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15 太阳、月亮结构及地球自转(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15 太阳、月亮结构及地球自转(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20 23:17: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太阳、月亮结构及地球自转
一 太阳结构与活动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 (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二 月球结构与活动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三 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半球。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
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
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一 太阳结构与活动
1.太阳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B.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早晨人们透过地球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光球层。
【解答】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其释放的能量为其内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故A正确;
B、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B错误;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故C正确;
D、我们透过地球的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3七下·北仑期中)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太阳系中有一个星球71%的表面被海水覆盖着,有人称它为“大水球”,这个“大水球”是(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金星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总计约5.1亿平方千米,约70.8%的表面积由水覆盖,大部分地壳表面(3.6113亿平方千米)在海平面以下。
海底的地壳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征,包括一个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统,以及海底火山、海沟、海底峡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其余的29.2%(1亿4894万平方千米,或5751万平方英里)为不被水覆盖的地方,包括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地表受到构造和侵蚀作用,经历了长时间的重塑。
【解答】地球的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水体覆盖,也被湖泊、冰川、河流和其他淡水体覆盖着,尤其冰川覆盖最多,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B正确。水星、火星、金星未发现液态水,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下·浙江期末)2023年6月的太阳黑子数目高于当前或上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任何一个月份,这表明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高峰期将远比最初预期的更为活跃。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
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D.日珥是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
【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A、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故A错误。
B、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故B错误。
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故C正确。
D、日珥发生在色球层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10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开启逐日之旅。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B.由于日地距离较远,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虽然日地距离较远,但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极其普通的恒星,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万光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日珥、耀斑,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是一个气体球,其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解答】A.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万光年,故A错误;
B.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恒星,虽然日地距离较远,但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故B错误;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是太阳黑子,故C正确;
D.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下·北仑期末)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
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④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对外辐射出的能量,包括可见光,不可见光,还有各种射线、粒子流等。
而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使太阳辐射增强的一系列太阳表面情况的变化。
【解答】①②是太阳辐射造成的影响;③④是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
故答案为:A
6.(2023七下·婺城期末)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答案】A
【解析】【分析】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点。
(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
(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
(4)太阳风;从太阳的外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这种连续的粒子流好象是从太阳向外刮出的一股“风”,所以称为太阳风。
【解答】A.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变化;
B. 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是地球的公转;
C.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是温室效应造成的;
D. 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是板块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A
7.(2023七下·吴兴期末)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其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夸父一号”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
A. 日核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在日冕层;
【解答】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所以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故答案为:C.
8.(2023七下·永嘉月考)在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已经主体竣工,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就是观测太阳活动。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太阳光中紫外线过强
【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所引起的现象有: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 “ 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洪涝、干旱灾害等。
【解答】A.B.D.都是太阳活动所引起的现象;C中昼夜长短规律性的变化是地球绕日公转所引起的现象;
故答案为:C
9.(2023七下·永嘉月考)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A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B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C 扦插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D 半规管 耳蜗 内耳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分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 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A.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他们不存在包含关系,A错误;
B.机械运动按其运动曲线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B错误;
C.无性生殖包含了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包含了扦插,C正确;
D.内耳有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组成,这三者没有包含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2七下·定海期末)如图,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天然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
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
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况分析解答。
【解答】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不符合题意;
B: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了,B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C符合题意;
D: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都比月球要大得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表面的黑色斑点叫做    ,如图中[   ],它们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   而显得较暗的斑块。
(2)图中太阳表面的黄色斑块发生于   层,如图中[   ]。
(3)图左上角的红色喷发物[A]叫做   。
(4)日珥和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层。
【答案】(1)太阳黑子;B;低
(2)色球;C
(3)日珥
(4)色球;光球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的概况及太阳运动解答。
