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0 15: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中共)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非正统做法”是指( )
A.“城市中心道路”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工农武装割据” D.持久广泛的游击战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1929年7月(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
A.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4.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红军长征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5.1933年6月,《红色中华》发出“关于经济动员的新的号召”,呼吁“苏区党团工会贫农团全体动员起来”,举行节省经济竞赛,为完成退还80万公债而斗争。仅1933年6月一个月,胜利、上杭、兴国、瑞金等12个县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苏区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 D.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
6.如图为中共中央局宣传部编印的《“八一纪念的口号》。其编印年份应是( )
A.1929年 B.1933年 C.1939年 D.1947年
7.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8.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全国十多个省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A.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实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C.实行了“三三制”原则 D.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9.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0.《中华民国史》记载:“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
A.充实三大银行资本 B.强化经济管理职能
C.赢得抗战最终胜利 D.抑制官僚资本膨胀
11.下列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193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训令,强调指出:“动员群众修路,同样是粉碎五次‘围剿’中的战斗任务,因为道路与军事经济不可分离,与群众生活非常密切”,并规定了修筑的干路、经费、期限等要求和措施。此举旨在( )
A.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B.发展中央苏区的交通运输
C.适应民族战争的迫切需要 D.探索治国安民的新型道路
13.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以下根据地,属于1929——193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是( )
①湘鄂赣根据地②中央革命根据地③晋察冀根据地④ 陕甘宁根据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句话中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国民革命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红军长征 D.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15.黔北重镇遵义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一栋两层楼房,坐北朝南,临街而立。76年前,在这栋小楼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深刻地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上成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16.遵义会议上,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由此可见,遵义会议(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使中共完成战略转移
C.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D.摆脱了国民党的进攻
17.金冲及在《周恩来1898—1949》中关于红军长征这样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说明红军长征
A.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B.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
C.保留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D.显示了不怕苦的长征精神
18.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表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D.全面抗战时期运输物资的需要
19.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秘密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以下是部分内容。这反映了( )
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二、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 四、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 五、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等。 七、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被全党认可 B.社会主义纲领在根据地全面践行
C.中共建立新型革命政权的探索 D.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出低潮
20.下表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增长指数表,此表可以直接说明( )
A.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B.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24年下半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年7—11月 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20世纪40年代 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出现“苏常(泛指苏南一带)熟,天下足”的谚语,也作“苏湖(湖,指湖州,在太湖流域)熟,天下足”。此谚语反映的是南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所产粮食甚多,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运销广大地区。明代中期以后,洞庭湖南北和四川等地粮食生产发展较快,谷米沿水路集中于汉口、岳阳、长沙等城市。清康熙帝曾说:“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乾隆时期,又有“湖南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表明湖南在清代盛期已成为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
——摘编自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材料二 1936年5月,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此后,南北交通局面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湖南经粤汉铁路输往广州的物产大大增多,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输往汉口再转运至各地或海外,湘粤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增强。除湘米运粤外,湖南所产之桐油、茶油、茶叶、矿砂等也开始经粤汉铁路直接运往广州出口,相比原先经上海走海路可缩短一大半路程,故节省的运费颇为可观。据记载,“湖南的矿产物多已改由铁路运至广州、香港,而关于改善各种采掘的机械,也由香港、广州输入”;铁路开通后,每月有10个车皮装运生猪、谷米等农副产品发往广州销售。
——摘编自张卫东《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至明清时期,南方主要粮食产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对当时湖南地区经济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A
6.B
7.C
8.A
9.A
10.B
11.C
12.A
13.A
14.C
15.C
16.C
17.C
18.C
19.C
20.D
21.(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际法的传入和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提倡;条约文本的相关规定。
(2)特点:政府积极推动;民众的广泛参与;取得一定成效; 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22.(1)变化: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转移到洞庭湖南北(长江中游、上游地区)。原因:长江中下游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成为缺粮区;明代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耕地缩减;元朝以来,棉花等经济作物在长江下游推广种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明清两朝政府鼓励垦荒,湖广地区广泛围湖造田,农业发展快;长江水运的发展及沿江城市粮食市场的发展。
(2)影响:使湖南和广东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加速了湖南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也导致湖南地区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3.(1)名称: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原因: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相适应。
(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险中。意义: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