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2: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教材分析
学生早已学习过律诗,对于诗的四联名称等不需要再次进行讲解。并且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为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课上引导学生围绕“诗人是通过哪些生动的词句写出自己喜的心情的?”这个问题,学生也能够抓住诗句中的“忽传”“涕泪”“满”“漫卷”“放歌”“纵酒”“即”“穿”“便下”“向”等关键字中,感受到诗人的狂喜。
二、设计思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诗意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其实并不特别难理解,然而对于古诗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必须体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诗的创作与诗人的生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为此,在学习这首诗时,我相机补充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对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让学生透过这些诗句了解动荡的历史环境,了解悲惨的家庭遭遇,感受百姓的生活疾苦,从而推动对诗人“喜”的丰富感知。与此同时,在课尾,补充了《登高》,并引导学生去搜集其他诗句,帮助探寻杜甫的“悲”。可以说,已经点燃起了学生探寻杜甫的兴趣。同时,通过课后评测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整首诗的字句理解,情感体验都是很到位的。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并懂得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2.理解诗句,感受诗人“喜”的心情,初步感受“生平第一快诗”中的明快、欢快、畅快、痛快。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其他诗句、名家点评等方法读懂诗句。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探寻诗人,学生了解到了是唐朝安史之乱中的朝廷动荡,百姓疾苦,感受到了百姓的生活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掌握了一种方法学生从探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中,学会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品读诗人的其他诗句,结合名家赏析学习古诗的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从而,在探寻《登高》中杜甫之“悲”中加以运用。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国家危难时刻,杜甫一心要去找皇帝,为国分忧,中途被叛军拦截,面对长安城内一片萧条,他写了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想到战乱中死伤无数,国家风雨飘摇,他悲愁满怀——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如今叛军的根据地已被收复,国家将安定,盛世将重现,怎能不喜极而泣呀!再去读!这又是为谁而喜呢?(为国)这既是喜极而泣,也是悲喜交加呀!同学们,你看学习古诗的时候,不能只想着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联系诗人其他的诗句思考,我们的理解就更深刻,对诗人的认识也丰满起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什么他被称为诗圣了吗? 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展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所以被称为“诗史”,诗句中洋溢着他为国为民的情怀,这种家国情怀让他成为了一代诗圣。3 第三四句那么爱书的杜甫现在胡乱卷起书收拾行囊,读出他的欣喜若狂吧! 第五句引导感受并相机板书:高歌狂饮想象: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 最后三句 1.预设:学生能从“即、穿、便下、向”感受到归心似箭的心情诗人正是通过“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词一下子连起了四个地名,写出了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出来(指名)怎样才能把这几个词,读得轻松、跳跃,读出其中的急切呢?不妨这样声断气连地读,(范读)谁想再来读? 2.杜甫已经喜得在心里想象描绘出归乡之路了,你知道此时此刻杜甫身在何处?心向何方?(教师在幻灯片中借助箭头符号演示杜甫返乡的路线图)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那是千里之遥啊!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可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生齐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浅显感知本诗的艺术特色刚才,同学们说这些字给我们语言畅快之感,心情急切之感,不止这些,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都给你什么感觉?都给人以语言明快,语句畅快的感觉。 情感上给你什么感觉?结合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之前的诗,写的是战乱、国破的愁和哀,而这一首诗中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喜,喜的欢快、痛快!大家看板书,整首诗喜始喜终,句句有喜,从喜闻捷报之后,就喜到落泪、喜到漫卷诗书、喜到高歌狂饮,喜到描绘归途,诗人是越来越喜,这喜如大坝决堤一发不可收,酣畅淋漓,痛快之极,怪不得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曾这样写道: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请大家试着去读出诗中的明快、欢快、畅快、痛快吧!练习读——指名读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感情朗读读得痛快酣畅!真可谓:快诗一首传千古,诗圣遗风启后人。作为后人的我们,从杜甫身上学到了什么?杜甫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民族使命感。听到这个喜讯的杜甫,是在为家而喜,更是在为民而喜,为国而喜呀!(指板书)怪不得他百感交集喷涌而出这首千古名篇!齐读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延伸学习 1.此时的杜甫喜绘归途,你猜一猜,以后他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去他的诗中寻找答案。出示《登高》 2.全班交流:跟刚才几位同学的设想一样吗?这首诗给你什么感觉?剑外忽传收蓟北,那个欢喜呀,但是四年后,他竟然写了这样一首诗。如果刚才那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喜”来概括,这首诗用什么来概括。(悲)。是一个大大的悲字呀!他为何而悲?你想知道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么做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去探寻他的悲? 3.课下请同学们去探寻:搜集杜甫当时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结合这个时期的诗篇和名家点评赏析,去探寻杜甫“悲”中的家国情怀。5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的不只是本诗中那个欣喜若狂的杜甫,而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有着各种悲惨经历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杜甫。学生了解到了,他始终是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喜忧哀乐思想感情的变化,完全是以国家盛衰起伏的形势发展为转移的,看到了一位颠沛流离却心系国家的诗人。
以杜甫的家国情怀为主线索,教师创造性地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登高》为原点,串联起了诗人的一喜一悲,构建了一个微课程。学生在“喜”的感受中,获得一种综合的学习方法,获得会诗人的认识,就在学生以为杜甫会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时,杜甫的“悲”又赫然入目,引发学生探寻的兴趣,相信下一节课对“悲”中的家国情怀的交流,会让学生对杜甫有更加丰满的认识,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