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20 13:14:44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认识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考点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1.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血浆
(1)成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①水:血浆的主要成分,约占血浆总量的90%。
②血浆蛋白:约占7%,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
③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约占3%,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主要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注意】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浆是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离心或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血凝块,在血凝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清。
血浆和血清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可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
3.血细胞
(1)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与异常症: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气 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
白细胞 (WBC) 比红细胞大,无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多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数量过多可能有炎症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体积最小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少,流血不止;过多,形成血栓
(2)血红蛋白( Hb )
①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②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③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思考1】人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思考2】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分析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症状: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精神不振等。饮食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思考3】运动员在赛前备战时,往往选择昆明等地作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含量低。在这种环境中训练,可增加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血液供氧能力,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考点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2)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如图。
考点3:血液检查
1.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答案】血液中各种血细胞都有特定功能,在数量上有正常范围,如果过多或过少,就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也表明机体存在某方面的疾病。血液是营养物质、废物等物质运输的载体,这些物质含量如果发生异常,通常就表明机体存在问题。
2.检查报告
该化验单哪几项测定值不正常?
【答案】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值偏小,白细胞的值偏大。
(2)化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案】贫血、身体内有炎症。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考点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材料用具
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清水、载玻片。
3.实验过程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毛细血管中,血流的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在动脉中,血液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血流速度较快;在静脉中,血液从小血管流向大血管,血流速度较慢。
5.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取问题:选用尾鳍颜色浅的活的小鱼。
(2)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
【答案】为保证小鱼的呼吸不受影响,实验开始时要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并且在观察过程中要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考点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模式图
管壁、弹性 较厚、弹性大 较薄、弹性较小 非常薄,由1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 小 大 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 快 较慢 最慢
血流方向 从心脏运到全身各部分 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 从最小动脉到最小静脉
分布 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从心脏发出后不断分支,管径越分越小,以最短的距离到达分布的器官,管径的大小与器官行使的功能相适应 有的静脉与动脉并行,分布较深,有的静脉分布在身体比较浅的部位 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
图示
2.静脉瓣
(1)位置: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并且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于上肢静脉的。
(2)作用:静脉瓣向一个方向开口(如图),保证了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从而防止血液倒流。
3.判断三种血管
主要依据:血流方向或血管的形态特征。
①为动脉,②为毛细血管,③为静脉。 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4.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的物质交换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
【思维警示】 营养物质由血浆运输,氧气由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5.与血管有关的生活现象
(1)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动脉。
(2)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药物注射的血管是静脉。
(3)抽血时,护士用橡皮筋绑住患者手臂上方,血管会鼓起,实际上是因为血液不能及时回心,静脉瓣撑起,导致血管鼓起来。 如右图所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考点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1.心脏的结构
(1)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2)结构层次: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的中空的器官。
2.腔室及血管:
(1)四个腔:左侧有左心房和左心室;右侧有右心房和右心室。上房下室,同侧相通,异侧不通。
(2)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下腔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3)四个腔心壁的厚度:心室壁比心房壁更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更厚,心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根据血液输送距离的远近判断:左心室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将血液送到肺部。
3.心脏的瓣膜
(1)瓣膜:心脏内有房室瓣和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朝一定的方向流动。
①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朝心室开,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②动脉瓣:位于动脉与心室之间,只朝动脉开,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③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朝心脏方向开,血液从全身各部流回心脏。
(2)心脏内的血液流向: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不会倒流。
4.心脏的功能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心脏的肌肉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即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有两个“泵”协同工作:由于心脏中间被厚厚的肌肉壁隔开,左右互不相通,两侧就形成了两个“泵”。左右侧的两个“泵”协同工作,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部。
5.心脏工作示意图
甲 乙 丙
图示 心房 心室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流情况 历时/秒
甲 收缩 舒张 张开 关闭  从心房进入心室 0.1
乙 舒张 收缩 关闭 张开 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全身各处血液进入心房 0.3
丙 舒张 舒张 张开 关闭  血液进入心房,再进入心室 0.4
【规律强化】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房与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和交替收缩。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和同时关闭,始终都是交替开放和关闭的。
考点2: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途径。可表示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可表示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3.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
(1)动脉血和静脉血
①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②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注意】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与营养物质、废物的含量没有直接关系。
(2)体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动脉血→静脉血。
