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0 18:55: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①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③。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②针黹(zhǐ):针线活。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意思。
比相见:   
故走觅兄:   
2.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3.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
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新思维开放探究读完这个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①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③其下无水,树安得④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选编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汲:取水。②佐领:官名。③苟:如果。④安得:怎么能。
5.下列加点的“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低头思故乡 B.依然如故
C.西出阳关无故人 D.故草木不生
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C.开始的时候,伊犁城中的人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机智聪明,领导人们在沙漠中凿出了水井。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犬救幼女
一民曾救一犬。雪日,民上山采薪① ,幼女随之不及。民薄暮负薪归,幼女不见。民惊恐万状,奔走号呼,邻里相助,亦不见女。是夜雪骤,其民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注释]①采薪:砍柴。
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的。)
B.今乃掉尾而斗(乃:却。)
C.乃不死(乃:竟然。)
D.乃呼儿出(乃:这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惊恐万状,奔走号呼,邻里相助,亦不见女。
11.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其民”悲痛欲绝时的心理活动。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祖:祖父。 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2.根据文言文和自己的理解解释加点字。
是负义也   
无需更作此具   
13.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1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①,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傍③也!黄雀延颈④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⑤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⑥也。
[注释]①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③傍:同“旁”。④延颈:伸长脖子。⑤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⑥患:祸害,灾难。
16.用短文内容填空。
蝉不知螳螂在其后,是因为   ;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是因为   ;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是因为   。
17.文中哪句话指出了它们犯了相同的错误?用横线画出来。
1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诫①子书(节选)
诸葛亮
夫君②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⑤才,非志无以成学。
注释:①诫:告诫、劝勉。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③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④宁静:这里指专一,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广:增长。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   等。文中“   ,   ”两句常被人们当作表达志存高远的座右铭。
21.诸葛亮《诫子书》(节选)想告诫儿子   。
阅读下面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
22.补全词句。
23.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   ,其中主要景物是   ,景物的最大特点是   。这个序为词中“   ”这句作了铺垫。
24.词的上阕描绘了   、   、   三个画面。
25.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   。
阅读理解。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①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26.解释下列加点词。
若思得之艰难   
可办粗饭几日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若思得之艰难”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燕雀安知鸿鹤之志 B.吾欲之南海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康肃笑而遣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2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作者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0.文中提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为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⑤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眼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④戏:戏弄。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31.“暮”字在本文中出现了两次,第 1 自然段“暮”的意思是   ,第 2 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   。
3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3.本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言文阅读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日“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需复辉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③。
(《世说新语·夙慧》)
[注释]①襦:短袄。②复禪:夹裤。③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
3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且著襦   
②止得襦   
③知为国器   
④母甚异之   
35.翻译文中画线句。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36.读了全文,你认为韩康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
[注释]甚:非常
3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    乃:   
②孔指以示儿曰。 示:    曰:   
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38.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对话意思是:   
②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每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④其君乎!臣闻之多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⑤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眼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④戏:戏弄。⑤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39.“暮”字在本文中出现了两次,第1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   ,第2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   。
40.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1.本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2.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43.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原因。 B.日中:太阳在正中间。
C.及:到,到了。 D.汤:热水。
44.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   ;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5.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   的人,《论语》中的“   ”就表现了他的这种品质。
46.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②虎亦寻卒去。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
(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4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取之信然。
(2)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对面取人物。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
4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
盖:   
鄙:   
兵:    偿:   
(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50.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④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仕:做官。 ③并:连同。 ④或:有的人。 ⑤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⑥坐:因为,由于。 ⑦强( 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用停顿符号“/”给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请用写出画出文中两处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识菱的句子。
(4)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
A.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B.说话做事应该要实事求是。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等到;所以
2.B
3.C
4.面对问题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死守教条。
【答案】5.D
6.C
7.戈壁中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8.在角落里,做人要自信,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答案】9.D
10.这个人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跑并大声呼叫,邻居帮忙寻找,也始终不见(这个人的)女儿。
11.这个人悲痛欲绝,想着女儿或许被水淹死了,或许掉进井里了,或许被狼吃了。
【答案】12.违背;再
13.(原谷的)父亲不听(原谷的话),做了一辆手推的小车,将(原谷的)祖父抛.弃在荒野。
14.原谷将父亲抛弃祖父的手推车推了回来,要在原谷父母老的时候用手推车将父母抛弃。
15.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答案】16.高居悲呜饮露;委身曲附欲取蝉;延颈欲啄螳螂
17.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8.不要只顾眼前有利可图,而忽视了身后的祸患。
【答案】19.C
20.空城计;借东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要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树立远大的志向,勤奋学习,增长才干。
【答案】22.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3.蕲水清泉寺;兰溪;溪水西流;门前流水尚能西
24.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
25.休将白发唱黄鸡
【答案】26.如果;置办
27.D
28.不饿不冷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贪图吃好穿好呢?
29.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想养成就困难了,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30.有必要。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之风,一是因为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是因为节约物质资源,利己利国。
【答案】31.时间晚;天色晚
32.晚年时喜欢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
33.A
【答案】34.穿上;只,仅仅;是,成为;代词,指代韩康伯的回答
35.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
36.是一个体谅母亲、明白事理、勤俭节约的人。
【答案】37.拜见;于是,就;给……看;说;没有;听见
38.①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②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答案】39.时间晚;天色晚
40.晚年时喜欢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
41.A
【答案】42.日初出大如车盖;日初出沧沧凉凉
43.B
44.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太阳刚升起来时大如车盖,到了中午小如盘盂;根据近热远凉的原理,太阳刚升起时凉,到了中午很热
45.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答案】(1)①仔细;②最终。
(2)①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②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置二小儿沙上
(5)C;D
47.【答案】(1)①小伙伴个个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②摘下来一尝确实这样。
(2)如果不苦,李子早被路人摘光了。
(3)做事要善于思考,独立判断。
48.【答案】(1)C
(2)凭借;来,连词;认为
(3)①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②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4)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5)“经日,乃厌倦不堪,才云‘不见’”。
(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7)一叶障目
49.【答案】(1)伞;边境;兵器;偿还
(2)所以说:“天旱的时候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准备皮衣”,这是天下的名言啊。
(3)对比
(4)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见异思迁,还未雨绸缪,坚持不懈。
(5)略
50.【答案】(1)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连壳一起吃,是想要清热解毒。
(3)①席上食菱,并壳入口。②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4)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