【解答】(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大气层的光球层,如图中B层。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耀斑:耀斑时太阳表面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发生在色球层。如图中的C层。
(3)日珥: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主要发生在色球层。图中的红色喷发物为日珥。
(4)日珥和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12.读图,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90年黑子相对数为波谷时,降水量为波峰50mm
B.年平均降水量从多到少,呈现出约11年的周期规律
C.黑子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D.1905年黑子相对数为波峰时,降水量为波谷200 mm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太阳黑子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答】A.1890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波谷是,降水量为波峰300mm,错误;
B.年平均降水量从多到少,呈现出约5.5年的周期规律,错误;
C.黑子相对数与平均降水量呈现负相关,错误;
D.1905年黑子相对数为波峰时,降水量为波谷200mm,正确。
故选D
13.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表示太阳大气层,其中B层的名称为   。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填“ 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答案】(1)色球层
(2)太阳黑子;突然增亮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1)A为光球层,B是色球层,C是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
(2)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光球层)中的黑子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诐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二 月球结构与活动
1.图为我国研制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活动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是黑夜,月球的天空漆黑
B.此时是白天,月球表面的温度很高
C.月球车应不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D.月球车应能防御风沙的袭击
【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月球表面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其表面温度可降低到-183℃。
【解答】读图可知,月球车在地面上有影子,此时是白天,月球表面的温度很高;月球车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但比地球上的受到的引力小;月球上几乎是真空的,形不成风,没有风沙,月球车不需要防御风沙的袭击。
故答案为:B。
2.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上的特点是没有空气和水,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结合这些特点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可逐做出判断。
【解答】①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听到大风呼啸是不真实的;②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故人会跳得很高,故跳过4米高的横杆可能是真实的;③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的质量虽然不变,但重力会变小,故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可能是真实的;
④拍照片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阳光能够射到月球上,月球也能够反射太阳光,故拍照片可能是真实的;⑤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当然也就没有大气压,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是不可能的,故是不真实的;⑥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植物不能生长,故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是不真实的;⑦月球对人的吸引力变小,故袋鼠式”走路是真实的。
故答案为:C。
3.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答案】A
【解析】【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因此一片死寂,正确;
B:月球上没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故错误;
C: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飘飘的,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所形成的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2年11月8日晚,一轮明月在夜色中悄悄“变脸”,缓缓呈现古铜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月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B.当晚月球位于轨道的A处,月相为满月
C.发生月全食时,能看到美丽的“红月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D.月球上有许多月坑,对表面物体引力较地球小,经常刮风暴
【答案】D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明亮部分其实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故A正确;
B、在A点时,月球的亮面正对地球,当晚的月相是满月,故B正确;
C、发生月全食时,照射月球的光被地球遮挡,但依然能够看见红月亮,说明光线发生了偏折,即折射,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大气,不会发生空气流动,即不会刮风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下列月面景观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A.环形山的形成 B.物体所受重力较小 C.昼夜温差达300℃ D.听不到声音
【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弱重力、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解答】A、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容易受到陨石的撞击,形成大量的陨石坑,即环形山,故A错误。
B、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万有引力较小,导致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较小,故B正确。
C、缺少大气层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故C错误。
D、由于大气层的缺失,月球表面的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在月球表面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下·浙江期末)2023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六)晚,“超级月亮”现身长沙夜空,与城市夜色交相辉映。当满月时,月球运行到近地点附近,出现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比平时大的现象称为“超级月亮”。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
A.这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为新月
B.月球靠近地球会引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
D.登月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解答】A、农历二月十五这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为满月,故A错误;
B、月球靠近地球会引发涨潮,故B错误;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故C正确:
D、“嫦娥工程”登月不能靠降落伞着陆,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降落伞不能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下落的速度,故D措误。
故答案为:C。
7.“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球的展示,体现了很高的科技含量。为了能让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科研队员在设计时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  )
A.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C.月球表面有很强电磁辐射 D.月球表面有紫外线
【答案】A
【解析】【分析】红旗处于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月球上红旗不能隔离很强电磁辐射和紫外线,月球上的非生物因素能对红旗造成损害。
【解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有很强电磁辐射,有紫外线这些都是破坏红旗保存完好的因素,而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的环形山不会对红旗保存造成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3七下·东阳期末)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向宇宙发射一颗新的×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有望捕捉超新星爆发出的第一缕光,发现宇宙中更遥远的天体。下列有关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行星
B.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构成的
C.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D.银河系的直径约3万光年,从俯视图看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答案】C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
【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A错误;
B.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故B错误;
C.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故C正确;
D.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从侧视图看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新月,月亮整夜不见,在农历的初一,可能发生日食现象;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满月,月亮整夜可见,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解答】 A. 月球表面有月坑,A正确;
B.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B正确;
C. 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属于接近上弦月,C正确;
D.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新月,月亮整夜不见,在农历的初一,可能发生日食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D.
