 2=1.
(4)2( x -1)2-8=0.
解:移项,得2( x -1)2=8.
系数化为1,得( x -1)2=4.
直接开平方,得 x -1=±2.
解得 x 1=3, x 2=-1.
1. 解下列方程:
(1)4 x 2-64=0;
解:移项,得4 x 2=6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 x 2=16,
解得 x 1=4, x 2=-4.
(2) ( x -1)2= ;
解: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得( x -1)2=3.
直接开平方,得 x -1=± .
∴ x 1= +1, x 2=- +1.
(3)4( x -1)2=(3 x +2)2;
解:直接开平方,得2( x -1)=±(3 x +2).
∴2 x -2=3 x +2或2 x -2=-3 x -2,
解得 x 1=-4, x 2=0.
(4)( x -1)2+2 x -3=0.
解:去括号,得 x 2-2 x +1+2 x -3=0,即 x 2-2=0.
移项,得 x 2=2.
∴ x 1= , x 2=- .
题型二 解形如 x 2+2 mx + m 2= p 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2  解下列方程:
(1) x 2-4 x +4=16;
解:(1)原方程可化为( x -2)2=16,
∴ x -2=±4.解得 x 1=6, x 2=-2.
(2)原方程可化为( x -3)2=(5-2 x )2,
∴ x -3=5-2 x 或 x -3=-(5-2 x ).
解得 x 1= , x 2=2.
(2) x 2-6 x +9=(5-2 x )2.
2. 若关于 x 的方程25 x 2-( k -1) x +1=0的左边可以
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 A )
A. -9或11 B. -7或8
C. -8或9 D. -6或7
A
3. (1)填空:
① x 2-10 x + =( x - )2;
② x 2+9 x +    = ;
25 
5 
 
(2)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 x +1= k -2有实数
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k ≥2 
题型三 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例3  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盒子,它的高是4 dm,体积是25 dm3,求这个纸盒的底面边长.
解:设底面边长为 x dm.
根据题意,得4 x 2=25,即 x 2= .
解得 x 1=2.5, x 2=-2.5(不合题意,舍去).
答:这个纸盒的底面边长为2.5 dm.
4.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 -3)2=1的两个解恰好分别是
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边长和腰长,则△ ABC 的周长为
( A )
A. 10 B. 10或8 C. 9 D. 8
A
5. 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的边长均减少2 cm后,面积变为
20 cm2,求原正方形的边长.
解: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根据题意,得
( x -2)2=20,即 x -2=±2 .
解得 x 1=2+2 , x 2=2-2 (不合题意,舍去).
答:原正方形的边长为(2+2 )cm.(共16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3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1. 几何图形面积问题
解决几何图形面积问题通常是设出合理的未知数,再根
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注意:与图形有关的列方程问题,一是通过画图分析寻
找等量关系;二是找出未知量应满足的不等关系.
2. 几何运动变化问题
几何运动变化问题,是用“静”的方法来处理“动”
的问题,即在静态图形中,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
的关系.
注意:图中有动点时,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
理建立方程.
题型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后面搭建一个简
易矩形自行车车棚,一边利用教学楼的后墙(可利用
的墙长为19 m),另外三边利用学校现有总长38 m
的铁栏围成.
(1)若围成的面积为180 m2,试求出自行车车棚的长
和宽;
解:(1)设 AB = x m,则 BC =(38-2 x )m.根据题意,得 x (38-2 x )=180,
解得 x 1=10, x 2=9.当 x =10时,38-2 x =18;
当 x =9时,38-2 x =20>19,不合题意,舍去.
答:若围成的面积为180 m2,自行车
车棚的长和宽分别为18 m,10 m.
(2)能围成面积为200 m2的自行车车棚吗?如果能,
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2)不能,理由如下:设 AB = y m.
根据题意,得 y (38-2 y )=200,
整理,得 y 2-19 y +100=0.
∵Δ= b 2-4 ac =361-400=-39<0,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因此,不能围成面积为200 m2的自行车车棚.
1. (2023·安徽)如图,长方形铁皮的长为10 cm,宽为
8 cm,现在它的四个角上剪去边长为 x cm的正方形,做
成底面积为24 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则 x 的值为
( A )
A. 2 B. 7 C. 2或7 D. 3或6
(第1题)
A
2. 改善小区环境,争创文明家园.如图所示,某社区决定在一块长( AD )16 m,宽( AB )9 m的矩形场地 ABCD 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小路,其中两条与 AB 平行,一条与 AD 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要使草坪部分的总面积为112 m2,则小路的宽应为多少?
(第2题)
解:设小路的宽应为 x m,
根据题意,得(16-2 x )(9- x )=112,
解得 x 1=1, x 2=16.
∵16>9,∴ x =16不符合题意,舍去,∴ x =1.
答:小路的宽应为1 m.
题型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几何运动变化问题
例2  如图,在△ ABC 中,∠ B =90°, AB =5 cm, BC
=7 cm.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1 cm/s的速度移
动,同时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2 cm/s的速度
移动.试问:
(1)几秒后,△ PBQ 的面积等于4 cm2?
解:(1)设点 P 运动 x s后,△ PBQ 的面积
等于4 cm2,则 PB =5- x , BQ =2 x .
根据题意,得 S △ PBQ = PB · BQ = (5- x )×2 x =4,
即 x 2-5 x +4=0,解得 x 1=1, x 2=4.
当 x =4 时,2 x =8>7,不合题意,舍去.
∴1 s后,△ PBQ 的面积等于4 cm2.
(2)几秒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解:(2)设点 P 运动 t s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 PQ 的长度等于5 cm,∠ B =90°,
∴(5- t )2+(2 t )2=52,解得 t 1=0(舍
去), t 2=2.
