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中区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1.(2015七上·海南期中)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野鸭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个池塘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一群野鸭,只有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2024·乐山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不变
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D.益鸟能维持生态平衡,害鸟则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C
【知识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生态平衡是指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并不是绝对的维持不变,A错误;
B、森林对自然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水循环,维持炭氧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大面积毁林开荒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一系列自然灾害,B错误;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C正确;
D、自然界当中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共生进化而来的,每种生物都有其固定的生态位,存在都有一定的作用,害鸟和益鸟是针对人而说的,并不是针对生态系统本身,所以说害鸟不利于生态平衡是错误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通过生态系统当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调控的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多会限制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这种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会随着季节等各种因素而呈周期性变化。
3.(2024·乐山模拟)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的图像是( )
A.b B.d C.q D.p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原理是上下是相反的左右是相反的,所以实物中是一个d,经过上下左右的颠倒就会变成字母p,在视野中看到的字母是p。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像原理,显微镜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左右也是颠倒的,所以看到了像与真实的像之间要进行上下和左右的颠倒,如果视野中物相在左上方,那么真实的物体在玻片的右下方。
4.(2024·乐山模拟)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近日,市中区水口镇黄金村枇杷陆续成熟上市,备受市民青睐。黄金村的枇杷个大味甜,饱满多汁。请问这些甜味的物质以及水份,主要贮存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主要的作用是支撑细胞的形态,并没有储存甜味或酸性物质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化学本质是磷脂双分子层,与味觉没有关系,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物质主要是DNA和蛋白质,与味觉没有关系,C错误;
D、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主要作用是储存植物细胞中的水无机盐糖分以及苹果酸等物质的场所,所以枇杷鲜嫩多汁,又甜又酸的汁水来源于液泡中的细胞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侧,主要功能是支撑细胞形态,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内含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是生命活动的总控制中心,液泡是储存植物糖分和酸性物质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细胞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
5.(2024·乐山模拟)峨眉天下秀,峨眉山因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世界闻名。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峨眉山上的杜鹃花次第开放,花海荡漾,香气浮动,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下列有关杜鹃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杜鹃花有保护、营养、上皮、机械、输导等组织
C.杜鹃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
D.与杜鹃鸟相比,杜鹃花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其生命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杜鹃花为多细胞的植物,其基本结构是细胞,A正确;
B、杜鹃花属于高等的被子植物,其组织有保护、机械、营养、分生、疏导,不具有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之一,B错误;
C、杜鹃花属于高等开花的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的包被,所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C正确;
D、植物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层次而动物具有系统层次,所以杜鹃花和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杜鹃鸟有系统层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生物,生命活动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单个的细胞具有各项生命活动的功能,多细胞生物又有形态结构各异功能分类的多种细胞组合而成,单细胞的结构层次是由细胞→个体,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的五大组织有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保护组织,动物有四大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6.(2020八上·商河期中)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受精,绿色植物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两个精子中的一个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绿色开花植物 的双受精过程图示如下:
7.(2024·乐山模拟)嘉州绿心公园,是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的城市绿心,有着“乐山城市之肺”的美称,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嘉州绿心公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红豆杉、野生苏铁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四川山鹧鸪等生物资源。绿心公园里栽种着许多植物,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存活率要求带冠移栽,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可取的是( )
A.用遮阳网遮荫 B.摘除部分叶片
C.浇过多水 D.带土移栽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时会破坏植物原有的根系,造成植物无法在新环境中吸收足够的水,所以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取决于要减轻植物水分的散失,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给植物盖遮阳网可以减少植物所受的光照强度,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门户是植物叶片的气孔,将植物叶片摘下后会减轻植物的蒸腾作用,减轻植物失水,B正确;
C、如果给植物浇过多的水,会将植物的根部淹没,使植物的根部细胞无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会使植物细胞因为长时间不能呼吸导致植物死亡,是不可取的,C错误;
D、使植物在新环境中不能够吸收水,是因为移栽时会将植物原有的根毛破坏,通过带土移栽可以保护部分植物原有的根毛,使植物能够在新环境中吸收更多的水,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移栽时要注意为植物保水,防止植物水过度蒸发导致植物干死,可以通过将植物的侧枝和叶摘除,进行遮阳,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轻蒸腾作用,也可以通过带土栽培,选择在阴雨天或者傍晚进行移栽,这样可以保护植物原有的根毛,让植物在新环境中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从而提高成活率。
8.(2024·乐山模拟)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天竺葵原有的有机物运走,并且消耗殆尽,能够将天竺葵体内的有机物消耗的作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而不是光合作用,A错误;
B、该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是光合作用是否会产生有机物,所以要探究的变量是一组进行光合作用,而另一组不进行光合作用,对叶片的处理方法是遮光处理和不遮光处理,遮光处理没有光照的叶片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不遮光处理的叶片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所以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这是为了形成对照,B正确;
C、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产生淀粉的,因为碘液遇碘会变蓝,而不是检验是否产生蛋白质,C错误;
