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23: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学基本理念有三: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联系第四单元所讲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环境、人文主义的教育。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从单元整体看,本课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从内容看,上接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是世界一体化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的进一步发展,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其统治地位,可以说这三单元主线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在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分别为“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纵向联系,线索清晰。相对于其他版本,本课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将两次工业革命看作一个整体来阐释,内容增加,而且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增强。
“工业革命的背景”,在初中已经讲过,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概括性强,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还是要做一些简要介绍。
“工业革命的进程”,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
【学情分析】
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对在工业革命中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及工业革命的影响都已了解掌握。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及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涉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知识线索清晰,重难点突出,但内容较多,主要还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列表法。
1.课前热身。通过让学生齐读课本第五单元导言部分,让学生划分本单元主要内容知识点。接下来抽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本单元题目、各课题目及其子目(这是每讲新课前都会进行的环节),通过这一环价,让学生对本单元、本课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同时迅速切入主题。通过讲解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工业革命。引出“工业革命”的概念及内容。
分析课程标准,讲解本课目录及其重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3.讲授新课。关于工业革命的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所给材料,让学生直观清楚地感受工业革命背景。通过阅读教材及所给学材料,让学生多角度感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通过表格形式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概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课本主干知识,完成表格内容。再通过设问--引导的方式,将重点问题进行知识的再现。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及补充材料,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进行梳理对比,加深理解记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引用大量史料,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探讨,加以总结归纳。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列表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展示本课题目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导入新课 通过讲解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工业革命。引出“工业革命”的概念及内容。 分析课程标准,讲解本课目录及其重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讲授新课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情景融入环节,提出探究主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及教材P57逐一列出)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简单对圈地运动的概念加以解释: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 “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结合课本57页主体内容及其史料阅读,小组探究总结答案)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局、政府态度、资金、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等角度进行答案整理。 (教师总结)大家集思广益,从多角度得出了答案。非常好!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成就 展示问题,提出探究主题: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概况(要求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P58--59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两次工革命业先后发生,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概况,大家在初中的历史课中已经进行过学习。现在我们进行简单识记记。 关于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概况需重点讲述几个问题: 问题一: (学生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 材料 到17世纪中期,英国人才在曼彻斯特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业,原棉从南美输入。 ……同时,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工业部门,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比较小,这使得棉纺织业相对较易发展起来。1700年,为了防止外国商品的竞争,议会又颁布法令,严格禁止从印度、波斯和中国输入印花布。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了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在努力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个技术革新的热潮。 (教师总结)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的原因: ①新兴工业部门,行会束缚小,易技术革新; ②借鉴毛纺织业经验技术; ③生产工具简单; ④资金周转快; ⑤易于获得厚利;⑥棉布社会需求量增加 (教师讲述)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问题二: (学生活动)从动力来源的角度来评价棉纺织业领域的变化? (教师总结)水力纺纱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但它的动力是水力,从而使工厂必须建立在靠近河流的地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这就要求摆脱限制的新动力出现,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填补了这一空缺。蒸汽机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地理空间。 瓦特 “万能蒸汽机” 材料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讲述)1782 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适用于各种工厂生产,具有效率高,运行安全等特点。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图片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问题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及扩展 展示图片: (教师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更高阶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问题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学生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先进行组组回答。 (教师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然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列打出。 (三)工业革命的特点 (学生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课本P59内容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进行总结。 材料一 1765年,织布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用自己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这部新的纺纱机。……到1779年,工人缪尔.克隆普顿发明了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纺出的纱,既精细,又牢固。……纺纱机经过不断改进,使纺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 ——吴于廑 齐世荣 《世界史》下卷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其发源地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一些后进国家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形成了交叉。19世纪60—70年代,除英、法两国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业革命外,德、俄两国正处于第一阶段工业革命的高潮,亚洲的中国和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才刚起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人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 (学生活动,得出结论,教师展示) (教师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与科技结合程度、中心与进程、主要领域及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讲述)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中这样评价:“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工业革命给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总结) 生产力角度: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生产组织形式角度: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学生谈论,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总结)社会阶级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学生思考总结)城乡结构角度: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学生思考总结)阶级结构角度: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教师讲述)大家总结的非常准确。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兴起,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确立。 (学生思考总结)社会生活角度:人们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增多。 (学生思考总结) 殖民地,半殖民地角度:贫穷落后;民族民主运动 兴起发展;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世界体系角度:列强大规模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初步形成发展到最终形成。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总结得精准到位。我们现在将大家的答案梳理一遍。 (教师展示) (1)对资本主义国家: 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③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④城乡结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⑤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兴起发展;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⑥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增多。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贫穷落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发展;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对世界: 世界市场,世界体系:列强大规模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初步形成发展到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虽然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 (六)真题演练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其中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在高考中是高频考点。大家课下要认真总结复习。 通过展示两幅图片(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爱迪生)引入主题,色彩鲜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工业革命。 引导学生回答出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并通过回忆式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前几单元内容来充实条件。 材中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有角度全面,语言简练的概括,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给出一些材料,让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背景的理解。 通过阅读教材及所给材料,让学生多角度感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和材料内容。 通过表格形式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概况。给学生充分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课本主干知识,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答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表格内容的反馈,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成果。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这节课内容的重点之一。教材内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详细的表述,教师再通过一定的材料补充,让学生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将特点自主整理,加深理解记忆。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用大篇幅的内容予以展现,教师用大量材料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作为探求历史的基本方法,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加以总结归纳。力图做到角度全面。 课程的最后通过两道高考题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复习。教师要再次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重点及难点以及本课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设计】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各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
授课前,我将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研读和学习。分析学情,剖析教材内容,明确重难点,在一系列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本课教学设计的编写。在备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授课,通过使用列表法、史料分析法、探究法、讲授法等完成了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吸引学生。通过展示图片引入主题,色彩鲜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通过列表法将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及特点直观清晰的展现给学生,引导学
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大量史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主干知识。
第三,问题导学,师生互动。关于本课的重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我采用设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第四,采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加深记忆。
第五,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从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特点--影响,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效果明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整体看,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完整,知识线索清晰,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但是在授课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第一,这一节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集中。本课内容内容过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课程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学生还需要加大阅读量和提升阅读速度及效率。
第二,关于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概念讲解不到位。例如,近代化、自由主义、世界市场、世界体系。课后一定及时补充给学生。
第三,也是课时安排的关系。原本打算涉及中国史的相关内容,由于时长原因,只能在下一节课进行,需要改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