∴2 s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12 
3. 如图1,已知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将△ DAE ,△
DCF 分别沿 DE , DF 向内折叠得到图2,此时 DA 与 DC 重合( A , C 都落在点 G ).若 GF =4, EG =6,则 DG 的长为 .
(第3题)
4. 如图, A , B , C ,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 AB =16
cm, AD =6 cm,动点 P , Q 分别从点 A , C 同时出
发,点 P 以3 cm/s的速度向点 B 移动,一直到达点 B 为
止,点 Q 以2 cm/s的速度向点 D 移动.(当点 P 停止运动
时,点 Q 也随之停止)
(1)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
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第4题)   
解:(1)设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 x s时,
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则 PB =(16-3 x )cm, QC =2 x cm.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得
(2 x +16-3 x )×6=33,解得 x =5.
答: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5 s时,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第4题)   
(2)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 P 和点 Q 之间
的距离是10 cm?
解:(2)设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 t s时,
点 P , Q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如答案图,过点 Q 作 QE ⊥ AB 于点 E ,
(答案图)
则 QE = AD =6 cm, PQ =10 cm.
∵ AP =3 t cm, BE = CQ =2 t cm,
∴ PE = = cm.
由勾股定理,得 PE 2+ QE 2= PQ 2,
即(16-5 t )2+62=102.
解得 t 1=1.6, t 2=4.8.
答: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1.6 s或4.8 s时,点 P 和点 Q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答案图)(共17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3 因式分解法 
第2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综合
1.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
程,即降次.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如下表:
方法 适合方程类型 注意事项
直接开 平方法 ( mx + n )2= p p ≥0时有解,
p <0时无解
配方法 x 2+ px + q =0 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先把
系数化为1,再进行配方
方法 适合方程类型 注意事项
公式法 ax 2+ bx + c =0 ( a ≠0) ① b 2-4 ac ≥0时,方程有实
数解; b 2-4 ac <0时,方程
无实数解;
②先化为一般形式再运用公式
因式分 解法 方程的一边为0,
另一边分解成两
个一次因式的积 方程的一边必须是0,另一
边可用任何方法因式分解
注意:关于解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0( a ≠0),
要依据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选用“直接开平方法、因
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1)若 b =0,选直接开平方法;若 c =0,选因式分
解法.
(2)当 b , c 都不为0,一般遵循“先因式分解法→后
配方法→再公式法”的顺序,具体来说:
①如果 ax 2+ bx + c 能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用分
解因式法计算量小;
②当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时,一次项系数为偶数,
且常数项的绝对值很大时,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③如果 ax 2+ bx + c 不能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且
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奇数时,配方法可能计算量较大,
宜选用公式法来解.
题型一 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例1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2 x -1)2-4=0;
解:变形,得(2 x -1)2=2,
即2 x -1=± ,解得 x 1= , x 2= .
(2) x 2-6 x +5=0;
解:配方,得( x -3)2=4,即 x -3=±2.
解得 x 1=5, x 2=1.
(3)2 x 2-2 x -1=0;
解:∵ a =2, b =-2 , c =-1,
∴Δ= b 2-4 ac =16.
∴ x = = .
解得 x 1= , x 2= .
(4)2(2 x -3)2=3(2 x -3).
解:移项,得2(2 x -3)2-3(2 x -3)=0.
因式分解,得(4 x -9)(2 x -3)=0.
解得 x 1= , x 2= .
1.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4(3 x -2)2=36;
解: x 1= ,
x 2=- .  
(2)3 x 2+5(2 x +1)=0;
解: x 1= ,
x 2= .
(3) x 2-4 x =7;
解: x 1=2+ ,
x 2=2- .  
(4)2 x -6=( x -3)2.
解: x 1=3, x 2=5.
题型二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例2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m -1) x 2-2 mx + m
+1=0.
(1)求出此方程的根;
解:(1)根据题意,得 m ≠1.
∵Δ= b 2-4 ac
=(-2 m )2-4( m -1)( m +1)=4>0,
∴ x 1= = , x 2= =1.
(2) m 为何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正整数?
解:(2)由(1)知, x 1= =1+ .
∵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正整数,且 m 为整数,
∴ 是正整数.
∴ m -1=1或 m -1=2,解得 m 1=2, m 2=3.
∴ m 为2或3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正整数.
2. 对于实数 a , b ,定义运算“*”:
a*b=
例如:4*2,∵4>2,∴4*2=42-4×2=8.若 x 1, x 2是
一元二次方程 x 2-5 x +6=0的两个根,则 x 1*x2=
.
-3
或3 
3. 若关于 x 的方程 x 2+ bx + c =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
一个根比另一个根大2,那么称这样的方程为“隔根方
程”.例如,方程 x 2+2 x =0的两个根是 x 1=0, x 2=
-2,则方程 x 2+2 x =0是“隔根方程”.
(1)方程 x 2- x -20=0是“隔根方程”吗?判断并说
明理由;
解:(1)方程 x 2- x -20=0不是“隔根方程”.理
由如下:
方程可化为( x -5)( x +4)=0.
解得 x 1=5, x 2=-4.
∵5-(-4)=9≠2,
∴方程 x 2- x -20=0不是“隔根方程”.
(2)若关于 x 的方程 x 2+( m -1) x - m =0是“隔根
方程”,求 m 的值.
解:(2)方程可化为( x + m )( x -1)=0.
解得 x 1=- m , x 2=1.
当- m =1+2时,解得 m =-3;
当1=- m +2时,解得 m =1.
综上所述, m 的值为-3或1.(共46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1. 传播问题
传染源+第一轮传染的人数+第二轮传染的人数+…=
总数.
例如:已知某种流感易传染,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
传染给了 x 个人.若有一人患了此种流感,他第一轮传染
了 x 人,则第一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了流
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 x 个
人,传染了 人,则第二轮传染后共
有 人患了流感.