D、该实验一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而另一部分不进行遮光处理,实验结果不进行遮光处理的叶片会产生蓝色反应,说明产生了淀粉,不遮光处理不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实验,需要设置两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是否具有光照,因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光照,试验的结果是不遮光产生了蓝色反应,说明光合作用正常产生的淀粉,遮光的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该实验可以证明的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9.(2024·乐山模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认识、观点、行为中,错误的是( )
A.与异性正常交往,建立真诚的友谊
B.面对心理困惑时,“我的世界我做主”
C.同学间互帮互助,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D.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青春期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青春期我们要与异性保持正常的距离,同时也要主动与异性交朋友,保持正常的朋友关系,A正确;
B、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会产生我的世界我做主这种独立和反抗的变化,这是青少年身心独立的表现,但是要认识到青少年毕竟生活经验不足,许多事情没有完好的处理能力,还需要向家长朋友和老师请教不能够完全的任我行,B错误;
C、青少年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有爱,体现团结文明和谐互助的精神,青春期是人智力发展的快速时期,青少年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一天为祖国建设付出努力,C正确;
D、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走向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男性会出现遗精,女性会出现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体现,标志着人具有了生殖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身体上生殖器官开始成熟,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身高突增,心理上自主意识增强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过程,青春期人的生殖系统逐渐完善,男性开始产生分泌成熟的精子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开始正常的产生和排放成熟的卵子出现初潮和月经。
10.(2024·乐山模拟)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①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⑦与产生呼吸运动有关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气体进入到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对应图中的①②③④⑤,A正确;
B、咽既是呼吸道的器官,也是消化道的器官,食物和气体都会通过咽,咽对应图中的②,B错误;
C、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身体提供氧气,同时将身体产生的爱化碳排出体外,呼吸系统中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器官是肺,肺对应图中的⑥,C正确;
D、⑦代表的是膈肌,膈肌的收缩会拉动膈顶下降,使胸廓的容积扩大,胸廓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气体会进入到肺进行呼气,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使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高,气体会被压出肺进行呼气,所以膈肌的运动与呼吸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对应鼻腔,②对应咽,③对应喉,④对应气管,⑤对应支气管,⑥对应肺,⑦对应膈肌,下图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气体在进入到肺的过程依次会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后会继续向下分支,在最末端的微支气管产生肺泡,肺泡处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对于呼吸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器官是肺,因为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系统中的咽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食物和气体都会经过咽,
11.(2024·乐山模拟)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C.肺泡外只包绕着一根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箭头所指的气体①由肺泡处进入到血管当中是氧气,因为在肺泡中氧气含量高,血液当中氧气含量低,氧气会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A错误;
B、图中箭头二所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血液当中的浓度高,肺泡中的浓度低,二氧化碳会主动从血液当中向肺泡中扩散,B错误;
C、肺泡外包裹着一层毛细血管网,并不是只有一根毛细血管,C错误;
D、肺泡适宜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使得气体很容易就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从而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在肺泡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氧气由肺泡中向血液中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向肺泡中扩散,该气体交换使得血液当中的氧气浓度上升,变成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代谢废物被呼气排出体外。
12.(2022七下·卧龙期末)国家发布的“双减”政策能帮助青少年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13.(2021七下·徐州期末)如图是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乙可以用来酿酒、发面
C.丙可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
D.丁属于大型真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是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酿酒时,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面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面团膨大松软,乙是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发面,B正确。
C.丙是青霉能够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C正确。
D.丁是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由于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是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只有核区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
酵母菌用来面包: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分生孢子梗顶端呈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真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型真菌有很多可以食用如蘑菇、灵芝等。
14.(2024·乐山模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了自然界中存在着( )
A.繁殖 B.进化 C.遗传 D.变异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繁殖是有生物个体数量增多的过程,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A错误;
B、进化是指生物个体在一代一代的演化过程当中逐渐变得更加适应环境,B错误;
C、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或者说同一个物种,或具有相同亲本的个体,具有相同的性状就称为遗传,C错误;
D、变异诗词同一个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者具有相同清代的个体存在的差异就称为变异,题干当中同一棵树上的树叶都不完全相同,说明这两片树叶因为环境或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或同一个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具有差异的特征,遗传是指相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具有相同亲本的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15.(2024·乐山模拟)下列有关隐性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表现出来
B.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来
C.在显性基因存在时不能表现出来
D.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能表现出来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当一个个体具有两个隐性基因时,就体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所以隐性基因有可能会表达出来,A错误;
B、当一个个体同时存在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被抑制,从而不能表达出来,B错误;
C、当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一个个体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被抑制不能够表达出来,所以当隐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不表达,C正确;
