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4: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岳阳楼记
文本库
一、内容解读
1.介绍缘由,简洁凝练。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起笔,点明时间,格调庄重雅正;接着推出“谪守”二字,为全篇议论奠定了基调;再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然后概述重修时的盛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写出了岳阳楼重修后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属予作文以记之”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这段文字简明扼要,作者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十分赞赏,另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2.描写美景,情景交融。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全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景,一“衔”一“吞”,气势磅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写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又以“前人之述备矣”一句轻轻带过,既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又转出新意。“然则”一语,转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提出一个“异”字,开启下文。
3.览物而悲者。
用“若夫”引出一幅阴冷的画面,写淫雨,写阴风,写浊浪,看不见日月的光辉,看不见湖边的群山,连船只的影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到傍晚更是气氛阴沉、恐怖,情景凄凉,为下文写“感极而悲”渲染气氛。“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此句写了迁客骚人阴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埋下伏笔。
4.览物而喜者。
以“至若”引出一幅洞庭春晴图。“至若……青青”一句写白天一片春风和畅、波光明丽、水天一碧的景象。沙鸥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动,岸边的香草和兰花也生机盎然。“而或……何极”一句写夜晚烟雾消散,明月千里,湖光泛金,月影如璧,一派春光,色调明丽,为下文写“其喜洋洋”营造氛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句写出了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登楼观景生发的思想感情。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埋下伏笔。
5.对比手法,融情于景。
3、4两段,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所表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了。
6.政治抱负,议论明旨。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5段,作者用一个设问句转入议论。“异”是关键字眼,说明“古仁人”不同于上述两种人。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之“异”。这一传诵千古的警句,既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又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结尾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技法总结
1.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文章先叙事,交代了作记的缘由,并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由此很自然地带出了景。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从而由景入情,引出迁客骚人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两段文字,并着力渲染“悲”和“喜”的气氛。最后将迁客骚人的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自然引出议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的旷达胸襟。作者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
2.剪裁得体,繁简得当。
作者胸有全局,剪裁得体,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写登楼者的两种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但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3.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本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如“潇湘”“隐曜”“满目”“游泳”(以上双声),“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以上叠韵),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大量同义词的使用,如衔—吞、际—涯、通—极、隐—潜、啸—啼、心—神等,使表意更加精细准确,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大量反义词的使用,如废—兴、朝—夕、宠—辱、喜—悲、进—退、忧—乐等,在对比和衬托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本文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文中多用四字句,具有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这些短句,多为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袅袅。
三、主题概括
这篇散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资料库
1.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深刻。27岁登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天禧五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此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的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的文体。
3.作品背景。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构筑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被贬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4.故事拓展。
范仲淹应灾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庆历新政”夭折后被贬出朝廷的范仲淹,从邓州(河南)移任杭州知府,时年已经61岁。次年,恰遇杭州大旱,粮食奇缺,粮价飞涨,很多百姓卖儿卖女。范仲淹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发动各地将寺庙、仓库、钱库、官舍等地方,全部修葺了一遍;二是纵民竞渡,杭州旅游业大兴,贸易、饮食、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三是提高米价,外地米商听到这个消息,日夜兼程运米至杭,带动了运输业发展,等到各地粮食充盈于市,粮价又自然回落了。
《宋史》里记载了范仲淹多次赈灾济民、造福百姓的事迹。应灾的核心是先让老百姓吃上饭,不管律法上怎么写,不管上面怎么说,只管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他屡屡应对得当,政绩卓著,受到万民敬仰。
文言知识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淫雨霏霏(yín)(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zhǐ)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2.重点词汇释义。
(1)谪守巴陵郡(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百废具兴(兴办)
(3)增其旧制(增,扩大;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5)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6)横无际涯(边际)
(7)朝晖夕阴(日光)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9)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10)迁客骚人(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11)得无异乎(表推测)
(12)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13)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14)日星隐曜(光芒)
(15)山岳潜形(隐没)
(16)樯倾楫摧(倾,倒下;摧,折断)
(17)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
(18)登斯楼也(这,这个)
(19)去国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
(20)忧谗畏讥(谗,说坏话;讥,指责)
(21)满目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22)春和景明(日光)
(23)一碧万顷(极言广阔)
(24)沙鸥翔集(停息)
(25)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26)岸芷汀兰(小洲)
(27)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28)长烟一空(全)
(29)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30)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31)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2)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33)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
(34)其喜洋洋者矣(高兴的样子)
(3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36)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37)是进亦忧(这样)
3.通假字。
(1)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4.一词多义。
(1)以 (
属予作文

