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束氏畜猫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三 束氏畜猫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6 15:51:4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通过动作、神态来刻画形象的写作方法。掌握“啖”“辄”“熙熙”“啮”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全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的寓意:过度的安逸享受缺乏实践锻炼,很容易磨灭斗志,难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体会通过动作、神态来刻画形象的写作方法。学习文言词语:咸、且、啖、度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道理。
2学情分析
本课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说明抽象深刻的寓意,学生完全可以自行借助注释与工具书,并 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理解文章意思,并能做到复述全文内容,由此去掌握重点文言词句。但是,八年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但对于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的把握能力还较弱。而学会联系实际,从故事内容中获得感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全文内容。
2、难点:学习从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寓意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课文,走进作者
要求学生讲述一则自己熟知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提炼故事寓意。揭示课题,引出作者,简单介绍明初散文家宋濂以及其寓言体散文《龙门子凝道记》。 宋濂( 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龙门子凝道记》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记叙了许多生动有趣又深富寓意的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喜欢或熟知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既能引发学生课堂兴趣,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同时简单了解作家作品。)
活动2【讲授】二、正音释义,疏通文意
1、组织学生借助文后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就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教师适当点拨、答疑,对学生未提及重难点字词进行提问。
补充字词:举、咸、且、若、已、假、度。
3、请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故事内容,注意重难点字词,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难点句子:举世之物,咸无所好。/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狸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
4、请学生复述故事。复述要点:起因、经过、结果要清楚;对于猫、鼠相争的过程要表述生动、具体。
5、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注释、 查阅工具书、提问、答疑、复述诵读等多种方式相结 合,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较为扎实地掌握文章内容)
活动3【活动】三、深入细读, 感悟寓意
1、细读课文,思考并交流:束氏所养的猫为什么丧失了捕捉老鼠的能力?
提示:联系关键词句进行思考分析,如“狸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鼠度之无他技,啮其足。狸奋掷而出也”等。
明确:主人的溺爱、缺少适当的锻炼(猫的子孙们甚至不知鼠为何物)、生活条件过于优越造成生活技能的丧失(猫本是捕鼠能手)等。
2、联系实际并进行交流:“我是不是也曾做过这样一只‘猫’?”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无过分依赖父母而造成一些生活基本能力缺失的现象,并进行反思、交流。
明确: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共鸣,并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寓意,同时,也理解了本文一定的现实意义。
提问:结合刚才所反思的问题来说一说,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可从主人与猫自身两个角度去总结思考——主人:不能过分溺爱;猫: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 活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要在实际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共鸣,并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寓意,同时,也理解了本文一定的现实意义。
《束氏蓄猫》这则寓言故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故事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较强的阅读兴趣;二、有着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启示,令学生能够借此反思自己的生活并以此为戒。因此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借助注释、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指导人手,让学生自主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联系自身生活把握文章寓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本文的亲近感。)
活动4【作业】四、作业布置, 反馈所学
1、注释并熟记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课文中翻译有困难的句子摘抄并译成现代汉语。
2、本文描述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请举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熟读课文,完成《点击》。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