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标要求:了解共和制在中国确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和实验
名存实亡
共和转型艰难探索
共和新生中国特色
一、名存实亡的共和实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背景: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标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政府概况:五色旗;阳历;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1.以何“名存”?——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共和新制
1912年的一张时刻表
思考2: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又为何急着颁布《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实力不足,主观妥协。
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思考1:速读P14,简述中国近代的“共和制”是怎么建立的?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
②机构:临时参议院
③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民主共和(根本)
④原则:
⑤政权结构: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统命令需要国务员副署才可生效。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思考3:速读P14,《临时约法》为中国设计了怎样的“共和制”?它有何价值?
⑥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⑦意义: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局限性:
(1)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2)总统府和国务院职权不明,无法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3)双行政中枢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思考4:结合《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概括它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概念: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2.为何“实亡”?——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成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
(2)兴起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
③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复杂。
思考1:民初活跃的政党派别及其势力成分,并分析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思考2: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有何特点?请找出“政治危机升高”的史实表现?
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但以执政者无限之地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张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
①国民党是当时最具革命性和影响力最大的党派
②政治倾向分野明显,党派之间立场鲜明
③政纲趋同,大都主张民主共和、建立统一政府
特点:
④寿命短促,二次革命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3)特点
1913年春 宋案
1913年二次革命
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1915年8月, "筹安会"成立,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君主立宪。
1915-1916 护国运动
1916.1.1袁世凯正式称帝,去世后
北洋军阀混战
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袁世凯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袁氏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行动极称自由。在我唯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迅雷不及掩耳,先发始足制人。——孙中山
1912.8国民党建立
1913年初国民党大选获胜
(4)过程
民初的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摘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
政党成立的条件不够成熟以及党派间竞争激烈;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国民民主意识淡薄;
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准备不充分;
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缺乏群众基础。
“军政”(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8年东北易帜):
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促进国家之统一”。
“训政”(1928年—1948年):
是指“军政”统一全国后,需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党治国”,培养合格官员以实现地方自治,训练人民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发展“工商事业”、“开发富源”。
“宪政”(1948年以后):“还政于民”,“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
3.共和“假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独裁专政
①开始标志: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国家的统一,颁布《训政纲领》。
(1)国民党的训政(1928-1948)(假共和、真专制)
②实质: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训政纲领》(1928)
思考1:对比阅读两个纲领,该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VS
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国民党的宪政(1948-1949)
思考2:如何评价国民党末期的两次代表大会?
结合所学分析,有哪些因素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宪政屡屡受挫?
暴露国民党独裁内战的真面目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内忧外患,政局动荡
(4)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协定“和平建国”
1.创建人民政权——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时期)
(1)背景:1927—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
(3)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二、艰难探索的共和转型——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大会主要内容:
①制定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②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③毛泽东当选临时政府主席
思考1:从大会内容来看,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
苏维埃,俄语意即“代表会议”或“委员会”,是指俄国无产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和更换。
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2.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
思考2:速读P16,指出抗日民主政权的背景、目的、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1)背景:
(2)目的: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3)措施:
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何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思考3: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第17页“学思之窗”,谈一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原因、特点和意义)
材料:在华中地区,实行“三三制”以后,原地方精英与新四军和抗日政权出现少见的融洽气氛,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了空前的抗日热情,滨海县的参议长乡绅徐岫青,将自己的三个儿女都送到了新四军……有的乡绅甚至捐出自己的田产…一些本来就有武装的地方精英,也纷纷把武装交出来,归到新四军里。乡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减小了。
——张鸣著:《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
原因: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需要。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各阶层联合、全民参政。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中共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合作精神
意义:各阶层的关系更为融洽,减少了抗日根据地政策执行的阻力;团结了抗日力量,抗日民主政权获得了更多的人力、物资支持,有利于夺取抗战胜利; 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扩大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3.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解放区政府(解放战争时期)
设置六大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2)措施
六大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1949年建立,至1954年撤销。
思考4: 解放区行政区的建设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3)意义: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占据变化和解放区日益扩大;巩固新兴人民政权的需要。
(1)背景(原因)
(1)内容: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意义:《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料阅读】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考5:【史料阅读】中毛泽东为中国当下规划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4.新政权的理论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成立前夕)
三、中国特色的共和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发展脉络
“五四宪法”颁布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
反右斗争扩大化
左倾指导思想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动荡
“八二宪法”颁布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1949年
1954年
1957年至文革期间
1982年
受挫削弱
进入新阶段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思考1:结合【史料阅读】谈一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有利于民族团结,集中力量办大事
(2)特点与影响
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
①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
②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
③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思考2:速读P18-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3)恢复与发展
新措施:
新地位:
①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思考3:结合材料,概述1982年宪法出台的背景,它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起草宪法,就好像盖房子,而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盖宪法这座大房子的四根柱子。…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彭真(1981年)
“1954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制定一部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新宪法,是完全必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八二宪法’注定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新宪法。”——西南政法大学张震教授
②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
1956年
改革开放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确立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多党合作新格局
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十六字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
写入宪法,制度化
(1)发展脉络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思考:速读P19,请指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什么样的关系?
(2)主要内容
梳理:阅读《共同纲领》的规定,请完善表格信息。
比较项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人民政协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职能 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产生与组织方式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
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提出建议案。——《共同纲领》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确立目标
作出决定
2013年11月
2019年10月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能够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1)发展脉络——两次会议
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十八大以来对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表现)
思考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2)三个特点
①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3)伟大意义
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州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直到1984年这个故事才被报道。
徐解秀老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延伸思考:结合所学,这个故事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