10.月球
(1)月球的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月球的直径约为3 476千米,大约为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月球比太阳距离地球近得多,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2)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    ℃。
(3)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被称为    ;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月球形成早期    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答案】(1)卫星
(2)空气和水;300
(3)月陆;月海;环形山;小天体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解答】(1)月球的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3)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被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月海。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11.“嫦娥五号”有多个科学任务,除了从月球取得“月壤”外,还计划让其轨道飞行器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1点”,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连线上,在此位置上可以不间断观测地球的向阳面,如图所示。3月15日,轨道飞行器顺利进入L1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通常所接触土壤的非生物部分主要由砂粒(矿物质颗粒)、腐殖质、空气.水等构成。根据月球的知识可以判断,“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得的“月壤”中,肯定没有的成分除了腐殖质外,也肯定没有的是   。
(2)航天器在L1点位置观察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B. C. D.
【答案】(1)空气、水
(2)C
【解析】【分析】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解答】(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所以“月壤”中,肯定没有的成分除了腐殖质外,也肯定没有的是空气、水。
(2)航天器3月15日在L1点位置,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所以观察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图C,故选C。
12.“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6年7月28日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记录。“嫦娥三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t,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   ,“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不变;减小压强;小于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同时,还要知道,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解答】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因为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而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重力,所以,“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变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其对月球表面的压强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12题图) (13题图)
13.(2023七下·丽水期末)“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请回答:
(1)如图,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的产物;
(2)“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表明我国的航天器可以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填“太阳系”或”地月系”)。
【答案】(1)环形山
(2)地月系
【解析】【分析】(1)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也叫月坑,主要是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
(2)祝融号火星车顺利登陆火星表面,火星属于太阳系中的其中一颗行星,说明已经离开了地月系,但还在太阳系中。
【解答】(1)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故答案填环形山;
(2)祝融号火星车顺利登陆火星表面,说明已经离开了地月系,但是还在太阳系内,故答案填地月系。
三 地球自转
1.(2024·浙江模拟)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开幕式这一天地球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甲处
B.从9月 23 日到10月 8 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A.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这一天,地球运行在丙秋分(9月23日前后)处,故A错误。
B.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故B正确;
C.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C错误;
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4·义乌模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符合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A.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
B.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软流层、地核三个圈层
【答案】C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解答】A.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A错误
B.地球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B错误
C.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C正确
D.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D错误
故答案为:C。
3.如图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图,其中理解错误的是(  )
A.弧线ABC 为晨线,ADC 为昏线
B.由于地轴倾斜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只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D.ADC、ABC所处位置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分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
【解答】A、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A正确;
B、因为地轴的倾斜,使得北极圈和南极圈产生的极昼和极夜更加分明,B正确;
C、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C错误;
D、由于地球不停自传,ABC、ADC所处位置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3题图) (4题图)
4.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拍摄的星星视运动照片,照片中的弧线是星星绕着北极星运动的轨迹,这可以说明(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C.地球有昼夜现象 D.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解答】读图可知,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成逆时针方向转动,照片中的弧线是星星绕着北极星运动的轨迹这可以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路桥模拟)小柯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
【答案】A
【解析】【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 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小柯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 题干中描述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题图) (6题图)
6.无云的晴天,如果身处北半球的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A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地球自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太阳自东向西移动,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7.(2022·浙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按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则该实验可以模拟(  )
A.地壳变动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解答】根据题意,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来模拟太阳光的照射;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来模拟地球的自转;由此我们很清晰的可以看出地球仪上出现了明暗交替的现象。
故选D。
(7题图) (8题图)
8.如图所示为阳光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以及昼夜半球分布状况得出下列结论:①此时的节气是夏至;②此时的节气是冬至;③此时曲线ab是昏线;④此时曲线bc是昏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判断,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①正确,②错误;随着地球的自转,a-b线上的点会由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表面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一致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A错误;
B、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B错误;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C正确;
D、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3七下·富阳期末)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造成的
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
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不是地球上的两条经线。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3·慈溪模拟)如图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的关系图,图中实曲线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虚曲线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月球从位置①运行③时,经历的时间为27.3日
B.图中月球位于②位置时,这天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C.图中月球位于③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为新月
D.端午节这天,月球可能运行到图中②③之间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其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等于27.3日,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解答】A.月球从位置①运行③时 ,为一个月相变化周期,即为29.5天;
B. 月球位于②位置时 ,月相为满月,即此时地球在中间故出现月食;
C.处于3位置时,此时月球位于三者之间,故月相为新月;
D.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此时月相接近上弦月,月球位于1和2之间;
故答案为:C
12.(2023·瓯海会考)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转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是时差产生的原因呢,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
故答案为:A.
