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0 16: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2.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东欧剧变
B.德国统一
C.柏林危机
D.苏联解体
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4.1965年,苏联颁布了《集体农庄市场示范条例》,规定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个人都可以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自由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其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国家不加干涉。为了发展农庄市场,国家拨款在城市兴建库房、提供冷藏设备等。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B.农业集体化弊端已经消除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重视农庄和农民的积极性
5.1943年,苏联某州的统计报告指出,在国家统一供给无法充分保障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对于工业城市和地区的居民来说,集体农庄市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这表明,集体农庄市场
A.促成新经济政策恢复 B.解决了战争的保障问题
C.强化了集体农庄经济 D.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
6.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7.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8.下面是某历史书籍中的内容。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20世纪80年代
苏联放松了控制
各国执政党改变
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A.东欧剧变 B.苏联改革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9.1962年苏联《经济报》载文,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所有制或大或小的发展都是从全民所有制的发展、从国民财富的增长派生出来的数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所有制同公有制经济是不矛盾的”。这一文章得到苏联高层的认同。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遭到抵制 B.赫鲁晓夫改革受挫
C.物质利益原则得到重视 D.私有化正加速发展
10.下列属于“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华约”组织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B.“福利国家”的建立、黑人民权运动的开展、勃列日涅夫改革
C.十月革命的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经济体制 D.政治体制
12.如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A.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B.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斯大林体制被人们抛弃 D.经济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13.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尼克松访华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
1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15.如表为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增速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南斯 拉夫 8.29 1.06 1.88 13.84 —0.50 4.32 7.58 8.08 3.95 1.42
(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单位:%)
A.社会主义改革一度取得成效 B.冷战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发展冲破苏联模式 D.经济衰退引发国家解体
16.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17.下图是1954- 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产量和玉米种植而积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遵循了自然环境规律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8.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9.1956-1964年,赫鲁晓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重点
A.工业方面 B.农业方面 C.外交方面 D.军事方面
20.哪位领导人任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列宁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大事
19世纪上半期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空想社会主义试验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1871年 巴黎公社建立
1886年 芝加哥工人五一大罢工
1903年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形成
1917年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
1919年 共产国际成立;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
1945年前后 东欧一系列人民民主政权相继建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上表,归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特点。
(2)选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结合史实阐述其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过20世纪70年代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及长期争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不堪重负。为此,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对外谋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其也把着眼点放在了美国。里根政府上台时,美国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而“伊朗门”事件的发生更损坏了里根政府的信誉和里根作为一个“坚强领导者”的形象。为摆脱政治上的不利局面,里根政府需要从外交方面入手,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苏联改革和实行“新思维”之机,促使苏联做出更多让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提出政治上的“公开性”与“民主化”,这使得美国及西方盟国认识到它不仅为改变东西方关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而且为西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对苏“和平演变”打开了大门。美苏双方进行了裁军,签订中导条约,基本达成和接受了军备控制、地区冲突、人权问题和双边关系的四项议程。自1985年到1991年,美苏双方举行5次最高级会晤,30轮会谈,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就有6次。
——摘编自吕树峰《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的新缓和》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时,美、苏势力迅速膨胀,成为世界两大强国。因制度不同、利益冲突,双方由战时盟友转为战后对手。伴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遏制战略”的推出,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苏联则利用实力控制东欧,对美反击,从而出现了以美、苏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材料二 以1989年下半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为标志,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过渡。在过渡时期,世界力量的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出现了“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俄、中)”的局面或所谓的“一(一个超级大国)二(军事上两强一美俄)三(经济上三强--美、日、欧)五(政治上美欧日俄中)”这样一种多层结构。与以往在战争基础上实现的世界格局转换不同,这次世界格局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战胜国会议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因而新格局的形成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摘编自陈舟《论世界格局的转换与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推动两极格局形成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D
6.B
7.A
8.A
9.C
10.D
11.A
12.B
13.C
14.B
15.A
16.D
17.C
18.C
19.B
20.B
21.(1)特点: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由一国到多国胜利。
(2)影响:可选取《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尝试、十月革命胜利等阐述其影响。
例一:《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共产主义的创造者,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它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影响了民族民主运动进程,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二:巴黎公社建立公社是在巴黎工人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建立了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组建了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采取没收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等措施。
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巴黎公社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例三:十月革命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列宁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并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
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立;它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大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22.(1)原因:美苏长期争霸,加剧了苏联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为集中精力改革,采取全面收缩态势;里根政府需要摆脱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不利局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
(2)影响:促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推进国际裁军和世界和平的发展;加速了苏联解体;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3.(1)举措: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2)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个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并走向团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