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2: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二、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德”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简介毛岸英:毛岸英,毛主席的长子。1922年 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 11月 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2.了解朝鲜战争:1950年 6月 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3.谈话导课:这节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读题。)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随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词语解释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例句: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2.整体感知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分组讨论 检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2)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①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②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________。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______________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收获(思得)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教学导入环节,我截取电影《上甘岭》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