D、当个体存在显性基因是隐性基因就不能够表达出来,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告诉我们,控制生物性状由其体内的一对配子决定,当个体存在两种不同的配子时只体现出一种配子的性状,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子代不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但是隐性性状在子二代中还有可能重新呈现出来,当个体两个隐性配子基因相遇时就体现为隐性性状。
16.(2024·乐山模拟)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变异与“海水稻”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白萝卜的地上部分呈现绿色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
C.黑人和白人混血儿的黑皮肤 D.土壤肥沃使得苗儿壮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是通过有性生殖让子代继承了亲本优良的性状,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可遗传变异,白萝卜地上的部分呈现出绿色,这是由于在地上的部分能够接受到阳光,是环境改变了生物的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A错误;
B、通过整形手术获得的双眼皮是在后天手术的基础上强行改变生物的性状,并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黑人与白人混血生出的小孩儿继承了母亲和父亲的遗传物质,所以具有双亲的性状,与杂交育种的原理相似,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可以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土壤肥沃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植物会长得更加茁壮,这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都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后天环境的变化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并没有使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所以称为不可遗变异。
17.(2024·乐山模拟)卵细胞中不可能含有的染色体是( )
A.X染色体 B.Y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性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与人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两种,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女性只有一种类型的性染色体,不含有Y染色体,所以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不会含有Y染色体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同源染色体会分离,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酶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女性的性染色体两条均为X染色体,所以女性的生殖细胞都含有一条X染色体。
18.(2024·乐山模拟)如火如荼的“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患有某种传染病,能够散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控制传染源的方式是指将患该病的人和动物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的传播,A错误;
B、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能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是通过了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控制传染病,B正确;
C、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艾滋病可以通过血传播,性传播和母婴进行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如戴口罩,带护具,通风,勤洗手等方法,题干当中勤加锻炼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传染病的几个环节没有病原体,消灭病原体也可以阻止传染病的传播,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传染病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可以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三个方面入手。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92分。)
19.(2024·乐山模拟)“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这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西瓜吟》中的诗句。盛夏时节,吃西瓜是消暑解渴的好方法。西瓜中的红瓤部分,是由西瓜花中的 发育来的。
【答案】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西瓜是西瓜的果实,西瓜果实中有许多的黑色颗粒是种子,西瓜的红色瓜瓤是果实中的果肉,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分析】植物在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中的胚珠就会逐渐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可能不止一个,说明果实中的种子可能有很多。
20.(2024·乐山模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植物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要运输到茎、叶等结构需向上运输,这些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 (填写该生理活动的名称),运输的结构是 ,叶片表皮中的 是进行此活动的门户。
【答案】蒸腾作用;导管;气孔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植物尤其是在夏天时会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很多水,这些水几乎相当于植物个体的体重,但是这些水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用于光合作用的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的水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植物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植物中的导管;植物中的水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茎,由茎向叶运输,最终在叶片表皮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
【分析】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都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的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经过根茎向叶运输,最终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疏导组织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有助于涵养水源增加降雨量。
21.(2024·乐山模拟)“儿行千里母担忧,酒后禁驾记心头”,酒驾是违法行为。醉酒后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答案】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脑中控制人身体平衡,是身体协调的中枢神经是小脑,途中醉驾的人会导致反应迟钝,步履蹒跚,身体失去稳定,说明醉酒的人身体平衡的中枢神经被酒精麻痹。
【分析】大脑是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与人的记忆,思考,情绪以及语言形成有关,小脑是身体平衡的控制中心,小脑神经麻痹,身体会失去平衡,脑干是呼吸心跳血糖等生命基本特征的控制中心。
22.(2024·乐山模拟)国家疾控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形势严峻。近视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 的前方,可以通过佩戴 矫正。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缓解视疲劳,降低近视发生概率。
【答案】视网膜;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人眼睛中接收外部物体的呈像,形成视觉冲动的是眼睛的内膜视网膜,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增大,对光线折射作用增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让视觉模糊的现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增大对光的汇聚作用过强导致的,所以要让物象重新落在视网膜上,需要对光线进行发散,凹透镜可以将光线进行发散然后再通过晶状体,可以让物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上,使人视觉又变得清晰。
【分析】近视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增大,导致凸透镜的焦距缩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没有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视觉就变得模糊,近视眼的处理方法是佩戴凹透镜,让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发散,再通过凸透镜的折射,使物像又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成清晰的物像,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是晶状体失水变薄,凸透镜的焦距延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视觉变得模糊,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3.(2024·乐山模拟)下图一为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图二为正常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排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中,它主要是由 分子和 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2)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图一中A和a、b和B分别表示一对基因,由此可知,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 上。