13.夜晚,星光闪烁,观察下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时差现象等;
【解答】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所以夜晚,星光闪烁,观察下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故答案为:A.
(13题图) (14题图)
14.(2023·宁波模拟) 2023春节,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电影讲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科幻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因此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不断地进行碰撞和张裂,碰撞容易形成高山,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解答】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识;
B.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因此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B错误;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识;
D. 火山和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识;
故答案为:B.
15.(2023·宁波模拟)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3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
C.该小组预测2023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长
D.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杆子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离宁波最近,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影子最短;
【解答】A.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杆子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所以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正确;
B. 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在宁波的南面,所以正午的时候影子应该是朝正北的,所以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 ,正确;
C.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离宁波最近,影子最短,所以该小组预测2023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应该将比55.7cm短,C错误;
D. 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正确;
故答案为:C.
(15题图) (16题图)
16.(2023七上·宁海期末)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答案】D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规律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的人昼长夜短,北半球的人昼短夜长;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一整天都在赤道的南面,即太阳在直射在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宁波肯定不是夏季。A错误;
B. 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所以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A-B-C,B错误;
C. 当太阳在C点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那么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东北方向,C错误;
D.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地区昼短夜长,南半球的地区昼长夜短,所以当天宁波夜长昼短,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最外圈表示赤道,小虚线圈纬度为66.5%。则能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的地球光照图的是 (  )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呈现极夜现象;从北极的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从南极的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转动;太阳一年四季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解答】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呈现极夜现象;从北极的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从南极的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转动,所以C正确;C描述的是从南极上空看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的地球光照图 ;
故答案为:C.
18.(2023七上·慈溪期末)家住慈溪的小科,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竿子,如图是其上午某时刻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北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C.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
D.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竿影的变化;时差等;
【解答】A.对于北半球的慈溪而言,太阳一年四季在他的南面,所以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南,A错误;
B.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中的竿影会发生变化,正确;
C. 因为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以被太阳直射到,慈溪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正确;
D.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正确;
故答案为:A.
19.(2022七上·镇海期末)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大
【答案】D
【解析】【分析】
结合火星的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则说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在火星上也能出现。但火星空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火星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所以火星上的“一年”约等于地球上的“两年”。
【解答】
A.火星自转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日公转,所以推测火星上有季节变化,A符合题意;
B.火星上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而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
C.火星自转方向与地球相近,也是自西向东,所以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C符合题意;
D.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所以一天也与地球相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0.(2022七上·镇海期末)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记载着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知识。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C.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题海盐南馆》张祜)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答案】B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水的漩涡、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长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
A.A属于昼夜交替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夏日长”,说明夏季昼长夜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符合题意,故B正确;
C.C属于昼夜交替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D属于昼夜交替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太阳、月亮结构及地球自转
一 太阳结构与活动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 (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二 月球结构与活动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三 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半球。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
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
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一 太阳结构与活动
1.太阳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B.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早晨人们透过地球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2.(2023七下·北仑期中)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太阳系中有一个星球71%的表面被海水覆盖着,有人称它为“大水球”,这个“大水球”是(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金星
3.(2024七下·浙江期末)2023年6月的太阳黑子数目高于当前或上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任何一个月份,这表明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高峰期将远比最初预期的更为活跃。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
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D.日珥是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
4.(2023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10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开启逐日之旅。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B.由于日地距离较远,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5.(2023七下·北仑期末)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
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④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七下·婺城期末)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7.(2023七下·吴兴期末)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其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夸父一号”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
A. 日核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8.(2023七下·永嘉月考)在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已经主体竣工,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就是观测太阳活动。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太阳光中紫外线过强
9.(2023七下·永嘉月考)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A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B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C 扦插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D 半规管 耳蜗 内耳
A.A B.B C.C D.D
10.(2022七下·定海期末)如图,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天然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
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