②体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肺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①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动脉血。
②肺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4.血液循环的应用
(1)肌肉或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右心房,到达作用部位(除肺外)应至少经过心脏2次,循环路线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2)氧气含量最多的部位是左心房,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静脉;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右心室,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动脉。
【规律强化】 血液循环
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没有先后之分。体循环与肺循环在心脏处连在一起,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总血流量相等。
5.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循环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又不断地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
6.冠脉循环
(1)概念: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2)意义: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分支,其意义在于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3)冠脉循环异常引发的病变:若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若心肌暂时性缺血,可能引起心绞痛;若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7.心率
(1)概念: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
(2)正常范围:每分钟60~100次,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大约为75次/分钟。
(3)脉搏的测量部位: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的桡动脉。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考点1:血量与输血
1.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1)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血量是有差异的。例如,体重相同的男性血量稍高于女性,身体强壮者的血量比瘦弱者的多。
(2)正常人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血量保持稳定,能使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从而使人体的血压维持正常的水平。
(3)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一次失血量 对身体的影响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超过800-1000毫升 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超过1200-1500毫升 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考点2:血型
ABO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O四种血型。
【知识拓展】
(1)红细胞凝集的原因
①兰德斯纳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作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含有与红细胞凝集原相对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作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中,血清都不含有与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的凝集素。
②当红细胞遇到与之相对的凝集素时,就由均匀悬浮状态变成疑集状态,这便是红细胞的凝集,凝集成团的红细胞会堵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流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2)ABO血型的划分
ABO血型系统根据人类的红细胞含有的凝集原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种类型。
血型 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 A凝集原 抗B凝激素
B B凝集原 抗A凝激素
AB A、B凝集原 无
O 无 抗A、B凝激素
(3)Rh血型
Rh血型系统是区别于ABO血型系统的另种血型系统。它把人类的血型又分为两类:Rh阳性和Rh阴性。凡是红细胞上含有Rh凝集原的为Rh阳性,不含Rh凝集原的为Rh阴性。Rh阴性血型的人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欧洲的白种人中Rh阴性者的比例较高,约占15%。我国汉族人口中Rh阴性者只有1%,但在某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者的比例较大,可达5%左右。
考点3:安全输血
1.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
(3)输血关系:
某人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4)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选用成分输血,如严重贫血者应该输入红细胞,严重血小板缺乏症应该输入血小板,烧伤、烫伤患者应该输入血浆。
【拓展】输全血的缺点
①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②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血浆内乳酸、钠、钾等成分含量高,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③输全血会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使其产生相应抗体,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2.倡导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疑难点1:误认为人体内血细胞越多越好
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血液中血细胞过多是人体患病的表现,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是人体有炎症的表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过多,易形成血栓等。因此,并不是血液中血细胞越多越好。
疑难2:误认为人体内的血细胞数量增多都会对身体有危害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血液中某些血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如在人体有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功能;人在由平原到达高海拔地区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增强运输氧的能力,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缺氧的环境。
疑难3:观察小鱼尾鳍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选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的小鱼的血管内的血液才会流动。
(2)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并在观察时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主要是为了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3)在小鱼尾鳍上盖上载玻片可以防止小鱼尾鳍的活动,便于观察。
(4)实验时,不要伤害小鱼;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疑难4:误认为所有的血管都有瓣膜来防止血液倒流
在人体的所有血管中,四肢静脉内通常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其他血管内没有瓣膜。四肢静脉离心脏较远,管内血流速度缓慢,若没有静脉瓣,则很容易因重力的作用引起血液倒流。这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疑难5:误认为瓣膜只位于血管
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不能倒流是因为各种瓣膜在发挥作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另外,四肢静脉内通常具有静脉瓣。
疑难6:误认为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1)动脉和静脉是血管的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的名称,血液的名称与血管的名称无直接关系。
(2)动脉和静脉是以血流方向来划分的。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3)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来划分的。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静脉血。
疑难7:误认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条完全独立的循环途径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途径不同,但两者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在心脏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共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
疑难8:误认为大量输血时,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O型血的人还可以输血给A型、B型、AB型血的人,但输血时量要少、速度要慢。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疑难9:误认为献血会损害身体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因此,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刺激机体的造血机能。
本章的主要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输血与血型。
本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重点:(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或者结合血管、心脏等相关知识以综合题的形
式呈现。(2)对血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三种血管的比较与识别上,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3)心脏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考查的重点是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4)血液循环主要考查对两条循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为主。这部分知识常与呼吸、消化、吸收和体内废物的排出等有关内容整合起来,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时也结合社会生活热点以实例形式进行考查。
【真题再现】
1.(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去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会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做成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这张涂片中,医生看到的细胞种类有(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以上均有
