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美国气候学家杰克认为,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那样的劫难。他的提醒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重视,一切都已经太晚:飓风、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极度严寒,一系列的地球巨变引发了一场不可挽救的灾难。美国政府组织30°N的民众转移到赤道周围,场面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杰克的儿子,正困在曼哈顿的图书馆里,靠烧书生火来维持体温。大家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灭顶的灾祸?冰天雪地的地球何时才能回暖?
杰克逊.柯蒂斯(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
日本哮喘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士山骨痛病
环
境
人类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一.环境问题
索取超过限度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排污超过限度
环境污染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1.主要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找一找:图中所示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放射性污染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公开宣布:将福岛核电站积压超过123万吨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福岛第一核电站及其污水存储罐全景图。图片来源:新华社/路透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思考:
1、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会影响哪些地区 ?
根据电脑演算,核废水逐渐向太平洋深处扩散。
3年后就可以扩散到美国、加拿大。
10年时间就能污染整个太平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对核污水扩散速度和影响的模拟效果图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思考:
2、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会带来哪些危害?
变异的蝴蝶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交通废气
雾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工业废气,数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废气,约400人死亡。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工业废气,小镇43%居民患病,20人死亡。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生产生活燃煤排放废气,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1955年,日本四日哮喘病,工业废气,36人死亡。
水污染
工业、农业、生活等废水
水质差、地方病、海洋污染
水污染
1953-1961年,日本熊本县水俣病,工业含汞废水,1000多人死亡。
1931-1975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污染源为工业的含镉废水,确诊患者258人,死亡200多人。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污染
威胁粮食安全、
地下水污染
土壤污染
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载力
活动: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图5.4)。
思考: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图5.4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活动: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图5.4)。
思考: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图5.4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围湖造田
湿地减少
水利破坏
水产减少
水旱灾害多发
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退化
人为垦殖和自然淤塞互为因果,对洞庭湖面积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大
通
湖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开垦草场
草场破坏
风沙侵蚀
沙尘暴天气增多
可利用土地缩小
土地产出减少
土地荒漠化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地区开垦草场1.1万亩,因气候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生长,被废弃并逐渐沙化。
毁林开荒
森林较少
水土流失
生态系统失衡
环境质量变差
生物多样性减少
活动: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图5.4)。
思考:
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图5.4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粮食不足;再一次垦荒……
2. 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城乡之间
国际之间
24%
人口数量比例
75%
能源消耗比例
75%
污染排放比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污染转嫁
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的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广大乡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018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公吨)
发达国家
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快,承受着双重压力。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
城市地区主要是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是生态破坏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1.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一.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环境自净能力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过这些作用,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污染物的毒性,这种能力叫环境自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