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盘古开天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5: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12课。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正确读写“混沌翻身劈开上升下降倒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渲染,激趣导入
1.导学: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
2. 导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话故事中的朋友,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
3. 导学:我们课本第四单元也为我们安排了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47页,把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个神话故事 12《盘古开天地》(相机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过渡:课题同学们读的很好,那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屏幕显示:翻身 劈开 缓缓上升 浑浊 一丈 撑起 精疲力竭 累倒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1) 指定学生朗读词语。
(2) 相机强调“滋”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血”。
(3) 齐读词语
3. 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劈缓浊丈隆肢躯液
(1)指定学生朗读生字
(2)指导书写“缓”字
①“缓”右侧的第一笔撇要写得短小舒展;
②学生观察生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③.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④.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1.学习中心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3)导学: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是哪一句?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5)导学: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文章的中心句。(6)指导朗读中心句。
2.理清层次。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导学:围绕盘古创造美丽的世界,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
生 1:盘古创造世界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
生 2:盘古是怎么样创造世界的?
生 3:盘古创造世界之后又做了什么?
四、研读开天辟地之前,激发兴趣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感知。学习小助手
(1)自主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什么样的。
2.汇报交流。
(1)指生汇报交流。
(2)出示第 1 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混沌”的意思。
(与“清晰”进行比较,同时引导学生造句。)
五、研读初创天地时,加深感悟
1.过渡:盘古是如何创造天地的呢?我们接着读课文。
2.出示学习要求。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第 2 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画出相关句子,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结合画面写感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1)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2)指导学生圈出描写巨人动作的词语并模仿。
①学生表演时相机指导:这样劈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抓住“巨响”加深感悟)
②导学:应该怎么样劈?他的表情如何?
③再指生做动作,其他学生评议。
(3)师生共读,读出用力的感觉。
预设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导学:再读此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神奇?相机出示三组反义词,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汇报后出示反义词,体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
导学:这些变化是短时间完成的吗?指导学生抓住“缓缓”和“慢慢”谈感受。指导朗读:由变化漫长你想到了什么?应该怎么样读才能突出变化的漫长呢?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感悟“开天辟地”之难。
六、研读开天辟地之后,感悟神奇
导学:天地分开后盘古又做了什么呢?
预设一: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1)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 好,站起来,头顶着天,双手高举过头,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劲,加油!不好,天就要塌下来啦,使劲,使劲!用力,加油!
(2)你们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顶天立地!
(3)现在,我们进入实话实说节目,你们累吗 累,就请坐。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 书上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
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4):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依然是--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5):一千年,一万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还是-一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年哪!一万八千年是多少天?同学们下课后算算就这样,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七、研读精疲力竭之后,感悟伟大
1.过渡:盘古让世界有了天和地,这就是创造,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盘古倒下后还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继续创造美丽的世界。
2.导学:默读第 4 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1)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世界的情形。
(2)融情朗读:景物的美让我们不禁陶醉其中,然而这种美不仅是文字带来的,更是其博大的精神感染的。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
5.抓住省略号加深感悟。
(1)导学:这后面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2)导思:想想我们这美丽的世界还有什么是盘古变成的。(出示课件)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他的骨骼变成了___________;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6.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盘古,更领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作业布置】
1.请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找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推荐书籍《中外神话传说》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无私奉献
顶天立地
敢于开创
身化万物
《盘古开天地》课后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文章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在感受神奇的过程中,体会盘古力大无比的形象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劈过去、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和坚持不懈,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
2.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再通过师生合作朗读,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收获
1.纵观整节课,基本按照预设目标达成效果。本节课主要抓住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世界”为主线展开教学,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然后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神奇的想象,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在朗读、想象、交流有机融合中感受盘古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论教,顺学而导。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本领。上课伊始,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引入教学,接着抓住句中的“混沌”一词提出质疑,顺势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思、品、议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读懂课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读中感悟,品析文字抓住重点,创设情景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抓住“拿起”、“劈”这两个词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在反复朗读中发现这个现象,并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训练。
三、不足之处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课堂前半部分用时稍有些长,导致后面的写话展示环节,时间有些紧张,没能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学生,呈现更丰富、更有趣的回答。
四、改进措施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材只是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