【答案】D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因此去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会从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做成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这张涂片中,医生看到的细胞种类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B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因此其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A正确。
B.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白细胞能够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错误。
C.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减少会影响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C正确。
D.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故选B。
3.(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丙处止血
【答案】C
【分析】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详解】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而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可见,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C正确。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说明是动脉血管受伤,应马上按压甲处(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C。
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如果色素量多,颜色深是不利于观察的,所以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进行观察,A错误。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小鱼尾鳍上,再将培养皿放置在载物台上,B错误。
C.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C错误。
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D。
5.(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下图是人体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④是左心室,腔壁肌肉最厚
B.①中流的是静脉血
C.④中的血液应流向⑤
D.③和①之间,⑤和④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D
【分析】图中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⑤是右心房。
【详解】A.心脏各腔壁的厚薄与输送血液的距离的长短相适应的,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壁最厚是图中③左心室,其肌肉壁最发达,A错误。
B.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C.④右心室和⑤右心房之间有房室瓣,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由⑤流向④,C错误。
D.①主动脉和③左心室之间、④右心室和⑤右心房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D。
6.(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为肺循环的一部分 B.图中①表示呼气,②表示吸气
C.图中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氧气 D.图中血管⑤流的是动脉血,血管⑥流的是静脉血
【答案】A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包括①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③④表示血液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⑤是静脉血,⑥是动脉血。
【详解】ACD.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图中为肺循环的一部分,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④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肺循环后,血液变为含氧多的、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即图中血管⑥流的是动脉血,血管⑤流的是静脉血,A正确,CD错误。
B.图中:①②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其中图中②表示呼气,①表示吸气,B错误。
故选A。
7.(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收缩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出发,流回左心房
C.房室间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心房内流静脉血,心室内流动脉血
【答案】D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详解】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A正确。
B.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C正确。
D.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A
【分析】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又避免了血液浪费。
【详解】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可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故选A。
9.(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一位B型血的外伤患者需要大量输血,应为他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答案】B
【分析】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据此作答。
【详解】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一位B型血的外伤患者需要大量输血,应为他输入B型血,O型血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输入,若输入A型血、AB型血会发生凝集反应,不可取,B正确。
故选B。
10.(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理由: 。
(2)为了便于观察,应选择尾鳍色素 的活的小鱼。(填“少”或“多”)
(3)现有10×和40×两种物镜镜头,实验时应选择 物镜镜头。
(4)判断图二中的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小鱼? 。
【答案】(1)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2)少
(3)10×
(4)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5)放回小鱼适宜生活的环境中
【分析】题图中:①动脉:由干流流向支流,干流是动脉血管。②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③静脉:由支流流向干流,干流是静脉血管。
【详解】(1)鱼用鳃呼吸,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是为了能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2)小鱼尾鳍的血管较细,需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应该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光透过性好,便于观察。
(3)本实验需要再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因此实验应选择10×的物镜镜头。
(4)②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②血管是毛细血管。
(5)实验结束后,应放回小鱼到适宜生活的环境中。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认识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考点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1.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包括 和 。
(2)血浆的功能是运载 ,运输 和 。
(3)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 作用。
2.血浆
(1)成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① :血浆的主要成分,约占血浆总量的90%。
② :约占7%,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
③ :约占3%,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主要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 , 。
【注意】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浆是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离心或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血凝块,在血凝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清。
血浆和血清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可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
3.血细胞
(1)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与异常症: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 状,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核,数量最 ,含血红蛋白 运输 数量过少可能患
白细胞 (WBC) 比红细胞 , 细胞核,体积最 ,数量最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 和 作用 数量过多可能有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状 , 细胞核,体积最 和加速凝血 过少,流血不止;过多,形成血栓
(2)血红蛋白( Hb )
①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②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 ,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 。
③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
【思考1】人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 。
【思考2】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分析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 。
【思考3】运动员在赛前备战时,往往选择昆明等地作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
考点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2)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如图。
考点3:血液检查
1.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答案】 。
2.检查报告
该化验单哪几项测定值不正常?
