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与机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句中停顿,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和课文内容,感悟人物语言风趣幽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是老朋友啦!五年级时我们一起学习过一课,你们还记得吗?(生纷纷举手)谁来背一背?(指一名学生背《卜算子·咏梅》)
二、疏通课文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首词我们学过一年多了,你们还记得这么清楚。(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今天这篇课文你发现与我们上次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要记住啊!杨家有一个小男孩,甚聪慧。这是
生:这是一篇古文。
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生:古文比现代文简洁。
生:像古诗一样凝练。
生: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于老师小时候上学没学好古文,至今还感到遗憾。
师: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生读)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师一边读文,一边指导学生断句,反复示范文中人物对话)
亲,父亲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出来。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师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
再听我读一遍。现在你们都不要看书,看于老师的脸。(师一边读,一边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杨氏之子”,“子”是个小男孩,读的时候,心情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要好玩。因为是小孩的事。(师又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梁国扬氏子九岁。”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里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谁还愿意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遍,或者说的更好?
生:梁国有位姓杨的,他的儿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一这个孩 子姓什么?
生(齐声):杨——
师:要记住啊!杨家有一个小男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这小孩姓什么来着?
生:杨——
师:记住了!我为什么反复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而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我还有一个字想给大家写一下。“惠”,卧钩卧倒,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把手伸出来,再写一遍,大点啊!卧钩卧倒。两点要生动点,关键要写好心字底。“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一个意思。“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扎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出来。
师:“乃”" 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
生:孔君平。
师:孔君平叫的吗?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生: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
师:学一学。
生:嗯,这样吧,先生,要不你见见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聪明的。
师(笑):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向:“哎!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
生:那个孩子给孔君平端上来一盘杨梅。
师:有不同意见吗?你(指刚才发言的学生)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生:孩子为孔先生端来一盘水果,水果里有杨梅。师(问前一个发言的学生):你接受这个意见吗?生:接受。他端来的水果不光有杨梅。
师:对,不是一种水果,有几种,其中有杨梅。
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我们家的果子。师:“我们?”“君”是“我们”吗?“君”是什么意思?是客气。坐下思考,思考好再举手。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师: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这话听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你来试试。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问——
师:不是问,是说。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们家的果子。”师: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上几句,我的意思谁明白啦?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明白了吗?你呀,姓杨:杨梅呢.它也姓杨。两个“杨”是一个字。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果喽。清楚了吗?往下说。而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先讲禽。
生:离是家养的一种动物。
师: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嘛。用今天的话来说。
生:儿子听了这话回客说:“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师:“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过。
师:好的。既然读懂了.再朗读一遍吧。(生读)
三、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生背诵。
师:只错了一个字!不得了!谁再来背一遍?一生背。
师:一个字没错!掌声送给他。大家一齐来背。生一起背。
四、品读文本
师:现在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先告诉于老师“聪惠”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你说了,“惠”就是“慧”的意思。师是的,"惠是个通假字.它和"慧"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慧”呢?这个“惠”的意思多啦.有仁爱、善良等。眼睛看着它,再看杨氏之子的表现.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杨氏之子不但很聪明,而且很乖。师:好一个乖孩子!一个懂事的孩子!你讲的多明白!小孩又聪明又乖。
师:先看他聪明在哪儿?默读思考。(生默读)生:他聪明在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想到了孔君平的姓和孔雀这个动物,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离”。
师:反应快,而且立即就进行“反击”,这叫什么?生:会说。
师: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里?生:还会听。
师:嗯,还会听。他是怎么听的?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杨梅的“杨”跟他开玩笑的。
师:拿他的姓和杨梅的“杨”字跟他开玩笑。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么说杨梅就是你们家的果子了!真会听!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的。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聪明不聪明?紧接着回应一句,再把下一句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小孩的确是聪明过人,会听,反应快,会说。下面老师想问一下,他乖在哪儿呢?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养。
师:他乖在什么地方,说清楚。
生:他很会招待客人。
师:以礼待人啊!非常热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种杨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装在一个大盘子里端出来了。
师:还从哪里能看出这个小孩乖,有教养?这一点很难看出来。谁看出来了,我定给他掌声。
生:从第二句“乃呼儿出”。他看到父亲不在家,有人来了,自己出来招待客人。
师:年纪不大,很懂事。还从哪儿看出他乖?
生:最后一句,他非常聪明.听出孔先生话里有话,如果他不懂礼貌,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师:嗯,那他怎么说的?
生:他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离。”
师:从哪个词中能看出他乖?
生:从“未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是不乖的话,他就会直接说: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鸟儿了! "加上“未闻”就有礼貌多了。
师: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 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一-我可没听说孔雀 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由”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乖不乖?
