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和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魅力,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
2、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激发听交响音乐的热情,提高其审美情趣及鉴赏古典音乐能力。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难点:理解《欢乐颂》作品深刻的音乐思想内涵,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导入
情境创设,兴趣引入法
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音画片段,请同学选出该乐曲的创作者: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巴赫
出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采用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通过老师简单评价直接切入主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二)贝多芬生平介绍(视频短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完短片,对贝多芬有了初步的什么样的了解?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的介绍,使学生知道贝多芬一生虽然坎坷,但他所追求的理想一直感染和鼓舞着人们,通过直观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贝多芬一生的伟大成就。
(三)贝多芬代表作品赏析
1、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并称“维也纳三杰”。
聆听贝多芬的《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及课上的欣赏选出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
教师活动:出示奏鸣曲概念。
教师提问:1)音乐情绪、力度是怎样的?
2)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3、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
教师活动: 什么是交响曲?(出示交响曲概念)
作品简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名《合唱交响曲》,及创作背景。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史无前例的加入管弦乐和人声,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推向新的高潮。
小结:贝多芬承受着失聪的折磨,却创作出这样为了人类自由和欢乐的作品,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思想。因此被人们称为“乐圣”。
教师提问:1)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
2)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查阅的资料阐述个人的认识)。
学生答:这部作品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容,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4、听赏学唱《欢乐颂》音乐主题片段(实践练习)
欢乐颂
席 勒 词
贝多芬 曲
1=D 4/4
1)教师活动:教师试唱指导学生演唱音乐主题,让学生感受、体验旋律与节奏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视唱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了解旋律、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使学生更能深刻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涵。
(四)归纳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
(六)总结
作为一代“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令人景仰。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看贝多芬,我们更为他那敢于向不幸的命运抗争不屈服、不低头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生命的挑战,我们将用如何的方式向生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把痛苦留给了自己;把欢乐留给了世界、留给了人类的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五)拓展与研究
作业:在欧洲18世纪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中,还有一些什么作曲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作品,对比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说说对比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