【答案】 。
(2)化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案】 。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考点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材料用具
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清水、载玻片。
3.实验过程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血管: 、 和 。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毛细血管中,血流的速度最 ,红细胞 通过;在动脉中,血液从 流向 ,血流速度较快;在静脉中,血液从 流向 ,血流速度较 。
5.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取问题:选用 的活的小鱼。
(2)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
【答案】 。
考点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模式图
管壁、弹性
管径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分布
图示
2.静脉瓣
(1)位置: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并且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于上肢静脉的。
(2)作用:静脉瓣向一个方向开口(如图),保证了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从而 。
3.判断三种血管
主要依据:血流方向或血管的形态特征。
①为 ,②为 ,③为 。 A为 ,B为 ,C为 。
4.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的物质交换
血液中的 和 ,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 ,最后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 和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
【思维警示】 营养物质由血浆运输,氧气由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5.与血管有关的生活现象
(1)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 脉。
(2)手臂上的“青筋”是 ,药物注射的血管是 。
(3)抽血时,护士用橡皮筋绑住患者手臂上方,血管会鼓起,实际上是因为血液不能及时回心, 撑起,导致血管鼓起来。 如右图所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考点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1.心脏的结构
(1)位置:位于 腔中部,偏左下方。
(2)结构层次:主要由 组成的中空的器官。
2.腔室及血管:
(1)四个腔:左侧有 和 ;右侧有 和 。上房下室,同侧相通,异侧不通。
(2)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与左心房相连的是 ;与右心房相连的是 ;与左心室相连的是 ;与右心室相连的是 。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3)四个腔心壁的厚度:心室壁比心房壁更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更 ,心壁最厚的腔是 。根据血液输送距离的远近判断: 。
3.心脏的瓣膜
(1)瓣膜:心脏内有 瓣和 瓣,作用是 ,使血液朝一定的方向流动。
①房室瓣:位于 与 之间,只朝 开,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②动脉瓣:位于 与 之间,只朝 开,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③静脉瓣:位于 静脉,朝心脏方向开,血液从全身各部流回心脏。
(2)心脏内的血液流向: → → → ,不会倒流。
4.心脏的功能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心脏的肌肉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即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有两个“泵”协同工作:由于心脏中间被厚厚的肌肉壁隔开,左右互不相通,两侧就形成了两个“泵”。左右侧的两个“泵”协同工作,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部。
5.心脏工作示意图
甲 乙 丙
图示 心房 心室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流情况 历时/秒
甲 收缩 0.1
乙 关闭 心室里的血液进入 ,全身各处血液进入 0.3
丙 舒张  血液进入 ,再进入 0.4
【规律强化】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房与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和交替收缩。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和同时关闭,始终都是交替开放和关闭的。
考点2: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 和 两部分。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途径。可表示为: 。
(2)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可表示为: 。
3.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
(1)动脉血和静脉血
①动脉血是指 的血液。
②静脉血是指 的血液。
【注意】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血液中 的多少,与营养物质、废物的含量没有直接关系。
(2)体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①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血→ 。
②体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肺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①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血→ 。
②肺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4.血液循环的应用
(1)肌肉或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到达作用部位(除肺外)应至少经过心脏 次,循环路线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2)氧气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含量最多的血管是 ;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含量最多的血管是 。
【规律强化】 血液循环
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没有先后之分。体循环与肺循环在心脏处连在一起,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总血流量相等。
5.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循环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所需的
和 ,同时又不断地将组织细胞产生的 和其他废物运走,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
6.冠脉循环
(1)概念: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2)意义: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分支,其意义在于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3)冠脉循环异常引发的病变:若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若心肌暂时性缺血,可能引起心绞痛;若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7.心率
(1)概念:每分钟 跳动的次数。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
(2)正常范围:每分钟60~100次,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大约为 次/分钟。
(3)脉搏的测量部位: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的桡动脉。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考点1:血量与输血
1.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1)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血量是有差异的。例如,体重相同的男性血量稍高于女性,身体强壮者的血量比瘦弱者的多。
(2)正常人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血量保持稳定,能使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从而使人体的血压维持正常的水平。
(3)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一次失血量 对身体的影响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超过800-1000毫升 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超过1200-1500毫升 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考点2:血型
ABO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系统包括 四种血型。
【知识拓展】
(1)红细胞凝集的原因
①兰德斯纳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作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含有与红细胞凝集原相对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作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中,血清都不含有与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的凝集素。
