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09: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文体都属于古代诗文,主题是“ 向往美好生活,反思现实生存”。本文所述的是庄子与惠子的一场千古奇辩。本文篇幅短小,言语简练,理解难度不大之外,在辩论过程中还蕴含着极大的趣味。它所体现的能言巧辩的语言特点和物我合一的精神特色,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为学习后面的篇目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文前已经学习了庄子的另一篇《北冥有鱼》,这并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庄子的文言文,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篇文章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但是整体认知不足,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八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兴趣,不断变化模式,打造新颖课堂;由于心理上进入第一个自我认识阶段,因此在阅读中特别强调自我阅读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养成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正确把握文章节奏,体会辩论之趣,感受庄子与惠子二人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2.通过比较庄子与惠子二者各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物我合一,体会庄子面对生活的从容、智慧。
四、教学重点
1.积累包括常用的文言词语在内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面对生活的从容,从辩论之中养成体会辩论之趣,感受二人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五、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及道家主张的基本观点,了解庄子独特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问答法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 《庄子》二则中的第一则 《北冥有鱼》,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庄子是一位怎样的人?(教师板书)
生:几名同学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日常经验分享自己了解的庄子,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北冥有鱼》和同学们的分享完善自己对于庄子及道家的认知。(PPT 展示庄子资料)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庄子》二则的第一则《北冥有鱼》,学生对于庄子其人及其基本主张有一定了解,所以设计这一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原来的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答疑解惑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难处,教师不参与其中,学生内部自己解决疑问,为之后的学习扫清文意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háo)  鲦鱼(tiáo) 循其本(xún) 汝(r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哪里
(2)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请循其本 循:追溯
3.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孩子,儿子)
4.一词多义
固:1.固不知子矣(固然) 2.子固非鱼也(本来)
于: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
之:1.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2.我知之濠上也(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5.节奏:(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 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5)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节奏朗读,练习译读
1.教师巡视,示范朗读原文。
2.学生自由练读原文,注意把握节奏。
3.全班齐读原文,纠正字音,读准节奏。
4.学生借助文章注释翻译,然后同桌之间译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点在于读,学生通过朗读由感性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正字音、划节奏、知文意,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激烈辩论中,体会这场辩论的趣味,便于感受二人在思想、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
(四)辩论之趣,角色演读
1.合作探究:庄子与惠子二者的语气差异。
教师小结:(PPT 展示)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悠然自得的、愉悦的语气)
惠子: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无疑而问,有意刁难的、咄咄逼人的语气)
庄子: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以问对问,既争锋相对,又从容不迫)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以退为进,有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回到原点,偷换概念,一击制胜,语气依然缓和、冷静、从容)
师:补充诸子百家的主张,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庄子的观点:齐物论——物我合一。
教师小结:在这一场辩论中惠子语气的步步紧逼,正与他对事理本源的寻根究底相契合;庄子语气悠然、从容,与他的基本主张、观点分不开的,也是他能够感知到“鱼乐”的重要原因。
师:同桌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全班明确对答语气,男惠子,女庄子,再次分角色演读。
教师点拨:用你的方式有感情的演读,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语言和动作,助于表情达意。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庄子和他的主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庄子的观点还不够了解。所以,这一环节也是以学生的读为重点,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和惠子,引导学生通过对二人对话 语气的辨析,加深对二人性格和观点的理解。在演读中体会人物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体会庄子面对生活的从容、悠然。
(五)好友互杠,知人解读
师: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如何
观看《匠石运金》小视频,体会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学生共同总结庄子与惠子二者的差异。
庄子:智辩;惠子:好辩。
【设计意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中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可能会认为在这场辩论中二人关系紧张,所以设计这一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二人的关系,体会挚友间日常生活中的逗乐和诗意。并补充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基本主张,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庄子面对生活的从容、悠然。
(六)课堂总结,体味哲思
师补充现代名家对庄子的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庄子面对生活的体现出来的从容与智慧。(PPT 展示)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宽容。——易中天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心得》
师:让我们带着惠子的那份寻根究底,庄子的那份悠然从容,再次朗读课文,体会庄子面对生活的从容、悠然、智慧……以此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堂。
结合现代名师的发言思考本节课的所学,完善自己对庄子和道家的认知。配乐再次分角色朗读,女同学读庄子,男同学读惠子。根据前面的学习把握两人的语气与神情。
【设计意图】
以分角色读收束课堂,让学生沉浸在本课的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助于学生深切地理解二者的差异,以及领会二者的关系。同时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