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
11.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表面的黑色斑点叫做    ,如图中[   ],它们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   而显得较暗的斑块。
(2)图中太阳表面的黄色斑块发生于   层,如图中[   ]。
(3)图左上角的红色喷发物[A]叫做   。
(4)日珥和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层。
12.读图,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90年黑子相对数为波谷时,降水量为波峰50mm
B.年平均降水量从多到少,呈现出约11年的周期规律
C.黑子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D.1905年黑子相对数为波峰时,降水量为波谷200 mm
13.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表示太阳大气层,其中B层的名称为   。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填“ 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二 月球结构与活动
1.图为我国研制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活动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是黑夜,月球的天空漆黑
B.此时是白天,月球表面的温度很高
C.月球车应不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D.月球车应能防御风沙的袭击
2.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3.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4.2022年11月8日晚,一轮明月在夜色中悄悄“变脸”,缓缓呈现古铜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月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B.当晚月球位于轨道的A处,月相为满月
C.发生月全食时,能看到美丽的“红月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D.月球上有许多月坑,对表面物体引力较地球小,经常刮风暴
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下列月面景观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A.环形山的形成 B.物体所受重力较小 C.昼夜温差达300℃ D.听不到声音
6.(2024七下·浙江期末)2023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六)晚,“超级月亮”现身长沙夜空,与城市夜色交相辉映。当满月时,月球运行到近地点附近,出现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比平时大的现象称为“超级月亮”。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
A.这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为新月
B.月球靠近地球会引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
D.登月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7.“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球的展示,体现了很高的科技含量。为了能让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科研队员在设计时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  )
A.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C.月球表面有很强电磁辐射 D.月球表面有紫外线
8.(2023七下·东阳期末)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向宇宙发射一颗新的×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有望捕捉超新星爆发出的第一缕光,发现宇宙中更遥远的天体。下列有关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行星
B.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构成的
C.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D.银河系的直径约3万光年,从俯视图看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9.(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10.月球
(1)月球的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月球的直径约为3 476千米,大约为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月球比太阳距离地球近得多,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2)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    ℃。
(3)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被称为    ;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月球形成早期    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11.“嫦娥五号”有多个科学任务,除了从月球取得“月壤”外,还计划让其轨道飞行器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1点”,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连线上,在此位置上可以不间断观测地球的向阳面,如图所示。3月15日,轨道飞行器顺利进入L1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通常所接触土壤的非生物部分主要由砂粒(矿物质颗粒)、腐殖质、空气.水等构成。根据月球的知识可以判断,“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得的“月壤”中,肯定没有的成分除了腐殖质外,也肯定没有的是   。
(2)航天器在L1点位置观察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B. C. D.
12.“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6年7月28日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记录。“嫦娥三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t,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   ,“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12题图) (13题图)
13.(2023七下·丽水期末)“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请回答:
(1)如图,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的产物;
(2)“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表明我国的航天器可以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填“太阳系”或”地月系”)。
三 地球自转
1.(2024·浙江模拟)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开幕式这一天地球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甲处
B.从9月 23 日到10月 8 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2.(2024·义乌模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符合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A.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
B.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软流层、地核三个圈层
3.如图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图,其中理解错误的是(  )
A.弧线ABC 为晨线,ADC 为昏线
B.由于地轴倾斜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只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D.ADC、ABC所处位置会发生变化
(3题图) (4题图)
4.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拍摄的星星视运动照片,照片中的弧线是星星绕着北极星运动的轨迹,这可以说明(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C.地球有昼夜现象 D.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
5.(2024·路桥模拟)小柯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
(5题图) (6题图)
6.无云的晴天,如果身处北半球的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7.(2022·浙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按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则该实验可以模拟(  )
A.地壳变动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
(7题图) (8题图)
8.如图所示为阳光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以及昼夜半球分布状况得出下列结论:①此时的节气是夏至;②此时的节气是冬至;③此时曲线ab是昏线;④此时曲线bc是昏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表面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一致的
10.(2023七下·富阳期末)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造成的
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
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
11.(2023·慈溪模拟)如图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的关系图,图中实曲线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虚曲线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月球从位置①运行③时,经历的时间为27.3日
B.图中月球位于②位置时,这天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C.图中月球位于③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为新月
D.端午节这天,月球可能运行到图中②③之间
12.(2023·瓯海会考)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13.夜晚,星光闪烁,观察下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13题图) (14题图)
14.(2023·宁波模拟) 2023春节,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电影讲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科幻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因此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5.(2023·宁波模拟)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3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
C.该小组预测2023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长
D.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15题图) (16题图)
16.(2023七上·宁海期末)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17.(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最外圈表示赤道,小虚线圈纬度为66.5%。则能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的地球光照图的是 (  )
B. C. D.
18.(2023七上·慈溪期末)家住慈溪的小科,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竿子,如图是其上午某时刻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北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C.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
D.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19.(2022七上·镇海期末)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大
20.(2022七上·镇海期末)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记载着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知识。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C.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题海盐南馆》张祜)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