(1+ x ) 
x (1+ x ) 
1+ x + x (1+ x ) 
2. 单、双循环问题
(1)单循环比赛(握手)问题:若有 n 支队伍参赛,
则共有 n ( n -1)场比赛;
(2)双循环比赛(互赠礼物)问题:若有 n 支队伍参
赛,则共有 n ( n -1)场比赛.
3. 数字问题
(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 a ,个位数字为 b ,则这
个两位数表示为 ;
(2)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 x ,十位数字为 y ,个位
数字为 z ,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 ;
(3)连续的三个整数,若中间一个数为 n ,则其余的
两个数分别为 .
10 a + b  
100 x +10 y + z  
n -1, n +1 
4.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可归结为六个字:审、设、列、解、验、答.
(1)“审”是指审清题意,明确各量之间的关系;
(2)“设”是指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
(5)“验”就是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6)“答”是指写出答案并作答.
注意:实际问题中一定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意义.
题型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传播问题
例1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
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每轮感染
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
制,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经过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
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 x 台电脑.根据题
意,得
1+ x + x (1+ x )=81,即(1+ x )2=81.
解得 x 1=8, x 2=-10(负值,不合题意,舍去).
同理可得,经过三轮感染后,有(1+ x )3台电脑被感
染,则(1+ x )3=93=729>700.
答: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经过三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
[规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题目中的数
量关系.“传播”问题、细胞分裂问题等此类问题一般
由基数往外分,审题的关键在于第二轮(次)是在第一
轮(次)的基础之上发生变化的,解出方程后,还要考
虑所解的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1. 某校“自然之美”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种植
物的生长规律,即植物的1个主干上长出 x 个枝干,每个
枝干又长出 x 个小分支.现在一株植物上有主干、枝干、
小分支的数量之和为73,根据题意,请列出方程为
.
2.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49人患了流
感,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x 人,则 x 的值
为 .
1
+ x + x 2=73 
6 
题型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循环问题
例2  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
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1场比赛,则参赛球队的
个数是( C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C
3.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每两人都互赠了一份礼物,所有人共送
了210份礼物,则参加聚会的同学有 人.
4. 某次同学聚会,聚会的每两个同学都相互握一次手,经统计,一共握了66次手,那么参加聚会的同学有多少人?
15 
解:设参加聚会的同学有 x 人.根据题意,
得 x ( x -1)=66,
解得 x 1=12, x 2=-11(不合题意,舍去).
答:参加聚会的同学有12人.
题型三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数字问题
例3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把
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与原
来的两位数之积为736,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来的两位数个位数字为 x ,则十位数字为(5-
x ).根据题意,得[10(5- x )+ x ](10 x +5- x )=736,整理,得 x 2-5 x +6=0,
解得 x 1=2, x 2=3.
答:这个两位数是23或32.
5. 若两个连续正奇数的积是143,则这两个奇数的和
是 .
6. (2023·山西)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4,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对调后,得到新的
两位数,原两位数与其十位数字的乘积加上10正好等于
新的两位数,求原来的两位数.
24 
解:设原来的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 x ,则个位数字为
( x +4).根据题意,得
x (10 x + x +4)+10=10( x +4)+ x ,
整理,得11 x 2-7 x -30=0
解得 x 1=2, x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 x +4=6,故原来的两位数为26.
答:原来的两位数为26.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2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1. 平均增长率中的数量关系
若增长的基数为 a ,平均每次增长率为 x ,则第一次增
长后的数量为 a (1+ x ),第二次增长是以 a (1+ x )
为基数的,增长率也为 x ,故第二次增长后的数量为 a
(1+ x )2.当问题变为下降(或减产)率为 x 时,第二
次减少后的数量则为 a (1- x )2.
例如:某品牌某羽绒服在冬季来临之际涨价销售,10、
11月份的平均增长率为 x ,9月份的售价为1 000元,10
月份的售价为 元,11月份的售价为 元.若11月份的售价为1 210元,则可列方程为 .11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售价均保持1 210元,3、4月份商店举行换季活
动,对该羽绒服进行降价销售,3、4月份的平均降价率
为 y ,3月份的售价为 元,4月份的售价为 元.若4月份的售价为980.1元,则可列方为 .
1 000(1+ x ) 
1 000(1+ x )2 
1 000(1+ x )2=1 210 
1 210(1- y ) 
1 210(1- y )2 
1 210(1- y )2=980.1 
2. 销售问题中的公式
(1)利润=售价-进价;
(2)利润率= ×100%;
(3)售价=进价×(1+利润率);
(4)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总收入-总支出.
题型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增长率问题
例1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
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某校为
响应我市全民阅读活动,利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学校
图书馆.据统计,第一个月进馆128人次,进馆人次逐月
增加,到第三个月末累计进馆608人次,若进馆人次的
月平均增长率相同.
(1)求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
解:(1)设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x ,由题意,得
128+128(1+ x )+128(1+ x )2=608,
化简,得4 x 2+12 x -7=0,
解得 x =0.5=50%或 x =-3.5(舍去).
答: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为50%.
(2)因条件限制,学校图书馆每月接纳能力不超过500
人次,在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校图
书馆能否接纳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并说明理由.
解:(2)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为
128(1+50%)3=128× =432<500.
答:校图书馆能接纳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
1.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快递行业的高
速发展.我市某家快递公司,今年1月份与3月份完成
投送的快递件数分别为10万件和12.1万件.如果按此平
均速度增长,该公司4月份投递的快递件数将达
到 万件.
13.31 
2. 某商品原来每件的售价为60元,经过两次降价后每件
的售价为48.6元,并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
(1)求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解:(1)设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x .
根据题意,得60(1- x )2=48.6,
解得 x 1=0.1=10%, x 2=1.9(舍去).
