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B卷训练
一、单选题
1.按照汉字演变过程排序,下列排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对各项中的汉字字形进行分析,ABC三项中汉字的排列是按照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D项中汉字第一个“日”是甲骨文字体;第二个是金文字体;第三个是隶书字体;第四个是篆书字体;这项中汉字字体的排列顺序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各项中汉字字体的排列进行正确作答。
2.下列字与“屉”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供藏拴 B.遂迸病 C.箸装延 D.困国厅
【答案】B
【知识点】汉字结构
【解析】【分析】“屉” 是半包围结构,阅读各项中汉字,B项中“遂迸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字形结构的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汉字的学习积累,对每项的汉字结构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3.下列形声字按类型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耘②问③芝④豪⑤挈⑥爸⑦雄⑧窍⑨园⑩蚱 弩 晨
A.①③⑦⑩ B.⑤⑨ C.③⑥⑧ D.③④⑥⑨
【答案】C
【知识点】汉字结构;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形声字结构,“耘蚱”是左形右声;“问” 是内形外声;“芝爸窍晨”都是上形下声;“豪挈弩”是上声下形;“雄”是左声右形;“园”是外形内声;结合以上分析,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形声字字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词语的学习积累,正确掌握每个形声字的字形,对每项的形声字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4.“遨游汉字王国,感受中华文明”,下面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好普通话,规范写汉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印章上的这个字就是“马”;繁体字“”就是“车”。
C.形声字是汉字王国里重要的一员,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如“铲”的形旁是“钉”,声旁是“产”。
D.昨天他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真是“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
【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其他文学常识;汉字演变;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相关知识,ABC三项中的表述正确,符合汉字书写、字体演变以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
D项中“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意思是比喻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与句子中“昨天他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这句中歇后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推广、字体演变、词语运用、形声字等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
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谜底:互
B.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谜底:日
C.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汉字的字谜,AC两项中的字谜都是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
B项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是根据“日”表示的字义进行设计的,这项中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字谜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每项中字谜的特点,结合字谜设计的方法点进行正确作答。
二、填空题
6.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填序号)
(1)补充歇后语。
①四月的冰河——
②外甥打灯笼——
③小葱拌豆腐——
④上鞋不用锥子——
(2)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她回来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 ”。
(3)做人要清白,就像歇后语里说的:“ ,由此我想到了于谦写的《石灰吟》中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开动(冻)了;照旧(舅);一清(青)二白;真(针)好
(2)②
(3)③
【知识点】歇后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四月的冰河”意思是“开动(冻)了”;“外甥打灯笼”意思是“照旧(舅)”;“小葱拌豆腐”意思是“”;“上鞋不用锥子”意思是“真(针)好”,结合歇后语的掌握,进行正确作答。
(2)这句中结合“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应该用“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进行作答,意思是和以前一样。
(3)结合句子中“做人要清白”,应该选择“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进行表述,意思是分的清清楚楚。
故答案为:(1)开动(冻)了第2空、照旧(舅)第3空、一清(青)二白第4空、真(针)好(2)②(3)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结合歇后语意思,进行正确运用,便于顺利作答。
7.品汉字趣味。
(1)以上是“拳、卷、眷”三个顺序打乱的小篆字,通过观察,我知道“A"对应的现代汉字是 。
(2)“拳、卷、眷”三个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我会判断下面的义项分别是指哪个现代汉字。
回头看 ;把片状物弯转成圆筒形 ;紧握的手
(3)我会从“拳、卷、眷”三个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入下面的词句中。
不离手曲不离口;感谢您多年的 顾
【答案】(1)卷
(2)眷;卷;拳
(3)卷;眷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结合汉字的字形进行对比分析,A对应的是“卷”,注意汉字小篆和楷书的对比区别,进行作答;
(2)“回头看”表示与“目”有关,指“眷”;“把片状物弯转成圆筒形”与“卷”表示的意义有关;“紧握的手”与“拳”有关系;
(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眷顾”指关心照顾。
故答案为:(1)卷(2)眷;卷;拳(3)卷;眷;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字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汉字字体以及字义的学习积累,正确掌握每个词语的字形,对每项的词语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8.(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按要求完成练习。
(1)欣赏书法作品,把对应的字体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E.小篆
(2)看图写成语。
【答案】(1)E;A;D
(2)逆来顺受;四脚朝天;心口不一;正中下怀
【知识点】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猜谜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和文字的智力游戏.它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概括能力.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往往用含蓄的语言,向人形象地提供猜谜的线索;谜底,往往是谜面所指的事物。
故答案为:(1)E、A、D;
(2)逆来顺受、四脚朝天、心口不一、正中下怀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成语。
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篆书录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2)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3)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4)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5)美丽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
