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16 地球公转和四季(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16 地球公转和四季(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20 23:20: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地球公转和四季
一 地球公转和四季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2.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④、其他地区无直射
3.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二 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 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一 地球公转和四季
1.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北京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图中所示北半球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解答】A、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读图可得,A点昏线上,故A错误;
B、图中所示北半球昼夜等长,所以说浙江省柯桥地区昼夜等长,故B正确;
C、图中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当天正午,位于D地(北回归线)的旗杆杆影长度不为0,故C错误;
D、B点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图Ⅰ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Ⅱ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2023年9月 29日(中秋节)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  )
A.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B.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
C.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D.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
【答案】D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9月29日(中秋节)刚过秋分日几天,地球大约位于丁处,中秋节的月相为满月,即图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说法在秋分日当天成立的是(  )
A.太阳直射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答案】B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9月23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A、C叙述错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地表事物影子越长,故B叙述正确;纬度越高,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地表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下·浙江期末)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四)在杭州举行闭幕式。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和月球大致所处的位置对应都正确的是(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答案】D
【解析】【分析】下弦月:到了农历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解答】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四)在杭州举行闭幕式,当天地球是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丁处,是在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农历八月二十四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月,此时月球位于d的位置。
故答案为:D。
5.(2023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一盏电灯放在桌上表示太阳,旁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如图示逆时针方向绕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能较好地演示昼夜交替
B.从南极上空看,此地球仪作逆时针自转
C.图中C点所处位置将进入黑夜
D.赤道上F点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答案】A
【解析】【分析】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亮面为昼半球、暗面为夜半球,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C、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图上C点位置,随着地球的自转,即将进入白昼,处于晨线。
D、每年3月21日前后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每年6月22日前后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每年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
A、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该模型能较好地演示昼夜交替,故A正确;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故B错误;
C、图中C点所处位置是晨线,即将进入白天,故C错误;
D、当天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点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故答案为:A。
6.(2023七下·东阳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1°N)举办,9月29日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杭州也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的位置属于中纬度地区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从甲向乙移动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为下弦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日。下弦月出现在二十二、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解答】A.亚运会召开期间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位置从丙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向丁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移动,②错误。故A错误;
B.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是2023年9月23日,9月29日为传统佳节中秋节,当晚的月相是上弦月,④错误。故B错误;
C.纬度0°-30°之间为低纬度,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杭州的纬度为31°N,中纬度,①正确;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夜情况由昼夜等长变至昼最短夜最长,即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③正确;故C正确;
D.亚运会召开期间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位置从丙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向丁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移动,②错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3七下·富阳期末)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到了本次月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57分。这一天的月相以及有关日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南极点处于极夜
B.满月;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C.满月;北半球昼长夜短
D.新月;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B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据题干资料可知,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也就是满月。1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B。
8.(2022七下·椒江期末)右图表示某时刻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情形。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台州的季节是冬季 B.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C.当天南极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答案】B
【解析】【分析】春分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秋分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 如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极出现极昼现象。
A:此时台州的季节是冬季,正确。
B:此时全球昼夜不是平分,错误。
C:当天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正确。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正确。
故选B。
(8题图) (9题图)
9.(2022七下·滨江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 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自西向东自转
B.火星的一昼夜时间是地球一昼夜时间的二倍
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火星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火星自西向东自转,正确。
B: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故一昼夜时间跟地球一昼夜时间相近,错误。
C:火星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正确。
D: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正确。
故选B。
10.(2022七下·金东期末)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随公转而移动的原因。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下列描述的变化,不会出现的是(  )
A.热带范围增大
B.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
C.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
【答案】A
【解析】【分析】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地球上黄赤交角及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解答】A: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热带(太阳直射的范围)和寒带(极圈范围)即有极昼、极夜的范围扩大,A错误。
B: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B正确。
C: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C正确。
D: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D正确。
故选A。
11.(2023七下·拱墅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答案】A
【解析】【分析】“启明星”和“长庚星”其实是金星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启明星"出现在天亮前后,所以启明星应该是在地球的东面;而“长庚星”在黄昏时分,应该在地球的西面。
【解答】A、“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a是启明星,所以A符合题意。
B、“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所以a是启明星,所以B不符合题意。
C、"长庚星"在地球的西面天空 ,b是长庚星,所以C不符合题意,
D、b是“长庚星”,"长庚星"在地球的西面天空 ,所以不符合题意。
12.(2021七下·江山期末)下列能正确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之间从小到大的层次关系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答案】C
【解析】【分析】宇宙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
【解答】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之间从小到大的层次关系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故答案为:C.