答: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10%.
解:(2)设第一次降价售出 a 件,则第二次降价售出
(20- a )件.由题意,得
[60(1-10%)-40] a +(48.6-40)×(20- a )
≥200,解得 a ≥5 .
∵ a 为非负整数,∴ a 的最小值是6.
答:第一次降价至少售出6件后,方可进行第二次降价.
(2)若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40元,计划通过以上两次降价的方式,将库存的该商品20件全部售出,并且确保两次降价销售的总利润不少于200元,那么第一次降价至少售出多少件后,方可进行第二次降价?
题型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商品销售问题
例2  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
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
月销售利润;
解:(1)月销售量为
500-(55-50)×10=450(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55-40)×450=6 750(元).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 x ( x ≥50)元,试写出月销
售利润;(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解:(2)当销售单价为每千克 x 元时,
月销售量为500-10×( x -50)=(1 000-10 x )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
( x -40)(1 000-10 x )=(-10 x 2+1 400 x -
40 000)元(50≤ x ≤100).
(3)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 000元的情况下,
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 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解:(3)要使月销售量的利润达到8 000元,则有
-10 x 2+1 400 x -40 000=8 000,
即 x 2-140 x +4 800=0,解得 x 1=60, x 2=80.
当 x =60时,月销售成本为40×(1 000-10×60)=
16 000(元)>10 000(元),舍去;
当 x =80时,月销售成本为40×(1 000-10×80)=
8 000(元)<10 000(元).
∴销售单价应定为每千克80元.
3. 直播购物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某电商在抖音上对
一款成本价为40元/件的小商品进行直播销售,如果按
每件60元销售,那么每天可卖出20件.通过市场调查发
现,每件小商品售价每降低5元,日销售量增加10件.
(1)若日利润保持不变,商家想尽快销售完该款小商
品,每件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解:(1)设该小商品每件售价定为 x 元,则每件的销售
利润为( x -40)元,每天可售出20+10× =(140
-2 x )件.
依题意,得( x -40)(140-2 x )=(60-40)×20.
解得 x 1=50, x 2=60.
又∵商家想尽快销售完该款小商品,∴ x =50.
答:该小商品每件售价应定为50元.
(2)小明的线下实体商店也销售同款小商品,标价为
每件62.5元.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线下销售,小明决
定对该小商品进行打折销售,使其销售价格不超过
(1)中所求的售价,则该小商品至少需打几折销售?
解:(2)设该小商品打 y 折销售.依题意,得
62.5× ≤50,解得 y ≤8.
∴该小商品至少需打八折销售.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3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1. 几何图形面积问题
解决几何图形面积问题通常是设出合理的未知数,再根
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注意:与图形有关的列方程问题,一是通过画图分析寻
找等量关系;二是找出未知量应满足的不等关系.
2. 几何运动变化问题
几何运动变化问题,是用“静”的方法来处理“动”
的问题,即在静态图形中,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
的关系.
注意:图中有动点时,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
理建立方程.
题型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后面搭建一个简
易矩形自行车车棚,一边利用教学楼的后墙(可利用
的墙长为19 m),另外三边利用学校现有总长38 m
的铁栏围成.
(1)若围成的面积为180 m2,试求出自行车车棚的长
和宽;
解:(1)设 AB = x m,则 BC =(38-2 x )m.根据题意,得 x (38-2 x )=180,
解得 x 1=10, x 2=9.当 x =10时,38-2 x =18;
当 x =9时,38-2 x =20>19,不合题意,舍去.
答:若围成的面积为180 m2,自行车
车棚的长和宽分别为18 m,10 m.
(2)能围成面积为200 m2的自行车车棚吗?如果能,
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2)不能,理由如下:设 AB = y m.
根据题意,得 y (38-2 y )=200,
整理,得 y 2-19 y +100=0.
∵Δ= b 2-4 ac =361-400=-39<0,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因此,不能围成面积为200 m2的自行车车棚.
1. (2023·安徽)如图,长方形铁皮的长为10 cm,宽为
8 cm,现在它的四个角上剪去边长为 x cm的正方形,做
成底面积为24 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则 x 的值为
( A )
A. 2 B. 7 C. 2或7 D. 3或6
(第1题)
A
2. 改善小区环境,争创文明家园.如图所示,某社区决定在一块长( AD )16 m,宽( AB )9 m的矩形场地 ABCD 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小路,其中两条与 AB 平行,一条与 AD 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要使草坪部分的总面积为112 m2,则小路的宽应为多少?
(第2题)
解:设小路的宽应为 x m,
根据题意,得(16-2 x )(9- x )=112,
解得 x 1=1, x 2=16.
∵16>9,∴ x =16不符合题意,舍去,∴ x =1.
答:小路的宽应为1 m.
题型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几何运动变化问题
例2  如图,在△ ABC 中,∠ B =90°, AB =5 cm, BC
=7 cm.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1 cm/s的速度移
动,同时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2 cm/s的速度
移动.试问:
(1)几秒后,△ PBQ 的面积等于4 cm2?
解:(1)设点 P 运动 x s后,△ PBQ 的面积
等于4 cm2,则 PB =5- x , BQ =2 x .
根据题意,得 S △ PBQ = PB · BQ = (5- x )×2 x =4,
即 x 2-5 x +4=0,解得 x 1=1, x 2=4.
当 x =4 时,2 x =8>7,不合题意,舍去.
∴1 s后,△ PBQ 的面积等于4 cm2.
(2)几秒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解:(2)设点 P 运动 t s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 PQ 的长度等于5 cm,∠ B =90°,
∴(5- t )2+(2 t )2=52,解得 t 1=0(舍
去), t 2=2.
∴2 s后, PQ 的长度等于5 cm.