【答案】(1)排比
(2)比喻
(3)反问
(4)设问
(5)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把“汉字”比作“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具体、生动是比喻。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
(4)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是设问。
(5)把“美丽的星星”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 排比 ;
(2) 比喻;
(3) 反问;
(4) 设问;
(5) 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三、综合题
10.(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 )
A.顾炎武 B.王懿荣 C.欧阳询 D.陈双新
(2)下列属于内形外声的字是( )
A.匪 B.固 C.葡 D.问
(3)“ ”这个象形字的简体字是( )
A.马 B.车 C.象 D.狗
(4)把下列书法字体的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古色古香 B.流畅 C.端庄 D.奔放
①楷书 ②草书
③小篆 ④行书
(5)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答案】(1)B
(2)D
(3)A
(4)C;D;A;B
(5)D
【知识点】字形;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的方法:①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②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③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故答案为:(1) B (2) D (3) A (4)C、D、A、B(5) D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1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口语交际。
如今,随着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普及,小军不愿意用笔写字了,说手写费时、费力,还没有打印出来的美观、快速。你支持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文字是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电脑打印所替代不了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文字是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电脑打印所替代不了的。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仓颉造字(节选)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有图像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谁造出来的呢?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他依照着天地万物的形貌,造出了象形字。传说他在造字的时候,天空降下小雨,鬼在夜里啼哭,因为造字是很神圣的事。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就可以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在仓颉之前就已经有文字了,仓颉只是那个把文字整理、统一起来的人罢了,你认为呢?
12.在还没有文字以前,古人是靠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呢?
13.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
14.“结绳记事”所用的绳子有什么特点?“结绳记事”的内容有哪些?
15.是什么让仓颉产生了造字的灵感的?
【答案】12.结绳记事。
13.他们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
14.特点:长短不同,颜色有别。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非常广泛。
15.鸟兽的足迹。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2.结合短文内容,没有文字之前,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
故答案为:结绳记事;
13.结合短文中句子,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他们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
14.结合文中句子,“结绳记事”的绳子长短不同,颜色有别;记事的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特点:长短不同,颜色有别。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非常广泛。
15.结合文中的描写,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
故答案为:鸟兽的足迹。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吟“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吟“大江东去”;____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6.根据意思写词语。
半开玩笑地回答。
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G.激越时
18.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①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②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19.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 。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
20.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答案】16.戏答;心潮难已
17.C,B,A,F,D,E,G
18.ABC,C
19.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送暖入屠苏;西出阳关无故人
20.因为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戏答”意思是半开玩笑地回答。“心潮难已”意思是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戏答;心潮难已;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是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清明节;“明月几时有”描述的是中秋节;“劝君更尽一杯酒”描述送别时的情景;“漫卷诗书喜欲狂”抒发高兴时的喜悦之情;“大江东去”抒发慷慨的情怀;“凭栏处潇潇雨歇”描写豪情激越的时候;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C,B,A,F,D,E,G;
18.结合文中描写,汉字的特点是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ABC,C
1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清明节的时候天上下起了细雨,路上行走的人都想丢了魂一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元日》,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故答案为: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送暖入屠苏;西出阳关无故人;
20. 结合文中描写,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所以“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五、写作题
2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习作。
我们每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你是否感受到汉字很有趣呢?请写一写自己在学习中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45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感情要真挚,语句通顺。
1 / 12024年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B卷训练