(3)根据图二正常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排序图可以判断,甲为 性的染色体组成,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答案】(1)DNA;蛋白质
(2)成对;染色体
(3)男;23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一个细胞核中含有多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一到两个DNA分子及其附着的蛋白质经过盘旋折叠形成的,所以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2)从图案中可以看出人体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都有与其长度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说明染色体在细胞核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从图中可以看出b的等位基因B正好位于b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说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3)人体染色体组中有一对染色体与性别控制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X染色体要比Y染色体更加长,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男子的第23对同源染色体为一长一短,说明该男性两条性染色体不一致属于XY型为男性;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形成的生殖细胞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所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
【分析】细胞核染色体和DNA是相互包含的关系,细胞核中含有多条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和蛋白质构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23对46条,其中一对染色体与性别控制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为一长一短的形态,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同源染色体都会分离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一条,所以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为正常细胞的一半。
24.(2024·乐山模拟)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MalariaDay),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8年4月25日为首个世界疟疾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虐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有3000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全世界大约二分之一的人而言,疟疾迄今仍是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良好的疗效,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全世界对疟疾和青蒿素的关注。
(1)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 。
(2)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疟疾患者属于 ,按蚊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传染源;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1)传染病中能够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称为该疾病的病原体,题干当中引起疟疾的是疟原虫,所以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
(2)传染病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患有该传染病能够传播该病的人或动物,这里的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接触传播,血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等,题干当中介绍,疟疾是由按蚊叮咬帮助携带虫卵传播的,所以这里的按蚊属于传播途径。
【分析】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称为病原体串,并具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患有该疾病或携带病原体能够传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当中没有对该疾病的抵抗能力,容易患该疾病的人,控制传染病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三、探究实验(每空2分,共14分)
25.(2024·乐山模拟)聚苯乙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良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办法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第二组 喂食等量的① ②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 作用。
(2)本实验两组所选用的100只黄粉虫幼虫大小、长势均相同的目的是 。
(3)若第二组实验结果②为 ,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的结论。
(4)科学家从全球抽取的大量微生物相关样本中发现,有1/4的微生物都携带了可以降解塑料的酶。酶是一种蛋白质,塑料降解酶指的是微生物分泌出的一种可以分解塑料的蛋白质。换句话说,地球上的微生物开始进化出“吃塑料”的能力。微生物进化出了降解塑料的能力,或许在将来可以解决塑料污染的问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紧密。许多食物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如制泡菜需要 (请填写微生物的名称)。细菌或真菌还会引发食品腐败,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5)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请你写一条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口号或者建议:
【答案】(1)聚苯乙烯;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正常生长
(4)乳酸菌;抑制
(5)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爱护地球家园!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本实验所要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能够分解聚丙乙烯材料,所以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是否喂给黄粉虫聚丙乙烯饲料,所以第一组喂食了适量的麸皮,第二组就要喂食等量的聚丙乙烯饲料;喂食正常的麸皮相当于没有对黄粉虫做特别的处理,黄粉虫应该会正常生长,第一组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2)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里所要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会分解聚丙乙烯,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含有聚丙乙,烯除此之外,其他的条件均要一致且适宜,黄粉虫的大小生长状态这些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取10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设置平行实验减小偶然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性。
(3)如果黄粉虫能够分解聚苯乙烯,那么为黄粉虫喂食聚丙乙烯饲料,黄粉虫可以正常的分解聚苯乙烯饲料,为其提供能量,则黄粉虫会正常的生长不受影响。
(4)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无氧代谢会产生乳酸,会使蔬菜变得有酸味;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在食物上繁殖造成的,所以保存食物可以通过将微生物杀死,或者通过低温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5)本题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具体实际,朗朗上口的口号合理即可。
【分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组,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来说明问题,本题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会分解聚苯乙烯,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未食含聚丙乙烯的饲料,如果黄粉虫在喂食聚丙乙烯饲料后与不喂食聚苯乙烯正常的饲料黄粉虫生长一致,说明黄粉虫能够分解聚丙乙烯塑料,如果生长不一致,说明聚苯乙烯塑料会抑制黄粉虫的生长,得出黄粉虫不能够分解聚丙烯,实验不应该只取一只黄粉虫h多次是为了增加平行实验减少实验误差,制作泡菜和酸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馒头用的是酵母菌。
1 / 1四川省乐山市中区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1.(2015七上·海南期中)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野鸭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个池塘
