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单选题
1.1922年,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逐渐走向暴力抗争,甘地立即指示国大党停止反帝运动,并召开国大党工作委员会紧急会议,责成国大党地方组织让农民缴纳田赋税收,保证不反对地主合法利益。这些举措( )
A.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矛盾性 B.导致英国殖民统治力度加强
C.背叛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宗旨 D.使国大党成为殖民统治者帮凶
2.“面对敌人,他提出的唯一的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文中的“他”是
A.甘地 B.扎格鲁尔 C.桑地诺 D.卡德纳斯
3.1935年,在谴责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侵略行径的同时,塞拉利昂、黄金海岸等地的泛非主义组织公开表示“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就是对我们的战争”;海外泛非主义组织也纷纷表示“我们不再是西印度群岛和美国的黑人,我们是真正的埃塞俄比亚人”。上述言论凸显了,当时泛非运动( )
A.范围的国际性 B.斗争的分散性 C.影响的深远性 D.主体的一致性
4.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农民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 )
A.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C.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5.1920年,针对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暴行,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掀起
A.暴力反抗斗争 B.“恢复手纺车”等形式的不合作运动
C.“食盐进军”运动 D.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的行动
6.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而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力主改革的卡德纳斯得到广泛拥护。材料主要说明( )
A.卡德纳斯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B.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
C.墨西哥经济困难引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D.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
7.19世纪,美国开始对拉美地区进行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对拉美国家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C.拉美地区国际地位提高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8.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 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
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 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
9.下图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某地民族民主运动呈现的特点。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
(1)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遏制军人势力 (2)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 (3)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
A.印度国大党改革 B.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C.伊朗的立宪革命 D.埃及华夫脱党护宪运动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埃及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以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遥相呼应。这些斗争
A.打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B.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C.展现了反帝方式的多样性 D.催生了各国资产阶级政党
11.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
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C.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12.苏联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粮食并拒绝购买高价工业产品,在城市工业品卖不出去、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的现象。据此可知苏联
A.新经济政策造成严重危机 B.富农阶层的反动性日益明显
C.农业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D.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封锁
13.真正由黑人执导和出演并反映黑人精神的非洲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萌芽。被誉为第一部真正“非洲电影”的短片《马车夫》,描绘了马车夫被禁止靠近法国人的建筑物,马车夫的“我是谁”“我将会怎样”的内心独白在影片中不断被重复。据此可知,该电影
A.注重故事情节描写以憧憬未来
B.反映了去殖民地化的时代主题
C.通过主观想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D.揭露了法国对非洲经济的掠夺
14.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其中领导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国大党领导人是
A.甘地 B.桑蒂诺 C.孙中山 D.杜鲁门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与亚洲的觉醒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资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B.无产阶级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C.逐步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 D.普遍采取了非暴力的斗争手段
16.国大党在1899年党纲中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用宪法手段,促进帝国内印度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在1920年的年会上,国大党通过新党纲,规定了“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的新目标。这表明,当时的国大党( )
A.民族革命活动受到国际援助 B.深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抛弃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 D.采取和平方式获得了独立
1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一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削弱欧洲殖民国家力量的同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依据的是
①巴西人民摆脱葡萄牙统治获得了独立②甘地领导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扎格鲁尔领导埃及人民进行反英斗争④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1919年是世界革命运动频发的一年。表1为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
1918.11—1919.5 德国人民起义,推翻了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成立魏玛共和国
1919年3月 匈牙利共产党领导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3月 埃及爆发以开罗学生反英示威为起点的反英大起义
1919年4月 印度人民因英国制造的“阿姆利则惨案”开展反英独立运动
1919年5月4日 中国发生“五四运动”
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B.十月革命影响了各国革命斗争
C.国际环境助推了革命的爆发 D.革命运动推动殖民体系的崩溃
19.1914年,印度齐心协力地支持英国参战,王公们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同时,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海外服役的士兵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回到故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表现在( )
A.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印度教思想传播
C.佛教思想传播 D.传播儒家思想的精华
20.卡德纳斯在将庄园和公地分给农民耕种的同时,还大力维修水塘、堤坝,疏通河渠,建立农机一和农产品加工厂,开商店,办学校,建医院,并以银行为中心,以村社为基层单位,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这表明卡德纳斯( )
A.将土地改革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B.以农村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
C.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D.注重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暂时放松了对亚洲地区殖民地附属国的控制和压制。一战后,在苏俄的影响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五四运动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运动;甘地和国大党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并于1926年领导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荷兰殖民主义的武装起义,但遭到血腥镇压。起义失败后,印尼大批民众转向苏加诺领导的印尼民族党,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总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冲击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又连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成为20世纪30年代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中坚。
——据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集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总趋势。
第二种类型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大量的、普遍的,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第三种类型是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较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更为激进,其领导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此种类型在拉美较为普遍。
第四种类型是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些封建王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引领本国人民向近代化国家发展,或领导本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
第五种类型是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这种类型的条件在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经济发展特别落后、没有新的阶级和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1)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举出两个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2)第二种类型除了土耳其,在亚非各指出一个此类民族民主革命的国家。
(3)第四种和第五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请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原因。
23.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依据上述两段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B
6.A
7.A
8.C
9.B
10.C
11.D
12.C
13.B
14.A
15.B
16.B
17.B
18.C
19.A
20.A
21.(1)特点:席卷的国家和地区多,抗争力度强;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代表新兴阶级政党的直接领导;一些国家暴力革命和温和斗争并存。
(2)历史背景: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亚洲一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运动高涨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基础;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22.(1)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印尼:在印尼共产党领导下,印尼人民掀起了反荷民族大起义。
(2)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原因:非洲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3.(1)孙中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积极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等。甘 地:提出甘地主义思想、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2)道路(思想):孙中山,暴力革命;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因:孙中山改良道路受阻;甘地受到“仁爱”、宗教思想的影响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