12 
3. 如图1,已知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将△ DAE ,△
DCF 分别沿 DE , DF 向内折叠得到图2,此时 DA 与 DC 重合( A , C 都落在点 G ).若 GF =4, EG =6,则 DG 的长为 .
(第3题)
4. 如图, A , B , C ,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 AB =16
cm, AD =6 cm,动点 P , Q 分别从点 A , C 同时出
发,点 P 以3 cm/s的速度向点 B 移动,一直到达点 B 为
止,点 Q 以2 cm/s的速度向点 D 移动.(当点 P 停止运动
时,点 Q 也随之停止)
(1)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
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第4题)   
解:(1)设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 x s时,
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则 PB =(16-3 x )cm, QC =2 x cm.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得
(2 x +16-3 x )×6=33,解得 x =5.
答: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5 s时,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33 cm2.
(第4题)   
(2)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 P 和点 Q 之间
的距离是10 cm?
解:(2)设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 t s时,
点 P , Q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如答案图,过点 Q 作 QE ⊥ AB 于点 E ,
(答案图)
则 QE = AD =6 cm, PQ =10 cm.
∵ AP =3 t cm, BE = CQ =2 t cm,
∴ PE = = cm.
由勾股定理,得 PE 2+ QE 2= PQ 2,
即(16-5 t )2+62=102.
解得 t 1=1.6, t 2=4.8.
答: P ,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1.6 s或4.8 s时,点 P 和点 Q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答案图)(共16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第2课时 配方法
1. 配方法
通过配成 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叫做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
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完全平方 
②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
方程化为( x + n )2= p 的形式;
③若 p ≥0,则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出;若 p <0,则原方
程无实数根.
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二次项系数为1时:
①移项:使方程左边只含有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
数项;
(2)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
一般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即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
项系数 ,然后按照“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
二次方程的步骤”进行求解.
题型一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x 2+6 x +5=0;  
解:(1)移项,得 x 2+6 x =-5.
配方,得 x 2+6 x +9=-5+9,即( x +3)2=4.
由此可得 x +3=±2.解得 x 1=-1, x 2=-5.
(2)移项,得 x 2-3 x =2.
配方,得 x 2-3 x + =2+ ,即 = .
由此可得 x - =± .
解得 x 1= , x 2= .
(2) x 2-3 x -2=0.
1. 用配方法解方程 x 2+6 x +7=0,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C )
A. ( x +3)2=16 B. ( x -3)2=16
C. ( x +3)2=2 D. ( x +3)2=-2
C
2.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x 2-4 x -2=0;
(2)( x +1)( x +4)=2.
解: x 1=2 + ,
x 2=2 - .
解: x 1= ,
x 2= .
题型二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2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 x 2+3 x -2=0;  
解:(1)移项,得2 x 2+3 x =2.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x 2+ x =1.
配方,得 x 2+ x + =1+ ,
即 = .由此可得 x + =± ,
解得 x 1= , x 2=-2.
(2)移项,得4 x 2-4 x =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x 2- x = .
配方,得 x 2- x + = + .
即 = ,由此可得 x - =± .
解得 x 1= , x 2= .
(2)4 x 2-2 x =2 x +1.
3.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x 2-4 x -3=0;   
解: x 1=1+ ,
x 2=1- .  
(2) x 2+ x -2=0.
解: x 1= ,
x 2=-2.
题型三 配方法的应用
例3  利用配方法证明:无论 x 取何实数值,代数式- x 2- x -1的值总是负数,并求它的最大值.
证明:- x 2- x -1=- + -1
=- - .
∵- ≤0,∴- - ≤- <0,
即无论 x 取何实数值,代数式- x 2- x -1的值总是负
数,当 x =- 时,- x 2- x -1有最大值- .
4. 若 P = a -2, Q = a 2+3 a ( a 为实数),则 P , Q 的
大小关系为 .
5. 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求代数式 y 2+4 y +8的最小值.
解: y 2+4 y +8= y 2+4 y +4+4=( y +2)2+4.
∵( y +2)2≥0,
∴( y +2)2+4≥4.
∴ y 2+4 y +8的最小值是4.
P < Q  
(1)求代数式4- x 2+2 x 的最大值;
解:(1)4- x 2+2 x =- x 2+2 x -1+5
=-( x -1)2 +5.
∵-( x -1)2≤0,∴-( x -1)2+5≤5.
∴4- x 2+2 x 的最大值是5.
(2)说明代数式 a 2+6 a +12的值一定是正数.
解:(2) a 2+6 a +12= a 2+6 a +9+3
=( a +3)2+3.
∵( a +3)2≥0,∴( a +3)2+3≥3,
∴ a 2+6 a +12的值一定是正数.(共15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 ,只含有 个未知数(一
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二次)的方
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首先要化简,使
方程的右边为0):
①只含有 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
③ 方程.
整式 
一 
2 
一 
2 
整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a ).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
项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
数; 是常数项.
注意:(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 a ≠0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b , c 可以为0;
(2)在写各项及系数时,一定不要漏掉各项系数前面
的符号.
ax 2+ bx + c =0 
≠0 
ax 2 
a  
bx  
b  
c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使方程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的根.
相等 
题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例1(1)(2024·成都温江区)下列关于 x 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C )
B. ax 2+ bx + c =0
D. y 2+ x =1
(2)若关于 x 的方程( k -1)· x | k |+1+6 x -7=0是
一元二次方程,则 k = ;
C
-1 
(3)一元二次方程3 x ( x -1)=5( x +2)的一般形
式是 ,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
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技巧点拨] 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一定要
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再判断,但要注意:(1)
判断各项及系数时,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2)二
次项系数一定不能为零.
