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走月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5: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月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汉字构字规律和集中识字等方式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查字典辨析“载”的读音;借助关键笔画会写“淘、卵、填、牵、坑、洼”6个生字。
通读全文,梳理内容,明白文中的线索,以及“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地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想象的画面,感受“走月亮”的温馨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梳理内容,朗读课文和背诵第4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语言表述。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文插图,播放云南特色音乐,请学生从图上两人的穿着猜测她们可能是哪里人?
教师介绍白族的相关资料: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这篇课文的作者叫吴然,是云南人,我们曾经读过他写的《大青树下的小学》
出示课题:《走月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走月亮》,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什么是走月亮?课文中有一句话向我们解释了,请找出来。
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所以“走月亮”就是阿妈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
文中四次写到了“走月亮”,把相关的句子用“——”划下来。自由朗读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指导朗读,读出一次比一次强烈的语气,从中感受到些什么?——幸福和快乐!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文章的线索,紧紧地牵着我们往下读。
精读课文,想象画面
我和阿妈在哪里“走月亮”?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读生字词:
鹅卵石 风俗 稻穗 田埂
跃出 运载 镀亮 泼剌
沟水汩汩 闪闪烁烁
我和阿妈在哪里“走月亮”?全班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随机板书: 走在溪边
走月亮 走在村道、果园、田埂
走在其他地方
学习第1-3段,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示范朗读,边读边想象看到的画面,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一轮明月从清澈碧蓝的洱海边升起,照亮了青翠欲滴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那棵茂盛的大青树。我仿佛听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好像在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阿妈牵着作者的手在月光下散步,好一幅幸福快乐,其乐融融的场景!
这样的画面真是温馨又美好!
这样的月光跟其他的光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柔和的月光还照亮了什么?(关注描写的顺序: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
默读4-5自然段,说说“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小组交流:(1)轮流读划出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语言表述。
组员之间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选出一位代表。
☆调动至少2个感官 ☆有自己的联想
☆语言连贯 ☆表达清楚
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
句子一: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两个“流着”,为什么溪水会流着香味和月光?(月光柔和的倒映在溪水中,一个“流着”将静态的山草、野花和月光化为动态的人,让原本无生命的自然之物有了生机,凸显甜美、欢快的情绪。)
句子二: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如果你就是其中一颗鹅卵石,说说当时是怎样一幅画面?
“抱”这个字能不能换成其他字?为什么
带着想象体会,自由读,个别读,赛读。
变换句子排列方式,营造诗意朗读氛围
借助关键词背诵!
指导书写
指导写“淘、卵、填、牵、坑、洼”6个生字。
淘、卵、填、坑、洼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写“卵”时要注意左半边最后一笔撇不能遗漏,;牵是上中下结构。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