生:乖——
师:聪慧不聪慧?
生:聪慧——
师:读书要读出里面的味道来。不要放走关键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获就很大。要好好读书,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读出味道来.才能体会出读书的乐趣。
五、读写结合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有人考证说,杨氏之子叫杨修,但不是三国时期的那个杨修。这是一家之言。这个杨修也聪明过人啊。《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下面于老师请后面三排同学把第一句话改写成一段话。杨修九岁了,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把他的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当中的一、二排同学,从“孔君平诣其父”到“果有杨梅”,写一段话。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是被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发挥想象。这个是重点。前一排。从“孔指以示儿曰”到结束,小杨修拿出水果以后,他们是怎么说的,不会只说两句话,要展开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利用5分钟时间构思一下,写一段话,发挥想象力。来个“故事新编”。加油吧!快写吧!(生写文,师巡视,辅导)
师:最后2分钟,抓紧时间进行修改。写好了.朗读一遍,声音放开。先请写外貌的这一排同学读。请你站起来,选一个同学读。
生:嗯——我选赵晴!
生(读):古时候,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这家有个儿子,九岁了,叫杨修。杨修非常聪明乖巧,长得也十分可爱。他双眼皮,大眼睛,水灵灵的眸子,晶莹闪亮。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尽往人心里说话;他对人总是那么有礼貌,非常讨人喜欢。
师:把杨修的特点写出来了,尤其是他的嘴和眼睛,描写得很生动。第二段老师请你来读吧!
生(读):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到他家。孔先生叩响了红漆大门的门环,杨家的男佣前来开门。
师:红漆大门?改成黑漆大门成不成?红漆大门那是皇宫啊!生笑)
生(读):叩响了黑漆大门的门环。男佣前来开门.听说孔先生是来拜访杨老爷的,就说:“孔先生啊,实在对不起,老爷他出门未归,不过杨公子倒是在家。”
师:很好!语气多自然啊!写得多通顺啊,描写得多生动啊!往下听!
生(读):您好几年没见他了,他都九岁了。
师:改成好久不见吧!不要那么长的时间。
生(读):您好久都没见到他了.他现在九岁了.长得眉清目秀的,要不您见见他吧!
师:“要不”。是和家人商量一下,父亲不在见儿子也行啊!他写得多得体呀!
生(读):好吧!"孔先生签了。男佣忙叫出杨修。只见杨修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孔先生心里可高兴了。忙走进客厅和孩子说话。杨修端出一个果盘,上说:“孔叔叔好!您尝尝这果子吧!挺新鲜的!”孔先生看了看,盘中由西瓜、樱桃,还有几颗大杨梅,鲜鲜亮。看起来很好吃。
生(读):这果子叫杨梅,那一定是你们家的果子。既然是你们家的果子,找还敢吃吗?杨修听了孔先生的话,知道了孔先生的意思,答道:“有一种鸟儿叫孔雀,我可没听说过那是您家的鸟儿呀!”孔君平高兴地说:“你如此会说,真乃神童也!”杨修说:“叔叔过奖了!休怪侄儿无礼!”
师: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太棒了。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章都很有趣,你们要多读。
评课:
与工具论践行者一样,于老师也会引领学生理解词句、读懂内容、背诵文本、读写结合,但他不是在传授静态的文音学、写作学知识,而是顺着学生的认知结构或实践状况,动态建构、生成知识——让学生识别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和,了解“惠”和“慧”的联系,强调写作要自然、通顺、生动、得体,将道家“顺势而化”的智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与此同时,于老师还会借助赏析人物形象,评价学生发言,让对话主体跨越时空,进行深度的生命融合和精神对话——结合文本细节,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慧、乖巧、有教养,使他的课堂特别有人文的暖意。于老师也会引领学生体悟人物形象特点,揭秘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立足文本,从招待客人水果的丰富性、“未闻”等措辞,见出杨氏之子有教养;在学生描述杨修家的红漆大门时,提醒“改成黑漆大门成不成?红漆大门那是皇宫啊”,这些都是颇为自然、巧妙的人文渗透。尤其是教育评价时,都是颇为自然、巧妙的人文渗透。尤其是教育评价时,即兴的人文陶冶,更能见出于老师的智者、仁者情怀。
指向写作,于老师又不同于寻常的读写结合论者。他更强调写,认为即使是阅读教学,也要把“"写”挤进去,尤其是突出创造性地写,这就有了以写确证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对言语生命的理解,于老师并非仅停留于言语形式的体悟,言语内容的把握,还涉及言语智慧、言语情趣的感受,这是他的课看似寻常,实质上自具高格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