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参与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的学习活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各种资料,在感受、体验、理解、评价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乐审美判断能力。
3、情感与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交响曲的兴趣远远低于流行音乐,所以本课融入了一部分现代音乐舞蹈元素。
3重点难点
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导入
1、播放《千手观音》引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家们都要有一对非常灵敏的耳朵,如同画家失去了眼睛一样,音乐家失聪了,你们能想象受这种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的痛苦吗?可是有一位伟大的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2、引入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二、新课教学:
1、相关音乐知识介绍——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2、欣赏《命运交响曲》
(1)作品简介(见教材分析)
解析作品的意义以及情绪分章节欣赏
(2)欣赏贝多芬组后的交响《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欢乐主题:(出示旋律与歌词)
1=D
4/4
3 — 4 5 ︱ 5 4 3 2 ︱1 — 2 3 ︱ 3·2 2 —︱ 3 — 4 5 ︱ 5 4 3 2 ︱1 — 2 3 ︱ 2 · 1 1 —︱
歌词: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暖的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弟兄。
师生互动环节:
a、钢琴伴奏,请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
b、谈谈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阐述自己的感受)
c、聆听《欢乐颂》主题音乐,对比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d、教师小结:《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
④变奏:主题音乐每次变奏都有不同色调的变化,一直发展到宏伟的高潮,但欢乐的情绪都始终如一。
⑤尾声: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欢呼声中结束,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教学效果反馈:谈谈对贝多芬创作思想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查阅的资料阐述个人的认识)
拓展 —— 维也纳“三杰”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请同学们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
教学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