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课件(11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课件(11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6 13:42:4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执教者:吉首市一中 黄琼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亚细亚民间风情”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上万个岛屿居住着一百多个民族。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它绮丽的热带风光,遍布各地的民族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各国的旅游者。以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最富有代表性。
  佳美兰:(gamelan)原意即为“敲打”。指以金属打击乐器为中心的合奏音乐,同时也指演奏这些音乐的乐队。它是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也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民族音乐之一。其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
音乐特点:  
  巴厘岛佳美兰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欢快,空灵、幽远、充满了神秘色彩 。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
  音色十分多样:清脆的竹板和响亮的金属板,嘹亮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低沉的鼓声和柔和的笛声,威严的锣声与纤细的女声齐唱……
  佳美兰音乐的用途十分广泛,常在各种宗教仪式上演奏。还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并在幕间休息时单独演奏.
复音层叠:旋律核心主题在不同的音区,以不同步调,分几个层次地同时演奏.
循环曲式:曲式结构都具循环性,按节奏型反复的主旋律,每一音乐段落可以不断反复,如果没有大吊锣转换乐段的暗示,乐段将无休止地一直循环下去.
宗教的“轮回”观念有关系。
佩罗格音阶:人奉献给神的音乐.七声音阶, 在帕台特中仅选5个音构成调式音阶.
帕台特:含有调式、音域、旋律型等多方面的意义 .表现不同的特定内容,并同时间有联系(即演奏时间有约束)。
人奉献给神的音乐.
帕台特
当地的宗教社会环境,赋予了佳美兰音乐神圣、空灵的内涵,借助复音层叠、循环曲式、特殊音调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演绎形式,起到了释放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印度尼西亚
恰克(chak)合唱
恰克的演唱形式
恰克又名克恰克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声乐形式之一。即用人声来打节奏,流行于印尼的巴厘岛。它是在夜晚演唱的,在广场上燃烧着熊熊火炬的四周,一二百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分成五圈,围着篝火而坐,晃动身躯,大声地用五种不同的节奏喊叫“恰克”这个音节,其中一圈人用同一节奏不断喊出“朋、朋”的声音,其他四圈则采用声部插入,重合的技巧,用各自不同的节奏型叫喊“恰克”,因此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类似蛙叫的声音,很有感染力。
恰克的起源
恰克是起源于印尼的前印度时期,是古老的祭典“仙女舞”的一部分,即男女声伴唱中的男声部分。这种舞蹈通过两位少女在舞蹈中的昏迷状态与神灵沟通以驱魔降福。
乱中有序,“恰克”与“bo”的声音配合很好,音韵整齐,合作完好。铿锵有力,节奏性强,震撼人心。带有一种神秘色彩。
谱例:
8/4 0 X 0 X 0 X 0 X
啵 -
8/4 X 0 X 0 X 0 X 0
嘶儿
8/4 X X 0 X X 0 X X 0 X X 0
恰克
8/4 0 X X 0 X X 0 X X 0 XX
恰克
运用复音层叠、循环曲式的
表现手法创作音乐。
佳美兰音乐主要是节奏性重叠的合奏。巴厘岛的音乐与宗教的结合极为紧密,是真正把音乐、舞蹈和仪礼程序完全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的文化传统.
佳美兰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印象派 德彪西的《大海》----复音层叠
简约派------循环曲式
思考:
从社会的角度,说说恰克合唱和佳美兰乐队的音乐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人的哪种精神理念
作业
任选一种世界音乐进行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