3 x 2-8 x -10=0 
3 
-8 
-10 
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共有( B )
① x 2-2 x -1=0; ② ax 2+ bx + c =0;
③ +3 x -5=0; ④- x 2=0;
⑤( x -1)2+ y 2=2; ⑥( x -1)( x -3)= x 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B
2. (2023·海南)将一元二次方程2( x -3)= x 2+ x -
1化成一般形式后,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B )
A. 1,-4 B. -1,5
C. -1,-5 D. 1,-6
B
3.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 -1) x 2+3 x + m 2-1
=0的常数项为0,则 m 的值为 .
-1 
题型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例2(1)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kx 2-( k -2) x +4=0的一个根是2,则 k 的值是( D )
A. 2 B. -2 C. 4 D. -4
(2)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 -1) x 2-2 x + a 2
-1=0有一个根为 x =0,则 a = ;
(3) a 是方程 x 2+ x -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 024-
2 a 2-2 a 的值为 .
D
-1 
2 022 
4. 已知 x =2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bx - c =0的
解,则-4 b +2 c =( A )
A. 8 B. -8 C. 4 D. -4
5. 若 x =1是一元二次方程( m +3) x 2- mx + m 2-12
=0的其中一个解,则 m 的值为 .
A
3 
题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例3  《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
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纵之不出二尺,斜之适出,
问户斜几何?
注:横放,竿比门宽长出四尺;竖放,
竿比门高长出二尺,斜放恰好能出去.
求门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尺?
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设门的对角线 BD 的长为 x 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解:由题意,得
BC = BE - CE = x -4,
CD = CF - DF = x -2,
由勾股定理,得
BC 2+ CD 2= BD 2,
∴( x -4)2+( x -2)2= x 2,
整理,得 x 2-12 x +20=0.
6. 将进货价格为38元的商品按单价45元售出时,能卖出
300个.已知该商品单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5个.
设这种商品的售价上涨 x 元时,获得的利润为2 300元,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D )
A. ( x -38)(300-5 x )=2 300
B. ( x +7)(300+5 x )=2 300
C. ( x -7)(300-5 x )=2 300
D. ( x +7)(300-5 x )=2 300
D
7. 如图,在一块长12 m,宽8 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同
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各与矩形的一条
边平行),剩余部分栽种花草,且栽种花草的面积为77
m2.设道路的宽为 x m,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第7题)
(12
- x )(8- x )=77 (共19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3 因式分解法 
第1课时 因式分解法
1. 因式分解法
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 的乘积等
于 的形式,再使这两个 分别等
于 ,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做因式分解法.
注意:(1)因式分解法的依据:若 ab =0,则 a =0或 b
=0.
(2)如果 ax 2+ bx + c =0( a ≠0)的两根为 x 1, x 2,
那么 ax 2+ bx + c = a ( x - x 1)( x - x 2).
一次式 
0 
一次式 
0 
2.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将方程变形,使方程的 ;
(2)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
(3)根据“若 ab =0,则 a =0或 b =0”将一元二次方
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注意:(1)观察方程的结构特点,决定使用何种因式
分解的方法,移项后能直接因式分解可直接因式分解,
也可以先化简后再因式分解;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有:
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右边为0 
(2)切忌在方程两边都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这样
会使原方程丢根.
题型一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x 2-2 x =0;
解:因式分解,得 x ( x -2)=0.
于是得 x 1=0, x 2=2.
(2) x 2-2 x =-2;
解:移项并化二次项系数为1,得 x 2-4 x +4=0.
因式分解,得( x -2)2=0.
于是得 x -2=0,解得 x 1= x 2=2.
(3)( x -4)2=(2-3 x )2;
解:移项,得( x -4)2-(2-3 x )2=0.
因式分解,得-4( x +1)(2 x -3)=0.
于是得 x +1=0或2 x -3=0,
解得 x 1=-1, x 2= .
(4)2 x (3- x )= x -3.
解:移项,得2 x (3- x )+(3- x )=0.
因式分解,得(2 x +1)(3- x )=0.
于是得2 x +1=0或3- x =0,
解得 x 1=- , x 2=3.
[误区点拨] 第(1)小题要注意不能通过移项,在方程
两边把 x 约去,这样会造成漏解;第(4)小题不能在方
程两边把 x -3约去,这样会造成漏解.
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B )
A. ( x +3)( x -1)=1,可得 x +3=1或 x -1=1
B. ( x -3)( x -4)=0,可得 x -3=0或 x -4=0
C. ( x -2)( x -3)=6,可得 x -2=2或 x -3=3
D. x ( x +2)=0,可得 x +2=0
B
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x = x ;
解: x 1=0, x 2= .
(2) ( x -2)2+2( x -2)=0;
解: x 1=2, x 2=-2.
(3)64( x -1)2-9(3 x -2)2=0.
解: x 1= , x 2=-2.
题型二 用因式分解法解 ax 2+ bx + c =0型的一元二次
方程(选学)
例2  我们知道( x + a )( x + b )= x 2+( a + b ) x
+ ab ,于是, x 2+( a + b ) x + ab =0就可转化为( x
+ a )·( x + b )=0的形式,可得方程的解为 x 1=- a , x 2=- b .比如:( x -2)( x +4)= x 2+2 x -8,
则 x 2+2 x -8=0可以转化为( x -2)( x +4)=0,解
得 x 1=2, x 2=-4.
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 x 2-3 x -4=0;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 x -4)( x +1)=0.
于是得 x -4=0或 x +1=0,
解得 x 1=4, x 2=-1.
(2) x 2-7 x +6=0;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 -6)( x -1)=0.
于是得 x -6=0或 x -1=0.
解得 x 1=6, x 2=1.
(3) x 2+5 x -6=0;
(3)原方程可变形为( x +6)( x -1)=0.
于是得 x +6=0或 x -1=0,
解得 x 1=-6, x 2=1.