2.(2024·乐山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不变
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D.益鸟能维持生态平衡,害鸟则破坏生态平衡
3.(2024·乐山模拟)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的图像是( )
A.b B.d C.q D.p
4.(2024·乐山模拟)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近日,市中区水口镇黄金村枇杷陆续成熟上市,备受市民青睐。黄金村的枇杷个大味甜,饱满多汁。请问这些甜味的物质以及水份,主要贮存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5.(2024·乐山模拟)峨眉天下秀,峨眉山因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世界闻名。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峨眉山上的杜鹃花次第开放,花海荡漾,香气浮动,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下列有关杜鹃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杜鹃花有保护、营养、上皮、机械、输导等组织
C.杜鹃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
D.与杜鹃鸟相比,杜鹃花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6.(2020八上·商河期中)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7.(2024·乐山模拟)嘉州绿心公园,是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的城市绿心,有着“乐山城市之肺”的美称,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嘉州绿心公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红豆杉、野生苏铁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四川山鹧鸪等生物资源。绿心公园里栽种着许多植物,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存活率要求带冠移栽,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可取的是( )
A.用遮阳网遮荫 B.摘除部分叶片
C.浇过多水 D.带土移栽
8.(2024·乐山模拟)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9.(2024·乐山模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认识、观点、行为中,错误的是( )
A.与异性正常交往,建立真诚的友谊
B.面对心理困惑时,“我的世界我做主”
C.同学间互帮互助,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D.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0.(2024·乐山模拟)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①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⑦与产生呼吸运动有关
11.(2024·乐山模拟)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C.肺泡外只包绕着一根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2.(2022七下·卧龙期末)国家发布的“双减”政策能帮助青少年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13.(2021七下·徐州期末)如图是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乙可以用来酿酒、发面
C.丙可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
D.丁属于大型真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2024·乐山模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了自然界中存在着( )
A.繁殖 B.进化 C.遗传 D.变异
15.(2024·乐山模拟)下列有关隐性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表现出来
B.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来
C.在显性基因存在时不能表现出来
D.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能表现出来
16.(2024·乐山模拟)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变异与“海水稻”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白萝卜的地上部分呈现绿色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
C.黑人和白人混血儿的黑皮肤 D.土壤肥沃使得苗儿壮
17.(2024·乐山模拟)卵细胞中不可能含有的染色体是( )
A.X染色体 B.Y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性染色体
18.(2024·乐山模拟)如火如荼的“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92分。)
19.(2024·乐山模拟)“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这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西瓜吟》中的诗句。盛夏时节,吃西瓜是消暑解渴的好方法。西瓜中的红瓤部分,是由西瓜花中的 发育来的。
20.(2024·乐山模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植物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要运输到茎、叶等结构需向上运输,这些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 (填写该生理活动的名称),运输的结构是 ,叶片表皮中的 是进行此活动的门户。
21.(2024·乐山模拟)“儿行千里母担忧,酒后禁驾记心头”,酒驾是违法行为。醉酒后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22.(2024·乐山模拟)国家疾控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形势严峻。近视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 的前方,可以通过佩戴 矫正。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缓解视疲劳,降低近视发生概率。
23.(2024·乐山模拟)下图一为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图二为正常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排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中,它主要是由 分子和 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2)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图一中A和a、b和B分别表示一对基因,由此可知,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 上。
(3)根据图二正常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排序图可以判断,甲为 性的染色体组成,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24.(2024·乐山模拟)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MalariaDay),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8年4月25日为首个世界疟疾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虐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有3000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全世界大约二分之一的人而言,疟疾迄今仍是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良好的疗效,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全世界对疟疾和青蒿素的关注。
(1)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 。
(2)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疟疾患者属于 ,按蚊属于 。
三、探究实验(每空2分,共14分)
25.(2024·乐山模拟)聚苯乙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良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办法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第二组 喂食等量的① ②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 作用。
(2)本实验两组所选用的100只黄粉虫幼虫大小、长势均相同的目的是 。
(3)若第二组实验结果②为 ,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的结论。
(4)科学家从全球抽取的大量微生物相关样本中发现,有1/4的微生物都携带了可以降解塑料的酶。酶是一种蛋白质,塑料降解酶指的是微生物分泌出的一种可以分解塑料的蛋白质。换句话说,地球上的微生物开始进化出“吃塑料”的能力。微生物进化出了降解塑料的能力,或许在将来可以解决塑料污染的问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紧密。许多食物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如制泡菜需要 (请填写微生物的名称)。细菌或真菌还会引发食品腐败,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5)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请你写一条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口号或者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一群野鸭,只有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答案】C