一、单选题
1.按照汉字演变过程排序,下列排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字与“屉”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供藏拴 B.遂迸病 C.箸装延 D.困国厅
3.下列形声字按类型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耘②问③芝④豪⑤挈⑥爸⑦雄⑧窍⑨园⑩蚱 弩 晨
A.①③⑦⑩ B.⑤⑨ C.③⑥⑧ D.③④⑥⑨
4.“遨游汉字王国,感受中华文明”,下面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好普通话,规范写汉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印章上的这个字就是“马”;繁体字“”就是“车”。
C.形声字是汉字王国里重要的一员,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如“铲”的形旁是“钉”,声旁是“产”。
D.昨天他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真是“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
5.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
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谜底:互
B.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谜底:日
C.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二、填空题
6.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填序号)
(1)补充歇后语。
①四月的冰河——
②外甥打灯笼——
③小葱拌豆腐——
④上鞋不用锥子——
(2)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她回来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 ”。
(3)做人要清白,就像歇后语里说的:“ ,由此我想到了于谦写的《石灰吟》中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品汉字趣味。
(1)以上是“拳、卷、眷”三个顺序打乱的小篆字,通过观察,我知道“A"对应的现代汉字是 。
(2)“拳、卷、眷”三个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我会判断下面的义项分别是指哪个现代汉字。
回头看 ;把片状物弯转成圆筒形 ;紧握的手
(3)我会从“拳、卷、眷”三个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入下面的词句中。
不离手曲不离口;感谢您多年的 顾
8.(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按要求完成练习。
(1)欣赏书法作品,把对应的字体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E.小篆
(2)看图写成语。
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篆书录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2)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3)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4)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5)美丽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
三、综合题
10.(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 )
A.顾炎武 B.王懿荣 C.欧阳询 D.陈双新
(2)下列属于内形外声的字是( )
A.匪 B.固 C.葡 D.问
(3)“ ”这个象形字的简体字是( )
A.马 B.车 C.象 D.狗
(4)把下列书法字体的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古色古香 B.流畅 C.端庄 D.奔放
①楷书 ②草书
③小篆 ④行书
(5)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1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口语交际。
如今,随着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普及,小军不愿意用笔写字了,说手写费时、费力,还没有打印出来的美观、快速。你支持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仓颉造字(节选)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有图像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谁造出来的呢?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他依照着天地万物的形貌,造出了象形字。传说他在造字的时候,天空降下小雨,鬼在夜里啼哭,因为造字是很神圣的事。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就可以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在仓颉之前就已经有文字了,仓颉只是那个把文字整理、统一起来的人罢了,你认为呢?
12.在还没有文字以前,古人是靠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呢?
13.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
14.“结绳记事”所用的绳子有什么特点?“结绳记事”的内容有哪些?
15.是什么让仓颉产生了造字的灵感的?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吟“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吟“大江东去”;____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6.根据意思写词语。
半开玩笑地回答。
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G.激越时
18.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①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②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19.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 。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
20.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五、写作题
2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习作。
我们每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你是否感受到汉字很有趣呢?请写一写自己在学习中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对各项中的汉字字形进行分析,ABC三项中汉字的排列是按照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D项中汉字第一个“日”是甲骨文字体;第二个是金文字体;第三个是隶书字体;第四个是篆书字体;这项中汉字字体的排列顺序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各项中汉字字体的排列进行正确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汉字结构
【解析】【分析】“屉” 是半包围结构,阅读各项中汉字,B项中“遂迸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字形结构的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汉字的学习积累,对每项的汉字结构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3.【答案】C
【知识点】汉字结构;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形声字结构,“耘蚱”是左形右声;“问” 是内形外声;“芝爸窍晨”都是上形下声;“豪挈弩”是上声下形;“雄”是左声右形;“园”是外形内声;结合以上分析,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形声字字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词语的学习积累,正确掌握每个形声字的字形,对每项的形声字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其他文学常识;汉字演变;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相关知识,ABC三项中的表述正确,符合汉字书写、字体演变以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
