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2: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教材分析
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够借助想象,想象诗中的声音、颜色,想象诗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在想象中呈现丰满的动态画面。因此,在体会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时,学生能够描述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和表现,对于诗人喜极而泣、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情景,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想象和体验。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学习的,可以说不是一首诗,而是在认识一个诗人,一段历史。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课的设计就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诗,引出了杜甫的诸多诗句,同时在课尾延伸至探寻《登高》这首诗中的“悲”。这是教师创新设计的一个“微课程”教学。可以说,下课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新的疑问的产生,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始,也是对本课学习方法的自主运用的实践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并懂得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2.理解诗句,感受诗人“喜”的心情,初步感受“生平第一快诗”中的明快、欢快、畅快、痛快。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其他诗句、名家点评等方法读懂诗句。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他的名字我们经常见,他的诗我们经常读。说陌生,是因为,对他生活的时代,对他这个人,我们了解的很少。他就是杜甫。先说一说,你熟悉杜甫什么,你了解他什么吧!要想了解一个诗人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他生活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大唐。(播放录像)杜甫就这样饱经战乱之苦!可是这天,流落异乡的他忽然听到一个天大的喜讯。一下子冲破了杜甫忧郁以久的情感闸门,喷涌出他生平第一首快诗——(生读题)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解诗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他听到了什么喜讯 (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把这个喜讯告诉所有人吧!(齐读诗题)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 (2)指导: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裳”的读音。读音发生了改变,意思也有所不同,你了解衣裳的意思吗?出示: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这样的古今异义词,诗中还有两个,你发现了吗?出示:妻子:妻子和儿女。青春:春天的景物正因为,“子”在这儿表示儿女,所以读三声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这样的古今异义词,现在全班齐读下这首诗吧!四、小组合作探究“喜”读到这儿,你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种心情凝炼成一个字就是——喜。那这节课我们就去探究诗人的这份“喜” 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人通过哪些生动形象的词句表现出了自己的“喜”?圈画出来。 2.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品味“喜” (一)全班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相机引导:这是一种从天而降的惊喜呀,这让你想到了哪个词?——喜从天降这句里,有两个地名,你知道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吗?剑外是指四川,蓟北是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当时叛军的根据地、老巢。叛军的根据地被收复了,这个消息就如春雷乍响,谁能读出这份惊喜?总结:同学们感受到了杜甫喜闻捷报时的那份惊喜。 (二)第二句预设学生能感受到诗人喜极而泣的心情。引导:喜极而泣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心情。此时,喜从天降,杜甫为什么落泪呢?请大家读一读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的这几句诗,思考一下杜甫为何喜极而泣。 出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彭衙行》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理解几个层次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第一个层次:为家而喜八年里,苦难重重,他想起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小儿子活活饿死,这丧子之痛,令他不禁悲从中来,他还想起了全家冒着雷雨逃难多天的悲惨经历——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可如今这场浩劫结束了,家人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一起读——他这是在为谁喜极而泣呀!(板书:为家)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第二个层次:为民而喜安史之乱期间,民不聊生。他曾亲眼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寒的读书人没有房子住,他说“安得广厦千万间”自己受冻而死也情愿,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今战乱将息,黎民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怎能不喜,怎能不泣呢!一起读——现在,他是为谁喜极而泣?为苍生,为民而喜。(为民)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不只是在于其诗作创作,更在于其爱国爱民的情怀。杜甫的诗作中总是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这让学生明白了“诗圣”的魅力。同时,巧妙地将“每一个有家国情怀,有民族使命感”渗透于整节课的学习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思想的巧妙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