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部编版七下历史 单元复习
1
2
3
4
课标解读
单元概述
核心知识
精准练习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022年新课标解读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81
589
605
618
627
649
713
741
755
763
907
隋朝
建立
统一全国
修大运河
唐朝
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安史
之乱
唐朝
灭亡
隋朝
唐朝
阶段特征:繁荣、开放
政治: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制度创新对后世国家治理影响深远;
经济:空前繁荣,出现盛世局面;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多元开放,兼收并蓄;
民族: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对外: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单元脉络
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唐朝民族交融方式:战争、册封、和亲、设置机构
唐朝和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吐蕃)
唐朝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唐朝对外交往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单元整体认知
政治
前提
繁荣
开放
制度革新:科举制
统一:隋唐都是大一统王朝
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开明的政策,“天可汗”;对西域的管辖;文成公主入藏
中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社会风气开放
思维导图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时间
灭掉
意义
灭亡 原因
概况
盛世:开皇之治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
陈朝
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炀帝暴政,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统一而短暂的王朝
秦朝、西晋、隋朝
原因: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暴政而亡
分裂后又统一的朝代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
春秋战国 秦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隋
辽宋夏金 元
核心考点:隋朝的兴亡
时间
目的
概况
地位
意义
评价
605年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运河史上的伟大工程
1—一条大运河:
2—第二位皇帝:
3—三点:
4—四段:
5—五河:
隋炀帝
隋朝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
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
核心考点:隋朝大运河
武则天
(690年―705年在位)
武则天死后留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她的功过。下面分别是四位同学对武则天的评价,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她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C.她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完善科举制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经典例题
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辕犁 B.在“瓦肆”里听说书
C.用筒车灌溉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B
唐朝耕地工具,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唐朝灌溉工具,提高了水利灌溉效率,节省了人力
经典例题
1.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核心考点:科举制
归纳总结:科举制度的发展
发展 演变 创立 (隋朝) 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清 (僵化)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认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也是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反映。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核心考点:隋朝灭亡
一.李渊(唐高祖)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李世民(唐太宗)
2.治国措施:
1.治国思想:
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重视人才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⑤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核心考点: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像
特点: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决策的合理性;
互相牵制,分割相权,利于加强皇权。
唐亡
中国古代盛世局面总结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1、盛世表现:
(1)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2)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创新的制度、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3)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4)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2、出现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认识: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
【知识延伸】
武则天
统治措施
影响
评价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
“ ”
“ ,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殿试制度
奠定了基础
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核心考点:女皇武则天
经济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工程。
手工业 纺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
制瓷业 :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商业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城
唐三彩
布局严整对称
坊市分开
商业繁荣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核心考点:经济的繁荣
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_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首领尊奉为“_________”,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军事打击: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的统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册封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_______都护府、______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的发展;有利于____________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对______地区的管辖。
开明
天可汗
西域
安西
北庭
统一多民族
边疆
核心考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背景:唐太宗时,_____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入藏: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及佛经、医药、历法、科技等方面的书籍。
唐蕃和亲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______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并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______(为)一家”。
唐蕃会盟碑:唐穆宗(821—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___________”。此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吐蕃
文成公主
经济
和同
唐蕃会盟碑
核心考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经济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工程。
手工业 纺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
制瓷业 :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商业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城
唐三彩
布局严整对称
坊市分离
商业繁荣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核心考点:盛唐气象
社会风气 积极开放 (1)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当时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兼容并包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虢国夫人游春图》
繁华的长安西市
核心考点:盛唐气象
教师点拨
对外政策 交往国家 日本 遣唐使 鉴真东渡 时期 目的
影响 天竺 玄奘西行 时期 目的
到达 贡献 新罗 唐太宗
求取佛经精义
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玄宗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制度、医学、天文、历算
音乐
唐 新罗
开放
中外交流特点
四、对外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双向交流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
核心考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点拨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原因 时间 人物
影响 沉重打击 黄巢起义 人物 影响 灭亡 五代十国 755~763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后梁,唐灭,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而南方地区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五代十国形势图
核心考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经典例题
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再结合所学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在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张骞是一名郎官,西域是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不是日本,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故选D项。
鉴真东渡
经典例题
方法技巧
列表归纳鉴真和玄奘的活动
事件 时间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还 是结伴 是否 归国 目的
鉴真东渡 唐玄 宗时 僧人 日本 6次航行,历尽磨难,至第6次方成功 结伴 否 弘扬
佛法
玄奘西行 唐太 宗时 僧人 天竺 历尽千 难万险 独行 是 求取
佛经
共 同 点 鉴真和玄奘都是僧人,都生活在唐代,都对唐朝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黄巾起义与黄巢起义
比较归纳
项目 黄巾起义 黄巢起义
时间 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
原因 皇帝昏庸,百姓困苦 统治黑暗腐朽
领导人 张角 黄巢
结果 失败 失败
意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 )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开创了科举制 D.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促进了政治的稳定,B项正确;隋朝开通了大运河 、 开创了科举制,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唐朝的兴衰
经典例题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官吏冗余 D. 宦官专权
【答案】B
【解析】根据“节度使……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可知,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随着实力的增强,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最终演变为叛乱,唐朝节度使实力的膨胀,就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B项正确;唐朝时出现节度使,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吏冗余”“宦官专权”方面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安史之乱
经典例题
易错易混
1.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都是结束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在政治制度上都有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都修建了大型工程;统治时间很短;都因暴政而亡等。
2.隋朝大运河并不等同于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故而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洛阳。
3.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唯物史观】
古代重要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政策的保障。
(2)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安居乐业。
(3)文化多元,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4)民族交融,对外交往、交流频繁。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由以门第为选拔的主要标准逐步演变为以才能为选拔标准;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唐朝兴盛的原因
(1)经济上,唐初统治者能吸取隋亡的教训,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爱惜民力。
(2)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3)民族关系上,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4)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贸易。
(5)文化教育上,重视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启示
(1)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公正的政治制度有利于长治久安。
(2)要重视协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民心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
(3)要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保持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维护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发展。
(4)要重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核心素养
精准练习
1.“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通常被称为“圣人”。“诗圣”诗作的特点是( )
A.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B.平易近人,直面社会现实
C.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D.豪迈而飘逸,引人入胜
C
C
精准练习
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天工开物》 D.《史记》
4.《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A
C
精准练习
5.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755年,我国人口约为5292万;760年人口约为1699万,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安史之乱 B.三征辽东 C.朱温建立后梁 D.藩镇割据
6.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其原因在于( )
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
B.所有统治者都希望建立大一统王朝
C.农民起义的推动
D.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A
D
精准练习
7.“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金府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 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其中一幅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 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