【知识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生态平衡是指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并不是绝对的维持不变,A错误;
B、森林对自然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水循环,维持炭氧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大面积毁林开荒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一系列自然灾害,B错误;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C正确;
D、自然界当中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共生进化而来的,每种生物都有其固定的生态位,存在都有一定的作用,害鸟和益鸟是针对人而说的,并不是针对生态系统本身,所以说害鸟不利于生态平衡是错误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通过生态系统当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调控的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多会限制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这种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会随着季节等各种因素而呈周期性变化。
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原理是上下是相反的左右是相反的,所以实物中是一个d,经过上下左右的颠倒就会变成字母p,在视野中看到的字母是p。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像原理,显微镜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左右也是颠倒的,所以看到了像与真实的像之间要进行上下和左右的颠倒,如果视野中物相在左上方,那么真实的物体在玻片的右下方。
4.【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主要的作用是支撑细胞的形态,并没有储存甜味或酸性物质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化学本质是磷脂双分子层,与味觉没有关系,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物质主要是DNA和蛋白质,与味觉没有关系,C错误;
D、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主要作用是储存植物细胞中的水无机盐糖分以及苹果酸等物质的场所,所以枇杷鲜嫩多汁,又甜又酸的汁水来源于液泡中的细胞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侧,主要功能是支撑细胞形态,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内含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是生命活动的总控制中心,液泡是储存植物糖分和酸性物质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细胞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
5.【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其生命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杜鹃花为多细胞的植物,其基本结构是细胞,A正确;
B、杜鹃花属于高等的被子植物,其组织有保护、机械、营养、分生、疏导,不具有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之一,B错误;
C、杜鹃花属于高等开花的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的包被,所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C正确;
D、植物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层次而动物具有系统层次,所以杜鹃花和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杜鹃鸟有系统层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生物,生命活动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单个的细胞具有各项生命活动的功能,多细胞生物又有形态结构各异功能分类的多种细胞组合而成,单细胞的结构层次是由细胞→个体,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的五大组织有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保护组织,动物有四大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6.【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受精,绿色植物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两个精子中的一个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绿色开花植物 的双受精过程图示如下:
7.【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时会破坏植物原有的根系,造成植物无法在新环境中吸收足够的水,所以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取决于要减轻植物水分的散失,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给植物盖遮阳网可以减少植物所受的光照强度,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门户是植物叶片的气孔,将植物叶片摘下后会减轻植物的蒸腾作用,减轻植物失水,B正确;
C、如果给植物浇过多的水,会将植物的根部淹没,使植物的根部细胞无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会使植物细胞因为长时间不能呼吸导致植物死亡,是不可取的,C错误;
D、使植物在新环境中不能够吸收水,是因为移栽时会将植物原有的根毛破坏,通过带土移栽可以保护部分植物原有的根毛,使植物能够在新环境中吸收更多的水,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移栽时要注意为植物保水,防止植物水过度蒸发导致植物干死,可以通过将植物的侧枝和叶摘除,进行遮阳,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轻蒸腾作用,也可以通过带土栽培,选择在阴雨天或者傍晚进行移栽,这样可以保护植物原有的根毛,让植物在新环境中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从而提高成活率。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天竺葵原有的有机物运走,并且消耗殆尽,能够将天竺葵体内的有机物消耗的作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而不是光合作用,A错误;
B、该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是光合作用是否会产生有机物,所以要探究的变量是一组进行光合作用,而另一组不进行光合作用,对叶片的处理方法是遮光处理和不遮光处理,遮光处理没有光照的叶片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不遮光处理的叶片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所以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这是为了形成对照,B正确;
C、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产生淀粉的,因为碘液遇碘会变蓝,而不是检验是否产生蛋白质,C错误;
D、该实验一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而另一部分不进行遮光处理,实验结果不进行遮光处理的叶片会产生蓝色反应,说明产生了淀粉,不遮光处理不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实验,需要设置两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是否具有光照,因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光照,试验的结果是不遮光产生了蓝色反应,说明光合作用正常产生的淀粉,遮光的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该实验可以证明的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9.【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青春期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青春期我们要与异性保持正常的距离,同时也要主动与异性交朋友,保持正常的朋友关系,A正确;
B、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会产生我的世界我做主这种独立和反抗的变化,这是青少年身心独立的表现,但是要认识到青少年毕竟生活经验不足,许多事情没有完好的处理能力,还需要向家长朋友和老师请教不能够完全的任我行,B错误;
C、青少年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有爱,体现团结文明和谐互助的精神,青春期是人智力发展的快速时期,青少年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一天为祖国建设付出努力,C正确;
D、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走向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男性会出现遗精,女性会出现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体现,标志着人具有了生殖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身体上生殖器官开始成熟,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身高突增,心理上自主意识增强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过程,青春期人的生殖系统逐渐完善,男性开始产生分泌成熟的精子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开始正常的产生和排放成熟的卵子出现初潮和月经。
10.【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气体进入到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对应图中的①②③④⑤,A正确;
B、咽既是呼吸道的器官,也是消化道的器官,食物和气体都会通过咽,咽对应图中的②,B错误;
C、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身体提供氧气,同时将身体产生的爱化碳排出体外,呼吸系统中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器官是肺,肺对应图中的⑥,C正确;
