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2.能结合文中鹿对角和腿不同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具体;在此基础上,加上动作、表情和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将生动;
3.通过角色自居,谈谈经历过“狮口逃生”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领悟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鹿腿与鹿角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想象,体验角色
1.板书课题(鹿角和鹿腿),运用字理识字认识“鹿”,谈谈自己对于题目的感觉;
2.缘题质疑,说说围绕“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分成三组,逐步出示:
欣赏、匀称、珊瑚;不禁、皱起眉头、配得上、抱怨;逼近、撒开长腿、挣脱。
3.自读课文,关注鹿对鹿角和鹿腿不同态度的语句,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1) 划出鹿对鹿角和鹿腿的不同态度的语句以及对鹿角和鹿腿态度转变的语句;预设: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 指导朗读好鹿所说的内容及语气,角色自居,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预设:
读好第一段话中的感叹词“啊”和两个副词“多么”,以及两个连续的感叹句,说说如果你是鹿,现在你的心情如何,体会鹿对鹿角的欢喜之情 ;
读好第二段话中的感叹词“唉”和修饰词“太”以及反问句“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角色自居,体会鹿对鹿腿的厌恶之情;
读好第三段话中的修饰词“差点儿”和转折词“却”,体会鹿大难不死后的感慨。
4.关注鹿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的段落,指导朗读,读出“狮口逃生”的惊险;
(1) 圈划文中鹿逃跑时的动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读出“狮口逃生”的紧张气氛;
(2) 想象如果自己是鹿,经历过狮口脱险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二、搭建支架,讲述故事
1.文中关于鹿对“鹿角”和“鹿腿”不同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词语,你记住了哪些?预设:
(1) 鹿角:欣赏、精美别致、美丽的珊瑚、差点儿送命
(2) 鹿腿:抱怨、难看、有力、狮口逃生
2.借助这些词语的提示,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具体;
3. 在把故事讲具体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
4.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以“一只鹿的自述”为主题,用第一视角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组内评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三、多元解读,理解寓意
1.延伸“一只鹿的自述”的结局,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经历过“狮口逃生”后,你有何感触?如果你的同伴也跟你有相同的想法,你会如何劝他们?
2.勾连前文:
这个单元之前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两篇课文,其中《陶罐和铁罐》与本文很像。引导学生顺势勾连《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3.前后对比: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 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不同点则是:《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道理,而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唯一的。
4.多元解读:学习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课后的几种说法,赞同哪一种?
四、辨析生字,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鹿、赏、配”;
2.完成《课作》本课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