记之(
连词,来



物喜,不

己悲(
介词,因为

)
(2)观 (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也(
景象

)
(3)一 (

碧万顷(
一片

长烟

空(


)
(4)开 (
连月不


指天气放晴


我东阁门(
打开

)
(5)则 (


何时而乐耶(
连词,那么



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居庙堂之高

忧其民(
连词,就

)
(6)极 (


而悲者矣(
极点



潇湘(
至、到达

)
(7)或 (


长烟一空(
有时候


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
(8)空 (
浊浪排


天空

长烟一


消散

)
(9)通 (


人和(
顺利



巫峡(
通向

)
(10)和 (
政通人


和乐

至若春

景明(
和煦

)
5.古今异义。
(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观看)
(3)横无际涯(古义:宽阔/今义:与“竖”相对)
(4)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义:丈夫)
(5)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6.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2)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3)倒装句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8.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誉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读品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3.学习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
4.品读关键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因景传,景因文显。”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闻名遐迩,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导入二:你听说过“断齑画粥”的故事吗?范仲淹幼时家贫,就读于长白山醴泉寺,每日以粟米熬粥为食,待米粥冷凝后分成四块,早晚各两块,配菜只有被切成碎末的咸菜。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功成名就,官至参知政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岳阳楼记》。
导入三:岳阳楼上有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何意?今天让我们从《岳阳楼记》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判断对错: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 )
(2)作者在仕途顺利、人生得意之时,与友人滕子京同游岳阳楼,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 )
(3)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叙事,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 ( )
【明确】(1)√ (2)× (3)√
2.写作背景。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历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范公偁《过庭录》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3.师生共同扫除字词障碍。
4.读懂文意。
(1)回顾疏通文意的方法。
①充分利用课文助读材料——页下注释;②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③根据句子特点,用“留、调、选、扩、删、补、换”等方法翻译;④联系已学课文的字词翻译,在疑难处做标记。
(2)学生提出疑难,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对疑难语句给予指导。
(3)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用圈点勾画法标注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5.教师预设页下注释未做出解释的难点字词句。
字词:百废 增 气象 而或 古仁人之心
句子:①在洞庭一湖。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顾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
①勾画重要词句,理清文章主要写什么;②以段为单位仔细阅读,用简要语言标示段意;③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思路自显。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表现文段内容的重点句子,简要概括段意。
【示例】第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原因。
第2段:描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3段:描写“阴冷”的画面,抒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第4段:描写“晴明”的画面,抒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览物之情”。
第5段: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品读第2—4段,分析各段写景有何内在联系。
【示例】第2段:先总写洞庭湖全景,再因情设景,分别创设了第3段“淫雨霏霏”之景和第4段“春和景明”之景。
(3)品读第2—4段的抒情、议论句,思考景与情的关系。
【示例】第2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写洞庭湖“胜状”,洋溢着浩然之气。
第3段:虚笔写岳阳楼“淫雨霏霏”之景,令人“感极而悲”。
第4段:虚笔写岳阳楼“春和景明”之景,令人“喜洋洋”。
(4)整合段落,概括段意。
四、课堂总结
理清文言游记散文思路的策略:
诵读内容标段意,认真品味景与情。仔细分析段间意,整合段落思路显。
五、板书设计
(
岳阳楼记
第一部分(第
1
段):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
2

4
段):由写岳阳楼全景过渡到写登楼览物的心情
——
或悲,或喜。
第三部分(第
5
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复习整理本课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抽查背诵。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领悟作者情感。
二、研读课文,领悟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第3、4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许多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请举例赏析。(学生讨论后分享,教师引导)
【明确】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骈散结合;抓住景物特点,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
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动静结合)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对偶、比喻)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视觉、听觉)
(2)归纳第3、4段的写法特点。
【明确】①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②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③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④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
⑤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4段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写景。
⑥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⑦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添愉悦之情。
(3)文章是怎样将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试分析。
【明确】由事入景,因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交代了写作背景和作记原因。然后由事入景,描写岳阳楼的湖光水色。第2段概写洞庭湖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为了写出不同览物之情而特设两种景,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全文 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结合,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关键句,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1)品读第5段,思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与第3、4 段中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明确】“古仁人”。不同:悲喜观不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的“斯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古仁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三、课堂总结
领会作者情感的策略:
抓住景物赏特点,景中含情切莫忘。品读抒情议论句,真情实感心中悟。
四、拓展延伸
课后积累“忧国忧民”主题的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