D、⑦代表的是膈肌,膈肌的收缩会拉动膈顶下降,使胸廓的容积扩大,胸廓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气体会进入到肺进行呼气,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使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高,气体会被压出肺进行呼气,所以膈肌的运动与呼吸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对应鼻腔,②对应咽,③对应喉,④对应气管,⑤对应支气管,⑥对应肺,⑦对应膈肌,下图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气体在进入到肺的过程依次会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后会继续向下分支,在最末端的微支气管产生肺泡,肺泡处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对于呼吸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器官是肺,因为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系统中的咽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食物和气体都会经过咽,
1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箭头所指的气体①由肺泡处进入到血管当中是氧气,因为在肺泡中氧气含量高,血液当中氧气含量低,氧气会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A错误;
B、图中箭头二所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血液当中的浓度高,肺泡中的浓度低,二氧化碳会主动从血液当中向肺泡中扩散,B错误;
C、肺泡外包裹着一层毛细血管网,并不是只有一根毛细血管,C错误;
D、肺泡适宜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使得气体很容易就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从而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在肺泡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氧气由肺泡中向血液中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向肺泡中扩散,该气体交换使得血液当中的氧气浓度上升,变成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代谢废物被呼气排出体外。
12.【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13.【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是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酿酒时,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面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面团膨大松软,乙是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发面,B正确。
C.丙是青霉能够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C正确。
D.丁是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由于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是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只有核区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
酵母菌用来面包: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分生孢子梗顶端呈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真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型真菌有很多可以食用如蘑菇、灵芝等。
14.【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繁殖是有生物个体数量增多的过程,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A错误;
B、进化是指生物个体在一代一代的演化过程当中逐渐变得更加适应环境,B错误;
C、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或者说同一个物种,或具有相同亲本的个体,具有相同的性状就称为遗传,C错误;
D、变异诗词同一个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者具有相同清代的个体存在的差异就称为变异,题干当中同一棵树上的树叶都不完全相同,说明这两片树叶因为环境或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或同一个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具有差异的特征,遗传是指相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具有相同亲本的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15.【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当一个个体具有两个隐性基因时,就体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所以隐性基因有可能会表达出来,A错误;
B、当一个个体同时存在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被抑制,从而不能表达出来,B错误;
C、当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一个个体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被抑制不能够表达出来,所以当隐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不表达,C正确;
D、当个体存在显性基因是隐性基因就不能够表达出来,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告诉我们,控制生物性状由其体内的一对配子决定,当个体存在两种不同的配子时只体现出一种配子的性状,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子代不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但是隐性性状在子二代中还有可能重新呈现出来,当个体两个隐性配子基因相遇时就体现为隐性性状。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是通过有性生殖让子代继承了亲本优良的性状,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可遗传变异,白萝卜地上的部分呈现出绿色,这是由于在地上的部分能够接受到阳光,是环境改变了生物的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A错误;
B、通过整形手术获得的双眼皮是在后天手术的基础上强行改变生物的性状,并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黑人与白人混血生出的小孩儿继承了母亲和父亲的遗传物质,所以具有双亲的性状,与杂交育种的原理相似,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可以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土壤肥沃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植物会长得更加茁壮,这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都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后天环境的变化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并没有使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所以称为不可遗变异。
17.【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与人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两种,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女性只有一种类型的性染色体,不含有Y染色体,所以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不会含有Y染色体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同源染色体会分离,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酶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女性的性染色体两条均为X染色体,所以女性的生殖细胞都含有一条X染色体。
1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患有某种传染病,能够散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控制传染源的方式是指将患该病的人和动物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的传播,A错误;
B、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能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是通过了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控制传染病,B正确;
C、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艾滋病可以通过血传播,性传播和母婴进行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如戴口罩,带护具,通风,勤洗手等方法,题干当中勤加锻炼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传染病的几个环节没有病原体,消灭病原体也可以阻止传染病的传播,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传染病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可以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三个方面入手。
19.【答案】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西瓜是西瓜的果实,西瓜果实中有许多的黑色颗粒是种子,西瓜的红色瓜瓤是果实中的果肉,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分析】植物在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中的胚珠就会逐渐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可能不止一个,说明果实中的种子可能有很多。
