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唐朝起才产生状元。据考证,自唐高祖(622年),到清末,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如果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总共为777人。
提问:第一位状元是谁吗?最后一次科考是在哪一年?状元又是谁?
导入新课
孙伏伽(衡水故城县)、1904年、刘春霖(河北沧州)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除旧—采西—创新
课标要求:
1、了解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
2、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逐梦历史,一路同行
大鹏
课程安排
CATALOG PAGE
0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02
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03
新中国的选官制度
——除旧
——兼采中西
——创新
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除旧
任务一:概括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内容
戊
戌
变
法
加设经济特科
废八股,改策论,以实务策命题
清末新政
废除科举制
确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思考:通过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概括变化的特点。
渐
变
剧
变
思考1:晚晴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严重
洋务运动的推动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仁人志士的推动
思考2:清政府在1898年连废八股都无法接受,为何短短几年后废除科举?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
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开明官僚的推动
清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
思考3:清末新政选官制度的剧变能否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材料1:1905年之前,学生最多不过258873人(不含军事、教会学堂),1912年跃为2933387人。……估计辛亥时国内学生数在300万人左右,几乎是1905年的12倍。这些新式学堂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步入仕途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材料2:受到前后夹攻的学生,一开始就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尖锐的地位矛盾强化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如不彻底改造社会,就只能自生自灭。这使学生及新知识群的破坏性功能超常发挥,而建设性功能受到抑制。
理由:
阻碍读书人仕途,激化社会矛盾,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
材料:废科举最大的输家正是清朝统治者,他们本来试图以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却因此而造成了大批激进青年,并导致中年士子文化心理失衡,反倒丢了江山社稷。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2
民国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
——兼采中西
一、临时政府的选官制度
特
点
渊
源
内
容
1、五权宪法内,考试选拔
2、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兼采中西,自主创新
1、西方的文官制度
2、中国的科举考试和监察制度
效果:
政权存在短暂,未能推广,为后世奠基
二、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文官制度
任务:根据教材,归纳北洋政府选官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选官方式:
考试和甄别并用
法制建设:
颁布《文官考试法案》,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影响:
1、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保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局限:体现性别歧视,受政府性质制约。
报考条件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负责机构 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考试类型 文官高等考试、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生甄拔考试。
甄别对象 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甄别方式 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考 试
甄 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公务员制度
考试与甄别并用
任务:阅读教材,找出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的内容,并与北洋政府进行比较。
内容
相同 选官方式
法制建设
不同 负责机构
报考资格
出台文官考试法案
北洋:铨叙局
南京:考试院
北洋:21岁男子
南京:男女皆可
①人事制度:公务员代替官吏
②建立公务员制度:《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
③报考资格:男女皆可。
④负责机构:考试院。
⑤甄别制度:一般在职人员
材料: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中,有很多妇女报名参加。 然结果100名合格者中竟无一女性。在放榜之际,竟有女考生失声痛哭。而典试委员邵元冲夫人张默君也禁不住伏案流泪。而到1933年第二届高等考试时,才有两位女性“攀登龙门”,她们是中央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陈自观和倪光琼。
任务:简要评析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
材料:据1931年的调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的公务员为46266人,有人据此估计,“如果把各省综合计算,其数目恐将十倍于此”,也就是46万人左右,考试及格人员不到总数的1/40。
评析
1、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3、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4、党治色彩浓厚
2、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和开放性
5、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环境的限制,实际效能有限
3
新中国的选官制度
——创新
一、干部制度
干部的含义
“干部” 一词是外来语。1949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 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历史纵横
民主革命时期:统一管理
任务:阅读教材,概括干部制度演化的历程。
建国初:沿用
发展:分类管理
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完善)
十八大后:规范化、制度化、廉政建设
二、公务员制度
任务:阅读教材,梳理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历程
1993年:开始推行
2005:正式形成
2006:发展完善
思考:在干部制度改革中,为什么要建立公务员制度?意义何在?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原因
意义
1、为国家管理队伍提供活力
2、有利于促进民主化法制化建设
3、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任务:根据表格,比较中国公务员与西方文官制度。
德才兼备原则
不搞两官分途
不搞政治中立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
课堂小结
不忘本来
科举制、监察制
吸收外来
西方文官制度
面向未来
中国特色的制度
谢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