②当红细胞遇到与之相对的凝集素时,就由均匀悬浮状态变成疑集状态,这便是红细胞的凝集,凝集成团的红细胞会堵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流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2)ABO血型的划分
ABO血型系统根据人类的红细胞含有的凝集原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种类型。
血型 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 A凝集原 抗B凝激素
B B凝集原 抗A凝激素
AB A、B凝集原 无
O 无 抗A、B凝激素
(3)Rh血型
Rh血型系统是区别于ABO血型系统的另种血型系统。它把人类的血型又分为两类:Rh阳性和Rh阴性。凡是红细胞上含有Rh凝集原的为Rh阳性,不含Rh凝集原的为Rh阴性。Rh阴性血型的人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欧洲的白种人中Rh阴性者的比例较高,约占15%。我国汉族人口中Rh阴性者只有1%,但在某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者的比例较大,可达5%左右。
考点3:安全输血
1.安全输血应以输 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型血。
(2)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或 型。
(3)输血关系:
某人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B
AB
O
(4)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选用成分输血,如严重贫血者应该输入 ,严重血小板缺乏症应该输入 ,烧伤、烫伤患者应该输入 。
【拓展】输全血的缺点
①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②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血浆内乳酸、钠、钾等成分含量高,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③输全血会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使其产生相应抗体,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2.倡导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疑难点1:误认为人体内血细胞越多越好
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血液中血细胞过多是人体患病的表现,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是人体有炎症的表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过多,易形成血栓等。因此,并不是血液中血细胞越多越好。
疑难2:误认为人体内的血细胞数量增多都会对身体有危害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血液中某些血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如在人体有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功能;人在由平原到达高海拔地区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增强运输氧的能力,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缺氧的环境。
疑难3:观察小鱼尾鳍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选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的小鱼的血管内的血液才会流动。
(2)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并在观察时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主要是为了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3)在小鱼尾鳍上盖上载玻片可以防止小鱼尾鳍的活动,便于观察。
(4)实验时,不要伤害小鱼;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疑难4:误认为所有的血管都有瓣膜来防止血液倒流
在人体的所有血管中,四肢静脉内通常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其他血管内没有瓣膜。四肢静脉离心脏较远,管内血流速度缓慢,若没有静脉瓣,则很容易因重力的作用引起血液倒流。这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疑难5:误认为瓣膜只位于血管
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不能倒流是因为各种瓣膜在发挥作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另外,四肢静脉内通常具有静脉瓣。
疑难6:误认为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1)动脉和静脉是血管的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的名称,血液的名称与血管的名称无直接关系。
(2)动脉和静脉是以血流方向来划分的。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3)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来划分的。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静脉血。
疑难7:误认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两条完全独立的循环途径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途径不同,但两者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在心脏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共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
疑难8:误认为大量输血时,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O型血的人还可以输血给A型、B型、AB型血的人,但输血时量要少、速度要慢。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疑难9:误认为献血会损害身体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因此,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刺激机体的造血机能。
本章的主要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输血与血型。
本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重点:(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或者结合血管、心脏等相关知识以综合题的形
式呈现。(2)对血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三种血管的比较与识别上,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3)心脏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考查的重点是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4)血液循环主要考查对两条循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为主。这部分知识常与呼吸、消化、吸收和体内废物的排出等有关内容整合起来,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时也结合社会生活热点以实例形式进行考查。
【真题在再现】
1.(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去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会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做成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这张涂片中,医生看到的细胞种类有(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以上均有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3.(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丙处止血
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5.(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下图是人体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④是左心室,腔壁肌肉最厚
B.①中流的是静脉血
C.④中的血液应流向⑤
D.③和①之间,⑤和④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6.(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为肺循环的一部分 B.图中①表示呼气,②表示吸气
C.图中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氧气 D.图中血管⑤流的是动脉血,血管⑥流的是静脉血
7.(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收缩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出发,流回左心房
C.房室间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心房内流静脉血,心室内流动脉血
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9.(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一位B型血的外伤患者需要大量输血,应为他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10.(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理由: 。
(2)为了便于观察,应选择尾鳍色素 的活的小鱼。(填“少”或“多”)
(3)现有10×和40×两种物镜镜头,实验时应选择 物镜镜头。
(4)判断图二中的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