D项中“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意思是比喻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与句子中“昨天他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这句中歇后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推广、字体演变、词语运用、形声字等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汉字的字谜,AC两项中的字谜都是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
B项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是根据“日”表示的字义进行设计的,这项中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字谜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每项中字谜的特点,结合字谜设计的方法点进行正确作答。
6.【答案】(1)开动(冻)了;照旧(舅);一清(青)二白;真(针)好
(2)②
(3)③
【知识点】歇后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四月的冰河”意思是“开动(冻)了”;“外甥打灯笼”意思是“照旧(舅)”;“小葱拌豆腐”意思是“”;“上鞋不用锥子”意思是“真(针)好”,结合歇后语的掌握,进行正确作答。
(2)这句中结合“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应该用“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进行作答,意思是和以前一样。
(3)结合句子中“做人要清白”,应该选择“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进行表述,意思是分的清清楚楚。
故答案为:(1)开动(冻)了第2空、照旧(舅)第3空、一清(青)二白第4空、真(针)好(2)②(3)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结合歇后语意思,进行正确运用,便于顺利作答。
7.【答案】(1)卷
(2)眷;卷;拳
(3)卷;眷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结合汉字的字形进行对比分析,A对应的是“卷”,注意汉字小篆和楷书的对比区别,进行作答;
(2)“回头看”表示与“目”有关,指“眷”;“把片状物弯转成圆筒形”与“卷”表示的意义有关;“紧握的手”与“拳”有关系;
(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眷顾”指关心照顾。
故答案为:(1)卷(2)眷;卷;拳(3)卷;眷;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字形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汉字字体以及字义的学习积累,正确掌握每个词语的字形,对每项的词语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8.【答案】(1)E;A;D
(2)逆来顺受;四脚朝天;心口不一;正中下怀
【知识点】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猜谜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和文字的智力游戏.它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概括能力.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往往用含蓄的语言,向人形象地提供猜谜的线索;谜底,往往是谜面所指的事物。
故答案为:(1)E、A、D;
(2)逆来顺受、四脚朝天、心口不一、正中下怀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成语。
9.【答案】(1)排比
(2)比喻
(3)反问
(4)设问
(5)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把“汉字”比作“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具体、生动是比喻。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
(4)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是设问。
(5)把“美丽的星星”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 排比 ;
(2) 比喻;
(3) 反问;
(4) 设问;
(5) 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0.【答案】(1)B
(2)D
(3)A
(4)C;D;A;B
(5)D
【知识点】字形;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的方法:①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②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③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故答案为:(1) B (2) D (3) A (4)C、D、A、B(5) D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11.【答案】文字是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电脑打印所替代不了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文字是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电脑打印所替代不了的。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答案】12.结绳记事。
13.他们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
14.特点:长短不同,颜色有别。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非常广泛。
15.鸟兽的足迹。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2.结合短文内容,没有文字之前,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
故答案为:结绳记事;
13.结合短文中句子,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他们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
14.结合文中句子,“结绳记事”的绳子长短不同,颜色有别;记事的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特点:长短不同,颜色有别。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非常广泛。
15.结合文中的描写,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
故答案为:鸟兽的足迹。
【答案】16.戏答;心潮难已
17.C,B,A,F,D,E,G
18.ABC,C
19.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送暖入屠苏;西出阳关无故人
20.因为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戏答”意思是半开玩笑地回答。“心潮难已”意思是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戏答;心潮难已;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是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清明节;“明月几时有”描述的是中秋节;“劝君更尽一杯酒”描述送别时的情景;“漫卷诗书喜欲狂”抒发高兴时的喜悦之情;“大江东去”抒发慷慨的情怀;“凭栏处潇潇雨歇”描写豪情激越的时候;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C,B,A,F,D,E,G;
18.结合文中描写,汉字的特点是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ABC,C
1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清明节的时候天上下起了细雨,路上行走的人都想丢了魂一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元日》,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故答案为: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送暖入屠苏;西出阳关无故人;
20. 结合文中描写,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所以“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21.【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感情要真挚,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