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七年级下册 · 语文
陋 室 铭
刘禹锡
刘禹锡出身官宦之家,年轻有为,因参与了“永贞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眼,故意刁难他,短短半年时间,就让他搬了三次家,最后留给他的竟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狗官,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示“纪念”。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刘禹锡,字梦得。
身份:唐代诗人,哲学家,政治家。
称号:“诗豪”。
时期: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诫自己。
特点: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押韵。
了解文体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读正音
陋室铭
刘禹锡
再读感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灵: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灵验,灵异,显出灵气。
上:方位名词活用动词,蔓延。
入:用为动词,映入。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作者是如何描绘“陋室之陋”与“陋室不陋”的?
研读文本
——走进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
景
环境清幽
幽雅
研读文本
——走进陋室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
人
人物不俗
儒雅
研读文本
——走进陋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
事
情趣高雅
高雅
研读文本
——走进陋室
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句子作者为什么要写?有什么作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精读文本
——探究写法
“山”、“水”——“陋室”
“仙”、“龙”——“德馨”
引出主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起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山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是文章点睛之笔。一方面点明了陋室不陋的主题,另一方面说明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与圣人之道相符。
总结
托物言志
——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写陋室,更是想表达... ...
陋室铭
刘禹锡
类比起兴:山水喻室 仙龙喻人
主 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 之 雅:一“绿”一“青”
人 之 雅:“有鸿儒”“无白丁”
事 之 雅:“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无案牍”
类 比:诸葛庐 子云亭
引用反问:孔子——何陋之有?
诵读品味
班上小明家境殷实,住在高档小区,但在学习上兴趣不大,在家沉迷上网聊天玩游戏,在校喜欢和同学攀比鞋子。在班上形成了一定风气,学霸小宇家境贫寒,在这样的氛围里便觉得自卑,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引用本文的事例对其进行劝诫。
拓展交流
示例:小明你好!古人刘禹锡在长满苔痕、青草的狭窄陋室里尚且能调素琴、看佛经,与博学的人交往,自得其乐。希望你能珍惜环境,不必过度追求物质,与学霸为友,不断充实自己。
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二选一:
1.给刘禹锡写一封信。
2.仿写《陋室铭》其中的句式,写写自己的书房。
作业布置