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实验整合练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实验整合练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21 16: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实验整合练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1  常见的实验装置及基本实验操作
1.(2024福建泉州惠南中学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2024河北保定部分重点高中期中)某些地区的自来水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实验室可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获得少量纯净水的是(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  )
   
      
实验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3.(2024江苏徐州第七中学月考)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混合物 试剂 操作
A CO2(CO) 氧气 点燃
B CaO(CaCO3) 蒸馏水 过滤
C HNO3溶液(H2SO4) BaCl2溶液 过滤
D Fe(Al) NaOH溶液 过滤
注:括号内为杂质
4.(2024江苏苏州月考)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B 从碘水中获得碘单质 乙醇 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分离水和乙醇 分液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D 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 重结晶 K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5.(2024江苏扬州五校联考)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已知乙醚的沸点为35 ℃,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因采用化学方法提取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
(2)将黄花蒿干燥、破碎的目的为                                                      。
(3)“萃取”时可供选用萃取剂的相关数据如下。
溶剂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0 78.5 34.6
溶解度/mg·L-1 0.07 32.20 26.50
①“萃取”温度不宜超过60 ℃,结合上表数据,溶剂X应选择    。
②“减压蒸馏”的目的是                                                  。
③青蒿素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溶解度很大,可替代乙醚做萃取剂,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的优点:                                                      。
实验3  溶液的配制
6.(2024江苏无锡第一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将10 mL浓硫酸沿着瓶口缓慢倒入容量瓶,配制稀硫酸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将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配制1 L 0.1 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
7.(2024河北唐山期中)配制5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电子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C.容量瓶需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实验4  物质性质探究与实验评价
8.(2024江苏南京第九中学学情调研)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配制Na2CO3溶液时,将称取后的Na2CO3·10H2O固体置于容量瓶中进行溶解
B.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制备Fe(OH)3胶体
C.将NaCl溶液蒸发结晶获得NaCl晶体
D.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CO2饱和溶液中,接通电源后导电,可证明CO2是电解质
9.(2024江苏南通期中)通过下列实验进行物质性质或成分的探究。
实验1: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2:取少许久置的过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3 mL蒸馏水,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实验3:将盛满氯化氢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中充满水。
实验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碱性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说明溶液中含有C
B.实验2可知过氧化钠没有变质
C.实验3说明氯化氢易溶于水
D.实验4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实验整合练 化学实验基础
1.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内液体过多,A错误;不能用被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B错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错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贮存氢气时集气瓶口朝下,且玻璃片光滑一面朝外,D正确。
2.B 用分液法无法除去自来水中的可溶性杂质,A错误;水汽化再冷凝可得到蒸馏水,B正确;煮沸法无法除去自来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错误;倾析法无法除去自来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错误。
3.D 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不能被点燃,应将其通过灼热的CuO,A错误;CaO与水反应,B错误;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会引入新杂质,C错误;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不能,将混合物投入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再经过滤操作可除去杂质,D正确。
4.A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可选择蒸馏法除去丁醇中的乙醚,A正确;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错误;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水和乙醇,C错误;在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时,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浓溶液,再冷却到一定温度,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有大量的KNO3晶体析出,KCl难以析出,D错误。
5.答案 (1)屠呦呦
(2)增大黄花蒿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便于原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3)①乙醚 ②减压蒸馏既能去除提取剂,也能减少青蒿素的分解 ③提取效果好,易于和萃取剂分离,产品纯度高
解析 (2)萃取材料的颗粒大小会影响萃取率,为提高青蒿素的提取率,可以对黄花蒿进行粉碎,由此增大黄花蒿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便于原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3)①“萃取”温度不宜超过60 ℃,由表中数据知水和乙醇的沸点都高于60 ℃,故溶剂X应选择乙醚。②高温下青蒿素结构易被破坏,采用减压蒸馏既能去除提取剂,也能减少青蒿素的分解。③青蒿素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溶解度很大,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的优点:提取效果好,易于和萃取剂分离,产品纯度高。
6.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A正确;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加到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B错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于试管的正上方,不能插入试管内,C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则配制1 L 0.1 mol/L氯化钠溶液时,应用托盘天平称量5.9 g氯化钠固体,D错误。
7.C 用电子天平称量2.925 g NaCl,置于烧杯中加水,再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溶液至500 mL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时要使用胶头滴管,A正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B正确;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就可以使用,C错误;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最终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
8.C 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的容器,应将Na2CO3·10H2O置于烧杯中溶解,A错误;FeCl3与NaOH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应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B错误;将NaCl溶液蒸发结晶,可获得NaCl晶体,C正确;CO2属于非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是电解质,D错误。
9.C 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BaSO4或AgCl等,A错误;实验2说明样品中还含有过氧化钠,但不能确定是否有部分变质,B错误;盛满HCl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中充满水,可说明HCl易溶于水,C正确;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该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碳酸钠溶液、NaHCO3溶液等,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