(4)2 x 2-3 x -2=0.
(4)原方程可变形为( x -2)(2 x +1)=0.
于是得 x -2=0或2 x +1=0,
解得 x 1=2, x 2=- .
3. 已知代数式3- x 与- x 2+3 x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 x 的
值是( A )
A. -1或3 B. 1或-3
C. 1或3 D. -1和-3
A
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x 2-2 x -8=0;
(2) x 2+8 x -20=0;
解: x 1=4, x 2=-2.
解: x 1=2, x 2=-10.
(3)2 x 2-3 x +1=0;
解:(2 x -1)( x -1)=0,
x 1=1, x 2= .
(4)3 x 2-5 x +2=0.
解:(3 x -2)( x -1)=0,
x 1= , x 2=1.(共14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2 公式法
1.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般地,式子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表示它,即
Δ= .
b 2-4 ac  
b 2-4 ac  
2. 判别方法
(1)当Δ>0时,方程 ax 2+ bx + c =0( a ≠0)有
的实数根;
(2)当Δ=0时,方程 ax 2+ bx + c =0( a ≠0)有
的实数根;
(3)当Δ<0时,方程 ax 2+ bx + c =0( a ≠0)
实数根.

个不等 

个相等 
无 
3. 求根公式与公式法
当Δ≥0时,方程 ax 2+ bx + c =0( a ≠0)的实数根可写
为 的形式,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 ax 2+ bx + c =0的求根公式.
求根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0的结果.解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把各
系数直接代入求根公式,可以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
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x =  
(1)方程要化为一般形式(确定 a , b , c );
(2)Δ≥0.
注意:使用公式法有两个条件:
题型一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 x 2=5 x +1;
解:原方程可化为 x 2-5 x -1=0.
∵ a =1, b =-5, c =-1,
∴Δ= b 2-4 ac =29>0.
∴ x = = .
∴ x 1= , x 2= .
(2)( y +1)( y -3)=- y (3-3 y );
解:原方程可化为2 y 2- y +3=0.
∵ a =2, b =-1, c =3,
∴Δ= b 2-4 ac =-23<0.
∴原方程无实数根.
(3) x (3 x -2 )+1=0.
解:原方程可化为3 x 2-2 x +1=0.
∵ a =3, b =-2 , c =1,
∴Δ= b 2-4 ac =0.
∴ x 1= x 2= .
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 x 2-2 x +1=0;   
解: x 1= x 2=1.   
(2)2 x 2-3 x +1=0;
解: x 1= ,
x 2=1.
(3) x 2- x - =0;  
解: x 1= ,
x 2= .  
(4) x (5 x -2)=6-4 x .
解: x 1= ,
x 2= .
题型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例2  (1)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m -2) x -3
=0的根的情况为( A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确定根的情况
(2)若关于 x 的方程 kx 2-2 x -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 且 k ≠0 
(3)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 2+2 x +2- c =0有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 c 的值等于 .
2 
2. 若关于 x 的方程 kx 2- x -1=0有实数根,则 k 的取值
范围是( A )
A. k ≥- B. k ≥- 且 k ≠0
C. k ≤ D. k ≤ 且 k ≠0
3.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mx -1=0的根的个数是
( C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法确定
A
C
4. 已知 m , n ,6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且 m , n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18 x + k +80=0的两根,
则 k 的值为 .
1 (共16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2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1. 平均增长率中的数量关系
若增长的基数为 a ,平均每次增长率为 x ,则第一次增
长后的数量为 a (1+ x ),第二次增长是以 a (1+ x )
为基数的,增长率也为 x ,故第二次增长后的数量为 a
(1+ x )2.当问题变为下降(或减产)率为 x 时,第二
次减少后的数量则为 a (1- x )2.
例如:某品牌某羽绒服在冬季来临之际涨价销售,10、
11月份的平均增长率为 x ,9月份的售价为1 000元,10
月份的售价为 元,11月份的售价为 元.若11月份的售价为1 210元,则可列方程为 .11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售价均保持1 210元,3、4月份商店举行换季活
动,对该羽绒服进行降价销售,3、4月份的平均降价率
为 y ,3月份的售价为 元,4月份的售价为 元.若4月份的售价为980.1元,则可列方为 .
1 000(1+ x ) 
1 000(1+ x )2 
1 000(1+ x )2=1 210 
1 210(1- y ) 
1 210(1- y )2 
1 210(1- y )2=980.1 
2. 销售问题中的公式
(1)利润=售价-进价;
(2)利润率= ×100%;
(3)售价=进价×(1+利润率);
(4)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总收入-总支出.
题型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增长率问题
例1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
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某校为
响应我市全民阅读活动,利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学校
图书馆.据统计,第一个月进馆128人次,进馆人次逐月
增加,到第三个月末累计进馆608人次,若进馆人次的
月平均增长率相同.
(1)求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
解:(1)设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x ,由题意,得
128+128(1+ x )+128(1+ x )2=608,
化简,得4 x 2+12 x -7=0,
解得 x =0.5=50%或 x =-3.5(舍去).
答: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为50%.
(2)因条件限制,学校图书馆每月接纳能力不超过500
人次,在进馆人次的月平均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校图
书馆能否接纳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并说明理由.
解:(2)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为
128(1+50%)3=128× =432<500.
答:校图书馆能接纳第四个月的进馆人次.
1.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快递行业的高
速发展.我市某家快递公司,今年1月份与3月份完成
投送的快递件数分别为10万件和12.1万件.如果按此平
均速度增长,该公司4月份投递的快递件数将达
到 万件.
13.31 
2. 某商品原来每件的售价为60元,经过两次降价后每件
的售价为48.6元,并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
(1)求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解:(1)设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x .
根据题意,得60(1- x )2=48.6,
解得 x 1=0.1=10%, x 2=1.9(舍去).
