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猜猜他是谁?
1.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俱佳。21岁即中进士。
2.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郑燮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说他“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他洒然不倦”。
文学常识小练习
1.“苏轼”是__文学家,字__,号___。
2.我们学过的词有________。
4.我们学过的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有_______。
5.我们学过的_____课文中也曾提到过他。
3.我们学过的诗有_______。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细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并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二年(公元1079),苏轼因为对王安石的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苏轼开始很不在意,还潇洒幽默地说:“今后我的诗不愁皇帝看不到了”。但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潇洒,直到被投入监狱。
四个多月后苏轼出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又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也就是说他做着一个有职无权、无所事事的闲官。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本文所写之事发生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
写作背景
品读课文
要求:结合写作背景,从语言表达方式入手,感受作者的心情,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拓展迁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逆境是埋葬弱者的地狱,也是造就强者的天堂。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重要的是自己要肯定自己、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