20.【答案】蒸腾作用;导管;气孔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植物尤其是在夏天时会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很多水,这些水几乎相当于植物个体的体重,但是这些水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用于光合作用的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的水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植物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植物中的导管;植物中的水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茎,由茎向叶运输,最终在叶片表皮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
【分析】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都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的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经过根茎向叶运输,最终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疏导组织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有助于涵养水源增加降雨量。
21.【答案】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脑中控制人身体平衡,是身体协调的中枢神经是小脑,途中醉驾的人会导致反应迟钝,步履蹒跚,身体失去稳定,说明醉酒的人身体平衡的中枢神经被酒精麻痹。
【分析】大脑是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与人的记忆,思考,情绪以及语言形成有关,小脑是身体平衡的控制中心,小脑神经麻痹,身体会失去平衡,脑干是呼吸心跳血糖等生命基本特征的控制中心。
22.【答案】视网膜;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人眼睛中接收外部物体的呈像,形成视觉冲动的是眼睛的内膜视网膜,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增大,对光线折射作用增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让视觉模糊的现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增大对光的汇聚作用过强导致的,所以要让物象重新落在视网膜上,需要对光线进行发散,凹透镜可以将光线进行发散然后再通过晶状体,可以让物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上,使人视觉又变得清晰。
【分析】近视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增大,导致凸透镜的焦距缩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没有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视觉就变得模糊,近视眼的处理方法是佩戴凹透镜,让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发散,再通过凸透镜的折射,使物像又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成清晰的物像,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是晶状体失水变薄,凸透镜的焦距延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视觉变得模糊,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3.【答案】(1)DNA;蛋白质
(2)成对;染色体
(3)男;23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一个细胞核中含有多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一到两个DNA分子及其附着的蛋白质经过盘旋折叠形成的,所以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2)从图案中可以看出人体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都有与其长度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说明染色体在细胞核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从图中可以看出b的等位基因B正好位于b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说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3)人体染色体组中有一对染色体与性别控制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X染色体要比Y染色体更加长,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男子的第23对同源染色体为一长一短,说明该男性两条性染色体不一致属于XY型为男性;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形成的生殖细胞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所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
【分析】细胞核染色体和DNA是相互包含的关系,细胞核中含有多条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和蛋白质构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23对46条,其中一对染色体与性别控制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为一长一短的形态,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同源染色体都会分离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一条,所以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为正常细胞的一半。
24.【答案】(1)病原体
(2)传染源;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1)传染病中能够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称为该疾病的病原体,题干当中引起疟疾的是疟原虫,所以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
(2)传染病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患有该传染病能够传播该病的人或动物,这里的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接触传播,血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等,题干当中介绍,疟疾是由按蚊叮咬帮助携带虫卵传播的,所以这里的按蚊属于传播途径。
【分析】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称为病原体串,并具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患有该疾病或携带病原体能够传播该疾病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当中没有对该疾病的抵抗能力,容易患该疾病的人,控制传染病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25.【答案】(1)聚苯乙烯;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正常生长
(4)乳酸菌;抑制
(5)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爱护地球家园!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本实验所要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能够分解聚丙乙烯材料,所以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是否喂给黄粉虫聚丙乙烯饲料,所以第一组喂食了适量的麸皮,第二组就要喂食等量的聚丙乙烯饲料;喂食正常的麸皮相当于没有对黄粉虫做特别的处理,黄粉虫应该会正常生长,第一组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2)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里所要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会分解聚丙乙烯,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含有聚丙乙,烯除此之外,其他的条件均要一致且适宜,黄粉虫的大小生长状态这些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取10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设置平行实验减小偶然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性。
(3)如果黄粉虫能够分解聚苯乙烯,那么为黄粉虫喂食聚丙乙烯饲料,黄粉虫可以正常的分解聚苯乙烯饲料,为其提供能量,则黄粉虫会正常的生长不受影响。
(4)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无氧代谢会产生乳酸,会使蔬菜变得有酸味;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在食物上繁殖造成的,所以保存食物可以通过将微生物杀死,或者通过低温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5)本题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具体实际,朗朗上口的口号合理即可。
【分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组,通过两组实验的对照来说明问题,本题探究的是黄粉虫是否会分解聚苯乙烯,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未食含聚丙乙烯的饲料,如果黄粉虫在喂食聚丙乙烯饲料后与不喂食聚苯乙烯正常的饲料黄粉虫生长一致,说明黄粉虫能够分解聚丙乙烯塑料,如果生长不一致,说明聚苯乙烯塑料会抑制黄粉虫的生长,得出黄粉虫不能够分解聚丙烯,实验不应该只取一只黄粉虫h多次是为了增加平行实验减少实验误差,制作泡菜和酸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馒头用的是酵母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