13.(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A、由分析可知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因此5月15日是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②,A不符合题意;
B、春分之后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长,B不符合题意;
C、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5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才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答案】A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1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有规律移动。
【解答】A、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而a为北回归线,因此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B符合题意;
C、当直射点在b位置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上虞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3七下·东阳期末) 2023年3月1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   (填序号)之间。北半球即将迎来的节气是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   ,东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答案】(1)CD;春分
(2)赤道;昼夜等长
【解析】【分析】分析地球公转图可知: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是6月22日夏至日,昼长夜短。C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12月22日冬至日,昼短夜长。D点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是3月21日春分日,昼夜等长。B点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是9月21日秋分日,昼夜等长。
【解答】(1)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在3月15日发射的,所以应该实在CD之间。接下来进入春分日。
(2)太阳公转到B位置时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7.(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答案】公转;A
【解析】【分析】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
【解答】 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夏季使用的箭尺,白昼长黑夜短,所以选用A;
故答案为:公转;A
(18题图) (19题图)
18.(2023七下·丽水期末)如图,小科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请回答:
(1)此时,面向你的A点处于    (填”晨”或”昏”)线;
(2)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答案】(1)昏
(2)B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即昏线,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即晨线。
(2)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一半的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夹角。
【解答】(1)面向我们的A点处于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即昏线,故填昏;
(2)A.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一半的地球,故A错误;
B.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故B正确;
C.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夹角,故C错误;
D.四季变化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夹角,故D错误;
19.(2023七下·余杭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在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   位置。
(2)亚运期间,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1日又是我国的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 “北半球”、”南半球” 或”赤道”)。
【答案】(1)D
(2)满月;南半球
【解析】【分析】(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2)月相的形成与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变化有关,不同位置关系时出现不同的月相。
【解答】(1) 秋分 此时直射点在赤道上,故为于D位置;
(2) 农历八月十五)为满月,国庆节在秋分和冬至之间,故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二 太阳高度角
1.如图所示,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下图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的竿影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的竿影总是朝向正南方,甲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时的竿影总是朝向正南方;乙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的竿影总是朝向正北方,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2.某城市一年之中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则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北极圈上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为23.5度,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之中回归线上有一次阳光直射,而回归线之间有两次阳光直射。
【解答】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之中有一次阳光直射,故A和B项错误;赤道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故C项正确;北极圈纬度高,无阳光直射现象,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湖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正午时分影子朝北
C.昼最短,夜最长 D.昼最长,夜最短
【答案】B
【解析】【分析】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解答】“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秋分日也就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半球的湖州,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影子始终朝北;秋分日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湖州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是夏至日。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20°S B.26°S C.20°N D.26°N
【答案】A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离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距离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回归线之间,BD错误。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说明该地离南回归线较近,位于南半球,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5.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某地区夏季时太阳能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所示,由夏季进人秋季再到冬季,倾斜角度a的调节情况应是(  )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进入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a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B。
(5题图) (6题图)
6.如图所示,a、b、c是某中学科学小组的同学在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立杆测影后绘制成的,其观测的时间都是正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得a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B.测得b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C.测得c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D.这三天的白天时间一样长
【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图中的bc杆影长度都不相同,b最短、c最长。杆影最短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最长,杆影最长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白天也最短。因此a图白天长度b>a>c,这三天的白天长度都不一样。
故答案为:B。
7.(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丽分别于去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正午时间,在学校操场同-地点以相同角度拍了如下所示的四张照片其中拍摄于夏至日的是(  )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即6月22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即12月22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即3月21日或秋分日即9月23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表示四地在夏至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你认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故选C。
9.如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节气中,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用箭头③表示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D
【解析】【分析】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解答】当正午太阳高度大时,箭头③,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浙江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所以③是夏至。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所以②是春、秋分,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① 是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影子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9题图) (10题图)
10.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太阳高度最小,夏季太阳高度最大。
故选B。
11.(2021七下·仙居期末)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D
【解析】【分析】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是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即正午12时,杆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处在不同纬度看到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
【解答】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1七下·温州期末)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某地学生发现一年中操场上旗杆顶端正午的影子总在ab之间移动(下图甲),该地可能位于下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一年中的影子都是始终朝北的,说明此地处在北回归线的上方,即图乙中的 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   ,简称   。图为某地某日正午太阳与旗杆位置示意图,在图中绘出此时的杆影和太阳高度角。   。
【答案】地面;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图略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
【解答】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时候。一年中夏季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据图中信息绘制此时的杆影和太阳高度角。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选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极地区正处于    (选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选填字母)图所示最相似。
【答案】(1)B
(2)极夜
(3)A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A(夏至日)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了夏季,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地区正处于极夜现象。
(3)当地球运行到图中的C位置附近时,南极全部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是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接近一年中最长,影子向北,与A图所示最相似。
15.
