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贝多芬 课件(1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节:贝多芬 课件(1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6 13:45:2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
新密市实验高中
授课教师:周聪聪
授课年级:高中318班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法国著名的传记作家罗曼· 罗兰有一书《巨人三传》其中第一个记述的就是贝多芬,其中写到:他短小臃肿,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眼睛射出的光是犷野的,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坎坷人生
苦难的童年
青年时期患耳疾,晚年失聪。
离群索居,孤独怪癖,终生未娶。
悲惨的晚年:孤寂和贫困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
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
代表作品
第四乐章乐曲内容示意图
引 子
可怖的号角合奏(短暂的)
宣叙调(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前三个乐章主题片段和宣叙调
《欢乐颂》主题(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反复时用变奏方式从弦乐器转到管乐器,逐渐增强音响,直至整个乐队全奏,形成强有力的声势。)
第四乐章乐曲内容示意图
欢乐壮丽的颂歌
可怖的号角合奏(企图再次打断欢乐主题)
宣叙调(男中音独唱)
欢乐主题(男中音、合唱、四重唱、合唱)
第一次变奏(四重唱、合唱)
第四乐章乐曲内容示意图
英雄凯歌
第二次变奏(器乐、男高音独唱、男声合唱)
器乐发展段
欢乐主题(合唱)
第四乐章乐曲内容示意图
团结主题(男声合唱、混声合唱)
两个主题的赋格(合唱)
对比段(男低、男高、女中各一句、合唱)
变奏(四重唱、合唱、四重唱)
亿万人民团结
第四乐章乐曲内容示意图
团结欢乐
团结欢乐主题(合唱)
尾声
全曲在暴风骤雨般的热烈中,达到了最高潮,带着对全人类团结友爱的呼吁和追求欢乐的胜利结束了。
《热情》奏鸣曲
第三乐章
拓展一
奏鸣曲
奏鸣曲式
交响曲
奏鸣曲
1、用1件乐器独奏或是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2、表现手法单一,篇幅相对短小。
交响曲
1、管弦乐队演奏(是多种乐器的配合)
2、表现力更宏大、更丰富、更深刻、更高级。
比较: 相同:两者都为奏鸣曲式结构。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小结
贝多芬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将深邃的思想和热烈的激情赋予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上,这使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高峰,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请同学们多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体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
实践:
请同学们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
除了《第九交响曲》外,你还知道贝多芬的哪些交响曲?收集其他交响曲的CD或磁带在课堂上与同学聆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