答:该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10%.
解:(2)设第一次降价售出 a 件,则第二次降价售出
(20- a )件.由题意,得
[60(1-10%)-40] a +(48.6-40)×(20- a )
≥200,解得 a ≥5 .
∵ a 为非负整数,∴ a 的最小值是6.
答:第一次降价至少售出6件后,方可进行第二次降价.
(2)若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40元,计划通过以上两次降价的方式,将库存的该商品20件全部售出,并且确保两次降价销售的总利润不少于200元,那么第一次降价至少售出多少件后,方可进行第二次降价?
题型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商品销售问题
例2  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
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
月销售利润;
解:(1)月销售量为
500-(55-50)×10=450(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55-40)×450=6 750(元).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 x ( x ≥50)元,试写出月销
售利润;(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解:(2)当销售单价为每千克 x 元时,
月销售量为500-10×( x -50)=(1 000-10 x )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
( x -40)(1 000-10 x )=(-10 x 2+1 400 x -
40 000)元(50≤ x ≤100).
(3)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 000元的情况下,
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 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解:(3)要使月销售量的利润达到8 000元,则有
-10 x 2+1 400 x -40 000=8 000,
即 x 2-140 x +4 800=0,解得 x 1=60, x 2=80.
当 x =60时,月销售成本为40×(1 000-10×60)=
16 000(元)>10 000(元),舍去;
当 x =80时,月销售成本为40×(1 000-10×80)=
8 000(元)<10 000(元).
∴销售单价应定为每千克80元.
3. 直播购物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某电商在抖音上对
一款成本价为40元/件的小商品进行直播销售,如果按
每件60元销售,那么每天可卖出20件.通过市场调查发
现,每件小商品售价每降低5元,日销售量增加10件.
(1)若日利润保持不变,商家想尽快销售完该款小商
品,每件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解:(1)设该小商品每件售价定为 x 元,则每件的销售
利润为( x -40)元,每天可售出20+10× =(140
-2 x )件.
依题意,得( x -40)(140-2 x )=(60-40)×20.
解得 x 1=50, x 2=60.
又∵商家想尽快销售完该款小商品,∴ x =50.
答:该小商品每件售价应定为50元.
(2)小明的线下实体商店也销售同款小商品,标价为
每件62.5元.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线下销售,小明决
定对该小商品进行打折销售,使其销售价格不超过
(1)中所求的售价,则该小商品至少需打几折销售?
解:(2)设该小商品打 y 折销售.依题意,得
62.5× ≤50,解得 y ≤8.
∴该小商品至少需打八折销售.(共13张PPT)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与系数的关系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 x 1, x 2是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0( a ≠0)的两
个根,则 x 1+ x 2=  -  , x 1 x 2=    .
注意: b 2-4 ac ≥0时才有根与系数的关系.
-  
 
2. 一些常见的关于两根代数式的变形
(1) x 12+ x 22=( x 1+ x 2)2-2 x 1 x 2.
(2)( x 1+ a )( x 2+ a )= x 1 x 2+( x 1+ x 2) a + a 2.
(3) + = .
(4) + = = .
(5) x 12 x 2+ x 1 x 22= x 1 x 2( x 1+ x 2).
(6) =
= .
注意: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成立的两个重要前
提:①一般式;②判别式Δ= b 2-4 ac ≥0.
题型一 根与系数的关系
例1  (1)方程 x 2+( k +1) x -6=0的两根和是-
3,则 k 的值是( A )
A. 2 B. -4 C. 3 D. 4
(2)已知 x 1, 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 x 2=6-2 x 的两个
根,则 x 1- x 1 x 2+ x 2的值是( D )
A. - B. C. - D.
A
D
(3)一元二次方程 x 2-4 x +2=0的两根为 x 1, x 2,则
-4 x 1+2 x 1 x 2的值为 ;
2 
(4)已知实数 m , n 满足3 m 2+6 m -5=0,3 n 2+6 n
-5=0,且 m ≠ n ,则 + =  -  .
-  
1. 已知 a , b 是方程 x 2+ x -3=0的两个实数根,则 a 2-
b +2 024的值是( B )
A. 2 027 B. 2 028
C. 2 024 D. 2 023
B
2. 设 a , b 是方程 x 2+ x -2 024=0的两个实数根,则
( a -1)( b -1)的值为 .
3. 已知2+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x 2- nx + m =0
( m 为常数且 m ≠0)的一根,则方程的另一根是
.
-2 022 
2-
 
题型二 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例2  (1)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4 x + m -1
=0的实数根 x 1, x 2满足3 x 1 x 2- x 1- x 2>2,则 m 的取
值范围是 ;
3< m ≤5 
(2)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3 x + k -2=0有实
数根.
①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解:①∵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3 x + k -2=0有实
数根,
∴Δ=32-4( k -2)≥0,解得 k ≤ .
②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 1, x 2,
若( x 1+1)( x 2+1)=-1,求 k 的值.
②∵方程 x 2+3 x + k -2=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
1, x 2,
∴ x 1+ x 2=-3, x 1 x 2= k -2.
∵( x 1+1)( x 2+1)=-1,
即 x 1 x 2+( x 1+ x 2)+1=-1.
∴ k -2+(-3)+1=-1,解得 k =3.
4.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 mx + m 2- m +2=0的两个实数根 x 1, x 2满足 x 1+ x 2+ x 1 x 2=2,则实数 m 的值为
___ .
5.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 x - 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 b 2-4 ac =4+4 k >0,解得 k >-1.
∴ k 的取值范围为 k >-1.
3 
(2)若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 a , b ( a , b ≠
-1),求 - 的值.
解:(2)∵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 a , b ,由根
与系数的关系得 a + b =-2, ab =- k ,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