(1)如图所示为某地冬季和夏季同一房间同一时刻的日照状况图,则甲、乙两图中对应夏季的是   ,理由是   。
(2)由于杭州在   回归线以北的位置,所以杭州南北向的住宅中,朝   (填方向)的房间得到的冬季阳光较充足。
【答案】(1)甲;同一时间,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窗户的影子短
(2)北;南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1) 同一时间,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窗户的影子短 ;冬季的太阳高度角小,窗户的影子长,故图甲表示的是夏季,图乙表示的是冬季。
(2)杭州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位置,所以杭州南北向的住宅中,朝南的房间得到的冬季阳光较充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地球公转和四季
一 地球公转和四季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2.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④、其他地区无直射
3.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二 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 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一 地球公转和四季
1.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北京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2.图Ⅰ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Ⅱ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2023年9月 29日(中秋节)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  )
A.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B.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
C.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D.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
3.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说法在秋分日当天成立的是(  )
A.太阳直射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4.(2024七下·浙江期末)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四)在杭州举行闭幕式。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和月球大致所处的位置对应都正确的是(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5.(2023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一盏电灯放在桌上表示太阳,旁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若用手拨动球体使其如图示逆时针方向绕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能较好地演示昼夜交替
B.从南极上空看,此地球仪作逆时针自转
C.图中C点所处位置将进入黑夜
D.赤道上F点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6.(2023七下·东阳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1°N)举办,9月29日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杭州也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的位置属于中纬度地区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从甲向乙移动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为下弦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2023七下·富阳期末)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到了本次月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57分。这一天的月相以及有关日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南极点处于极夜
B.满月;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C.满月;北半球昼长夜短
D.新月;南半球昼长夜短
8.(2022七下·椒江期末)右图表示某时刻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情形。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台州的季节是冬季 B.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C.当天南极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8题图) (9题图)
9.(2022七下·滨江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 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自西向东自转
B.火星的一昼夜时间是地球一昼夜时间的二倍
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
10.(2022七下·金东期末)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随公转而移动的原因。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下列描述的变化,不会出现的是(  )
A.热带范围增大
B.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
C.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
11.(2023七下·拱墅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12.(2021七下·江山期末)下列能正确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之间从小到大的层次关系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13.(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14.(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15.(2021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6.(2023七下·东阳期末) 2023年3月1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   (填序号)之间。北半球即将迎来的节气是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   ,东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17.(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18题图) (19题图)
18.(2023七下·丽水期末)如图,小科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请回答:
(1)此时,面向你的A点处于    (填”晨”或”昏”)线;
(2)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19.(2023七下·余杭期末)第19届亚运会将在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   位置。
(2)亚运期间,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1日又是我国的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 “北半球”、”南半球” 或”赤道”)。
二 太阳高度角
1.如图所示,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下图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某城市一年之中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则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北极圈上
3.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湖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正午时分影子朝北
C.昼最短,夜最长 D.昼最长,夜最短
4.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20°S B.26°S C.20°N D.26°N
5.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某地区夏季时太阳能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所示,由夏季进人秋季再到冬季,倾斜角度a的调节情况应是(  )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题图) (6题图)
6.如图所示,a、b、c是某中学科学小组的同学在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立杆测影后绘制成的,其观测的时间都是正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得a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B.测得b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C.测得c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D.这三天的白天时间一样长
7.(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丽分别于去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正午时间,在学校操场同-地点以相同角度拍了如下所示的四张照片其中拍摄于夏至日的是(  )
B. C. D.
8.如图表示四地在夏至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你认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  )
A.A B.B C.C D.D
9.如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节气中,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用箭头③表示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题图) (10题图)
10.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11.(2021七下·仙居期末)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12.(2021七下·温州期末)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某地学生发现一年中操场上旗杆顶端正午的影子总在ab之间移动(下图甲),该地可能位于下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   ,简称   。图为某地某日正午太阳与旗杆位置示意图,在图中绘出此时的杆影和太阳高度角。   。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选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极地区正处于    (选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选填字母)图所示最相似。
15.
(1)如图所示为某地冬季和夏季同一房间同一时刻的日照状况图,则甲、乙两图中对应夏季的是   ,理由是   。
(2)由于杭州在   回归线以北的位置,所以杭州南北向的住宅中,朝   (填方向)的房间得到的冬季阳光较充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